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这般联姻,谁敢怠慢?文武百官、名流士绅无不亲临祝贺。

  不觉玉兔东升。

  待宾客散去,微醺的秦牧方才步入洞房。

  红烛摇曳,映照出新娘紧绷的指尖。黄月英紧攥丝帕,既期待又忐忑地等候着夫君到来。

  江陵那一夜虽已成就夫妻之实,终究是未曾正名。

  而今红烛高照,她终能以秦牧正妻的身份迎来这洞房花烛。

  于秦牧或许并无二致,但对黄月英而言却是天壤之别。

  吱呀一声,秦牧推门而入。

  黄月英心跳如鼓,纤指不自觉地攥紧了嫁衣。

  秦牧含笑落座,熟稔地挑开锦绣盖头。

  烛光下那张薄施脂粉的俏脸,眼波流转间尽是羞意。

  虽早有过云雨之欢,此刻名分已定,再看自家娘子,倒品出几分新鲜滋味。

  他捏着佳人下巴细细端详,眼底渐渐燃起炙热。

  \"夫君~~\"

  这声娇唤带着三分甜七分媚,听得秦牧浑身燥热。

  当即搂住纤腰质问:

  \"既有婚约在身,为何偏要扮作婢女?\"

  \"若早知道是你,何至于让你端茶倒水受这些委屈。\"

  黄月英顺势倚在他胸前,仰着脸轻声道:

  \"妾身怕亮明身份,反倒要永远错过夫君。\"

  \"能伺候夫君起居,月英求之不得,怎会觉着委屈?\"

  此刻闺阁私语,终于卸下所有伪装。

  秦牧心头一热,郑重许诺:

  \"从今往后,定让娘子享尽荣宠。\"

  怀中人儿闻言又娇滴滴唤了声夫君,整个人都贴了上来。

  温香软玉在怀,秦牧哪还忍得住。

  抬手便挥灭了喜烛。

  \"夫君这是?\"

  \"都老夫老妻了还装糊涂?\"

  \"讨厌~~\"

  ...

  次日天明。

  军帐之中。

  灯火微微晃动。

  玄德手持一卷竹简,目光在那些墨字间游移。

  \" ** 琰,费文伟,秦伯苗,郭演长......\"

  陌生的人名接连浮现。

  先前攻克襄阳时,秦牧就曾呈上过一份荐才名录。那时举荐的多是隐居山林,或不受景升重用的荆楚名士。

  如今江夏与荆南诸郡悉数归附,那秦牧又在完婚前再度递上第二批举荐名单。

  此番所荐之人,多出自新得的江夏、零陵等地。

  \"孔明可识得蒋琬、秦芝等人?\"

  \"汝师言此辈皆可为相,俱是治国良材。\"

  玄德将简册递与孔明。

  诸葛亮览毕,轻摇羽扇:

  \"名册所列之士,亮仅闻其名,未得深交。\"

  \"然师尊慧眼独具,既蒙举荐,纵是布衣野老,必非凡品。\"

  玄德颔首称是。

  前番秦牧所荐之马季常、霍仲邈、冯休元等襄阳贤士,确实各个才干过人。

  霍峻以五千弱旅守宛城月余,硬抗曹孟德五万雄师,从此名震四海。

  马良等亦皆能臣,将南阳、南郡治理得政令畅通,为前线源源输送粮秣兵源。

  荆襄之地在这些新进之士治理下,一扫昔日景升偏宠蔡、蒯时的沉沉暮气,渐现勃勃生机。

  秦牧此番所荐,想必也无庸才。

  玄德遂提笔批示,将蒋琬等人尽数擢用,分派至州郡要职。

  \"禀主公,江东降卒已整编完毕。\"

  \"我军现拥战船千余,水卒两万五千,对孙伯符水军已呈碾压之势。\"

  \"不知主公何时下令东进,直取柴桑?\"

  水军都督甘宁抱拳 ** ,眼中战意灼灼。

  刘备话音刚落,秦牧掀开帐帘走了进来,脸上喜气洋洋。

  \"军师?\"刘备惊讶道,\"昨日才新婚,准你十天休沐,怎么—\"

