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带着血腥气息扑面而来,为璀璨星空增添几分肃杀之气,也预示着乱世序幕的拉开。
\"禀校尉,刺客大部伏诛,只剩贼首逃脱,末将无能。\"杨志浑身浴血,前来复命。
\"杨司马不必自责,若非你及时相救,我早已命丧箭下。况且那贼首武艺高强,逃走也在情理之中。\"伍奎温言安慰。
\"阵亡将士务必厚待其家眷,不得有误。\"伍奎又补充道。
\"大人放心,末将定当亲自将抚恤送到各家。\"杨志神色悲痛。
\"杨志,你觉得这天下的局势将如何发展?\"伍奎话锋一转。
\"末将一介武夫,不懂这些,还请大人指点。\"杨志低头回道。
\"黄巾之乱后,朝廷早已名存实亡。如今内有诸侯拥兵自重,中有董卓废立天子独揽大权,外有异族虎视眈眈,天下即将大乱。奎虽不才,却怀济世安民之志,不知尔可愿相助?\"伍奎目光灼灼地望向杨志。
\"愿为主公效死!\"杨志单膝跪地抱拳道。
\"我等亦愿誓死相随!\"其余禁军纷纷跪地应和。他们平素受伍奎恩惠,此刻见其胸怀大志,当即表明心迹。
\"诸位请起!有我伍奎一日,必不负诸位!\"伍奎满脸欣慰地扶起众人。
恰在此时,一道机械音在伍奎脑海中响起:\"检测到宿主觉醒枭雄之志,特奖励神兵一柄。持此兵器者武力 1,是否立即召唤?\"
\"竟有这等好事?速速召唤!\"伍奎险些笑出声来。
\"正在随机抽取......恭喜获得丈八蛇矛,已存放于宿主房中。\"
伍奎转头对杨志道:\"贼人今夜受创,料不敢再来。弟兄们辛苦整晚,都去歇息吧。\"
待禁军列队离去,伍奎打着哈欠回到偏殿。这里原是董卓为监视被软禁的何太后母子所设。
推开殿门,一道寒光映入眼帘。只见床榻旁立着一柄银光闪闪的长矛,入手冰凉刺骨,重约四十斤。寻常人怕是难以举起,好在穿越后气力大增。细看此矛:全长一丈七,矛头呈双蛇缠绕之形,两侧带有倒钩,能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确是世间罕有的凶器。
伍奎想起三国时张飞正是凭此兵器横行天下。他难掩兴奋,持矛来到院中演练。但见月光下银蛇翻飞,矛锋过处风声呜咽,恰似巨蟒吐信,令人胆寒。
伍奎舞毕收枪,闭目凝神,回味方才枪势如龙的酣畅,只觉浑身气血翻涌,精神为之一振。这乱世烽烟四起,纵有李元霸这般猛将护持,终究要靠自身武艺傍身才是长久之计。
骤然间,脑海中响起机械之音:\"因宿主召唤杨志效力,平衡机制启动,乱入隋唐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其武力95,智力70,统帅75,政治40。植入身份为袁术心腹。\"
与此同时,朱雀街上那座最显赫的司徒府邸看似漆黑沉寂,实则暗流涌动。巡夜家丁执火把往来如织,将庭院照得如同白昼。偏是后院一间形似柴房的密室烛影幢幢,袁氏核心尽数在列——司徒袁隗、司空袁逢端坐上首,袁绍与缠着绷带的淳于琼居左,袁术则按剑立于右首。满室唯闻灯花噼啪声,众人面上不显,眼底却各藏算计。
\"说说吧。\"袁隗枯瘦的手指摩挲着茶盏,\"刺杀弘农王这等周密计划,怎会折在区区洛阳令手里?\"
袁绍应声离席,抱拳时铁甲铿然:\"那伍奎麾下突然冒出个叫杨志的悍将,不但斩杀数十死士,更是一招重伤淳于将军。\"话音未落,下首的淳于琼猛然抬头,目眦欲裂——想他当年剿灭黄巾时何等威风,今日竟栽在无名小卒手上!
