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两位夫人哭得梨花带雨,刘辩心头微动,温声道:“两位夫人节哀,朕将追封伍将军为燕侯,世袭罔替。”
杨妙真与羊献容含泪行礼:“谢陛下恩典。”
“朝务繁忙,朕先回宫了。”刘辩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带着刘虞与禁军离去。
回到御书房,确认四下无人,刘辩终于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太好了!伍奎真的死了!哈哈哈!”
他迫不及待想与人分享这份喜悦。长久以来,伍奎功高震主:救驾、退敌、开疆拓土,功勋彪炳,令他日夜担忧皇位不保。
“皇叔,朕没看错吧?伍奎真的死了?”刘辩很快冷静下来,但仍难掩喜色地向刘虞确认。
刘虞语气复杂:“老臣看得真切,伍将军确实已故。”
刘辩满意地点头,感叹道:“专诸之能,当真鬼神莫测!此乃朕之幸,大汉之幸!”
刘虞眼中闪过异色:“臣也没想到他能成功。天佑大汉,此番竟真让他得手了。”
刘虞想到专诸已死,忍不住长叹:\"这等忠义之士实在可惜!听闻专诸行刺后,被伍奎部下生生 ** , ** 都已不成人形。老夫竟连替他收殓都做不到,实在羞愧难当。\"
刘辩却毫不在意地摆手:\"皇叔太过心软。专诸能为大汉、为朕效死,是他的福分。待朕日后一统天下,定要追封他为侯,让天下人都知晓他的功绩。\"
听见刘辩冷漠的言语,刘虞不禁一怔。看着眼前神色癫狂、沉溺权势的年轻皇帝,他突然感到一阵陌生,甚至隐隐后悔自己相助刘辩的决定。
察觉到刘虞神色有异,刘辩急忙转移话头:\"此番能摆脱伍奎控制,全赖皇叔之功。待此事平息,朕便任你为丞相,总理朝政。有皇叔辅佐,重现汉武盛世指日可待。\"
这番话说得巧妙。哪个臣子不想辅佐明君开创盛世?刘虞果然激动拱手:\"老臣定当竭尽全力,助陛下成就大业。\"
话毕,他又想起一事:\"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伍奎旧部及其家眷?\"
刘辩闻言面色骤冷:\"朕会在丧期设宴召见其心腹将领。若肯归顺自然最好,若敢违逆...\"他眼中闪过凶光,\"至于伍奎妻妾,朕念其战功,可免一死。其子嗣必须斩草除根。\"想到杨妙真等人的姿色,他心中顿生邪念。
见识到皇帝这般狠辣,刘虞暗自心惊。虽不认同这般手段,却也明白 ** 争向来残酷。他不再多言,拱手告退:\"陛下既有决断,老臣先去军营犒赏将士,为陛下收揽军心。\"
刘辩满意点头:\"有劳皇叔。\"
刘虞躬身退出御书房,直到跨出门槛才惊觉后背早已湿透。他心头一震,暗忖道:\"圣上当真今非昔比了。\"
在殿外驻足沉吟片刻,刘虞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整肃衣冠快步离开宫禁。
新兴元年岁末,伍奎奉命领兵奔赴卢龙戍边,抵御乌丸来犯。历经数场鏖战,终将敌寇驱逐出境。正当幽州百姓欢庆免受胡骑侵扰之际,卢龙城中忽传伍奎遇刺身亡的骇人消息。此事犹如平地惊雷,短短数日便震动整个幽州。在刘辩暗中推波助澜下,更如燎原之火传遍大汉十三州,引得各路诸侯扼腕叹息,纷纷采取行动。其中最为一致之举,便是各自增派贴身护卫以防不测。
