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那一声“与庶民同罪”的余音,仿佛还在廷尉府高大的梁柱间嗡嗡回荡,他人却已被吴石几乎是半拉半拽地“请”进了属于廷尉丞的那间宽敞值房。
“哐当!”
厚重的木门被吴石反手狠狠碰上,隔绝了外面无数道或惊骇、或好奇、或幸灾乐祸的目光。
值房内,只剩下他们两人,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吴石再也维持不住表面的官仪,他猛地转身,胸膛剧烈起伏,指着张苍,因为极致的愤怒和难以置信,声音都带着一丝尖锐的变调:
“张苍!你疯了?!你知不知道你刚才做了什么?!”
张苍平静地整理了一下刚才被李源抓皱的袖口,走到房内一侧的席位上安然坐下,甚至顺手提起案几上的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微凉的清水。
“廷尉丞,”他抿了口水,抬眼看着暴怒的吴石,语气依旧平稳,“我受理了一桩命案,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你说得轻巧!”
吴石几步冲到张苍面前,案几被他拍得砰砰作响,“那是泾河蛟龙王!不是你在骊山随手碾死的河伯野神!那是受了朝廷敕封、享正祀香火、名录在《祀典》的正神!你动他?你拿什么动他?就凭你那张嘴,和你那不知所谓的‘言出法随’?!”
他喘着粗气,试图让张苍明白其中的利害:“你动一个河伯,不过是扫了个淫祀,无伤大雅。可你动泾河蛟龙王,就是在打整个关中神道的脸!是在挑衅千百年来‘神权天授’的规矩!你信不信,明天,不,今天下午!渭水龙王、洛水神女、骊山山神……所有有头有脸的正祀神灵,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向朝廷施压!那些依赖风调雨顺的地方官吏,那些与神庙利益纠缠的豪强,他们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你!到时候,引发的动荡,你担待得起吗?!”
吴石的声音在值房里回荡,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劝说。
他并非全然无情,也并非不相信张苍有些非常手段,但他更清楚这庞大帝国机器运行之下,那些盘根错节的潜规则。
触动神权,无异于捅马蜂窝。
张苍放下水杯,目光锐利地迎上吴石焦躁的视线。
“廷尉丞,”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刻刀划过竹简,“我只问你两个问题。”
“第一,”他竖起一根手指,“《大秦律》,从头至尾,田律、贼律、杂律……任何一篇,任何一条,可曾明确写过,享有‘正祀’之名号的神只,若触犯律法,杀人害命,可豁免于国法制裁?”
“……”吴石语塞。
律法条文,确实没有这一条。神人相隔,律法本就是管人的,谁会把神写进去?
“既然律法未曾豁免,”张苍不等他回答,紧接着竖起第二根手指,“那么,若默许神权可凌驾于国法之上,今日他蛟龙王可索要童男童女,明日渭水龙王是否可要求献祭牛羊万头?后日骊山山神是否可划定禁区,不许秦人踏入半步?此例一开,廷尉丞,请你告诉我,这大秦的疆土之内,律法的阳光照不到的法外之地,还有多少?这巍巍秦律,还如何统御四方,还谈何‘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这一连串的反问,如同重锤,敲在吴石的心头,让他脸色变了几变。
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对方站在了“法理”和“国本”的制高点上,自己那些“潜规则”、“稳定为重”的理由,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吴石憋了半天,只能无力地斥责。
“非是强词夺理。”张苍微微摇头,语气放缓,却带着更深的笃定,“更何况,廷尉丞,你口口声声说的‘正祀’,当真就那么名正言顺吗?”
他站起身,走到值房一侧那堆积如山的律法卷宗前,精准地抽出了其中一卷,哗啦一声在吴石面前的案几上展开。
那是《祠律》,规范天下祭祀的法规。
张苍的手指划过上面清晰的铭文,声音沉稳如山:“《祠律》有定:山川之神,祭不过牲牢,礼不过三献。其有功德于民者,方得立庙,享血食,然其规模、祭品,皆有定数,不得逾制。”
他抬起眼,目光如炬,盯着吴石:“敢问廷尉丞,那泾河蛟龙王,有何功德于泾阳百姓?是保佑了千年风调雨顺,还是曾显圣助我大秦?据我所知,并无记载。它不过是依仗些许神力,盘踞泾河,逼迫乡民祭祀的伪神罢了!此为其一。”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苍的手指重重地点在《祠律》关于祭品规格的那一行,“律法明确规定,祭祀可用三牲(猪、牛、羊),可用五谷,可用醴酒。何曾允许,以活人,尤其是童男童女为祭?!”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凛然之威:“它今日敢索要童男童女,便是公然践踏《祠律》,行‘逾制’之事!它本身的存在和行为,就已经触犯了我大秦律法!一个触犯了《祠律》的‘神’,还有何颜面自称‘正祀’?!它本质上,与那为祸乡里的河伯,并无区别,甚至更为恶劣!因为它披着一层‘正祀’的伪装,更能蛊惑人心,更能肆无忌惮!”
