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室的选址最终确定在文创园区深处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白墙灰瓦,带着个小巧的庭院,闹中取静,十分符合江城对“省心舒适”的核心要求。装修风格也完全贯彻了他的意志——极简、舒适、居家化。巨大的落地窗,柔软得能陷进去的沙发和地毯,开放式的厨房和茶饮吧台,以及最重要的,一间拥有绝佳隔音和遮光效果、配备了顶级床垫的老板专属休息室。
硬件到位,软件——也就是人,也已齐聚。是时候将那个模糊的“省力”构想,落实成白纸黑字、可供遵循的具体规则了。
这件事被林婉提上日程时,江城正歪在临时据点的沙发里,研究“桂香村”随新品点心附赠的一本《宋代茶点与文人生活》小册子。听到要定规章,他头也没抬,只懒洋洋地抛过来三个词:
“不加班。不打卡。别烦我。”
林婉拿着笔记本,嘴角微微抽搐。这倒是高度概括了老板的核心诉求,但作为正式的工作室规章,未免太过……抽象和惊世骇俗了些。
她将老板的“最高指示”带回,与林碗、赵伯开了个小会。
林碗听完,眼睛一亮,抚掌笑道:“精辟!这不就是我们工作室的灵魂吗?我看可以直接用!”
赵伯则扶了扶老花镜,眉头皱成了川字:“胡闹!规章者,需条款清晰,权责分明,方能约束行为,规避风险。‘不加班’、‘不打卡’尚可理解,这‘别烦我’……成何体统?”
林婉夹在中间,既要贯彻老板意志,又要考虑实际管理和赵伯的坚持,颇感头疼。她斟酌再三,决定对老板的“三字真言”进行一番不影响核心精神的“专业化”翻译和扩充。
几天后,一份薄薄的、只有一页A4纸内容的《江城工作室管理规章(试行版)》,被放在了江城面前。
彼时,他刚品尝完新送来的“蟹壳黄”烧饼,正满足地喝着消食的普洱。他拿起那张纸,目光扫过上面加大加粗的三行核心条款:
第一条:任务导向,效率至上。
(释义:员工以完成既定工作任务为第一目标,鼓励寻找高效方法,拒绝无效加班与形式主义内卷。工作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后,可自主安排时间。)
第二条:老板静默,神圣不可侵犯。
(释义:非紧急及必要事务,严禁在老板标注的休息时间(通常为晚十点至早十点,及午休两小时)内进行工作沟通与打扰。保证老板充足的私人空间与高质量睡眠。)
第三条:结果管理,自由支配。
(释义:工作室实行弹性工作制,不设固定打卡考勤。员工在确保工作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可自由安排工作地点与时间,享受充分的信任与自主权。)
在这三条之下,还有几行小字补充说明,主要明确了紧急事务的界定标准、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如保密条款),以及最重要的——由赵伯执笔的、关于财务报销和合约合规的刚性要求。
江城看完,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透着一丝满意。
嗯,“不加班”变成了“效率至上,拒绝内卷”。
“不打卡”变成了“结果管理,自由支配”。
“别烦我”变成了“老板静默,神圣不可侵犯”。
翻译得不错,核心意思没变,听起来还像那么回事。
他点了点头,言简意赅:“行。”
于是,这份堪称娱乐圈(乃至所有行业)独一份的奇葩规章,就这么正式生效了。
规章生效的第一天,就显现出了其强大的“筛选”效应。
一位通过猎头推荐、来自某大型经纪公司的资深经纪人前来洽谈合作,对方习惯了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模式,约见时间特意定在了早上八点半,试图展现“专业”和“诚意”。
当他准时抵达工作室,却只见到了刚刚打扫完庭院、正在给自己泡早茶的林碗。林婉和赵伯都还没到(规章未强制要求到岗时间),而老板江城……根据“老板静默”条款,正处于神圣不可侵犯的睡眠时间。
这位经纪人看着悠闲品茶的林碗,以及空荡荡的、仿佛还没开始营业的工作室,脸上完美的职业笑容差点裂开。
“江老师他……”
“城哥还在休息,预计十点后才会处理事务。”林碗微笑着解释,并递上一杯茶,“您先喝杯茶,或者我们可以先把资料对接一下?等城哥醒了再看。”
经纪人:“……” 他从业十几年,从未见过如此架势!