四方目光霎时聚焦蓟京,各方势力暗探纷至沓来。那些踞守一方的枭雄们岂是庸碌之辈?其帐下谋士更不乏洞若观火之人,对伍奎之死的玄机早已心知肚明。蓟京城一时成为天下风云汇聚之所。刘辩亦在暗中蓄势,只待伍奎丧期满后便要施展雷霆手段。
若论丧期规制,西汉原有三年至三月六等之别。及至东汉,无论贵贱皆须恪守三年丧制。然当此多事之秋,战云密布之际,民间自发恢复三月丧期之俗。光阴荏苒,转眼伍奎丧期将尽。
新兴二年二月末 大将军府 申时
伍奎正慵懒地斜倚在后院自制的躺椅上——这物件自他徙居蓟京后亲手打造,因广受青睐还特地开设了木器作坊,获利颇丰。
羊献容、杨妙真、毛秋晴三位佳人侍立身侧,二人揉腿,一人捏肩。伍奎闭目享受,面上尽是怡然之色。
\"郎君可知妾身这些时日的忧心?若非后来知晓实情,险些就要随你去了。下回若再行诈死之计,定要先知会我们才是。\"杨妙真停下手间动作,朱唇微抿,显然对先前的欺瞒颇有怨怼。
\"正是呢。那日见郎君躺在冰棺之中,当真以为天塌地陷。\"向来娴静的羊献容此刻也面凝寒霜。
\"哼!瞧你做的好事,害得两位姐姐终日以泪洗面。\"毛秋晴说着便在伍奎腿上重重一拧。
伍奎睁眼调笑道:\"却不知我们家晴儿可曾为我哭断肝肠?\"
毛秋晴面颊微红,轻轻垂下头,过了好一会儿才用细如蚊呐的声音对伍奎说道:\"人家自然是有的。\"
察觉到身旁三位佳人的绵绵情意,伍奎暗自感慨:\"能得此妻,此生无憾!\"
恍惚间,他的思绪飘回初返蓟京那夜。在冰棺中久卧的伍奎正欲外出舒展筋骨,却听见三女在灵堂内立下殉情之约。情急之下他顾不得诈死计划,纵身跃出冰棺,反倒将三女吓得晕厥过去。待天明她们苏醒,伍奎将事情原委道明,三人顿时喜极而泣,紧紧抱住他不肯松手。
敛回飘远的思绪,伍奎凝视着眼前三位各具风姿的佳人:杨妙真妩媚动人,何太后温婉端庄,毛秋晴俏丽可人,恰似百花竞艳,各擅胜场。
正当他沉浸天伦之乐时,虎卫统领匆匆来报:\"主公,房军师、荀军师、王军师与众将军皆在灵堂候见。\"
伍奎腾身而起,对三女歉然一笑,疾步赶往灵堂。为防走漏风声,他引众人进入地下密室。
待众人坐定,伍奎单刀直入:\"诸位同来,可是刘辩要动手了?\"
\"主公英明!\"众人齐声应和。
伍奎摆手笑道:\"自家人不必客套,快说说刘辩的部署。\"
房玄龄上前禀报:\"适才接到圣谕,命我等明日入宫赴宴。\"
\"赴宴?\"伍奎冷笑挑眉:\"莫非他想效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主公积威如此贴切。\"房玄龄目露赞赏,随即献策:\"途中我等已商定对策——明日先假意归顺,再请刘辩亲送主公灵柩下葬并题写碑文。彼时他志得意满,必不会多带禁军。我们暗中安排甲士扮作送葬百姓,趁其不备便可一击擒王。\"
“好,妙计!”伍奎点头称许,对房玄龄等人的策划颇为赞赏,但眉间愁云仍未消散。
王猛看出伍奎的忧虑,上前进言:“主公是否因师出无名而忧虑?怕遭世人非议?”
伍奎叹道:“景略深知我心,可有良策?”
