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棚里,空气仿佛凝固,只有音响中流淌出的最后一个音符还在微微震颤,如同水滴落入深潭泛开的涟漪,久久不散。
蔡大鲲缓缓摘下监听耳机,胸膛因为激动而微微起伏,他转过头,看向身边同样摘下耳机、表情却平静得多的江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江哥……这……这就是我想要的!不,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江城点了点头,算是认可。这首由两人共同孕育、反复打磨的主打歌,终于成型。它没有名字,但所有人都感觉,它需要一个能承载其灵魂的标题。
“江哥,这首歌,是你赋予了它真正的骨头和魂。”蔡大鲲眼神灼灼,“名字……由你来定吧。”
江城没有推辞,他靠在调音台边,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节奏,目光投向窗外车水马龙的街景,那些忙碌、喧嚣,却又似乎带着某种盲目的人群。他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面对过的质疑、嘲讽,以及那些无形的规则和压力。最终,他缓缓吐出两个字:
“就叫《清流》吧。”
“《清流》……”蔡大鲲低声重复了一遍,眼睛猛地亮了起来,“好!就叫《清流》!不与浊世同流,自成一股清流!就是这个意思!”
歌名既定,歌词的最终定稿也围绕着这个核心意境展开。江城贡献了他那部分充满个人哲思的词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无病呻吟的感慨,只有一种看透后的清醒和坚持自我的从容。
当最终的混音版本出来时,连见多识广的录音师和制作人都忍不住鼓掌。这首歌的编排极其大胆,前奏是江城用古筝模拟出的、如同溪流撞击石子般清越又带着些许滞涩的旋律,奠定了“独行”的基调;主歌部分由蔡大鲲用他富有穿透力又克制的声音演唱,歌词直面现实中的浑浊与挤压:
[蔡大鲲]
“他们说,该随波逐流,才算成熟
棱角磨平,才是处世艺术
在既定的轨道,重复着忙碌
忘了来时路,眼神已模糊……”
紧接着,一段由江城编曲、将唢呐的高亢与电子音效完美融合的间奏如同利剑般插入,打破了沉闷,带着一种“我偏不”的叛逆与狂放!随后,歌曲进入副歌,旋律变得开阔而坚定,歌词更是直抒胸臆:
[合唱:蔡大鲲 (主) 江城 (和声\/部分吟唱)]
“我自成一股清流,不合污,不随俗
哪怕孤独,也要看清楚
心中的地图,不需要谁标注
逆流而上太辛苦?那我顺流看看风景处~”
[江城 (独唱\/念白式)]
“ppt再漂亮,糊不住内在的空洞
(古筝:一串清冷的泛音)
加班到深夜,换不来真正的尊重
(唢呐:一声略带嘲讽的短促高音)
别人的标准,凭什么定义我的成功?
我只想,在我的节奏里,慢慢走,看看天空。”
[合唱]
“我就是一股清流,或许慢,但很通透
不争不抢,自有我的宇宙
浪潮来来去去,泥沙俱下后
清澈见底的心,才是永远的富有。”
歌曲的结尾,再次回归到江城那如溪流潺潺的古筝独奏,渐渐微弱,直至消失,余韵悠长,仿佛那股清流已然汇入更广阔的水域,无声,却自有力量。
整首歌,将流行音乐的框架、民乐的风骨、电子音乐的锐度以及充满态度的歌词完美地熔于一炉,既悦耳抓人,又发人深省。
Ep《清流》的制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封面设计采用了江城随手拍的一张照片——山涧中,一股清澈的溪流绕过青石,独自流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水底投下斑驳的光影。简单,却意境十足。
宣传期,江城依旧贯彻着他的“省心”原则。没有参加任何打歌节目或综艺宣传,只在“江工工作室”的官方账号和c平台发布了一条极其简短的动态:
【新Ep《清流》,今日上线。听听看。@蔡大鲲 \/\/ 蔡大鲲:与@江城 哥的合作,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清流》已上线,希望大家喜欢!】
配图就是那张封面。
然而,就是这看似“敷衍”的宣传,却如同在早已蓄势待发的舆论场中,点燃了引信。
Ep上线一分钟,主打歌《清流》直接空降各大音乐平台新歌榜、飙升榜、热歌榜榜首!并且以恐怖的速度,打破了一系列播放、收藏、分享记录!