好不容易熬到十点多,江城才睡眼惺忪地出现在工作室,听了林婉简要汇报后,对那份充满了“数据对赌”、“密集曝光”条款的合作方案兴致缺缺,只回了一句:“太吵,不接。”
经纪人无功而返,回去后在业内小圈子里吐槽,称江城工作室“毫无事业心”、“管理散漫”。然而,这番吐槽非但没有起到负面效果,反而吸引了一些早已厌倦行业内卷、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专业人才暗中投来简历,其中不乏有能力有想法的“隐士高人”。
内部而言,这套规章的运行却出奇地顺畅。
林碗可以按照自己的生物钟,在灵感充沛的夜晚撰写宣传方案,白天则拥有更自由的时间进行素材收集和对外沟通。
林婉则统筹全局,将工作合理分配,确保在老板“活跃”的时间段内高效处理完需要他决策的事项。
赵伯更是如鱼得水,严格按照自己的节奏处理账务,到点就收拾东西回家陪孙子,绝不把工作带回家。
而江城,则彻底享受到了规章带来的福利。再也没有凌晨被工作电话吵醒的烦恼,再也没有被强拉着参加无聊的饭局和会议。他可以在自己的休息室里一觉睡到自然醒,然后慢悠悠地出来,处理那些被林婉精心筛选过、确认“不太麻烦”的工作。
他甚至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品尝“桂香村”不断推陈出新的点心,以及研究那本《宋代茶点与文人生活》。
偶尔,在阳光正好的午后,工作室的成员会聚在庭院里,泡上一壶茶,分享一碟新到的点心,聊一聊工作,也聊一聊生活。没有上下级的拘谨,更像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体。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建立并运行高度契合自身理念的组织架构。】
【‘反向卷王工作室’初具雏形,独特管理模式已产生初步外部影响。】
【奖励结算:现金 1,000,000元。‘团队凝聚力(低能耗版)’(被动)已激活。(注:此效果小幅提升团队成员在‘省力’原则下的协作效率与归属感。)】
【隐藏任务‘新风尚引领者’完成度提升至40%。】
系统提示的到来,让江城更加确认,这条路走对了。
他用最省力的方式,建立了一个能让他持续省力下去的据点。
而这份看似奇葩的规章,就是确保这个据点能够正常运转、且不会偏离初衷的根本大法。
娱乐圈的风风雨雨,外界的纷纷扰扰,似乎都被这栋小楼和这三条简单的规章,温柔地隔绝在外。
江城端起茶杯,看着庭院里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竹影。
嗯,这样就好。
        硬件到位,软件——也就是人,也已齐聚。是时候将那个模糊的“省力”构想,落实成白纸黑字、可供遵循的具体规则了。
这件事被林婉提上日程时,江城正歪在临时据点的沙发里,研究“桂香村”随新品点心附赠的一本《宋代茶点与文人生活》小册子。听到要定规章,他头也没抬,只懒洋洋地抛过来三个词:
“不加班。不打卡。别烦我。”
林婉拿着笔记本,嘴角微微抽搐。这倒是高度概括了老板的核心诉求,但作为正式的工作室规章,未免太过……抽象和惊世骇俗了些。
她将老板的“最高指示”带回,与林碗、赵伯开了个小会。
林碗听完,眼睛一亮,抚掌笑道:“精辟!这不就是我们工作室的灵魂吗?我看可以直接用!”
赵伯则扶了扶老花镜,眉头皱成了川字:“胡闹!规章者,需条款清晰,权责分明,方能约束行为,规避风险。‘不加班’、‘不打卡’尚可理解,这‘别烦我’……成何体统?”
