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优品”这个名字引发的舆论海啸尚未平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其即将推出的产品。业内外的质疑者们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着看这条“咸鱼”能翻出什么花样;而期待者们则翘首以盼,希望能看到真正颠覆传统、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在“江工工作室”内部临时划出的“咸鱼优品”产品研发区域,气氛却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这里更像一个大型的“生活痛点诊疗中心”和“舒适度解决方案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棉麻织物的天然气息、木料的味道以及偶尔飘来的咖啡香,墙上贴满了便利贴,上面写着各种“灵魂拷问”:
“为什么家居服见不得人?”
“外套口袋除了装酷,还能装什么?”
“抱枕只能用来靠吗?”
“拖鞋为什么不能既是休息工具又是健康器材?”
江城和杨锦鲤是这里的“首席体验官”和“痛点发现者”。他们摒弃了所有市场调研报告和潮流趋势分析,只相信最朴素的逻辑:东西是给人用的,那么一切设计的出发点,就应该是让人用得更舒服、更省心、更快乐。
第一次产品定稿会,就充满了对传统设计理念的“挑战”。
设计师团队信心满满地展示了一款家居服设计稿:优质长绒棉,宽松剪裁,温柔的莫兰迪色系,看起来无可挑剔。
“这款我们采用了……”主设计师刚开口。
“等一下,”江城拿起样品在身上比划了一下,直接问:“我穿着这个,能下楼扔垃圾吗?或者在小区里溜达一圈,会不会被当成刚起床没换衣服?”
设计师一愣,下意识回答:“家居服主要是在家……”
“但如果它足够舒服,为什么不能穿着它进行一些非正式的户外活动?”杨锦鲤接话,她扯了扯自己身上为了开会而穿的、略带束缚感的针织衫,“很多所谓休闲服,其实并不‘休闲’,还是有很多规矩。我们能不能做一件真正打破场景界限的衣服?”
江城放下样品,给出明确方向:“重新设计。面料要兼顾棉的舒适和一定的骨感,不能软塌塌没型。剪裁要松弛但有度,线条要干净。细节上,比如用同色系的精致刺绣代替容易变形的印花,纽扣换成质感更好的天然材质。目标是做出一套‘体面的懒人战袍’——在家是睡衣,出门是休闲服,看起来是‘不经意的好看’,而不是‘不修边幅’。”
这个要求,直接打破了家居服与外出服的品类壁垒。
另一款主打的外套设计,更是将“用户思维”贯彻到了极致。
设计师提交的是一款改良版的工装夹克,增加了几个口袋。
江城试穿后,默默感受了一会儿,开始“找茬”:“手机放内袋,掏出来得解扣子,麻烦;放外袋,弯腰容易滑出来;钥匙和耳机盒放一起,走路叮当响;冬天想带个保温杯,没地方放;偶尔需要带个折叠购物袋,塞哪里?”
他脱下外套,拿起设计图,眼神锐利:“口袋不是数量问题,是效率和体验问题。”
他拿起笔,在草图上快速勾勒:“左胸内侧,做一个带轻微摩擦力和缓冲垫的隐藏插袋,手机屏幕朝里放进去,跑步都不会掉,掏出来也顺手。右臂外侧,做一个带YKK防水拉链的竖袋,完美适配主流充电宝尺寸。左手腕内侧,做一个弹力面料的暗袋,专放无线耳机盒,取放无声。腰部两侧的主口袋,内部用柔软麂皮绒做功能分区,一边有钥匙扣挂环和零钱夹层,另一边有独立纸巾仓和零食隔断。后腰下摆内部,做一个超薄防水收纳层,卷起来只有一条线,展开可以放下雨衣或轻便羽绒马甲。”
他放下笔,总结道:“这件外套,要能让你在90%的日常场景中,摆脱背包的束缚,所有零碎各安其位,取用如臂使指,外观还保持简洁利落。”
这件被内部戏称为“都市游牧者战衣”或“行走的瑞士军刀”的外套,其设计逻辑让资深设计师都感到震撼。这已经超越了服装设计,进入了“人体携行系统”设计的范畴。
家居用品的设计同样充满了“反骨”。
一款抱枕,江城要求在保证柔软支撑的前提下,填充物必须采用可自然降解的植物纤维与天然乳胶颗粒混合,外套则使用可完全拆洗的有机棉材质。他甚至提议在抱枕内部嵌入一个可替换的、装有天然植物干花(如薰衣草、洋甘菊)或香草的透气内胆,通过物理方式散发安神或提神的自然香气,拒绝化学香精。
一款拖鞋,杨锦鲤强调鞋底必须有符合人体工学的足弓支撑和15度左右的前掌上扬角度,鞋面要采用无缝一体成型技术防止磨脚。江城则要求在鞋底植入按照足底穴位分布的可活动按摩珠,并确保鞋底材质是静音防滑的天然橡胶,走起路来几乎无声。