\"将军息怒。\"袁逢轻笑推过茶汤,\"猛将易得,智将难求。那莽夫不过一介武夫,岂能与将军运筹帷幄之才相较?\"此言一出,淳于琼铁青脸色稍霁。袁隗见状,指节轻叩案几:\"既已打草惊蛇,不如暂避锋芒。董卓老贼最擅顺藤摸瓜...\"
\"可若拿不到弘农王...\"袁绍急声打断,却见袁逢悠然啜茶:\"当年高祖不过泗水亭长,照样开创汉室四百年基业。我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何愁大事不成?\"茶盏落案叮咚,恰似棋局落子之音。
“本初,局势紧迫,明 ** 即刻启程前往冀州渤海郡。韩馥虽任冀州刺史,却无大才,且受我袁氏恩惠久矣。他日局势有变,你便可取其位而代之。冀州乃膏腴之地,物阜民丰,正可为你开创基业之根基。”
“公路,你速回汝南郡。那里是我袁氏故土,上至郡守下至豪族皆与我袁氏交厚。届时你们兄弟南北呼应, ** 大业,岂有不成之理?”
“父亲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袁氏门楣,不负伯父与父亲重托。”袁绍与袁术跪伏于地,目光灼灼地望向袁逢,眼中燃起炽热的锋芒。
……
晨光微熹时,伍奎尚在酣睡,却被一阵急促的叩门声惊醒。
“主公,太师已知晓昨夜之事,命您即刻前往太师府呈报。”伍奎推开门,便见杨志精神奕奕地立于阶前,抱拳行礼。
(不愧是武力超群之人,经夜激战仍毫无倦色。)伍奎暗道佩服。
“待我更衣后,你随我同往。”伍奎揉着惺忪睡眼道。
“遵命!”杨志郑重应诺。
六月的洛阳春暖风和,伍奎早早整装肃容——今 ** 要面见那位手握生杀大权的当朝太师。
“主公,请允末将随行!董卓残暴无常,若对主公不利……”临行时杨志再次谏言。
“无妨。董卓若要杀我,纵使千军相护亦难改其意。”伍奎淡然拂袖,“况我并无触其逆鳞之处,他断不会妄动杀心。”
走出府邸,都城繁华尽收眼底。街巷间商贩吆喝、孩童嬉闹、酒肆飘香,恰似一幅盛世画卷。
(可叹诸侯讨董时,这满城繁华终将付之一炬。)伍奎望着熙攘人群,心头忽生悲凉。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他低声轻叹。
“足下此言差矣!”身侧忽有人朗声质问,“黄巾之乱已平,外戚宦官俱灭,当今天子圣明,汉室复兴在即。足下出此妄言,莫非不怕获罪?”
伍奎回首望去,但见来人一袭青衫,气度儒雅,只是那双眼睛精光闪动,令他不敢小觑。
\"敢问先生高姓大名?在下伍奎这厢有礼了。\"伍奎恭敬地拱手施礼。
\"原来是越骑校尉大人,在下黄门侍郎荀攸,字公达。适才多有冒犯,还望见谅。\"荀攸谦逊还礼。
\"荀攸荀公达?!\"伍奎几乎要惊呼出声,连声道:\"天助我也!当真是天助我也!\"
伍奎深知眼前这位是何等人物。此人乃曹操帐下首席谋士,堪称汉末第一军师。水淹下邳、火烧乌巢皆出自其手,前后为曹操献上十二大计,被誉为\"谋主\"。如今正值自己迷茫之际,竟能遇见这等人物,岂非天意?
\"下官不过区区侍郎,校尉大人何故如此欣喜?\"荀攸面露困惑。他虽自诩才智过人,却也想不通伍奎为何这般激动。莫非自己在这洛阳城中竟有这般名气?