林婉夹在中间,既要贯彻老板意志,又要考虑实际管理和赵伯的坚持,颇感头疼。她斟酌再三,决定对老板的“三字真言”进行一番不影响核心精神的“专业化”翻译和扩充。
几天后,一份薄薄的、只有一页A4纸内容的《江城工作室管理规章(试行版)》,被放在了江城面前。
彼时,他刚品尝完新送来的“蟹壳黄”烧饼,正满足地喝着消食的普洱。他拿起那张纸,目光扫过上面加大加粗的三行核心条款:
第一条:任务导向,效率至上。
(释义:员工以完成既定工作任务为第一目标,鼓励寻找高效方法,拒绝无效加班与形式主义内卷。工作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后,可自主安排时间。)
第二条:老板静默,神圣不可侵犯。
(释义:非紧急及必要事务,严禁在老板标注的休息时间(通常为晚十点至早十点,及午休两小时)内进行工作沟通与打扰。保证老板充足的私人空间与高质量睡眠。)
第三条:结果管理,自由支配。
(释义:工作室实行弹性工作制,不设固定打卡考勤。员工在确保工作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可自由安排工作地点与时间,享受充分的信任与自主权。)
在这三条之下,还有几行小字补充说明,主要明确了紧急事务的界定标准、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如保密条款),以及最重要的——由赵伯执笔的、关于财务报销和合约合规的刚性要求。
江城看完,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透着一丝满意。
嗯,“不加班”变成了“效率至上,拒绝内卷”。
“不打卡”变成了“结果管理,自由支配”。
“别烦我”变成了“老板静默,神圣不可侵犯”。
翻译得不错,核心意思没变,听起来还像那么回事。
他点了点头,言简意赅:“行。”
于是,这份堪称娱乐圈(乃至所有行业)独一份的奇葩规章,就这么正式生效了。
规章生效的第一天,就显现出了其强大的“筛选”效应。
一位通过猎头推荐、来自某大型经纪公司的资深经纪人前来洽谈合作,对方习惯了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模式,约见时间特意定在了早上八点半,试图展现“专业”和“诚意”。
当他准时抵达工作室,却只见到了刚刚打扫完庭院、正在给自己泡早茶的林碗。林婉和赵伯都还没到(规章未强制要求到岗时间),而老板江城……根据“老板静默”条款,正处于神圣不可侵犯的睡眠时间。
这位经纪人看着悠闲品茶的林碗,以及空荡荡的、仿佛还没开始营业的工作室,脸上完美的职业笑容差点裂开。
“江老师他……”
“城哥还在休息,预计十点后才会处理事务。”林碗微笑着解释,并递上一杯茶,“您先喝杯茶,或者我们可以先把资料对接一下?等城哥醒了再看。”
经纪人:“……” 他从业十几年,从未见过如此架势!
好不容易熬到十点多,江城才睡眼惺忪地出现在工作室,听了林婉简要汇报后,对那份充满了“数据对赌”、“密集曝光”条款的合作方案兴致缺缺,只回了一句:“太吵,不接。”
经纪人无功而返,回去后在业内小圈子里吐槽,称江城工作室“毫无事业心”、“管理散漫”。然而,这番吐槽非但没有起到负面效果,反而吸引了一些早已厌倦行业内卷、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专业人才暗中投来简历,其中不乏有能力有想法的“隐士高人”。
内部而言,这套规章的运行却出奇地顺畅。
林碗可以按照自己的生物钟,在灵感充沛的夜晚撰写宣传方案,白天则拥有更自由的时间进行素材收集和对外沟通。
林婉则统筹全局,将工作合理分配,确保在老板“活跃”的时间段内高效处理完需要他决策的事项。
赵伯更是如鱼得水,严格按照自己的节奏处理账务,到点就收拾东西回家陪孙子,绝不把工作带回家。
而江城,则彻底享受到了规章带来的福利。再也没有凌晨被工作电话吵醒的烦恼,再也没有被强拉着参加无聊的饭局和会议。他可以在自己的休息室里一觉睡到自然醒,然后慢悠悠地出来,处理那些被林婉精心筛选过、确认“不太麻烦”的工作。
他甚至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品尝“桂香村”不断推陈出新的点心,以及研究那本《宋代茶点与文人生活》。
偶尔,在阳光正好的午后,工作室的成员会聚在庭院里,泡上一壶茶,分享一碟新到的点心,聊一聊工作,也聊一聊生活。没有上下级的拘谨,更像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体。
【叮!检测到宿主成功建立并运行高度契合自身理念的组织架构。】
【‘反向卷王工作室’初具雏形,独特管理模式已产生初步外部影响。】
【奖励结算:现金 1,000,000元。‘团队凝聚力(低能耗版)’(被动)已激活。(注:此效果小幅提升团队成员在‘省力’原则下的协作效率与归属感。)】
【隐藏任务‘新风尚引领者’完成度提升至40%。】
系统提示的到来,让江城更加确认,这条路走对了。
他用最省力的方式,建立了一个能让他持续省力下去的据点。
而这份看似奇葩的规章,就是确保这个据点能够正常运转、且不会偏离初衷的根本大法。
娱乐圈的风风雨雨,外界的纷纷扰扰,似乎都被这栋小楼和这三条简单的规章,温柔地隔绝在外。
江城端起茶杯,看着庭院里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竹影。
嗯,这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