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影视邀约的到来-《说好的摆烂,粉丝非要我当顶流》

  《天籁之战》那场堪称传奇的救场演出,如同投入娱乐圈这潭深水的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涟漪远超一场普通的音乐合作。主流媒体用“神级救场”、“教科书级的即兴”等词汇不吝赞美,音乐圈内对江城那手出神入化的古筝技艺和临场应变能力评价极高,甚至盖过了对蔡大鲲失误的关注。而蔡大鲲团队后续诚恳的道歉与公开致谢,更是将江城推到了一个“德艺双馨”(虽然他自己可能并不想要这个头衔)的微妙位置。

  热度、口碑、话题度,江城三者兼备,且以一种完全无法复制的、独属于他的“懒散天才”方式。这样的存在,自然吸引了娱乐圈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目光。

  跑男的“综艺之神”标签尚未褪色,《天籁之战》的“音乐素养”认证又添新章,江城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已然突破了流量偶像的范畴,开始向更具沉淀感的“艺人”身份蜕变。而影视圈,这块衡量艺人综合实力与长远价值的试金石,也终于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递来橄榄枝的,并非什么业界巨头或成名大导,而是一位名叫陆岩的新锐导演。陆岩年近四十,在独立电影圈摸爬滚打多年,以风格独特、叙事细腻、擅长挖掘演员特质着称。他筹备多年的新作《南山客》,是一部带有武侠外壳、实则探讨现代人精神归隐的文艺片。片中有一个戏份不多,却贯穿始终、极为出彩的配角——“琴师”。

  这位“琴师”隐居南山,与世无争,看似懒散疏离,实则身怀绝技,洞悉世事,是点化主角的关键人物。角色设定气质空灵,超然物外,需要演员自带一种“不食人间烟火”却又“接地气”的矛盾感,同时,最好能具备一定的古筝或传统乐器基础,以求在几场关键的抚琴戏份中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这个角色选角困扰了陆岩许久。科班出身的演员匠气太重,少了那份天然的超脱;找真正的传统乐器演奏家,演技又未必过关。直到他在网络上看到了江城在《闪光》决赛弹奏《广陵散》的片段,以及后来在各种综艺里那种“万事不萦于心”的懒散状态,眼前顿时一亮!

  就是这种劲儿!

  那种看似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却又在某些特定时刻能爆发出惊人能量的反差感!那份游离于规则之外的疏离与通透!简直是为他电影中的“琴师”量身定做!

  更重要的是,江城并非完全的白纸,他在综艺和舞台上的表现证明了他具备一定的镜头感和即兴能力,这比教导一个纯粹的素人要容易得多。

  陆岩几乎是带着一种“挖到宝”的兴奋,通过各种关系,辗转将剧本和邀请函送到了江城工作室。

  彼时,江城刚结束了一段时间的休整(主要活动是品尝“桂香村”的夏季限定“荷叶茯苓糕”和“冰镇杨梅露”),正歪在沙发里,翻看一本新淘来的、关于古代隐士生活的杂记。

  林婉拿着那份装帧朴素却分量不轻的剧本和导演亲笔信,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

  “城哥!有个影视剧的邀约!”她的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兴奋。涉足影视,对于任何艺人来说都是事业上的重要一步,意味着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深度的认可。

  江城从杂记上抬起眼皮,看了一眼林婉手中那叠厚厚的纸张,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剧本?

  听起来就很长,很多字。

  要看,要理解,要背台词……

  麻烦。

  “推了。”他言简意赅,准备继续看他的闲书。

  “别啊城哥!”林婉赶紧上前,将剧本和导演信放在他面前的小几上,“您先看看!是陆岩导演的电影,虽然不是商业大片,但在圈内口碑很好!而且这个角色特别适合您!”

  她着重强调了“适合”二字,并快速介绍了《南山客》的故事梗概和“琴师”这个角色的人物特点,尤其是“隐居”、“懒散”、“身怀绝技”、“弹古筝”这几个关键词。

  江城翻书的动作顿了顿。

  隐居?懒散?弹古筝?

