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惊涛暗涌:谍影重重-《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

  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下旬,山海关。

  渤海湾的晨雾尚未散尽,关墙上的守军已经完成换防。一夜之间,关外局势又添变数——昨夜交火的两股武装神秘消失,只在雪地上留下斑驳血迹和散落的弹壳。

  林文澜一早就在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桌上摊着刚冲洗出来的航空侦察照片。

  \"诸位请看,\"他指着照片上关外十公里处的一片树林,\"这里发现临时营地,估计能容纳五百人左右。从脚印判断,至少有三股不同的武装在这一带活动。\"

  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皱眉道:\"司令,要不要派部队出去清剿?\"

  \"不可。\"林文澜摇头,\"关外仍是苏军控制区,我们出兵就是授人以柄。况且...\"

  他拿起另一张照片:\"苏军在石门寨的坦克部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这个时候绝不能轻举妄动。\"

  会议进行到一半,机要参谋匆匆入内,递上一封密电。林文澜看完后神色微变,随即宣布散会。

  \"志宏,你留下。\"

  待众人离去,林文澜将密电递给周志宏:\"南京来的消息,说我们内部可能混进了谍报人员。\"

  周志宏仔细阅读电文,额头渗出细汗:\"这...这怎么可能?各部都是跟我们一起从缅甸打回来的老弟兄。\"

  \"正因为都是老弟兄,才更容易被忽视。\"林文澜走到窗前,望着关外苍茫的山峦,\"你想想,昨夜的交火时间,正好是我们换防的间隙。对方对我们的动向了如指掌。\"

  \"您怀疑...\"

  \"我谁也不怀疑,但必须查清楚。\"林文澜转身,\"这件事你亲自去办,要绝对保密。\"

  午后,林文澜在卫兵护卫下巡视关墙。守军士兵正在加固工事,新运到的美制57毫米反坦克炮被精心布置在关键位置。

  \"司令,\"驻守关门的三营长报告,\"今早关外来了几个货郎,说要进城做生意,被我们拦下了。\"

  \"货郎?\"林文澜警觉地问,\"有什么异常?\"

  \"他们带的货物很少,但总是东张西望,特别留意我们的工事布置。\"

  林文澜沉思片刻:\"下次再来,放他们进城,但要派人盯紧。\"

  巡视到东罗城时,一个意外消息传来:在附近村庄发现可疑电台信号。

  林文澜立即赶往信号源所在的王家屯。这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位于山海关侧后,位置十分隐蔽。

  \"信号持续了约十分钟,\"电讯科长汇报,\"使用的是商用频段,但加密方式很特殊。\"

  林文澜在村里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一座废弃的祠堂前:\"这里最近有人来过。\"

  卫兵推开虚掩的木门,只见祠堂内布满灰尘,但供桌却异常干净。林文澜蹲下身,仔细察看地面,突然伸手从供桌下摸出一个小巧的金属物体。

  \"美制微型发报机。\"他脸色凝重,\"看来我们的'客人'来头不小。\"

  回到指挥部,林文澜立即下令召开反谍会议。与会者仅限于各军军长和情报部门负责人。

  \"情况已经很清楚,\"林文澜开门见山,\"有人在我们眼皮底下建立了一个情报网。现在我要知道的是:谁?为什么?\"

  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拍案而起:\"肯定是共产党...\"

  \"慎言!\"林文澜立即打断,\"没有证据不要妄下结论。现在各方势力都在关注山海关,未必就是那一方。\"

  他转向负责反谍报的徐处长:\"说说你们的发现。\"

  徐处长打开文件夹:\"根据现有线索,这个情报网至少有三个人:一个在指挥部附近,一个在关墙守军中,还有一个可能伪装成商人。\"

  \"范围能不能再缩小?\"

  \"指挥部附近的嫌疑人,我们锁定在通讯处。关墙守军中的内线,应该是个低级军官。至于那个商人...\"徐处长犹豫了一下,\"昨天有人在滦县见过他,当时他正在与苏军联络官交谈。\"