他凝重地摇头:“众口铄金,要平息天下议论谈何容易。”
王猛却从容一笑:“主公不必忧心,此事易如反掌。”
“愿闻其详。”伍奎顿时来了精神。
“关键在于当朝皇叔刘虞。”王猛眼中闪过精光,“届时可如此安排......便可让天下人以为是刘辩不义在先,主公不过是自保之举,自然能保全名声。”
“妙计!就依景略之言。”伍奎愁眉舒展,如释重负。
众人又商议完善细节,直至暮色降临才散去。因次日是伍奎葬礼,房玄龄等旧部前来帮忙合情合理。他们光明正大结伴而行,更未引起刘辩猜疑,反而让刘辩欣赏他们的忠义之心。
翌日,伍奎收到密报:刘辩果然在宫宴上招揽其旧部。房玄龄等人按计行事,假意归顺。刘辩大喜,应允亲自送葬黛山并题写墓志铭。
夜深人静,伍奎在书房独坐,想到明日计划便睡意全无。
“成败在此一举,可有疏漏?”他抚额沉思。
猛然惊觉人手不足:狄青等大将需镇守边关;府中需留许褚护卫幼子;还要派张宪坐镇军营。最终只能带史家兄弟等四人随行。虽刘辩身边仅有刘綎等人,但恐其暗藏后手,必须慎之又慎。
东汉末年,洛阳城
\"是时候进行二次召唤了。\"刘辩低声自语,随即在心中默念:\"调出当前功德值与业力值。\"
冰冷的机械音立刻回应:\"叮——当前功德值75,业力值155。\"
刘辩斩钉截铁地下令:\"将全部功德值转换为业力值,执行双将召唤。\"
\"叮——兑换手续费扣除10点,现有业力值220。即将启动全史名将召唤,请注意聆听。\"
\"召唤首位:隋唐第六猛将伍天锡。武力值99,统御74,谋略57,政略60。携带神兵混天镗(武力 1),植入身份为陛下同宗子弟,现任禁军校尉。\"
\"召唤次位:大唐剑圣裴旻。武力值99,统御81,谋略76,政略77。植入身份为禁军剑术教头。\"
\"当前数值:功德值0,业力值20。\"
系统提示音终止后,刘辩眼中闪过满意之色。隋唐铁骑与盛唐剑圣的双重加持,让明日计划胜算陡增。特别是伍天锡的同宗身份,在注重门阀的东汉可谓得天独厚——即便雄才大略如曹孟德,起兵时不也倚重夏侯兄弟么?举贤不避亲,古来如此。
——————————————————
建安四年三月初一·蓟城
春寒料峭的黎明,黛青色的石板路上凝结着霜花。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时,石缝间竟有嫩芽破土而出,在金色光晕中舒展身姿。
这份生机与冰棺中的伍奎无缘。为防泄密,他早藏入铺着绒垫的寒玉棺内——若非曾饮天山石乳,常人早在这刺骨寒气中冻毙。棺侧暗孔输送着稀薄空气,维持着他清醒的思维。
\"待会儿破棺而出时,不知那小皇帝会不会吓破胆?\"这荒诞念头让伍奎嘴角微扬。送葬队伍正缓缓行向二十里外的黛山陵,杨妙真安排的死士已混在抬棺军中。晨光渐暖时,便是图穷匕见之刻。
时光流转间,送葬队伍抵达黛山,山脚已聚集众多百姓,却被朝廷禁军隔离在外,不得近前。
刘辩 ** 于山坡高处,身后肃立着刘綎、朱亥及大批禁军。他目光游移于黛山初春景致——薄雾缭绕的青山在朝阳下焕发着生机。当视线掠过伍奎灵柩时,三位披麻戴孝的未亡人杨妙真、羊献容、毛秋晴那带雨梨花般的哀切模样,令年轻 ** 眼底闪过一丝异色,原本微凉的身躯陡然燥热起来。
强压下心头旖念,刘辩清嗓掩饰窘态,作出悲戚模样扬声道:\"大将军戎马一生,乃我大汉不败战神。今虽溘逝,其功业必当彪炳千秋!\"
话音刚落,山脚下顿时哀声四起。尉迟恭等人声若洪钟的哭嚎中,夹杂着女眷们撕心裂肺的泣诉:
\"郎君忍心弃妾身而去?\"
\"教我孤儿寡母如何自处?\"
伏在棺木上的杨妙真等三人边拭泪边向棺内暗递眼色。伍奎暗自咂舌女子天生的戏骨,见杨妙真狡黠目光流转,唯恐破功的他偏过头去,心中默念戏词。
杨妙真与羊献容含泪行礼:“谢陛下恩典。”
“朝务繁忙,朕先回宫了。”刘辩嘴角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带着刘虞与禁军离去。
回到御书房,确认四下无人,刘辩终于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太好了!伍奎真的死了!哈哈哈!”