  听起来……好像比在泥潭里打滚或者在指压板上跑步要省力一点?

  他放下杂记,拿起那份剧本。入手的感觉比想象中要轻一些(因为他的戏份确实不多)。他随意地翻看了几页,目光扫过那些描写“琴师”的段落。

  “终日与琴酒为伴,醒时抚琴,醉时卧松。”

  “眉宇间总带着三分倦意,七分疏离,仿佛世间万物皆与他隔着一层薄雾。”

  “指下流出《广陵散》的杀伐之气,眼神却平静如古井深潭。”

  这些描述……

  江城摸了摸自己的脸。

  好像……是有点像?

  他又翻到后面,看到了几段“琴师”的台词。不多,大多是些玄之又玄、充满机锋的短句,没什么需要激烈情绪爆发的地方。

  “唔…”他发出一个意味不明的音节,似乎在进行评估。

  林婉见状,立刻趁热打铁:“陆导在信里说,他看中的就是您本身的气质,不希望您做太多表演式的加工,保持自然状态就好。拍摄周期也不长,预计您的戏份集中拍摄的话,不到一个月就能完成。而且……”

  她压低了声音,抛出了最具诱惑力的条件:“拍摄地在南方一个风景很好的古镇,很安静,据说当地的传统点心也很有名。”

  安静?风景好?有点心?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精准地命中了江城的核心诉求。

  他放下剧本,看向林婉:“拍摄时间?不能早起,不能熬夜。”

  “明白!合同里一定会注明,严格按照您的工作室规章来!”林婉立刻保证。

  就在这时,脑海中系统的提示音,带着一种引导性的平静,悠然响起:

  【叮!检测到高匹配度影视合作邀约:《南山客》‘琴师’一角。】

  【触发‘被动营业’拓展任务:‘方法论派(懒人法)’的初试。】

  【任务要求:在不进行高强度、模式化表演训练的前提下,以宿主自身对角色内核的理解与共情,完成影视剧拍摄。将‘省力’原则应用于表演领域,探索非传统表演路径。】

  【任务提示:角色‘琴师’与宿主当前心境及部分技能(古筝)高度契合,可尝试‘本我投射’式演绎。】

  【任务奖励:根据拍摄效果及‘省力’程度,奖励现金、特殊技能\/道具,并小幅提升‘角色共情力’(被动)。】

  系统的分析,再次为他指明了一条“省力”的道路。不用去上什么表演课,不用去体验生活(他现在的生活就挺像隐士的),只需要……做自己,在那个特定的情境里。

  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江城思考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嗯。可以谈谈。”

  林婉心中大喜,立刻应道:“好的城哥!我马上和陆导那边对接,沟通具体细节和合同!”

  消息传出,业内再次一片哗然。

  【江城要拍电影了?!还是陆岩的戏?】

  【《南山客》?那个项目不是号称选角很挑剔吗?】

  【琴师?这角色确实挺适合他那种调调的。】

  《他能演戏吗?别把电影也变成大型摆烂现场……》

  《预感会很有反差萌!期待!》

  《陆岩胆子是真大!》

  质疑与期待并存。但无论如何,江城迈向影视圈的第一步,已然踏出。

  对于外界的纷纷扰扰,江城依旧不甚关心。

  他只是在心里默默评估了一下。

  演戏,听起来麻烦。

  但如果能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穿着舒服的衣服,弹弹琴,说几句玄乎的话,就能把钱赚了,顺便完成系统任务……

  那这麻烦,似乎……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他重新拿起那本关于古代隐士的杂记。

  或许,可以提前找找感觉?

  比如,试试像书里写的那样,躺在树荫下,听着蝉鸣,感受一下“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的闲适?

  他觉得,这个“琴师”的角色,

  或许会比想象中……

  更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