社交媒体彻底炸锅!
“我的天!这歌!听得我鸡皮疙瘩起来了!”
“古筝和唢呐还能这么玩?!江城你是乐器成精了吧!”
“歌词写到我心坎里去了!‘顺流看看风景处’!这就是我梦想的生活态度!”
“蔡大鲲的声音和江城的气声和音也太搭了吧!一个清亮有力量,一个慵懒又通透!”
“这才是真正的‘国风’!有骨有肉有灵魂!不是那种堆砌辞藻的古风!”
“已经在单曲循环了!今天就要做一股‘清流’,拒绝无效加班!”
乐评人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发文盛赞。
着名乐评人“耳帝”在微博写道:“《清流》的意义,远超一首流行歌曲。它是一次成功的音乐实验,打破了民乐与流行音乐的壁垒;它更是一份态度宣言,用最时尚的音符,包裹最清醒的内核。江城与蔡大鲲的这次合作,不是流量叠加,而是才华共振,为华语乐坛注入了一股真正的‘清流’。”
官方媒体也注意到了这首引发广泛共鸣的作品。共青团中央的微博转发《清流》mV片段,并配文:【#青年态度# 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清澈,在奋斗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这股“清流”,值得点赞!】
这一波官方认证,将《清流》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峰。
蔡大鲲看着后台疯狂的数据和几乎一边倒的赞誉,激动地给江城打来了电话:“江哥!火了!彻底火了!《清流》出圈了!我们做到了!”
电话那头,江城的声音依旧没什么波澜:“嗯,听到了。效果还行。”
他正坐在院子里,听着《清流》的旋律作为背景音,手里打磨着一块准备用来做香盒的木料。对于歌曲的爆火,他似乎并不意外,也并不特别激动。
成功,又一次以他意想不到却又顺理成章的方式,降临了。
而《清流》这首歌,也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开始渗透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许多迷茫、疲惫的年轻人,在心中默默循环、用以激励自己的“精神补给”。
一股清流,已不再只是江城的个人标签,更成了一种被广泛认同和追求的生活价值。
        蔡大鲲缓缓摘下监听耳机,胸膛因为激动而微微起伏,他转过头,看向身边同样摘下耳机、表情却平静得多的江城,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江哥……这……这就是我想要的!不,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江城点了点头,算是认可。这首由两人共同孕育、反复打磨的主打歌,终于成型。它没有名字,但所有人都感觉,它需要一个能承载其灵魂的标题。
“江哥,这首歌,是你赋予了它真正的骨头和魂。”蔡大鲲眼神灼灼,“名字……由你来定吧。”
江城没有推辞,他靠在调音台边,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节奏,目光投向窗外车水马龙的街景,那些忙碌、喧嚣,却又似乎带着某种盲目的人群。他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面对过的质疑、嘲讽,以及那些无形的规则和压力。最终,他缓缓吐出两个字:
“就叫《清流》吧。”
“《清流》……”蔡大鲲低声重复了一遍,眼睛猛地亮了起来,“好!就叫《清流》!不与浊世同流,自成一股清流!就是这个意思!”
歌名既定,歌词的最终定稿也围绕着这个核心意境展开。江城贡献了他那部分充满个人哲思的词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无病呻吟的感慨,只有一种看透后的清醒和坚持自我的从容。
当最终的混音版本出来时,连见多识广的录音师和制作人都忍不住鼓掌。这首歌的编排极其大胆,前奏是江城用古筝模拟出的、如同溪流撞击石子般清越又带着些许滞涩的旋律,奠定了“独行”的基调;主歌部分由蔡大鲲用他富有穿透力又克制的声音演唱,歌词直面现实中的浑浊与挤压:
[蔡大鲲]
“他们说,该随波逐流,才算成熟
棱角磨平,才是处世艺术
在既定的轨道,重复着忙碌
忘了来时路,眼神已模糊……”
紧接着,一段由江城编曲、将唢呐的高亢与电子音效完美融合的间奏如同利剑般插入,打破了沉闷,带着一种“我偏不”的叛逆与狂放!随后,歌曲进入副歌,旋律变得开阔而坚定,歌词更是直抒胸臆:
[合唱:蔡大鲲 (主) 江城 (和声\/部分吟唱)]
“我自成一股清流,不合污,不随俗
哪怕孤独,也要看清楚
心中的地图,不需要谁标注
逆流而上太辛苦?那我顺流看看风景处~”
[江城 (独唱\/念白式)]
“ppt再漂亮,糊不住内在的空洞
(古筝:一串清冷的泛音)
加班到深夜,换不来真正的尊重
(唢呐:一声略带嘲讽的短促高音)
别人的标准,凭什么定义我的成功?