他迫不及待想与人分享这份喜悦。长久以来,伍奎功高震主:救驾、退敌、开疆拓土,功勋彪炳,令他日夜担忧皇位不保。
“皇叔,朕没看错吧?伍奎真的死了?”刘辩很快冷静下来,但仍难掩喜色地向刘虞确认。
刘虞语气复杂:“老臣看得真切,伍将军确实已故。”
刘辩满意地点头,感叹道:“专诸之能,当真鬼神莫测!此乃朕之幸,大汉之幸!”
刘虞眼中闪过异色:“臣也没想到他能成功。天佑大汉,此番竟真让他得手了。”
刘虞想到专诸已死,忍不住长叹:\"这等忠义之士实在可惜!听闻专诸行刺后,被伍奎部下生生 ** , ** 都已不成人形。老夫竟连替他收殓都做不到,实在羞愧难当。\"
刘辩却毫不在意地摆手:\"皇叔太过心软。专诸能为大汉、为朕效死,是他的福分。待朕日后一统天下,定要追封他为侯,让天下人都知晓他的功绩。\"
听见刘辩冷漠的言语,刘虞不禁一怔。看着眼前神色癫狂、沉溺权势的年轻皇帝,他突然感到一阵陌生,甚至隐隐后悔自己相助刘辩的决定。
察觉到刘虞神色有异,刘辩急忙转移话头:\"此番能摆脱伍奎控制,全赖皇叔之功。待此事平息,朕便任你为丞相,总理朝政。有皇叔辅佐,重现汉武盛世指日可待。\"
这番话说得巧妙。哪个臣子不想辅佐明君开创盛世?刘虞果然激动拱手:\"老臣定当竭尽全力,助陛下成就大业。\"
话毕,他又想起一事:\"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伍奎旧部及其家眷?\"
刘辩闻言面色骤冷:\"朕会在丧期设宴召见其心腹将领。若肯归顺自然最好,若敢违逆...\"他眼中闪过凶光,\"至于伍奎妻妾,朕念其战功,可免一死。其子嗣必须斩草除根。\"想到杨妙真等人的姿色,他心中顿生邪念。
见识到皇帝这般狠辣,刘虞暗自心惊。虽不认同这般手段,却也明白 ** 争向来残酷。他不再多言,拱手告退:\"陛下既有决断,老臣先去军营犒赏将士,为陛下收揽军心。\"
刘辩满意点头:\"有劳皇叔。\"
刘虞躬身退出御书房,直到跨出门槛才惊觉后背早已湿透。他心头一震,暗忖道:\"圣上当真今非昔比了。\"
在殿外驻足沉吟片刻,刘虞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整肃衣冠快步离开宫禁。
新兴元年岁末,伍奎奉命领兵奔赴卢龙戍边,抵御乌丸来犯。历经数场鏖战,终将敌寇驱逐出境。正当幽州百姓欢庆免受胡骑侵扰之际,卢龙城中忽传伍奎遇刺身亡的骇人消息。此事犹如平地惊雷,短短数日便震动整个幽州。在刘辩暗中推波助澜下,更如燎原之火传遍大汉十三州,引得各路诸侯扼腕叹息,纷纷采取行动。其中最为一致之举,便是各自增派贴身护卫以防不测。
四方目光霎时聚焦蓟京,各方势力暗探纷至沓来。那些踞守一方的枭雄们岂是庸碌之辈?其帐下谋士更不乏洞若观火之人,对伍奎之死的玄机早已心知肚明。蓟京城一时成为天下风云汇聚之所。刘辩亦在暗中蓄势,只待伍奎丧期满后便要施展雷霆手段。
