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无论是出于忠节,还是顾忌亲族性命,鲁肃都在思忖如何得体回绝。

  岂料刘备竟抛出这记惊雷。

  鲁肃虽有些声望,但比起名震天下的荀彧这等国士还差得远!

  刘玄德仅据一州之地,竟愿用五千降兵换取你这样的角色?

  鲁肃难以置信,刘备竟如此看重自己。

  \"刘某人有何才干,值得刘使君这般器重,实在是...\"

  鲁肃嗓音微颤,既惊又喜,一时不知如何回应这份厚意。

  刘备神容肃穆,郑重道:

  \"子璟评价子敬具辅佐 ** 之才,乃当世俊杰,定能助我重振汉室。\"

  \"若得子敬相助,五千降卒又算得了什么!\"

  鲁肃身躯一震,惊诧地望向秦牧。

  他实在不解,从未谋面的秦军师为何如此推崇自己,极力向刘备引荐。

  \"子敬,我还是要说,当今乱世既是君主选贤臣,也是贤臣择明主。\"

  \"孙策与我家主公相比,谁才是真正的明主,不言自明。\"

  \"你跟从孙策,最多辅佐个割据地方的叛逆。\"

  \"若辅佐我家主公,却能助其 ** 汉室,功载史册,万世流芳。\"

  \"何去何从,你自己决断。\"

  秦牧再次苦口婆心劝说。

  这一次他打出了\"重振汉室\"这张王牌。

  对鲁肃这样家资丰厚、志向远大的名士而言, ** 汉室、留名青史无疑有致命的吸引力。

  若非如此,曹操也不会借着天子这面大义旗帜,迅速聚拢天下豪杰。

  说穿了,这些豪杰投奔的不是曹操,而是匡扶汉室的抱负。

  秦牧这番话在鲁肃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令他满腔热血沸腾。

  \"刘使君...\"

  鲁肃暗自握拳,心潮澎湃,心理防线已近崩溃。

  就在此时。

  陈到神色匆匆步入厅内。

  \"禀主公,柴桑传来新消息。\"

  中文简体字

  刘备眼中闪过喜色,急问:\"孙策可曾应允换回子敬亲眷?何时能送达?\"

  陈到摇头叹息:\"主公,孙策拒了交换条件。\"

  \"他咬定鲁子敬私通主公,泄露周瑜火攻计策致其兵败。\"

  \"孙策震怒之下,已下令将鲁府满门处决。\"

  厅内如遭雷击。

  众人——包括秦牧在内——皆露惊愕。

  \"孙策!\"鲁肃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怒吼,俯案痛哭。

  刘备拍案而起:\"这疯子!即便不允交换,何至于屠戮无辜家眷?\"

  这完全颠覆了刘备的认知。当年黄权降魏时,他尚且善待其亲眷。他素来信奉\"祸不及家人\",怎料鲁肃尚未归顺,孙策竟先下 ** ?

  秦牧最先冷静下来:\"夏口惨败需要替罪羊。鲁子敬就是孙策周瑜选中的牺牲品,既可泄愤又能保全威名。那孙策本就嗜杀,做出这等事不足为奇。\"

  刘备满脸愧疚:\"本欲替子敬解决后顾之忧,未料反害了令眷......子敬,备之过也。\"

  鲁肃拭泪抬头,嗓音嘶哑:\"此乃孙策残暴本性所致,与主公何干?\"

  \"他们想让我承担战败之责,以此挽回颜面。\"

  \"肃家满门遇害,皆是孙策周瑜所为,与使君毫无干系!\"

  鲁肃愤然陈词后,平复心绪,向刘备郑重行礼:

  \"蒙使君厚待,肃今日幡然醒悟,甘愿归顺使君!\"

  \"肃愿为先锋,替使君横扫江东,定要诛杀孙策周瑜二贼!\"

  鲁肃最终归降。

  不仅归降,更带着刻骨仇恨,誓与孙策不共戴天。

  \"子敬请起。\"

  刘备连忙搀扶鲁肃起身。

  得此大才投效,刘备心中喜不自胜。

  但念及鲁肃家眷尽遭孙策毒手,又深感愧疚,欣喜之情顿减。

  \"主公,肃熟知柴桑城防,洞悉江东军情。\"