“咸鱼优品”的设计理念,核心就是:深度共情用户,精准狙击那些被主流市场忽视的、细微却真实存在的“不舒适”,用近乎偏执的匠心和对材料的尊重,将“功能性”、“舒适度”、“环保性”与“情感价值”熔于一炉。 它不盲目追逐流行,不堆砌冗余装饰,而是回归造物的初心——为人服务,提升生活的品质与愉悦感。
当第一批精心打磨的打样产品在内部进行匿名体验时,反馈热烈得超乎想象。
一位对衣着挑剔的女同事试穿“体面懒人战袍”后,惊喜地发现它完美适配了她从居家办公到小区散步、甚至临时下楼接待访客的所有场景,舒适与得体兼得。
一位经常需要短途出差的男同事穿上“都市游牧者战衣”,轻松装下手机、充电宝、耳机、钥匙、纸巾、口罩、甚至一个小平板电脑后,感慨终于实现了“轻装出行”。
而那款自带自然香气的抱枕,则成了好几个压力大的同事午休时的必备,抱着它小憩片刻,仿佛做了一次心灵SpA。
这些真实的正面反馈,让整个团队如同打了强心针。
当“咸鱼优品”官方账号开始逐步释出产品设计理念图和细节解析时,再次点燃了公众的热情。这一次,讨论的焦点从品牌名转向了产品力本身。
“可外穿的家居服!本居家办公党狂喜!终于不用在开门取外卖时尴尬了!”
“求那件外套!这口袋设计太懂我了!这就是我需要的!”
“连拖鞋都考虑到静音和按摩…细节打败一切!”
“感觉这个品牌在认真研究怎么让我‘躺’得更舒服…”
“完了,看设计图就已经想全入了!什么时候开卖?”
江城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期待评论,对产品团队再次强调:“记住,用户为‘咸鱼优品’支付的每一分钱,买的都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更优的生活解决方案’,一种‘被理解和善待’的感觉。”
他拿起那个最终定版的、填充了薰衣草与乳胶颗粒的抱枕,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安然地陷进他亲手打造的懒人沙发里。
系统的沉默,仿佛是对这种“以人为本、极致洞察”的设计哲学,报以的最高敬意。
颠覆,并非为了特立独行。
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为一件好物的陪伴,而多一分恰到好处的舒适与温暖,才是设计的终极意义。
在“江工工作室”内部临时划出的“咸鱼优品”产品研发区域,气氛却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这里更像一个大型的“生活痛点诊疗中心”和“舒适度解决方案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棉麻织物的天然气息、木料的味道以及偶尔飘来的咖啡香,墙上贴满了便利贴,上面写着各种“灵魂拷问”:
“为什么家居服见不得人?”
“外套口袋除了装酷,还能装什么?”
“抱枕只能用来靠吗?”
“拖鞋为什么不能既是休息工具又是健康器材?”
江城和杨锦鲤是这里的“首席体验官”和“痛点发现者”。他们摒弃了所有市场调研报告和潮流趋势分析,只相信最朴素的逻辑:东西是给人用的,那么一切设计的出发点,就应该是让人用得更舒服、更省心、更快乐。
第一次产品定稿会,就充满了对传统设计理念的“挑战”。
设计师团队信心满满地展示了一款家居服设计稿:优质长绒棉,宽松剪裁,温柔的莫兰迪色系,看起来无可挑剔。
“这款我们采用了……”主设计师刚开口。
“等一下,”江城拿起样品在身上比划了一下,直接问:“我穿着这个,能下楼扔垃圾吗?或者在小区里溜达一圈,会不会被当成刚起床没换衣服?”
设计师一愣,下意识回答:“家居服主要是在家……”
“但如果它足够舒服,为什么不能穿着它进行一些非正式的户外活动?”杨锦鲤接话,她扯了扯自己身上为了开会而穿的、略带束缚感的针织衫,“很多所谓休闲服,其实并不‘休闲’,还是有很多规矩。我们能不能做一件真正打破场景界限的衣服?”
江城放下样品,给出明确方向:“重新设计。面料要兼顾棉的舒适和一定的骨感,不能软塌塌没型。剪裁要松弛但有度,线条要干净。细节上,比如用同色系的精致刺绣代替容易变形的印花,纽扣换成质感更好的天然材质。目标是做出一套‘体面的懒人战袍’——在家是睡衣,出门是休闲服,看起来是‘不经意的好看’,而不是‘不修边幅’。”
这个要求,直接打破了家居服与外出服的品类壁垒。
另一款主打的外套设计,更是将“用户思维”贯彻到了极致。
设计师提交的是一款改良版的工装夹克,增加了几个口袋。
江城试穿后,默默感受了一会儿,开始“找茬”:“手机放内袋,掏出来得解扣子,麻烦;放外袋,弯腰容易滑出来;钥匙和耳机盒放一起,走路叮当响;冬天想带个保温杯,没地方放;偶尔需要带个折叠购物袋,塞哪里?”