我只想,在我的节奏里,慢慢走,看看天空。”
[合唱]
“我就是一股清流,或许慢,但很通透
不争不抢,自有我的宇宙
浪潮来来去去,泥沙俱下后
清澈见底的心,才是永远的富有。”
歌曲的结尾,再次回归到江城那如溪流潺潺的古筝独奏,渐渐微弱,直至消失,余韵悠长,仿佛那股清流已然汇入更广阔的水域,无声,却自有力量。
整首歌,将流行音乐的框架、民乐的风骨、电子音乐的锐度以及充满态度的歌词完美地熔于一炉,既悦耳抓人,又发人深省。
Ep《清流》的制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封面设计采用了江城随手拍的一张照片——山涧中,一股清澈的溪流绕过青石,独自流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水底投下斑驳的光影。简单,却意境十足。
宣传期,江城依旧贯彻着他的“省心”原则。没有参加任何打歌节目或综艺宣传,只在“江工工作室”的官方账号和c平台发布了一条极其简短的动态:
【新Ep《清流》,今日上线。听听看。@蔡大鲲 \/\/ 蔡大鲲:与@江城 哥的合作,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清流》已上线,希望大家喜欢!】
配图就是那张封面。
然而,就是这看似“敷衍”的宣传,却如同在早已蓄势待发的舆论场中,点燃了引信。
Ep上线一分钟,主打歌《清流》直接空降各大音乐平台新歌榜、飙升榜、热歌榜榜首!并且以恐怖的速度,打破了一系列播放、收藏、分享记录!
社交媒体彻底炸锅!
“我的天!这歌!听得我鸡皮疙瘩起来了!”
“古筝和唢呐还能这么玩?!江城你是乐器成精了吧!”
“歌词写到我心坎里去了!‘顺流看看风景处’!这就是我梦想的生活态度!”
“蔡大鲲的声音和江城的气声和音也太搭了吧!一个清亮有力量,一个慵懒又通透!”
“这才是真正的‘国风’!有骨有肉有灵魂!不是那种堆砌辞藻的古风!”
“已经在单曲循环了!今天就要做一股‘清流’,拒绝无效加班!”
乐评人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发文盛赞。
着名乐评人“耳帝”在微博写道:“《清流》的意义,远超一首流行歌曲。它是一次成功的音乐实验,打破了民乐与流行音乐的壁垒;它更是一份态度宣言,用最时尚的音符,包裹最清醒的内核。江城与蔡大鲲的这次合作,不是流量叠加,而是才华共振,为华语乐坛注入了一股真正的‘清流’。”
官方媒体也注意到了这首引发广泛共鸣的作品。共青团中央的微博转发《清流》mV片段,并配文:【#青年态度# 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清澈,在奋斗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这股“清流”,值得点赞!】
这一波官方认证,将《清流》的热度推向了新的高峰。
蔡大鲲看着后台疯狂的数据和几乎一边倒的赞誉,激动地给江城打来了电话:“江哥!火了!彻底火了!《清流》出圈了!我们做到了!”
电话那头,江城的声音依旧没什么波澜:“嗯,听到了。效果还行。”
他正坐在院子里,听着《清流》的旋律作为背景音,手里打磨着一块准备用来做香盒的木料。对于歌曲的爆火,他似乎并不意外,也并不特别激动。
成功,又一次以他意想不到却又顺理成章的方式,降临了。
而《清流》这首歌,也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开始渗透进更多人的生活,成为许多迷茫、疲惫的年轻人,在心中默默循环、用以激励自己的“精神补给”。
一股清流,已不再只是江城的个人标签,更成了一种被广泛认同和追求的生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