\"公达兄何必如此生分?叫我德瑜便是。\"伍奎巧妙岔开话锋,\"前头有个茶肆,不如去小坐片刻,品茗论道如何?\"
\"恭敬不如从命。\"荀攸爽快应允。
清晨的茶肆人烟稀少,二人选了处临窗雅座跪坐。
伍奎心中暗忖:\"这汉朝连个座椅都没有,来日若得势,定要改制不可。\"
茶过一巡,荀攸直奔主题:\"德瑜兄为何对时局如此忧虑?\"
\"公达兄何必明知故问?\"伍奎一饮而尽,\"黄巾余孽尚存,州牧拥兵自重。陛下虽天资聪颖,却不过是董卓掌中傀儡。董卓废立天子,杀戮大臣,狼子野心人尽皆知。时局若变,天下必乱。公达兄以为然否?\"
\"德瑜兄洞若观火,倒是在下轻看了天下人。\"荀攸由衷赞叹。
“公达,我伍家先祖曾助吴王成就霸业。奎虽不才,亦想效仿先贤辅佐明主,匡扶社稷,驱除胡虏。此生若能在墓碑刻上‘大汉征西将军’几字,于愿足矣。不知公达可愿与我共创这番功业?”伍奎目光如炬,直视荀攸。
荀攸微微摇头:“德瑜高看我了。攸不过一书生,难当大任。今日尚有要事,改日再叙。”言毕拱手告辞,眼中却闪过一丝深意。
望着荀攸远去的背影,伍奎心念一动:“查探荀攸属性。”
“荀攸,武力45,统率55,智谋95,政略90”
“这等人才竟不能为我所用,莫非真应了天命归曹?”伍奎心中怅然,转念又想:“既有金手指在身,何愁无人效命?当务之急还是应付董卓那厮...”
目光扫过案上姜片,伍奎眼前一亮,当即唤来小二耳语数句。片刻后,他提着个小木桶,胸有成竹地走向太师府。
董卓府邸原是张温宅邸,门前二十名西凉悍卒按刀而立,杀气凛然。伍奎上前行礼:“劳烦通传,越骑校尉伍奎奉召谒见太师。”
侍卫打量他一眼,入内禀报。不多时出来引路:“太师在大堂候着。”
“有劳。”伍奎整了整衣冠,稳步而入。
伍奎提着木桶随西凉士兵走进太师府。董卓的府邸果然气派非凡,不仅装饰奢华,亭台楼阁精雕细琢,守卫更是严密,每隔几步就有士兵站岗,连只苍蝇都难以溜进去。
兜兜转转许久,终于来到议事厅前。伍奎快速环视厅内,只见两侧站满了文武官员,左边是着儒衫的文士,右边是披铠甲的武将。厅堂上位跪坐着一个太师装扮的人,显然就是董卓。
伍奎快步走到大厅 ** ,垂首肃立。\"越骑校尉伍奎拜见太师。\"他毕恭毕敬地行礼。董卓素以残暴善变着称,此时绝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本太师不拘小节,免礼平身吧。\"上方传来洪亮的声音。
伍奎抬头望去,只见上位跪坐着个虎背熊腰的虬髯大汉,约莫五六十岁,虽两鬓斑白,仍能看出年轻时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那双圆睁的虎目不怒自威。此人定是董卓无疑。
\"系统,检测董卓及在场众人的四维属性。\"伍奎在脑海中默念。
\"滴滴!董卓巅峰数据:武力93 统帅85 智力70 政治50\"
没想到看似粗鄙的董卓竟有如此能力,能成为汉末枭雄果然不简单,伍奎暗自思忖。
\"滴滴,李儒 武力45 统帅50 智力95 政治80\"
\"滴滴,李傕 武力83 统帅75 智力60 政治45\"
\"滴滴,郭汜 武力82 统帅76 智力58 政治51\"
\"张济 武力79 统帅80 智力62 政治55\"
\"樊稠 武力75 统帅75 智力50 政治40\"
\"华雄 武力93 统帅65 智力43 政治40\"