  黄忠等将领也满脸诧异。这位军师新婚次日就抛下 ** 来议事,实在勤勉。

  \"并非不愿休息。\"秦牧微笑解释,\"只是攻取柴桑的良机将至,须早做准备。主公安邦大业要紧,假期日后再补不迟。\"

  刘备眼睛一亮:\"军师所指良机是?\"

  众人精神大振,目光齐集秦牧身上。

  \"孙策亲率主力驻守柴桑,还不断增兵,显是畏惧主公趁势东进。\"秦牧指向地图,\"我军水师虽胜江东,却未占绝对优势。若强攻柴桑,孙策固守不出,恐难速胜。\"

  手指移向北方:\"而袁绍即将平定公孙瓒,袁曹决战在即。袁绍若胜,必会挥师南下,一统天下。\"

  \"若曹操取胜,亦不会容忍主公占据江东,必将再次插手干预。\"

  \"因此我等必须与袁曹争夺时间,力争在他们决战前消灭孙策,夺取江东!\"

  刘备沉思片刻,郑重颔首道:

  \"军师高见,唯有在袁曹决战前拿下江东,我方才能与之抗衡!\"

  此时黄忠插言道:

  \"军师之意,老将已明,就是要速克柴桑,避免与孙策长期周旋。\"

  \"但军师方才也指出,孙策亲率主力驻守柴桑,速胜谈何容易?\"

  众将领纷纷附和。

  刘备再度蹙眉,目光投向秦牧。

  \"所以我们需要等待时机,待孙策率军离开柴桑。\"

  \"那时再攻柴桑,自然事半功倍。\"

  秦牧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刘备与众将更加困惑。

  孙策怎会无缘无故调离柴桑?

  \"请军师明示。\"刘备诚恳请教。

  秦牧直截了当指向淮南地区:

  \"淮南乃江东进军中原要冲,孙策必定重视。\"

  \"袁术僭号称帝众叛亲离,不得已收留了吕布这个反复无常之徒。\"

  \"吕布此人向来背信弃义,必会重施故技,反噬袁术夺取淮南。\"

  \"届时淮南生乱,孙策定会渡江北上,趁机夺取袁术地盘。\"

  \"孙策一旦离开,柴桑守备空虚,正是我军良机。\"

  秦牧手指点向\"寿春\"二字,揭破其中关键。

  刘备恍然大悟。

  吕布背主弑君之事确实屡见不鲜。

  曹操往事不堪回首,当年收留吕布,反遭其背信弃义,连下邳都被这白眼狼窃取。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而今吕布对袁术反咬一口,强占淮南,倒也在意料之中。

  何止是可能!

  简直是板上钉钉!

  \"玄德豁然开朗,先生此计,是要引这头恶狼撕咬袁术,再以淮南为香饵,支开孙伯符。\"

  \"好一招调虎离山!\"

  刘备抚掌击案,眼中精光闪动,已然参透秦牧的韬略。

  正说话间。

  陈到疾步进帐,双手奉上绢帛密信。

  \"主公,淮南密探加急军报!\"

  \"吕布已于旬日前举兵发难,手刃袁术,现踞寿春,自封扬州牧!\"

  军帐内顿时哗然四起。

  众将齐刷刷望向秦牧,目光中满是震惊。

  (果然不出先生所料!

  袁公路终究命丧吕布之手。

  这反复无常的豺狼,果然又干起弑主的勾当,将收留他的恩人置于死地。

  \"先生真乃神机妙算!\"

  \"难怪周公瑾自诩妙计安天下,在先生眼中却如儿戏!\"

  鲁肃心悦诚服,整衣正冠,向秦牧行大礼 ** 。

  就连见惯秦牧未卜先能的刘备,此刻也不禁抚须长叹:

  \"先生洞若观火,这天下人心,尽在先生指掌之间。\"

  满帐赞叹声中。

  秦牧只是淡然一笑:\"吕布狼子野心,岂会甘居人下?\"

  \"这厮本性难移,弑主夺位原在意料之中。\"

  说着执鞭点向舆图:

  \"袁术旧部多是豪族名士,岂会屈服于这反复小人?\"

  \"依我看,这些人不是暗中勾结曹孟德,就是与孙伯符暗通款曲,都等着卖主求荣呢。\"

