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生死考验:无声的誓言-《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第二百六十一章 无声的誓言

  医疗中心的隔离观察室,静得只剩下生命监护仪规律而冰冷的“嘀嗒”声。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某种微弱能量残留的、类似臭氧的特殊气味。顾锦城躺在纯白色的医疗床上,身上连接着数条导线和输液管,脸色依旧苍白,但相较于刚被救回时那濒死般的灰败,已多了一丝微弱的生机。

  宋墨涵站在观察窗外,隔着特制的强化玻璃,目光一瞬不瞬地落在里面那个沉睡的男人身上。她已换下沾染了尘嚣与焦急的白大褂,穿着一身干净的军常服,却掩不住眉宇间浓得化不开的疲惫与担忧。初步检查结果已经出来,顾锦城的身体遭受了严重的能量侵蚀和生理过载,多处组织损伤,内脏亦有轻微出血迹象,最棘手的,依旧是那虽然稳定在百分之八十七左右,却依旧远超安全阈值的神经同步率。它像一颗定时炸弹,潜藏在他的意识深处。

  “他的意志力远超常人,身体底子也好,初步的物理损伤在纳米机器人和再生技术支持下,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沉稳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宋墨涵侧头,是医疗中心的负责人,也是她的导师,鬓角已染霜华的张院士。“但墨涵,你知道的,关键在于这里。” 张院士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神色凝重,“未知的能量烙印,高位的同步率……我们对他意识层面的状况,了解得太少了。强行剥离同步,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精神损伤;放任不管,又可能被遗迹同化,或者再次引发反噬。”

  宋墨涵轻轻点头,指尖无意识地蜷缩起来。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其中的风险。顾锦城带回的信息——“烙印”与“共鸣”,指向了一个远超当前科技理解范畴的领域,他的身体,此刻就是最珍贵也最危险的样本和研究对象。

  “我会负责到底,老师。”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无论用什么方法。”

  张院士看着她眼底的执拗,叹了口气,拍了拍她的肩膀:“去吧,他快醒了。初步隔离期,除了必要的检测,由你主要负责他的心理评估和稳定工作。记住,在完全排除能量污染和精神异变风险前,他,以及所有接触者,都必须遵守最高保密和隔离条例。”

  宋墨涵深吸一口气,推开隔离室的气密门走了进去。

  室内比外面更加安静,只有仪器运行的声音和顾锦城略显沉重但均匀的呼吸声。她走到床边,动作极轻地调整了一下输液管的速度,然后伸手,想要替他拂开额前又一次被冷汗濡湿的发丝。

  就在她的指尖即将触碰到他皮肤的瞬间,顾锦城一直紧闭的眼睛猛地睁开!

  那眼神不再是之前的虚弱模糊,而是瞬间恢复了鹰隼般的锐利,甚至带着一丝刚从噩梦中惊醒的凌厉与戒备,下意识地,他的手如同铁钳般猛地攥住了她的手腕!力道之大,让宋墨涵猝不及防地痛哼出声。

  “呃……”

  这声痛呼像一道闪电劈入了顾锦城混沌的意识。他眼中的凌厉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的愕然与慌乱,立刻松开了手,仿佛触碰到了烙铁。“墨涵?!”他的声音沙哑干涩,带着难以置信和后怕,“对不起!我……”

  宋墨涵揉了揉瞬间泛起红痕的手腕,却摇了摇头,脸上没有丝毫责怪,反而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浅笑:“没事。警觉性这么高,看来顾队长的核心机能恢复得不错。”她语气轻松,试图驱散他的不安,随即拿起放在一旁的水杯,插上吸管,递到他唇边,“先喝点水,慢慢说。”

  顾锦城依言抿了几口水,干燥的喉咙得到滋润,神志也彻底清醒。他看着她手腕上那清晰的手指印,眸色深沉,充满了自责。“我刚才……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核心,能量像潮水一样涌过来……”他闭了闭眼,试图驱散那残存的恐怖记忆。

  “是创伤后应激反应,加上高同步率对潜意识的影响。”宋墨涵在他床边的椅子上坐下,声音柔和而专业,“你现在很安全,在基地医疗中心。赵将军、林悦、宋墨涵……还有工程部的陈宇,大家都在。你成功回来了。”

  她刻意提及那些熟悉的名字和环境,帮助他重新定位和锚定现实。

  顾锦城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目光重新聚焦在她脸上,仔细地、贪婪地描摹着她的轮廓,仿佛要确认她的真实存在。观察窗外透进来的冷光,在她柔和的侧脸镀上一层银边,与她眼中不容错辨的关切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无比安定人心的力量。

  “我记得……你的声音。”他低声说,打破了沉默,“在那个通道里,周围全是混乱的能量嘶吼和扭曲的光影……只有你的声音是清晰的,是唯一的坐标。” 他没有说谢谢,但这简单的话语,比任何感谢都更沉重,更直击心底。

  宋墨涵的心尖像是被羽毛轻轻搔刮,又像是被温水浸泡,一种酸涩而温暖的情绪弥漫开来。她垂下眼睫,掩饰住眸底翻涌的情绪,轻声回应:“这是我的职责。”