系统接连报出一连串数据。这些数值虽不算顶尖,但在汉末时期已属中上水准,更何况他们麾下还有当时最精锐的西凉铁骑。
\"禀校尉,刺客大部伏诛,只剩贼首逃脱,末将无能。\"杨志浑身浴血,前来复命。
\"杨司马不必自责,若非你及时相救,我早已命丧箭下。况且那贼首武艺高强,逃走也在情理之中。\"伍奎温言安慰。
\"阵亡将士务必厚待其家眷,不得有误。\"伍奎又补充道。
\"大人放心,末将定当亲自将抚恤送到各家。\"杨志神色悲痛。
\"杨志,你觉得这天下的局势将如何发展?\"伍奎话锋一转。
\"末将一介武夫,不懂这些,还请大人指点。\"杨志低头回道。
\"黄巾之乱后,朝廷早已名存实亡。如今内有诸侯拥兵自重,中有董卓废立天子独揽大权,外有异族虎视眈眈,天下即将大乱。奎虽不才,却怀济世安民之志,不知尔可愿相助?\"伍奎目光灼灼地望向杨志。
\"愿为主公效死!\"杨志单膝跪地抱拳道。
\"我等亦愿誓死相随!\"其余禁军纷纷跪地应和。他们平素受伍奎恩惠,此刻见其胸怀大志,当即表明心迹。
\"诸位请起!有我伍奎一日,必不负诸位!\"伍奎满脸欣慰地扶起众人。
恰在此时,一道机械音在伍奎脑海中响起:\"检测到宿主觉醒枭雄之志,特奖励神兵一柄。持此兵器者武力 1,是否立即召唤?\"
\"竟有这等好事?速速召唤!\"伍奎险些笑出声来。
\"正在随机抽取......恭喜获得丈八蛇矛,已存放于宿主房中。\"
伍奎转头对杨志道:\"贼人今夜受创,料不敢再来。弟兄们辛苦整晚,都去歇息吧。\"
待禁军列队离去,伍奎打着哈欠回到偏殿。这里原是董卓为监视被软禁的何太后母子所设。
推开殿门,一道寒光映入眼帘。只见床榻旁立着一柄银光闪闪的长矛,入手冰凉刺骨,重约四十斤。寻常人怕是难以举起,好在穿越后气力大增。细看此矛:全长一丈七,矛头呈双蛇缠绕之形,两侧带有倒钩,能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确是世间罕有的凶器。
伍奎想起三国时张飞正是凭此兵器横行天下。他难掩兴奋,持矛来到院中演练。但见月光下银蛇翻飞,矛锋过处风声呜咽,恰似巨蟒吐信,令人胆寒。
伍奎舞毕收枪,闭目凝神,回味方才枪势如龙的酣畅,只觉浑身气血翻涌,精神为之一振。这乱世烽烟四起,纵有李元霸这般猛将护持,终究要靠自身武艺傍身才是长久之计。
骤然间,脑海中响起机械之音:\"因宿主召唤杨志效力,平衡机制启动,乱入隋唐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其武力95,智力70,统帅75,政治40。植入身份为袁术心腹。\"
与此同时,朱雀街上那座最显赫的司徒府邸看似漆黑沉寂,实则暗流涌动。巡夜家丁执火把往来如织,将庭院照得如同白昼。偏是后院一间形似柴房的密室烛影幢幢,袁氏核心尽数在列——司徒袁隗、司空袁逢端坐上首,袁绍与缠着绷带的淳于琼居左,袁术则按剑立于右首。满室唯闻灯花噼啪声,众人面上不显,眼底却各藏算计。
\"说说吧。\"袁隗枯瘦的手指摩挲着茶盏,\"刺杀弘农王这等周密计划,怎会折在区区洛阳令手里?\"
袁绍应声离席,抱拳时铁甲铿然:\"那伍奎麾下突然冒出个叫杨志的悍将,不但斩杀数十死士,更是一招重伤淳于将军。\"话音未落,下首的淳于琼猛然抬头,目眦欲裂——想他当年剿灭黄巾时何等威风,今日竟栽在无名小卒手上!
