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陈平的妙计——引蛇出洞-《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县衙书房内,灯火通明。

  章邯、墨荆、陈平三人再次聚首,向张苍汇报各自的调查进展。

  章邯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烦躁:“张兄,流言算是暂时压下去了,城门也查得严,但那个老农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踪迹都没有!抓回来问话的那些人,也都说不出了所以然来,只记得是个普通老农模样,具体长相都模糊得很。他娘的,滑不溜手!”

  墨荆接着汇报,她拿出那枚古玉和几张绘有刻痕细节的图纸:“玉是真正的古玉,来源难以追查。刻工使用的是‘金刚锥’,手法老辣。我排查了城中所有登记在册、有能力使用‘金刚锥’的玉匠,包括一些隐退的老匠人,都没有发现明显嫌疑。要么对方是从外地请的匠人,要么就是……我们内部有隐藏的、精通此道的人。”

  最后是陈平,他神色平静,将面前那张写满分析的白绢推向张苍:“大人,综合目前线索,平有八成把握,此事乃内外勾结所为。内部,以昭孔等失势旧吏为核心,他们有能力、有动机,也对陈县内部情况了如指掌。外部,提供古玉和可能的部分策划,其目的,或是借刀杀人,或是为后续政治行动制造借口。”

  章邯闻言,怒目圆睁:“果然是这帮吃里扒外的狗东西!老子这就带兵去把昭孔那几个老小子抓起来,大刑伺候,看他们招不招!”

  “章将军,不可!”

  陈平立刻阻止,“我们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贸然抓人,他们必然抵赖,反而会打草惊蛇,让真正的幕后黑手警觉。而且,严刑逼供所得口供,难以取信于人,尤其难以取信于咸阳。”

  张苍看向陈平:“陈平,依你之见,该当如何?如今敌暗我明,流言虽暂控,但隐患未除,终究是心腹大患。”

  陈平眼中闪过一丝智珠在握的光芒,他微微前倾身体,低声道:“大人,既然他们藏在暗处,我们难以寻觅,何不……让他们自己走出来?”

  “哦?”张苍目光一凝,“详细说来。”

  “此计,可称之为——引蛇出洞!”

  陈平缓缓道出他的计划,“首先,我们需要主动释放一个消息。明日,便可由县衙出面,对外发布一则告示,言明经过缜密调查,已确认东市‘谶语’事件,乃潜伏在城中的前朝六国余孽可明确指向项梁残部,为构陷大人、离间君臣、扰乱陈县而精心策划的阴谋!并宣称,我已掌握关键人证物证,不日即将收网,将所有涉案逆贼一网打尽!”

  章邯疑惑道:“这……这不是虚张声势吗?我们哪有确凿证据和人证?”

  陈平微微一笑:“正是要虚张声势!此乃疑兵之计。我们表现得越是成竹在胸,步步紧逼,那些真正的内鬼便会越是心慌!他们不知道我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更害怕我们真的‘收网’会波及到他们!”

  他继续道:“与此同时,我们要故意做出一些姿态。比如,章将军可以抽调部分明显监视旧吏的人手,佯装加强对外围、尤其是对可能存在的‘项梁残部’通道的搜查力度。让昭孔等人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监视‘放松’了,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外部。”

  墨荆若有所思:“我明白了,陈先生是想让他们误以为我们已经咬住了‘项梁残部’这个饵,从而放松警惕?”

  “不止如此。”

  陈平眼中精光一闪,“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制造压力和……机会。当他们以为我们要对外部‘收网’,而自身监视又放松时,只有两条路可走。”

  他伸出两根手指:“其一,狗急跳墙,铤而走险,或许会采取更极端的行动,试图销毁证据或再次制造混乱,这便给了我们当场拿获的机会!”

  “其二,”陈平放下手指,语气笃定,“也是可能性更大的,便是急于向他们的幕后主使者通风报信,请示下一步行动,或者请求庇护!只要他们一动,无论是派人送信,还是亲自出马,都必然会露出马脚!我们只需张网以待!”

  章邯听完,猛地一拍大腿,兴奋道:“妙啊!陈先生此计大妙!让这帮龟孙子自己跳出来!老子这就去安排,明松暗紧,外松内紧,看他们往哪里逃!”

  墨荆也点头赞同:“如此一来,不仅能揪出内鬼,或许还能顺藤摸瓜,找到背后的外部黑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张苍身上,等待他的决断。

  张苍沉吟片刻,将陈平的计策在脑中又过了一遍。

  此计兵行险着,关键在于对时机的把握和对敌人心理的揣摩。

  但无疑,这是目前打破僵局、化被动为主动的最佳方案。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看向陈平,斩钉截铁地道:

  “便依你之计!”

  命令迅速下达。

  次日,陈县县衙发布正式告示,严厉谴责“项梁残部”的阴谋构陷,并宣称已掌握关键证据,即将展开清剿行动。

  章邯明面上调动兵马,加强了对通往南部山区,被认为是项梁残部可能藏匿方向要道的盘查,同时,几名原本若隐若现监视着昭孔等人的身影,悄然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