  会议室一片寂静。如果此事涉及苏军,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继续查,\"林文澜沉声道,\"但要记住,没有确凿证据前,不得打草惊蛇。\"

  夜幕降临后,一场秘密行动悄然展开。在周志宏指挥下,特别行动队埋伏在王家屯祠堂周围。按照计划,如果那个神秘的发报员再次出现,立即实施抓捕。

  林文澜在指挥部等候消息,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时钟指向十一点,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司令,目标出现。\"周志宏的声音压得很低,\"一共两人,正在发报。\"

  \"按计划行动。\"

  半小时后,周志宏带着抓捕结果返回指挥部。两名嫌疑人被蒙着眼罩带进审讯室,其中一人竟是通讯处的少校参谋李明远。

  \"怎么会是他?\"林文澜难以置信,\"他跟了我五年!\"

  审讯立即开始。起初李明远一言不发,直到周志宏拿出从他身上搜出的密码本。

  \"说吧,\"林文澜亲自审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明远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司令,我跟您出生入死这么多年,怎么会背叛您?我是在救您啊!\"

  \"什么意思?\"

  \"您不知道吗?南京有人要对付您!他们说我提供您与苏军勾结的证据...\"

  林文澜猛地站起:\"胡说八道!\"

  \"是真的!\"李明远激动地说,\"他们用我家人的性命威胁我...要我搜集您'通敌'的证据。我假意答应,实际上是在向您示警啊!\"

  林文澜死死盯着他:\"那你昨晚为什么发报?\"

  \"我...我是在向南京报告苏军的动向,证明您在积极备战...\"

  这时,徐处长匆匆进来,在林文澜耳边低语几句。林文澜脸色骤变,快步走出审讯室。

  \"确认了,\"徐处长说,\"我们在另一个嫌疑人身上搜出了国防部二厅的证件。\"

  林文澜一拳砸在墙上:\"自己人查自己人,真是天大的笑话!\"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件事到此为止,把人都放了。\"

  \"可是...\"

  \"执行命令!\"林文澜厉声道,\"给南京发电:山海关局势复杂,请求增派援军。其他的,一个字都不要多说。\"

  这一夜,林文澜彻夜未眠。他站在作战地图前,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暗箭难防,这个仗,该怎么打?

  第二天清晨,一个意外消息打破了僵局:苏军突然宣布,愿意就山海关通道问题进行谈判。

  \"看来,俄国人也感受到压力了。\"周志宏分析道。

  林文澜却摇头:\"恐怕没那么简单。通知各部,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提高警惕。\"

  果然,谈判开始前两小时,关外再次发生交火。这次规模更大,甚至还动用了迫击炮。

  林文澜立即取消原定的谈判,下令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站在关墙上,他用望远镜观察着关外的战况,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交火双方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向关门方向移动。

  \"命令炮兵准备,\"他放下望远镜,\"如果任何人试图冲击关门,立即开火!\"

  就在这时,一架苏军侦察机突然临空,在关墙上空盘旋。紧接着,关外响起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次是苏军的重炮在示威。

  \"司令!快下关墙!\"卫兵急忙掩护林文澜撤离。

  炮弹落在关墙内外,爆炸声震耳欲聋。但奇怪的是,落点都避开了重要工事,更像是在恐吓而非攻击。

  炮击持续了十分钟后突然停止。烟尘散去,关墙完好无损,但关外的交火也奇迹般地停止了。

  林文澜立即明白过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闹剧,目的就是要制造紧张气氛,为某些人拖延谈判创造借口。

  \"给南京发电,\"他冷笑道,\"就说苏军炮击山海关,我军沉着应对,敌阴谋未能得逞。\"

  \"那谈判...\"

  \"告诉他们,除非苏军先停止挑衅,否则免谈!\"

  这场风波过后,山海关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林文澜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在看不见的暗处,更多的阴谋正在酝酿。而他,必须在这场错综复杂的权谋游戏中,为国家和军队杀出一条生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