\"将军息怒。\"袁逢轻笑推过茶汤,\"猛将易得,智将难求。那莽夫不过一介武夫,岂能与将军运筹帷幄之才相较?\"此言一出,淳于琼铁青脸色稍霁。袁隗见状,指节轻叩案几:\"既已打草惊蛇,不如暂避锋芒。董卓老贼最擅顺藤摸瓜...\"
\"可若拿不到弘农王...\"袁绍急声打断,却见袁逢悠然啜茶:\"当年高祖不过泗水亭长,照样开创汉室四百年基业。我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何愁大事不成?\"茶盏落案叮咚,恰似棋局落子之音。
“本初,局势紧迫,明 ** 即刻启程前往冀州渤海郡。韩馥虽任冀州刺史,却无大才,且受我袁氏恩惠久矣。他日局势有变,你便可取其位而代之。冀州乃膏腴之地,物阜民丰,正可为你开创基业之根基。”
“公路,你速回汝南郡。那里是我袁氏故土,上至郡守下至豪族皆与我袁氏交厚。届时你们兄弟南北呼应, ** 大业,岂有不成之理?”
“父亲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负袁氏门楣,不负伯父与父亲重托。”袁绍与袁术跪伏于地,目光灼灼地望向袁逢,眼中燃起炽热的锋芒。
……
晨光微熹时,伍奎尚在酣睡,却被一阵急促的叩门声惊醒。
“主公,太师已知晓昨夜之事,命您即刻前往太师府呈报。”伍奎推开门,便见杨志精神奕奕地立于阶前,抱拳行礼。
(不愧是武力超群之人,经夜激战仍毫无倦色。)伍奎暗道佩服。
“待我更衣后,你随我同往。”伍奎揉着惺忪睡眼道。
“遵命!”杨志郑重应诺。
六月的洛阳春暖风和,伍奎早早整装肃容——今 ** 要面见那位手握生杀大权的当朝太师。
“主公,请允末将随行!董卓残暴无常,若对主公不利……”临行时杨志再次谏言。
“无妨。董卓若要杀我,纵使千军相护亦难改其意。”伍奎淡然拂袖,“况我并无触其逆鳞之处,他断不会妄动杀心。”
走出府邸,都城繁华尽收眼底。街巷间商贩吆喝、孩童嬉闹、酒肆飘香,恰似一幅盛世画卷。
(可叹诸侯讨董时,这满城繁华终将付之一炬。)伍奎望着熙攘人群,心头忽生悲凉。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他低声轻叹。
“足下此言差矣!”身侧忽有人朗声质问,“黄巾之乱已平,外戚宦官俱灭,当今天子圣明,汉室复兴在即。足下出此妄言,莫非不怕获罪?”
伍奎回首望去,但见来人一袭青衫,气度儒雅,只是那双眼睛精光闪动,令他不敢小觑。
\"敢问先生高姓大名?在下伍奎这厢有礼了。\"伍奎恭敬地拱手施礼。
\"原来是越骑校尉大人,在下黄门侍郎荀攸,字公达。适才多有冒犯,还望见谅。\"荀攸谦逊还礼。
\"荀攸荀公达?!\"伍奎几乎要惊呼出声,连声道:\"天助我也!当真是天助我也!\"
伍奎深知眼前这位是何等人物。此人乃曹操帐下首席谋士,堪称汉末第一军师。水淹下邳、火烧乌巢皆出自其手,前后为曹操献上十二大计,被誉为\"谋主\"。如今正值自己迷茫之际,竟能遇见这等人物,岂非天意?
\"下官不过区区侍郎,校尉大人何故如此欣喜?\"荀攸面露困惑。他虽自诩才智过人,却也想不通伍奎为何这般激动。莫非自己在这洛阳城中竟有这般名气?