  “不只是职责。”顾锦城凝视着她,语气肯定。他挣扎着想坐起来一些,却牵动了体内的伤势,闷哼一声,额头瞬间沁出冷汗。

  “别动!”宋墨涵立刻起身,一手按住他的肩膀,另一手熟练地调整病床的角度,让他能更舒服地半躺着。两人距离极近,她身上淡淡的消毒水混着一点清雅洗发露的味道,钻入他的鼻腔,奇异地抚平了身体内部隐隐作痛的不适感。

  就在这时,隔离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一名穿着严密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年轻女医生端着一个医疗托盘走了进来,打破了室内略显暧昧的气氛。

  “宋医生,顾队长该进行第一次深度能量残留扫描和生物样本采集了。”女医生的声音透过面罩有些模糊,但动作利落干练。她是医疗中心新调来的能量医学专家,周晴博士,专门负责此次事件的能量污染评估工作。

  宋墨涵收敛心神,恢复了专业姿态:“好,开始吧。”她协助周晴连接扫描设备,并在顾锦城配合度极高的情况下,完成了血液、体细胞等样本的采集。

  周晴一边操作,一边记录数据,偶尔会提出几个关于顾锦城在遗迹核心感受的具体问题,语气冷静客观。但在采集结束时,她看向宋墨涵,护目镜后的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宋医生对顾队长的生理指标和能量波动非常熟悉,后续的协同监测工作,有你在,效率会高很多。”

  宋墨涵坦然回视:“这是我份内的事。”

  周晴点了点头,没再多说,端着采集好的样本离开了。

  这个小插曲似乎并未在顾锦城心中留下多少痕迹,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宋墨涵。当室内再次只剩下他们两人时,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认真:“墨涵,这次任务,我差点回不来。”

  宋墨涵的心猛地一沉,看向他。

  “在同步率突破临界点的时候,很多混乱的信息碎片涌进来,关于那个遗迹,关于所谓的‘烙印’……但有一个念头异常清晰。”他顿了顿,深邃的眼眸如同不见底的寒潭,却倒映着她一个人的影子,“如果我死了,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来得及,给你一个正式的、受联盟军婚法保护的承诺。”

  宋墨涵的呼吸骤然停滞,瞳孔微微放大,难以置信地看着他。她设想过无数次他可能说的话,或许是感谢,或许是任务汇报,却从未想过,是在这样伤痕累累、前途未卜的隔离病房里,在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听到如此直接、如此沉重的……告白与请求。

  “顾锦城,你……”她的声音有些发颤,“你现在需要的是休息和恢复,不要想这些……”

  “正是因为我刚从地狱边缘爬回来,我才比任何时候都清楚,什么对我最重要。”顾锦城打断她,语气是历经生死后的透彻与不容置疑的强硬,“功勋、任务、探索……它们都有其价值。但你,宋墨涵,是我唯一的私心,是我想拼尽一切守护的‘后方’。”

  他抬起没有输液的那只手,因为虚弱而微微颤抖,却异常坚定地,试图去触碰她放在床边的手。

  宋墨涵看着他那双布满新旧伤痕、骨节分明的大手,看着他那即便躺在病床上依旧挺直的脊梁和眼中不容错辨的、如同磐石般的认真与炽热,所有理智的、劝诫的话语都堵在了喉咙里。她想起指挥中心里令人窒息的分秒等待,想起他归来时脆弱却努力望向她的眼神,想起指尖下他那顽强跳动、因她一句“欢迎回家”而趋于平稳的脉搏……

  在这充满不确定性的极端环境里,在肩负着沉重使命的军旅生涯中,这份历经生死考验、纯粹到不容任何杂质的情感,如同暗夜中骤然燃起的烈火,温暖而耀眼,让她无法抗拒,也不愿再抗拒。

  她没有躲闪。

  于是,顾锦城微凉的手指,轻轻地、却带着千钧之力,覆上了她温热的指尖,然后缓缓下滑,坚定地握住了她的整个手掌。一个简单无比的动作,却仿佛耗尽了两人所有的力气,也抽走了室内所有的声音。

  没有鲜花,没有誓言,只有冰冷的仪器嗡鸣和窗外基地永不熄灭的灯火作为背景。在这片象征着人类文明最前沿、也承载着最多未知风险的星空之下,在这间充斥着消毒水味道的隔离病房里,一位从死亡线挣扎归来的铁血战士,用他伤痕累累的手,握住了一位将他从意识崩溃边缘无数次拉回的温柔医生的手。

  无声,却重逾千斤。

  宋墨涵没有抽回手,反而微微收拢手指,回应了他的紧握。她抬起眼,迎上他等待最终审判般的目光,眼中氤氲的水汽终于凝聚,顺着脸颊滑落,但她的嘴角,却缓缓扬起了一个无比清晰、带着泪光的温柔笑容。

  她轻轻回握他的手,用行动,给出了她的答案。

  归途的终点,是彼此的心跳。而未来的征途,或许将因这份在生死边缘缔结的、无声的誓言,而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意义。隔离室外,星空依旧浩瀚沉寂,而新的风暴,已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