  \"孙策麾下蒋钦、丁奉等淮南将领,原先皆由肃举荐。\"

  \"肃可暗中联络,劝其归顺主公作为内应。\"

  \"恳请主公即刻挥师东进,肃必助主公夺取柴桑,打开江东门户!\"

  鲁肃复仇心切,力劝刘备立即出兵征讨孙策。

  刘备望向秦牧,面露难色。

  夏口战事方歇,将士疲惫,此时进攻柴桑确非良机。

  况且按原先与秦牧商议,当先取宛城惩戒曹操。

  \"如今子敬归顺,形势有变,我们需因势而变。\"

  \"主公可暂驻夏口,作东进准备。\"

  \"宛城之战,可由关将军率军前往,牧独自前往协助关将军对付曹操。\"

  \"十日之内,牧必击溃曹操,回师与主公会合!\"

  \"届时再东征柴桑!\"

  秦牧适时调整方略,为刘备制定新策。

  十日破曹操。

  此言何其豪迈。

  鲁肃原本满腔怒火,却被秦牧的豪迈言辞所震慑。

  \"曹操用兵如神,其谋略胆识远胜孙策。\"

  \"他麾下的谋士荀彧、郭嘉等人,智谋亦在周瑜之上。\"

  \"在下听闻,曹操在宛城驻军近五万,秦军师真有把握十日之内攻破?\"

  鲁肃直言不讳,表达了对曹操强大实力的顾虑。

  刘备闻言,也不禁心生疑虑:

  \"子璟,若派云长攻打宛城,最多只能调拨一万兵力。\"

  \"加上霍峻的五千守军,总兵力不过一万五千人。\"

  \"凭这点兵力,你当真能在十日之内击败曹操?\"

  秦牧淡然一笑,反问道:

  \"主公可曾记得,臣何时食言过?\"

  刘备闻言一怔。

  回想这一路走来,无论敌我悬殊有多大,秦牧始终运筹帷幄,从未失手。

  即便此次面对实力远超刘表、孙策的曹操,想必也不在话下。

  想到这里,刘备心中疑虑尽消,朗声道:

  \"军师神机妙算,既说十日破敌,必能马到功成!\"

  \"孤便于子敬在此静候捷报!\"

  宛城前。

  \"这霍峻当真是一员虎将。\"

  \"刘备从何处发掘这等人才,还敢委以重任......\"

  曹操望着久攻不下的城池,既恼恨又艳羡。

  五万大军围城月余,本以为区区五千守军,拿下宛城易如反掌。

  谁料霍峻率部死守,任凭曹军轮番进攻,始终 ** 。

  此刻曹操才惊觉,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劲敌。

  \"听说刘备攻克襄阳后,秦牧举荐了不少默默无闻的贤才,都被委以要职。\"

  曹操身后,郭嘉低声推测:“霍峻此人,想必也是秦牧举荐。”

  “秦牧推举?”曹操眼中闪过讶异,随即感叹道:“不想这秦牧不仅足智多谋,竟还有识人之明。刘备得此良才,当真是天赐机缘。”语中难掩对刘备的艳羡。

  怅然片刻后,曹操收敛心神问道:“子孝所部现在行军至何处?”

  郭嘉立即回应:“按行程推算,子孝将军应已过颍川,正沿汝水进入汝南。妙才将军所部此刻应当刚过许都。”

  曹操再次望向宛城方向,轻挥马鞭叹道:“刘备这舆论造势,当真掐准了我们的要害。明日全军拔营北返,该去收拾袁术了。若再不出面,朝廷威严真要荡然无存。”

  原来半月前刘备上表天子,请曹操出兵讨伐逆贼袁术。随后许都便流言四起,有说曹操欲效仿袁术称帝,又传袁绍震怒于袁术僭越,欲借道讨逆。舆论狂潮将这位大汉司空推至风口浪尖。