吴石被这一番引经据典、逻辑严密的驳斥震得连连后退,额角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发现自己完全陷入了张苍的节奏,在法理的战场上,他这位老廷尉丞,竟然被一个年轻人逼得节节败退。
他赖以立足的“规矩”和“稳定”,在张苍那锋芒毕露、直指本质的“法理”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你……你这是要捅破天啊……”吴石无力地坐倒在席上,喃喃道。
就在这时,值房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进。”吴石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
门被推开,是黑夫。
他手里捧着一份刚刚收到的帛书急报,脸色凝重。
他先是看了一眼面色灰败的吴石,然后目光落在神色平静却目光坚定的张苍身上。
“廷尉丞,张御史,”黑夫行礼,将急报呈上,“刚收到泾阳县令派人送来的加急文书。言及……言及境内泾河近日波澜不止,水汽弥漫异象,蛟龙王庙香火突然鼎盛,有大量乡民聚集,似有不安之象。县令请示……该如何处置。”
这封急报,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在了吴石的心上。地方官府果然开始感到压力了!
吴石看向张苍,眼神复杂,最终化为一声长叹:“张苍,你看,地方上已经……”
张苍却看也没看那急报,他伸手,将桌上那份墨迹未干的诉状,以及那卷摊开的《祠律》,一并拿起,紧紧握在手中。
他走到值房中央,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直视着吴石:
“廷尉丞,道理,我已说尽。律条,也已列明。”
“此案,关乎三条人命,关乎律法尊严,更关乎这大秦天下,究竟是人的天下,还是神可肆意妄为的猎场!”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落下最后的通牒:
“这案子,我张苍,办定了!”
“若廷尉府不敢接,怕担干系……”
他举起手中那枚玄黑的“查禁特使”令牌,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金石交击:
“我便以陛下亲授‘特使’之身份——独审!”
话音落下,他不再多看面色惨然的吴石一眼,转身,手持诉状与律条,大步流星地推门而出。
门外,阳光刺破云层,照在他身上,拉出一道漫长而坚定的影子。
“哐当!”
厚重的木门被吴石反手狠狠碰上,隔绝了外面无数道或惊骇、或好奇、或幸灾乐祸的目光。
值房内,只剩下他们两人,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吴石再也维持不住表面的官仪,他猛地转身,胸膛剧烈起伏,指着张苍,因为极致的愤怒和难以置信,声音都带着一丝尖锐的变调:
“张苍!你疯了?!你知不知道你刚才做了什么?!”
张苍平静地整理了一下刚才被李源抓皱的袖口,走到房内一侧的席位上安然坐下,甚至顺手提起案几上的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微凉的清水。
“廷尉丞,”他抿了口水,抬眼看着暴怒的吴石,语气依旧平稳,“我受理了一桩命案,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你说得轻巧!”
吴石几步冲到张苍面前,案几被他拍得砰砰作响,“那是泾河蛟龙王!不是你在骊山随手碾死的河伯野神!那是受了朝廷敕封、享正祀香火、名录在《祀典》的正神!你动他?你拿什么动他?就凭你那张嘴,和你那不知所谓的‘言出法随’?!”
他喘着粗气,试图让张苍明白其中的利害:“你动一个河伯,不过是扫了个淫祀,无伤大雅。可你动泾河蛟龙王,就是在打整个关中神道的脸!是在挑衅千百年来‘神权天授’的规矩!你信不信,明天,不,今天下午!渭水龙王、洛水神女、骊山山神……所有有头有脸的正祀神灵,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向朝廷施压!那些依赖风调雨顺的地方官吏,那些与神庙利益纠缠的豪强,他们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你!到时候,引发的动荡,你担待得起吗?!”
吴石的声音在值房里回荡,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劝说。
他并非全然无情,也并非不相信张苍有些非常手段,但他更清楚这庞大帝国机器运行之下,那些盘根错节的潜规则。
触动神权,无异于捅马蜂窝。
张苍放下水杯,目光锐利地迎上吴石焦躁的视线。
“廷尉丞,”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刻刀划过竹简,“我只问你两个问题。”
“第一,”他竖起一根手指,“《大秦律》,从头至尾,田律、贼律、杂律……任何一篇,任何一条,可曾明确写过,享有‘正祀’之名号的神只,若触犯律法,杀人害命,可豁免于国法制裁?”