\"公达兄何必如此生分?叫我德瑜便是。\"伍奎巧妙岔开话锋,\"前头有个茶肆,不如去小坐片刻,品茗论道如何?\"
\"恭敬不如从命。\"荀攸爽快应允。
清晨的茶肆人烟稀少,二人选了处临窗雅座跪坐。
伍奎心中暗忖:\"这汉朝连个座椅都没有,来日若得势,定要改制不可。\"
茶过一巡,荀攸直奔主题:\"德瑜兄为何对时局如此忧虑?\"
\"公达兄何必明知故问?\"伍奎一饮而尽,\"黄巾余孽尚存,州牧拥兵自重。陛下虽天资聪颖,却不过是董卓掌中傀儡。董卓废立天子,杀戮大臣,狼子野心人尽皆知。时局若变,天下必乱。公达兄以为然否?\"
\"德瑜兄洞若观火,倒是在下轻看了天下人。\"荀攸由衷赞叹。
“公达,我伍家先祖曾助吴王成就霸业。奎虽不才,亦想效仿先贤辅佐明主,匡扶社稷,驱除胡虏。此生若能在墓碑刻上‘大汉征西将军’几字,于愿足矣。不知公达可愿与我共创这番功业?”伍奎目光如炬,直视荀攸。
荀攸微微摇头:“德瑜高看我了。攸不过一书生,难当大任。今日尚有要事,改日再叙。”言毕拱手告辞,眼中却闪过一丝深意。
望着荀攸远去的背影,伍奎心念一动:“查探荀攸属性。”
“荀攸,武力45,统率55,智谋95,政略90”
“这等人才竟不能为我所用,莫非真应了天命归曹?”伍奎心中怅然,转念又想:“既有金手指在身,何愁无人效命?当务之急还是应付董卓那厮...”
目光扫过案上姜片,伍奎眼前一亮,当即唤来小二耳语数句。片刻后,他提着个小木桶,胸有成竹地走向太师府。
董卓府邸原是张温宅邸,门前二十名西凉悍卒按刀而立,杀气凛然。伍奎上前行礼:“劳烦通传,越骑校尉伍奎奉召谒见太师。”
侍卫打量他一眼,入内禀报。不多时出来引路:“太师在大堂候着。”
“有劳。”伍奎整了整衣冠,稳步而入。
伍奎提着木桶随西凉士兵走进太师府。董卓的府邸果然气派非凡,不仅装饰奢华,亭台楼阁精雕细琢,守卫更是严密,每隔几步就有士兵站岗,连只苍蝇都难以溜进去。
兜兜转转许久,终于来到议事厅前。伍奎快速环视厅内,只见两侧站满了文武官员,左边是着儒衫的文士,右边是披铠甲的武将。厅堂上位跪坐着一个太师装扮的人,显然就是董卓。
伍奎快步走到大厅 ** ,垂首肃立。\"越骑校尉伍奎拜见太师。\"他毕恭毕敬地行礼。董卓素以残暴善变着称,此时绝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本太师不拘小节,免礼平身吧。\"上方传来洪亮的声音。
伍奎抬头望去,只见上位跪坐着个虎背熊腰的虬髯大汉,约莫五六十岁,虽两鬓斑白,仍能看出年轻时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那双圆睁的虎目不怒自威。此人定是董卓无疑。
\"系统,检测董卓及在场众人的四维属性。\"伍奎在脑海中默念。
\"滴滴!董卓巅峰数据:武力93 统帅85 智力70 政治50\"
没想到看似粗鄙的董卓竟有如此能力,能成为汉末枭雄果然不简单,伍奎暗自思忖。
\"滴滴,李儒 武力45 统帅50 智力95 政治80\"
\"滴滴,李傕 武力83 统帅75 智力60 政治45\"
\"滴滴,郭汜 武力82 统帅76 智力58 政治51\"
\"张济 武力79 统帅80 智力62 政治55\"
\"樊稠 武力75 统帅75 智力50 政治40\"
\"华雄 武力93 统帅65 智力43 政治40\"
系统接连报出一连串数据。这些数值虽不算顶尖,但在汉末时期已属中上水准,更何况他们麾下还有当时最精锐的西凉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