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果然不出所料,这位深谋远虑的军师,早就在柴桑城中埋下暗棋。

  \"好,就依子敬之言。\"

  \"速命蒋钦二将烧毁粮草后立即弃城来投。\"

  \"我刘备定当厚待!\"

  刘备当即拍板。

  军议既定,众将散去。

  此时。

  魏延忽然想起一事,再次禀报:

  \"主公,末将围城时截获一辆马车,车中女子自称乔玄之女。\"

  \"据查乃孙策欲送入柴桑赏赐周瑜。\"

  \"请示主公该如何处置此女。\"

  乔玄曾位居汉太尉,性情刚直不阿,素来痛恨奸邪,在朝野间声望颇高。告老还乡后,他便隐居寿春安度晚年。

  只是不知何故,乔家千金竟会落入孙策之手,更被其特意从淮南送至周瑜处。

  \"主公容禀,乔公育有两女,人称江东二乔。\"鲁肃捻须道,\"此二女姿容绝世,有倾国倾城之貌。昔年周瑜随孙策效力袁术时,曾得见芳颜,当即立誓要分娶二姐妹。\"

  \"如今孙策进兵淮南,想是乔公南迁途中为其所擒。魏将军截获的必是小乔乔婉,此女正是周瑜心仪之人,孙策特意送来以表器重。\"

  魏延附和道:\"鲁子敬所言极是,那女子确自称乔婉。\"

  刘备闻言颔首:\"乔公乃当世名士,我们理当礼遇其女。\"沉吟片刻又道:\"不如先请军师代为照料,待攻下柴桑再作打算。\"

  秦牧正饮茶,闻言险些呛住。他本在思索小乔蹊跷现身之事,不想刘备竟将人安排到自己帐中。

  \"军营中皆是男子,唯军师帐内有女眷侍奉,交由军师最为妥当。\"刘备笑着解释。原来刘备特许秦牧携侍女随军,此刻倒成了顺理成章的理由。

  夏口之战时,黄月英曾以侍女身份随侍秦牧左右。

  此次东征柴桑,秦牧原不打算搞特殊待遇,但刘备坚持要他带上侍女服侍,甚至扬言若秦牧不从便要亲自挑选几名婢女相赠。

  推辞不过,秦牧只得携夫人黄月英同赴柴桑。

  \"这...\"

  秦牧一时语塞。

  细想刘备所言确有道理,如今军中能妥善安置乔家 ** 的,确实只有他这里了。

  转念又想,那可是名动天下的江东二乔之一,又不是什么粗鄙莽汉。

  若再推三阻四,反倒显得惺惺作态。

  想到此处,秦牧爽快应道:\"既是主公差遣,臣便暂且照料这位乔家 ** 几日。\"

  刘备当即命人将乔家 ** 送至秦牧营帐。二人又论及天下大势,秦牧方才告退。

  一炷香后。

  秦牧掀开帐帘,却不由怔住。

  只见黄月英正与一位绝色少女执手言欢。那少女一袭素衣胜雪,姿容绝世,纵是黄月英这般 ** ,连同糜贞、邹玉儿相较亦黯然失色。

  不必说,定是小乔无疑。

  令人诧异的是,小乔入帐不过半个时辰,二人竟已亲如姐妹。

  \"咳...\"

  秦牧轻咳示意。

  \"夫君回来了!\"黄月英笑靥如花,起身相迎。

  小乔却顿时局促起来,望着这位陌生男子,十指不自觉地绞紧了衣角。

  刘备帐中谋士秦牧,有位拦路遇故人的故事。

  一日,黄月英携小乔上前,点破了秦牧的名号。

  \"这位是玄德公麾下军师,秦牧秦子璟。\"

  小乔闻言一怔,双眸骤亮,细细端详眼前之人。

  半晌方迟疑道:\"莫非阁下就是那位运筹帷幄,助刘玄德立下赫赫战功的秦子璟?\"

  黄月英此前未曾言明,自家夫君正是名震天下的刘备谋主。

  秦牧事迹早已传遍九州,连淮南深闺中的小乔亦有所闻。

  \"若无人冒充,大概便是在下。\"秦牧淡然应答。

  小乔眸光流转,轻掩朱唇。

  \"家父常言,玄德公得天相助,幸得一位布衣谋士。\"

  \"言其虽出身微寒,却有张良之才,乃当世罕见的奇人。\"

  \"本以为这等高人必是鹤发童颜的隐者,不想竟是位儒雅郎君?\"

  心中惊涛拍岸,万千思绪纷至沓来。

  秦牧道:\"眼下柴桑战事正紧,主公命我夫妇暂为照拂。\"

  \"军中简陋,委屈姑娘了。\"

  小乔闻言释然,敛衽为礼。

  \"承蒙玄德公垂怜,得蒙军师与夫人照料,婉儿感激不尽。\"

  提及老父,小乔眉间染上轻愁。秦牧宽慰道:

  \"乔公之事,他日自有相见之期。\"

  “多谢玄德公的关怀,可是婉儿怕是与家父再难相见了。”

  “小乔为何如此说?”