若论丧期规制,西汉原有三年至三月六等之别。及至东汉,无论贵贱皆须恪守三年丧制。然当此多事之秋,战云密布之际,民间自发恢复三月丧期之俗。光阴荏苒,转眼伍奎丧期将尽。
新兴二年二月末 大将军府 申时
伍奎正慵懒地斜倚在后院自制的躺椅上——这物件自他徙居蓟京后亲手打造,因广受青睐还特地开设了木器作坊,获利颇丰。
羊献容、杨妙真、毛秋晴三位佳人侍立身侧,二人揉腿,一人捏肩。伍奎闭目享受,面上尽是怡然之色。
\"郎君可知妾身这些时日的忧心?若非后来知晓实情,险些就要随你去了。下回若再行诈死之计,定要先知会我们才是。\"杨妙真停下手间动作,朱唇微抿,显然对先前的欺瞒颇有怨怼。
\"正是呢。那日见郎君躺在冰棺之中,当真以为天塌地陷。\"向来娴静的羊献容此刻也面凝寒霜。
\"哼!瞧你做的好事,害得两位姐姐终日以泪洗面。\"毛秋晴说着便在伍奎腿上重重一拧。
伍奎睁眼调笑道:\"却不知我们家晴儿可曾为我哭断肝肠?\"
毛秋晴面颊微红,轻轻垂下头,过了好一会儿才用细如蚊呐的声音对伍奎说道:\"人家自然是有的。\"
察觉到身旁三位佳人的绵绵情意,伍奎暗自感慨:\"能得此妻,此生无憾!\"
恍惚间,他的思绪飘回初返蓟京那夜。在冰棺中久卧的伍奎正欲外出舒展筋骨,却听见三女在灵堂内立下殉情之约。情急之下他顾不得诈死计划,纵身跃出冰棺,反倒将三女吓得晕厥过去。待天明她们苏醒,伍奎将事情原委道明,三人顿时喜极而泣,紧紧抱住他不肯松手。
敛回飘远的思绪,伍奎凝视着眼前三位各具风姿的佳人:杨妙真妩媚动人,何太后温婉端庄,毛秋晴俏丽可人,恰似百花竞艳,各擅胜场。
正当他沉浸天伦之乐时,虎卫统领匆匆来报:\"主公,房军师、荀军师、王军师与众将军皆在灵堂候见。\"
伍奎腾身而起,对三女歉然一笑,疾步赶往灵堂。为防走漏风声,他引众人进入地下密室。
待众人坐定,伍奎单刀直入:\"诸位同来,可是刘辩要动手了?\"
\"主公英明!\"众人齐声应和。
伍奎摆手笑道:\"自家人不必客套,快说说刘辩的部署。\"
房玄龄上前禀报:\"适才接到圣谕,命我等明日入宫赴宴。\"
\"赴宴?\"伍奎冷笑挑眉:\"莫非他想效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主公积威如此贴切。\"房玄龄目露赞赏,随即献策:\"途中我等已商定对策——明日先假意归顺,再请刘辩亲送主公灵柩下葬并题写碑文。彼时他志得意满,必不会多带禁军。我们暗中安排甲士扮作送葬百姓,趁其不备便可一击擒王。\"
“好,妙计!”伍奎点头称许,对房玄龄等人的策划颇为赞赏,但眉间愁云仍未消散。
王猛看出伍奎的忧虑,上前进言:“主公是否因师出无名而忧虑?怕遭世人非议?”
伍奎叹道:“景略深知我心,可有良策?”
