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报道-《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第七十一章 报道

  周倩的采访笔记写得密密麻麻,相机里也捕捉了许多无声却有力的瞬间。她没有久留,在充分尊重医疗团队和患者的前提下,带着满满的素材和一颗被深深触动的心离开了。她知道,这篇报道的分量在于真实,在于那些细微之处所彰显的宏大情感与职业精神。

  报道的发表尚需时日,但周倩的到来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涟漪已然荡开。她看待问题的深度和角度,无形中促使团队对自身工作有了更清晰的审视。沈南舟副院长特意召集了一次小型会议,讨论如何将“桥梁计划”的经验进行更系统化的总结,以期未来能帮助到更多类似情况的伤员。

  医疗事件:深夜的警报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病房区格外宁静。宋墨涵在值班室查阅文献,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这种直觉来自于她对顾锦城身体状况每分每秒的关注。果然,凌晨两点刚过,连接顾锦城病房的生命体征监测仪发出了轻微但急促的警报。

  宋墨涵几乎是瞬间弹起,冲向病房。屏幕上显示顾锦城的心率异常增快,血氧饱和度有下降趋势。他眉头紧锁,额头沁出冷汗,似乎陷入了某种痛苦的梦魇,呼吸急促而不规律。

  “锦城!醒醒!”宋墨涵一边轻拍他的脸颊呼唤,一边迅速检查他的体征。排除了物理性梗阻等问题后,她判断这是严重的焦虑发作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很可能由噩梦触发。

  她没有立即使用镇静药物,而是采取了这几个月来被证明最有效的方式。她俯下身,靠近他的耳边,用稳定而清晰的声音说:“锦城,是我,墨涵。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你在医院,很安全。跟着我的节奏呼吸,吸气……屏住……呼气……”

  她重复着引导,一只手轻轻放在他的胸口,感受着他狂乱的心跳,另一只手握住了他冰冷潮湿的手掌。她的声音像是一道温暖的涓流,持续不断地涌入他被恐惧占据的意识深处。

  值班护士也赶了过来,宋墨涵冷静地吩咐:“准备低剂量镇静剂备用,先观察。”

  几分钟后,在宋墨涵持续的引导和肢体接触的安抚下,顾锦城的呼吸逐渐平缓下来,心率也开始下降。他艰难地睁开眼,眼神中带着噩梦残留的惊悸,但在看到宋墨涵专注而坚定的面容时,那惊悸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切的依赖和疲惫。他反手握住了她的手指,力道虽然虚弱,却传递着无声的确认和求助。

  “没事了,只是噩梦。”宋墨涵柔声说,用纱布轻轻拭去他额头的冷汗,“我就在这里。”

  这场夜间的突发状况,没有惊动太多人,却再次印证了情感支持在顾锦城康复中的不可替代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安慰,更直接作用于生理层面,帮助他稳定紊乱的神经功能。宋墨涵的及时判断和处置,避免了一次可能升级的医疗事件。

  新人物线:康复师秦天

  随着顾锦城身体基础的进一步稳固,更积极的物理康复被提上日程。林向远主任请来了康复科的顶尖高手——秦天治疗师。

  秦天三十出头,身材精干,皮肤是常年户外运动的小麦色,眼神明亮,行动利落,带着一股运动员般的朝气。他曾服务于特种部队的康复中心,对军事训练伤和创伤后遗症的康复极有经验。他性格爽朗,言语直接,却又不失体贴。

  第一次见面,秦天站在顾锦城床边,没有过多的寒暄,而是像对战友一样说道:“顾队,久仰。我是秦天,接下来负责帮你把身体这台‘精密仪器’重新调试到最佳状态。过程可能会有点辛苦,但我相信你没问题。”

  这种直接而充满信任的沟通方式,让顾锦城抬眼看了他好几秒,然后几不可查地点了一下头。

  秦天的康复训练计划设计得极具巧思。他不仅运用专业的器械和手法,还巧妙地将一些基础的军事体能动作元素融入其中。例如,利用弹力带模拟战术动作的发力,将枯燥的肌力训练转化为带有任务导向的模式。

  “好!核心收紧,就像你准备突入房间那一刻的稳定性!”秦天的指令清晰有力,带着鼓动性。

  在李铮和秦天这两种不同风格,却同样充满阳刚力量和职业认同感的男性影响下,顾锦城所处的环境不再是单一的“病房”,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微缩的、充满正向激励的“回归环境”。他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有时甚至会因为某个动作完成得不够标准而流露出轻微的不耐烦,这种情绪波动在宋墨涵看来,却是好迹象,说明他的好胜心和自我要求正在苏醒。

  心桥初架:无声的早餐

  一个平常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宋墨涵将细心准备好的、适合顾锦城肠道功能的营养粥放在床头柜上,习惯性地拿起勺子准备喂他。

  就在这时,顾锦城的手动了动。他的右手缓缓抬起,动作依然迟缓笨拙,却坚定地伸向了勺子。

  宋墨涵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他的意图。她压下心中的激动,轻轻将勺子递到他手中,然后小心地扶稳碗。

  顾锦城的手指还不是很灵活,握勺的姿势别扭,舀起一勺粥送到嘴边的过程颤抖而缓慢,有几滴还洒在了病号服上。但他坚持着,眼神专注,仿佛在进行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宋墨涵没有出声,没有帮忙,只是静静地扶着碗,目光温柔地注视着他。整个病房里,只有勺子偶尔碰到碗边的轻微声响,和窗外隐约的鸟鸣。

  他终于自己吃完了小半碗粥,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放下勺子时,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宋墨涵拿起毛巾,轻轻替他擦去汗水和嘴角的污渍,然后,她的目光落在他刚刚放下勺子的右手上。她伸出自己的手,轻轻覆盖在他的手背上。

  顾锦城没有躲闪,也没有收回手。他抬起眼,望向她。阳光在他深邃的眼中映出点点光亮,那里面不再只有空洞和创伤,而是有了一种复杂却清晰的表达——那是努力后的疲惫,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成就感,更是对她始终陪伴的、无声的感激。

  他们就这样对视着,无需任何语言。病房里弥漫着早餐粥温热的气息,和一种比阳光更暖的静谧。钢骨般的硬汉,用笨拙却坚定的行动,尝试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温柔而坚韧的医生,用无限的耐心和懂得,守护着他每一步艰难的回归。

  这座用信任、专业和深沉情感构筑的心桥,正在一砖一瓦地,于无声处,稳稳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