  虽知是刘备手段,曹操却不得不收兵转向——毕竟持天子令诸侯者,岂能放任 ** 不讨,反倒攻打汉室宗亲?宛城久攻不下,若再失尽人心,便是满盘皆输。故十日前已密令各军分批北撤,如今围城兵马仅剩两万余众。

  第三次强攻未果后,曹操终于放弃了攻克宛城的念头,下令收兵回营。

  铜锣声响彻战场,曹军有序撤回营地。

  主帅大帐内。

  曹操独自饮酒消愁,正与郭嘉等人商议次日撤军事宜。

  \"刘备与孙策在夏口对峙已逾两月。\"

  \"刘备占据荆州地利,孙策则掌控水军优势,双方势均力敌。\"

  \"以在下所见,这场对峙至少持续半年才见分晓。\"

  \"若我们讨伐袁术顺利,或许还能借胜势回师再攻宛城。\"

  \"届时联合孙策夹击,便可遏制刘备的扩张势头。\"

  郭嘉见主帅情绪低落,便出言宽慰。

  曹操神色稍霁,目光落在夏口方位,露出一丝笑意。

  \"奉孝所言极是,孙策可比刘表那个守成之辈强多了。\"

  \"我看这小子野心勃勃,此番不拿下荆州决不罢休。\"

  \"就让他们继续消耗,待我解决袁——\"

  话音未落。

  典韦疾步入帐,呈上紧急军报。

  \"禀主公,夏口急件!\"

  \"刘备大败周瑜,重创江东水师!\"

  \"周瑜中箭负伤,仅率万余残部退守柴桑!\"

  曹操勃然变色,手中玉杯应声而碎。

  帐内顿时哗然。

  众谋士将领无不震惊失色。

  曹操猛然起身,夺过军报细看。

  \"黄盖诈降被秦牧识破,周瑜火攻不成反遭火烧,四万大军几近覆没...\"

  \"黄盖、蒯越、刘琮、陈武皆战死...\"

  战报内容字字惊心,如雷贯耳。

  曹操呆立良久,连吸数口凉气才勉强镇定。

  \"四万大军占尽上风,竟败于刘备之手?\"

  \"刘玄德得此秦牧,犹如困龙入海,其势已不可阻挡...\"

  曹孟德长叹一声,神情复杂地将战报递给郭奉孝等人。

  郭嘉快步上前细看帛书,眉宇间的疑惑逐渐化为叹服之色。

  \"周公瑾此番布局堪称精妙,却仍被此人看破。\"

  \"这秦子璟谋略之奇,近乎妖异。\"

  \"正如明公所言,刘备得此良助,我等遏制之计恐难奏效。\"

  郭嘉捧着战报反复研读,言语间尽显感慨。

  中军帐内叹息声此起彼伏。

  曹操收起思绪,沉声下令:

  \"孙刘之战胜负已定,刘备荆州根基已固,再攻宛城徒劳无益。\"

  \"传令全军,不必等明日,今夜即刻拔营北返。\"

  原本主张继续攻打宛城的众将闻言,皆默然不语。

  正在此时,探马再报:

  \"禀明公,宛城以南二十里发现万余刘军,打着关字旗号!\"

  帐中顿时哗然。

  郭嘉眉头紧锁:\"此必是刘备击破东吴后,立即调遣关羽率襄阳守军来援!\"

  曹操以指抵额:\"刘备用兵神速,刚破周瑜就敢分兵来救。\"

  \"关云长勇冠三军,若让其进驻宛城,我军北归许昌恐生变数。\"

  郭嘉心知主公所虑:

  原本五万大军对阵一万五千守军,进退自如。

  如今形势逆转,纵使关羽再悍勇,先前也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大军已撤离近三万,营中余部不足两万。此消彼长间,先前的兵力优势荡然无存。此刻若仓促退兵,士卒必然军心动摇,而刘备军刚击溃江东兵马,正是士气如虹之时。

  曹操欲全身而退,关羽岂会坐视?

  \"明公,在下有一偷梁换柱之策,或可震慑云长。\"郭嘉轻抚短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如此我军便能悄无声息撤离宛城。\"

  曹操闻言精神一振。待郭嘉附耳献计后,他抚掌大笑:\"妙计!关云长虽勇,却未必能识破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