“……”吴石语塞。
律法条文,确实没有这一条。神人相隔,律法本就是管人的,谁会把神写进去?
“既然律法未曾豁免,”张苍不等他回答,紧接着竖起第二根手指,“那么,若默许神权可凌驾于国法之上,今日他蛟龙王可索要童男童女,明日渭水龙王是否可要求献祭牛羊万头?后日骊山山神是否可划定禁区,不许秦人踏入半步?此例一开,廷尉丞,请你告诉我,这大秦的疆土之内,律法的阳光照不到的法外之地,还有多少?这巍巍秦律,还如何统御四方,还谈何‘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这一连串的反问,如同重锤,敲在吴石的心头,让他脸色变了几变。
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对方站在了“法理”和“国本”的制高点上,自己那些“潜规则”、“稳定为重”的理由,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吴石憋了半天,只能无力地斥责。
“非是强词夺理。”张苍微微摇头,语气放缓,却带着更深的笃定,“更何况,廷尉丞,你口口声声说的‘正祀’,当真就那么名正言顺吗?”
他站起身,走到值房一侧那堆积如山的律法卷宗前,精准地抽出了其中一卷,哗啦一声在吴石面前的案几上展开。
那是《祠律》,规范天下祭祀的法规。
张苍的手指划过上面清晰的铭文,声音沉稳如山:“《祠律》有定:山川之神,祭不过牲牢,礼不过三献。其有功德于民者,方得立庙,享血食,然其规模、祭品,皆有定数,不得逾制。”
他抬起眼,目光如炬,盯着吴石:“敢问廷尉丞,那泾河蛟龙王,有何功德于泾阳百姓?是保佑了千年风调雨顺,还是曾显圣助我大秦?据我所知,并无记载。它不过是依仗些许神力,盘踞泾河,逼迫乡民祭祀的伪神罢了!此为其一。”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苍的手指重重地点在《祠律》关于祭品规格的那一行,“律法明确规定,祭祀可用三牲(猪、牛、羊),可用五谷,可用醴酒。何曾允许,以活人,尤其是童男童女为祭?!”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凛然之威:“它今日敢索要童男童女,便是公然践踏《祠律》,行‘逾制’之事!它本身的存在和行为,就已经触犯了我大秦律法!一个触犯了《祠律》的‘神’,还有何颜面自称‘正祀’?!它本质上,与那为祸乡里的河伯,并无区别,甚至更为恶劣!因为它披着一层‘正祀’的伪装,更能蛊惑人心,更能肆无忌惮!”
吴石被这一番引经据典、逻辑严密的驳斥震得连连后退,额角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他发现自己完全陷入了张苍的节奏,在法理的战场上,他这位老廷尉丞,竟然被一个年轻人逼得节节败退。
他赖以立足的“规矩”和“稳定”,在张苍那锋芒毕露、直指本质的“法理”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
“你……你这是要捅破天啊……”吴石无力地坐倒在席上,喃喃道。
就在这时,值房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进。”吴石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
门被推开,是黑夫。
他手里捧着一份刚刚收到的帛书急报,脸色凝重。
他先是看了一眼面色灰败的吴石,然后目光落在神色平静却目光坚定的张苍身上。
“廷尉丞,张御史,”黑夫行礼,将急报呈上,“刚收到泾阳县令派人送来的加急文书。言及……言及境内泾河近日波澜不止,水汽弥漫异象,蛟龙王庙香火突然鼎盛,有大量乡民聚集,似有不安之象。县令请示……该如何处置。”
这封急报,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在了吴石的心上。地方官府果然开始感到压力了!
吴石看向张苍,眼神复杂,最终化为一声长叹:“张苍,你看,地方上已经……”
张苍却看也没看那急报,他伸手,将桌上那份墨迹未干的诉状,以及那卷摊开的《祠律》,一并拿起,紧紧握在手中。
他走到值房中央,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直视着吴石:
“廷尉丞,道理,我已说尽。律条,也已列明。”
“此案,关乎三条人命,关乎律法尊严,更关乎这大秦天下,究竟是人的天下,还是神可肆意妄为的猎场!”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落下最后的通牒:
“这案子,我张苍,办定了!”
“若廷尉府不敢接,怕担干系……”
他举起手中那枚玄黑的“查禁特使”令牌,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金石交击:
“我便以陛下亲授‘特使’之身份——独审!”
话音落下,他不再多看面色惨然的吴石一眼,转身,手持诉状与律条,大步流星地推门而出。
门外,阳光刺破云层,照在他身上,拉出一道漫长而坚定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