  曹操自不必多言,就算不趁机攻占淮南,也定会将豫州等淮北疆土尽数收入囊中。

  江东小霸王孙策必率大军渡江北进,夺取合肥等战略要地,继而剑指寿春。

  秦牧言及此处,指尖重新落回柴桑位置。

  \"孙策主力北上后,留守柴桑的不是周瑜便是韩当,守军绝不会超过万人。\"

  \"主公眼下当以征讨荆南五溪蛮为由,将夏口驻军撤回江陵,好教孙策安心攻略淮南。\"

  \"待其主力离境,我水陆大军顺流东下,两日内便可兵临柴桑水域。\"

  \"只要攻克柴桑水寨要塞,便能切断其与江东的水路联系,继而登陆围城。\"

  \"届时孙策若回师救援,我军可遣水师阻敌于江面,步卒则从容攻城。\"

  \"柴桑必破!\"

  秦牧在地图上运筹帷幄,为刘备描绘出夺取柴桑的绝妙战略。

  帐中诸将听得热血沸腾。

  刘备伫立图前,目光在江陵、夏口、合肥间流转。听着秦牧的谋划,眼前仿佛展开恢弘战图。

  \"军师明攻孙策,实则将吕布、袁术、曹操乃至五溪蛮尽数算入局中。\"

  \"如此宏图远略,当真是冠绝当世!\"

  刘备击节赞叹,眼中燃起壮志豪情。

  \"砰!\"

  拳头重重砸在地图上,朗声道:

  \"就依军师妙计,三军即日回师江陵。\"

  \"且让那小霸王,放心去夺他的淮南罢!\"

  ......

  柴桑城内。

  淮南骤变的讯息已引发全城震动。

  \"袁术虽狂妄称帝,好歹也算一代枭雄。\"

  \"竟这般窝囊地死在三姓家奴吕布手里?\"

  \"当真可悲可叹,可怜可哀。\"

  孙策展开手中来自寿春的紧急军报,神情复杂地叹了口气,对袁术的离世感到颇为遗憾。

  袁术生前待他极为器重,视如己出,更将淮南与江东诸多要地交予孙氏族人治理。

  若非袁术公然称帝僭越礼制,他实在不愿背负背主骂名与之决裂。

  此刻听闻袁术死讯,孙策心中不免泛起几丝惆怅。

  \"吕布这等惯于弑父的豺狼,袁公路竟敢收入麾下,如今遭反噬实属自食恶果。\"

  周瑜却不以为然,当即抱拳进谏:

  \"淮南无主必生 ** ,此乃天赐良机。请伯符即刻挥师渡江,收编旧部,将合肥、寿春等战略要地尽数掌控。\"

  \"唯有坐拥淮南,方可图谋青徐之地,进而与袁曹角逐中原!\"

  这番谋划令孙策猛然振奋。

  取淮南,占青徐,争中原——

  这宏图令他热血沸腾,霍然起身击掌称善。

  \"公瑾高见!袁术既殁,我正可名正言顺接管其地。\"

  \"吕布这等反复小人,纵得淮南也难服众!\"

  孙策眼中燃起灼热光芒,拳掌相击间已开始畅想未来。

  此时鬓发斑白的老将韩当突然出声:

  \"伯符北上虽能开疆拓土,但莫要忘了刘备仍踞上游虎视眈眈。\"

  \"若主力尽出时那'大耳贼'顺流东袭击我柴桑,该当如何?\"

  提及杀害黄盖的仇敌,老将军语气中满是愤恨。这番话犹如冷水浇头,瞬间令孙策冷静下来。

  《江东军议新录》

  孙策指节叩案,沉声道:“韩老将军所言极是,刘备屯兵江陵,实乃心腹之患。”

  鲁肃捻须颔首:“柴桑若陷,江东屏障尽失,悔之晚矣。”

  堂下熏香袅袅,孙策眼底烽火渐熄,终是落座。

  忽见周瑜振袖而起,玉冠映着烛火:“淮南膏腴之地,关乎霸主基业。若因畏刘而失良机,岂非断指避刃?”银甲铿然作响,他单膝触地:“瑜请领精兵万人扼守柴桑。倘遇小股敌袭,自有破敌之策;若逢大军压境,主公星夜回援,必使刘备不战自退。”

  孙策闻言拍案,眸中精 ** 燃。这连环妙计,恰似鱼与熊掌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