他凝重地摇头:“众口铄金,要平息天下议论谈何容易。”
王猛却从容一笑:“主公不必忧心,此事易如反掌。”
“愿闻其详。”伍奎顿时来了精神。
“关键在于当朝皇叔刘虞。”王猛眼中闪过精光,“届时可如此安排......便可让天下人以为是刘辩不义在先,主公不过是自保之举,自然能保全名声。”
“妙计!就依景略之言。”伍奎愁眉舒展,如释重负。
众人又商议完善细节,直至暮色降临才散去。因次日是伍奎葬礼,房玄龄等旧部前来帮忙合情合理。他们光明正大结伴而行,更未引起刘辩猜疑,反而让刘辩欣赏他们的忠义之心。
翌日,伍奎收到密报:刘辩果然在宫宴上招揽其旧部。房玄龄等人按计行事,假意归顺。刘辩大喜,应允亲自送葬黛山并题写墓志铭。
夜深人静,伍奎在书房独坐,想到明日计划便睡意全无。
“成败在此一举,可有疏漏?”他抚额沉思。
猛然惊觉人手不足:狄青等大将需镇守边关;府中需留许褚护卫幼子;还要派张宪坐镇军营。最终只能带史家兄弟等四人随行。虽刘辩身边仅有刘綎等人,但恐其暗藏后手,必须慎之又慎。
东汉末年,洛阳城
\"是时候进行二次召唤了。\"刘辩低声自语,随即在心中默念:\"调出当前功德值与业力值。\"
冰冷的机械音立刻回应:\"叮——当前功德值75,业力值155。\"
刘辩斩钉截铁地下令:\"将全部功德值转换为业力值,执行双将召唤。\"
\"叮——兑换手续费扣除10点,现有业力值220。即将启动全史名将召唤,请注意聆听。\"
\"召唤首位:隋唐第六猛将伍天锡。武力值99,统御74,谋略57,政略60。携带神兵混天镗(武力 1),植入身份为陛下同宗子弟,现任禁军校尉。\"
\"召唤次位:大唐剑圣裴旻。武力值99,统御81,谋略76,政略77。植入身份为禁军剑术教头。\"
\"当前数值:功德值0,业力值20。\"
系统提示音终止后,刘辩眼中闪过满意之色。隋唐铁骑与盛唐剑圣的双重加持,让明日计划胜算陡增。特别是伍天锡的同宗身份,在注重门阀的东汉可谓得天独厚——即便雄才大略如曹孟德,起兵时不也倚重夏侯兄弟么?举贤不避亲,古来如此。
——————————————————
建安四年三月初一·蓟城
春寒料峭的黎明,黛青色的石板路上凝结着霜花。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时,石缝间竟有嫩芽破土而出,在金色光晕中舒展身姿。
这份生机与冰棺中的伍奎无缘。为防泄密,他早藏入铺着绒垫的寒玉棺内——若非曾饮天山石乳,常人早在这刺骨寒气中冻毙。棺侧暗孔输送着稀薄空气,维持着他清醒的思维。
\"待会儿破棺而出时,不知那小皇帝会不会吓破胆?\"这荒诞念头让伍奎嘴角微扬。送葬队伍正缓缓行向二十里外的黛山陵,杨妙真安排的死士已混在抬棺军中。晨光渐暖时,便是图穷匕见之刻。
时光流转间,送葬队伍抵达黛山,山脚已聚集众多百姓,却被朝廷禁军隔离在外,不得近前。
刘辩 ** 于山坡高处,身后肃立着刘綎、朱亥及大批禁军。他目光游移于黛山初春景致——薄雾缭绕的青山在朝阳下焕发着生机。当视线掠过伍奎灵柩时,三位披麻戴孝的未亡人杨妙真、羊献容、毛秋晴那带雨梨花般的哀切模样,令年轻 ** 眼底闪过一丝异色,原本微凉的身躯陡然燥热起来。
强压下心头旖念,刘辩清嗓掩饰窘态,作出悲戚模样扬声道:\"大将军戎马一生,乃我大汉不败战神。今虽溘逝,其功业必当彪炳千秋!\"
话音刚落,山脚下顿时哀声四起。尉迟恭等人声若洪钟的哭嚎中,夹杂着女眷们撕心裂肺的泣诉:
\"郎君忍心弃妾身而去?\"
\"教我孤儿寡母如何自处?\"
伏在棺木上的杨妙真等三人边拭泪边向棺内暗递眼色。伍奎暗自咂舌女子天生的戏骨,见杨妙真狡黠目光流转,唯恐破功的他偏过头去,心中默念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