他脱下外套,拿起设计图,眼神锐利:“口袋不是数量问题,是效率和体验问题。”
他拿起笔,在草图上快速勾勒:“左胸内侧,做一个带轻微摩擦力和缓冲垫的隐藏插袋,手机屏幕朝里放进去,跑步都不会掉,掏出来也顺手。右臂外侧,做一个带YKK防水拉链的竖袋,完美适配主流充电宝尺寸。左手腕内侧,做一个弹力面料的暗袋,专放无线耳机盒,取放无声。腰部两侧的主口袋,内部用柔软麂皮绒做功能分区,一边有钥匙扣挂环和零钱夹层,另一边有独立纸巾仓和零食隔断。后腰下摆内部,做一个超薄防水收纳层,卷起来只有一条线,展开可以放下雨衣或轻便羽绒马甲。”
他放下笔,总结道:“这件外套,要能让你在90%的日常场景中,摆脱背包的束缚,所有零碎各安其位,取用如臂使指,外观还保持简洁利落。”
这件被内部戏称为“都市游牧者战衣”或“行走的瑞士军刀”的外套,其设计逻辑让资深设计师都感到震撼。这已经超越了服装设计,进入了“人体携行系统”设计的范畴。
家居用品的设计同样充满了“反骨”。
一款抱枕,江城要求在保证柔软支撑的前提下,填充物必须采用可自然降解的植物纤维与天然乳胶颗粒混合,外套则使用可完全拆洗的有机棉材质。他甚至提议在抱枕内部嵌入一个可替换的、装有天然植物干花(如薰衣草、洋甘菊)或香草的透气内胆,通过物理方式散发安神或提神的自然香气,拒绝化学香精。
一款拖鞋,杨锦鲤强调鞋底必须有符合人体工学的足弓支撑和15度左右的前掌上扬角度,鞋面要采用无缝一体成型技术防止磨脚。江城则要求在鞋底植入按照足底穴位分布的可活动按摩珠,并确保鞋底材质是静音防滑的天然橡胶,走起路来几乎无声。
“咸鱼优品”的设计理念,核心就是:深度共情用户,精准狙击那些被主流市场忽视的、细微却真实存在的“不舒适”,用近乎偏执的匠心和对材料的尊重,将“功能性”、“舒适度”、“环保性”与“情感价值”熔于一炉。 它不盲目追逐流行,不堆砌冗余装饰,而是回归造物的初心——为人服务,提升生活的品质与愉悦感。
当第一批精心打磨的打样产品在内部进行匿名体验时,反馈热烈得超乎想象。
一位对衣着挑剔的女同事试穿“体面懒人战袍”后,惊喜地发现它完美适配了她从居家办公到小区散步、甚至临时下楼接待访客的所有场景,舒适与得体兼得。
一位经常需要短途出差的男同事穿上“都市游牧者战衣”,轻松装下手机、充电宝、耳机、钥匙、纸巾、口罩、甚至一个小平板电脑后,感慨终于实现了“轻装出行”。
而那款自带自然香气的抱枕,则成了好几个压力大的同事午休时的必备,抱着它小憩片刻,仿佛做了一次心灵SpA。
这些真实的正面反馈,让整个团队如同打了强心针。
当“咸鱼优品”官方账号开始逐步释出产品设计理念图和细节解析时,再次点燃了公众的热情。这一次,讨论的焦点从品牌名转向了产品力本身。
“可外穿的家居服!本居家办公党狂喜!终于不用在开门取外卖时尴尬了!”
“求那件外套!这口袋设计太懂我了!这就是我需要的!”
“连拖鞋都考虑到静音和按摩…细节打败一切!”
“感觉这个品牌在认真研究怎么让我‘躺’得更舒服…”
“完了,看设计图就已经想全入了!什么时候开卖?”
江城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期待评论,对产品团队再次强调:“记住,用户为‘咸鱼优品’支付的每一分钱,买的都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更优的生活解决方案’,一种‘被理解和善待’的感觉。”
他拿起那个最终定版的、填充了薰衣草与乳胶颗粒的抱枕,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安然地陷进他亲手打造的懒人沙发里。
系统的沉默,仿佛是对这种“以人为本、极致洞察”的设计哲学,报以的最高敬意。
颠覆,并非为了特立独行。
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为一件好物的陪伴,而多一分恰到好处的舒适与温暖,才是设计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