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影视剧的特别客串-《说好的摆烂,粉丝非要我当顶流》

  《极限挑战》的余温尚未散尽,“江工工作室”的门槛就差点被踏破。这一次,不再是雪花般的简历或品牌合作邀约,而是来自各大影视剧剧组,捧着剧本和诚意,希望江城能在剧中“客串”一个角色。

  这种“客串”邀请,与以往男主、重要配角的邀约截然不同。对方看中的,并非江城的扛剧能力或票房号召力——尽管他如今影帝加身,早已具备这些——而是他身上那种独一无二的“传奇色彩”和“话题体质”。他们希望江城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哪怕只是惊鸿一瞥,也能在剧集播出时,激起巨大的舆论涟漪。

  苏曼作为艺人经纪总监,对此类邀约筛选得极为严格。她摒弃了所有需要长时间跟组、戏份吃重或者人设单薄的邀请,最终只留下了几个极具特色、且拍摄周期极短的“特别客串”剧本,呈送到江城面前。

  “老板,这几个本子我觉得有点意思。”苏曼将薄薄的几份剧本摘要放在石桌上,江城正在那里尝试用新做的懒人支架看书,“一个是张导的历史正剧《风起陇西》,想请您客串一位归隐田园、却洞悉天下大势的酿酒高人,只有一场在竹林中与男主对饮畅谈的戏。另一个是陈可辛导演的都市情感剧《她城》,希望您客串女主角回忆中,一位在丽江开客栈、点醒她人生方向的‘过客’,戏份也是一场。还有徐克导演的武侠电影《新龙门客栈》续作,想请您客串一个只在最后决战时现身、身份成谜的吹笛人……”

  这些角色,无一不是戏份极少,但位置关键,极具象征意义和想象空间的“彩蛋”式人物。它们不需要江城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却能将他的个人特质与剧集深度绑定,实现双赢。

  江城放下手里的书,拿起那几份摘要扫了一眼。历史剧的高人、都市剧的智者、武侠片的神秘客……听起来,都比在综艺里跑跑跳跳要省力气,而且似乎……有点意思?

  “拍摄周期都确定很短?”他确认道。

  “非常短。”苏曼肯定地回答,“《风起陇西》那边说,您的戏份一天就能拍完,就在他们影视城附近的实景竹林。《她城》的戏在丽江取景,预计两天。《新龙门客栈》的吹笛人,导演说如果您答应,他可以带着一个小队来您附近符合条件的实景地拍摄,尽量不打扰您。”

  条件优厚得令人发指,几乎是为江城量身定做的“省心套餐”。

  “行吧。”江城点了点头,“这几个都可以接。时间你跟他们协调开,别撞在一起就行。”

  消息传出,业界再次震动!

  江城要客串!而且一接就是三部大制作!虽然只是客串,但合作的都是顶尖导演,角色也极具分量!这无疑给这几部尚未播出的作品,提前注入了强大的关注度。

  首先进组的是《风起陇西》。在影视城附近一片苍翠的竹海中,江城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葛布长衫,长发随意挽起,坐在一个自己带来的、符合人体工学的改良版小马扎上(剧组提供的木凳被他以“不符合高人闲散气质”为由婉拒了),面前摆着一套他根据古籍复原的、简易却古意盎然的酿酒器具。

  这场戏,是男主在迷茫困顿之际,寻访到这位隐居的酿酒高人,寻求指点。

  没有复杂的走位,没有激烈的情绪,只有两人在竹林清风中对坐,酒香袅袅,对话机锋暗藏。

  导演张导原本还有些担心江城能否驾驭这种需要深厚底蕴和沉淀感的角色,毕竟他之前的形象更多是“现代”和“懒散”。

  然而,当镜头对准江城的那一刻,张导愣住了。

  江城并没有刻意去“演”什么高深莫测。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慢条斯理地温酒、滤酒、斟酒,动作自然而流畅,带着一种沉浸其中的专注。当男主向他倾诉困惑时,他抬起眼,眼神清澈而通透,仿佛能映照出对方内心的所有波澜。他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只是指着杯中微漾的酒液,说了一句剧本之外、他自己即兴发挥的台词:

  “你看这酒,急火催之则味涩,慢火温之则香醇。世事亦然,有时候,停一停,等一等,反而能看得更清楚。”

  那语气平淡如水,却带着一种抚平焦躁的奇异力量。与他平时那副怕麻烦的懒散样子判若两人,却又奇异地和谐,仿佛他本就是这竹林的一部分,是这自然道法本身的化身。

  “咔!”张导激动地喊了一声,快步走过来,用力拍了拍江城的肩膀,“好!太好了!江城,你这段即兴加得妙啊!就是这个味道!举重若轻,道法自然!你这哪是客串,你这就是那位高人本人!”

  男主也由衷赞叹:“江老师,跟您对戏太舒服了,一下子就把我带入情境了。”

  江城只是笑了笑,接过林婉递过来的保温杯:“导演过奖了。就是觉得,那样说比较符合当时的气氛。”

  一天的拍摄顺利结束,江城带着他的小马扎和保温杯,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剧组。

  随后在《她城》和《新龙门客栈》的客串,也大抵如此。在丽江古城的客栈露台上,他扮演的过客,在夕阳中对女主角说出“心安处,便是吾乡”时,眼神里的辽阔与释然,让监视器后的导演和对手戏演员都红了眼眶。在荒漠孤烟的决战地,他扮演的吹笛人,一袭白衣,孑然独立,笛声苍凉孤绝,虽未出一招一式,却以音律搅动战场气氛,成为压垮敌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想象空间。

  每一次客串,他都精准地抓住了角色的灵魂,用最少的戏份,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而且,他总能找到最舒服、最省力的方式完成表演,无论是自带符合人设的小马扎,还是与导演沟通调整更自然的台词。

  当这几部作品在后期制作阶段,有意无意地流出一些“江城客串”的剧照或片场花絮时,毫无例外地都登上了热搜,引发了观众对剧集的巨大期待。

  “我的天!江城这造型!这气质!直接戳我心巴上了!”

  “他真的好适合这种超然物外的角色啊!”

  “为了江城的五分钟客串,我决定追这部剧了!”

  “这就是影帝的含金量吗?戏份不多,却存在感拉满!”

  “江城:我只是来客串一下。观众:不!你是来定调的!”

  业内也再次见识到了江城这种“特别客串”模式的威力。他用极低的个人时间成本,换取了极高的艺术呈现和话题价值,同时还能保持自身的神秘感和逼格。这种模式,几乎无法复制,因为它建立在江城本人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毋庸置疑的演技实力之上。

  系统依旧安静,但江城感觉,这种偶尔出去“玩”一下,体验不同人生片段,还能顺便帮朋友(导演们)个忙的工作方式,似乎也不错。

  至少,比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要有趣那么一点点。

  而观众们则开始热衷于在各种新剧的预告片和演员表里“找江城”,“江城客串了吗?”成了新的追剧乐趣。他的每一次“惊鸿一瞥”,都像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彩蛋,等待着被发掘和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