第181章 墨荆的“工坊”计划-《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景纪的经济封锁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束缚着陈县县衙的命脉。

  粮价依旧高企,市面上的布匹、盐铁等必需品也日渐稀少,工匠们的“集体罢役”更是让几项紧要的公共工程陷入了停滞。

  县衙内气氛压抑,胥吏们往来奔走,脸上都带着显而易见的焦虑。

  昭孔几乎是每日必至张苍书房,汇报着各种坏消息,语气一次比一次沉重:“大人,城东李记布庄今日也挂出了‘缺货’的牌子,库房里明明还有存货!还有,负责打造农具的王氏铁匠铺,昨日夜里被人砸了铺子,虽未伤人,但……威慑之意,不言而喻啊!”

  张苍听着,面色沉静,并未如昭孔预期般露出焦躁或愤怒。

  他只是偶尔问几个关键问题,比如哪些工匠家族尚有犹豫,哪些小商贩暗中仍有供货意向。

  昭孔一一回答,心中却愈发疑惑,不知这位县令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在这压抑的氛围中,墨荆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墨家弟子服,风风火火地闯进了张苍的书房,手中还拿着一卷画满了复杂图形的牛皮纸。

  她脸上没有半分愁容,反而带着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

  “张大哥!我有个主意,或许能破了景家这劳什子经济封锁!”墨荆将牛皮纸在张苍案几上哗啦一声铺开,声音清脆响亮,引得一旁愁眉苦脸的昭孔也下意识看了过来。

  张苍目光落在那些精巧的图形上,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墨荆,你说说看。”

  墨荆用手指点着图纸,语速飞快:“他们不是封锁物资,不让工匠给我们干活吗?那我们就自己造!自己生产!”

  她先指向一幅结构复杂的织机图形:“你看这个,这是我根据古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改良的新式织机!采用了复合踏板和飞梭结构,一旦投入使用,织布效率至少是现有织机的三到五倍!而且对织工的要求更低!”

  不等张苍和昭孔消化这个信息,她的手指又移到另一幅类似大型水车的图形上:“还有这个!水力驱动锤!可以利用城外的涡河水力,自动捶打铁器、加工粮食!效率远超人力,而且昼夜不停!只要建起来,无论是打造农具、军械,还是舂米磨面,都不再受制于人!”

  昭孔听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反驳道:“墨……墨姑娘,这……这织机、水锤,听起来固然精妙,可打造这些,也需要工匠啊!如今哪还有工匠敢……”

  “谁说要靠那些被吓破胆的工匠了?”

  墨荆打断他,下巴微扬,带着一丝傲然,“核心的部件和组装,我和我的几个墨家师弟就能搞定!至于普通的劳力,陈县周边难道缺少流民和贫苦百姓吗?我们招募他们!给他们工钱,管他们饭吃!让他们来操作这些机器!这岂不是一举两得,既解决了用工,又安抚了流民?”

  她越说越兴奋,目光灼灼地看向张苍:“张大哥,我们可以设立官营的匠作工坊!就生产布匹、农具、日常器具!再设立官营的粮仓,一方面稳定粮价,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水力锤加工粮食,降低成本!只要我们官营工坊出产的东西,质量更好,价格更低,我看那些跟着景家跑的奸商还怎么垄断市场!”

  昭孔被墨荆这天马行空却又环环相扣的计划震住了,张了张嘴,想说这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合适的场地、以及面对景家必然的疯狂反扑……但看着墨荆那充满自信的脸庞,以及张苍眼中越来越亮的光芒,他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张苍的手指在墨荆绘制的图纸上缓缓划过,那上面不仅仅有图形,还有密密麻麻的尺寸标注和原理简述,充满了超越时代的智慧。他抬起头,看向墨荆,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地说道:

  “好!就按你说的办!”

  他立刻转向昭孔,语气变得迅捷而有力:“昭县丞!”

  “下官在!”昭孔一个激灵,连忙应道。

  “立刻清查县衙名下,靠近涡河、便于引水、且面积足够的官地!选两处最好的,一处用于兴建‘陈县官营匠作工坊’,一处用于兴建‘陈县平准粮仓’!”张苍下令道。

  “啊?这……大人,兴建如此规模的工坊和粮仓,所需钱帛甚巨,县库如今……”昭孔面露难色。

  “资金问题,本官来解决。”张苍打断他,“前次剿灭几股小股盗匪,以及查封灵巫祠,不是缴获了一批贼赃和非法所得吗?除上缴部分外,其余全部划拨出来,作为工坊和粮仓的启动资金!若还不够,本官再想办法!”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昭孔:“此事关乎陈县民生稳定,关乎能否打破某些人的垄断,必须尽快办妥!昭县丞,你可能办好?”

  昭孔感受到张苍话语中的决绝和压力,知道此事已无可转圜,只得咬牙应承:“下官……遵命!定当竭尽全力!”

  “不是竭尽全力,是必须办好!”

  张苍强调了一句,随即又对墨荆道,“墨荆,工坊和水利设施的具体建造、器械的打造和安装,就全权交给你和你的墨家同门!需要什么人手、物料,直接列出清单,由昭县丞协调解决!”

  “放心吧,张大哥!”

  墨荆拍着胸脯,信心满满,“给我一个月……不,二十天!我先把织机和水力锤的架子搭起来!保证让你看到成效!”

  “好!”张苍点头,眼中充满了信任。

  命令迅速下达,整个县衙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始围绕着这两个前所未有的“官营”项目高速运转起来。

  尽管胥吏中仍有疑虑和畏惧,但在张苍的强力和墨荆展现出的技术自信面前,无人敢公开反对。

  划拨土地、清点资金、招募流民、采购第一批原材料……各项工作在昭孔焦头烂额的协调下,艰难却又坚定地推进着。

  墨荆更是带着她的几个墨家弟子,直接住到了选定的工坊址地,日夜不停地勘测地形,设计水渠,指导着招募来的流民和少数敢于冒险的工匠,开始打下第一根桩基。

  张苍站在初具雏形的工坊工地旁,看着墨荆忙碌的身影和那些逐渐立起的框架,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景纪用资本和人情网络构筑的垄断壁垒,看似坚固。

  但现在,他有了墨荆,有了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和理念。

  科技的力量,与行政的权力,在这一刻开始紧密结合。

  一场针对地方经济垄断的反击战,正式打响了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