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昭闾的毒计——粮荒-《大秦:我的秦律能斩神》

  墨家工坊的廉价商品与“秦纸”的冲击,让昭闾和他背后的联盟真切地感受到了刀刃临颈的寒意。

  武力对抗被章邯的铁血手段镇压,舆论谣言在样板村的实事面前效力大减,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渗透又遭遇迎头痛击。

  困兽犹斗,昭闾决意发动他手中最致命、也最阴险的武器——粮食。

  “民以食为天。”

  昭闾在密室里,对着几位核心族老和悄然到访的几位大粮商,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张苍能分田,能造犁,能印纸,但他能凭空变出粮食吗?不能!只要掐住了粮食,就掐住了所有泥腿子的脖子,也就掐住了他张苍新政的命脉!”

  一场精心策划的经济战,在暗处悄然展开。

  昭闾利用昭氏、景氏、屈氏在三郡盘根错节的势力,以及他们多年来通过土地兼并和商业网络积累的庞大财富,开始秘密而高效地行动。

  一方面,他联合了三郡境内超过七成有影响力的粮商,许以重利,威逼利诱,结成了一个牢固的“粮价同盟”。

  这些粮商们开始默契地行动:停止向市场正常售粮,或只以极高的价格零星放出;同时,派出大量人手,带着巨资,前往尚未推行新政或控制力较弱的周边郡县,甚至深入乡村,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疯狂抢购、囤积粮食。

  另一方面,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也开始实施。

  数名被重金收买的亡命之徒,趁着夜色,潜入几处位置相对偏僻的官仓,不是明火执仗地抢劫,而是用更阴损的方式——在粮囤底部钻孔,灌入污水;或在干燥的粮堆中混入少量潮湿发霉的谷物,任其悄然蔓延;甚至纵火焚烧了一处小型的临时转运仓……

  短短十余日,其效果便如同瘟疫般在三郡之地显现出来。

  陈县的集市上,一个老妇人挎着空篮,看着粮店门前那新挂出的、高得离谱的木牌价签,双腿一软,瘫坐在地,拍着大腿哭嚎起来:“老天爷啊!这米价……这米价怎么一天一个样!昨天还是三十钱一斗,今天就要五十钱!这是要逼死我们啊!”

  旁边围满了面色惶急的市民,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疯了!都疯了!所有粮店都在涨价!”

  “家里快断炊了,这可怎么活啊!”

  “官府不是有常平仓吗?为什么不开仓平抑粮价?”

  恐慌如同野火般蔓延。

  人们开始疯狂抢购,进一步推高了粮价,形成了恶性循环。

  刚刚因样板村和工坊而有所稳定的人心,再次剧烈浮动起来。

  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取代了之前短暂的希望。

  更恶毒的是,伴随着粮价飞涨,新的谣言如同毒蛇出洞,迅速散播开来:

  “看吧!我说什么来着?新政就是祸乱之源!清丈田亩,触怒了土地神,所以粮食才涨价!”

  “没错!还有那墨家工坊,整天叮叮当当,坏了风水,惊扰了谷神!”

  “官府现在也没办法了!他们的官仓也出问题了,听说粮食都霉了、被烧了!新政搞得天怒人怨,连老天都不帮他们!”

  这些流言将粮荒的根源直接引向新政,试图将百姓因饥饿而产生的恐慌和怒火,全部引导到张苍和他的团队身上。

  消息传到行辕,章邯第一个勃然大怒,他“嚯”地站起身,甲叶铿锵作响,抱拳请命:“大人!末将看得明白,这定是昭闾那老狗和那些奸商搞的鬼!让末将带兵,把那些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好商全都抓起来,查抄他们的粮仓!看谁还敢作乱!”

  他眼中杀气腾腾,显然认为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陈平眉头紧锁,快速分析着:“将军稍安勿躁。此举看似痛快,却隐患极大。其一,我们并无确凿证据证明所有涨价粮商都与昭闾勾结,若贸然动手,必牵连甚广,造成商界更大恐慌。其二,就算抄得部分粮食,面对三郡庞大人口,亦是杯水车薪,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看向张苍,语气沉重:“他们正巴不得我们动用军队,强行抄没。如此一来,他们便可大肆宣扬我等‘与民争利’、‘残暴不仁’,坐实了‘暴政’之名!届时,我等之前所有树立样板、工坊惠民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民心尽失!新政将彻底被冠上‘恶法’的标签,再无推行可能!”

  章邯梗着脖子,不服道:“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兴风作浪,看着百姓挨饿,看着新政垮台不成?!”

  一直沉默着的张苍,缓缓抬起了手,止住了两人的争论。

  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愤怒,只有一种极致的冷静,仿佛暴风雨来临前压抑的海面。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因为粮价而显得有些骚动不安的街市,目光深邃。

  “季平所言,切中要害。”

  张苍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昭闾此计,甚毒。他这是阳谋,逼我们犯错。动用武力,便是输了道理,失了民心。”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章邯和陈平:“但是,不用武力,不代表我们无计可施。”

  他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粗糙的“秦纸”,拿起笔。

  “他们想用粮食困死我们,那我们就另辟蹊径,找一条活路出来。他们要玩经济的手段,那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

  张苍的眼中,闪烁着一种章邯和陈平都未曾见过的、属于现代经济学思维的锐利光芒。

  他深知,面对这种人为制造的短缺和价格操纵,单纯的行政命令或武力镇压往往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必须用更巧妙的经济手段进行反制。

  但是,具体该如何做?如何在不动用武力、不破坏市场基本规则的情况下,打破粮价同盟,稳定民心,挫败昭闾的阴谋?

  巨大的压力如同山岳般压在张苍肩头。

  这不再是与看得见的敌人刀兵相见,而是在一个更复杂、更无形的战场上,进行一场关乎人心和生存的经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