  小乔低声将事情经过一一道来。

  原来乔玄带着两个女儿从寿春逃出时,就已染病多时,身体日渐衰弱。

  南行途中遭遇吕布追兵,混乱中与母亲郑氏和姐姐大乔失散。

  乔玄深受打击,病情愈发沉重。

  之后又落入孙策之手,那小霸王不顾乔玄劝阻,强行将她带走,欲送往柴桑交给周瑜。

  乔玄悲愤交加,吐血昏迷,从此卧床难起。

  “婉儿被强行带走时,家父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恐怕再无生机……”

  “日后即便重逢,只怕父亲也……”

  小乔说到伤心处,不禁泪落沾衣。

  秦牧望着眼前这位凄楚绝艳的女子,只是轻轻一叹。

  史书将孙策、周瑜迎娶大小乔传为英雄 ** 的佳话,实则大小乔未必情愿下嫁。

  多半是乔玄畏惧孙策、周瑜的兵权,不得不将女儿拱手相让。

  真实的历史,往往比笔墨记载更为残酷。

  不过秦牧也只是略感感叹,并无太多意外。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强者方能主宰一切。

  就如曹操,不知强占了多少他 ** 妾为侍。

  连其子曹丕的正室甄氏,也是攻破河北后,从袁熙手中夺来的妻子。

  “如此说来,我娶的那几位夫人,手段倒还算温和?”

  秦牧心中忽然掠过这般念头。

  “婉儿妹妹,乔公德高望重,上天必会怜悯,让你们父女团聚。”

  黄月英轻轻握住小乔的手,柔声安慰道。

  小乔黯然一叹:“但愿如姐姐所言。”

  秦牧定了定神,安抚道:“事已至此,忧心无益,暂且安心在此住下吧。”

  安抚过后,秦牧安排黄月英为小乔安排了住处,随后转身走向其他营帐。小乔恭敬地行礼相送。

  她望着秦牧远去的背影,低声喃喃着:\"秦子璟……若父亲真有不测,或许只有他能护我周全……\"

  视线转向淮南合肥城。三万江东军集结完毕,正沿淝水北上,直指寿春。孙策立于城头,眺望淮南沃野,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此次北渡长江,他们不仅斩杀曹性,全歼三千吕军,更轻松攻克重镇合肥。进军之顺利,简直如有天助。夏口之败的阴霾,此刻在孙策心中已然消散殆尽。

  吕蒙在一旁说道:\"据探子回报,吕布已将主力调往淮北新蔡一带抵御曹操。寿春以南除曹性外,再无敌军。主公定能直抵寿春城下,届时兵力空虚的寿春必破,整个淮南将尽归我手!\"

  这个年轻将领此前献计破曹性、取合肥,如今又为孙策描绘征战蓝图。

  孙策满意地点头:\"先有烽火台之计守住柴桑防备刘备,如今又献计助我速取合肥。仲谋果然为我举荐了一位不逊于公瑾的智将!子明,你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吕蒙顺势进言:\"待主公攻下寿春后,不妨先与曹操示好结盟,换取他退兵。如此便能从容整合淮南兵力,重振我军威势。而后挥师西进,必可一举平定荆州!\"

  孙策听得热血沸腾,忍不住仰天大笑。

  潘璋快步走上城头,低声道:

  “主公,乔公已病故。”

  孙策愣了一瞬。

  随即冷笑道:

  “若他肯乖乖献女,何必闹到如此地步,真是自寻死路。”

  稍作停顿,又吩咐道:

  “好歹是我与公瑾的岳丈,厚葬了吧。再加派人手,务必找到大乔!”

  目送潘璋离去,孙策估算时辰已到,便动身前往逍遥津准备登船。

  就在登船之际,一艘快船突然驶来。

  信使踉跄跪报:

  “主公!刘备突袭柴桑,韩当将军战死,水寨失守!”

  “周都督请主公速回援!”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孙策手中马鞭惊落在地,厉声喝道:

  “你说什么?!”

  信使涕泪交加地重复了噩耗。

  孙策瞠目结舌,满脸震惊。

  一旁的吕蒙也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烽火台明明设立在柴桑西侧,刘备主力部队如何能避过监视,悄无声息攻占水军营寨?

  韩当老将军乃江东支柱,怎会轻易败亡于刘备军之手?

  这战报必定有误!

  吕蒙脸上的志得意满瞬间凝固,抓着信使衣领怒吼。

  信使跪地呈上染血帛书。

  孙策指节发白地攥紧情报,帛布展开时发出刺啦声响。

  墨迹如刀:

  - 韩当阵亡

  - 水寨陷落

  - 柴桑被围

  烽火台失效缘由已无关紧要。

  孙策终于看清棋局——所谓退守江陵,征讨五溪蛮,全是刘备精心设计的骗局。

  调虎离山!

  当他主力北渡淮河之时,刘备军早已剑指江东腹地。

  这是要掘我根基!孙策心中惊雷炸响。

  公瑾...若未采纳你淮北之策,刘备安敢如此猖狂!

  长江波涛间回荡着君主撕心裂肺的怒吼。

  (下接章节名:此刻孙策眼中,那个算无遗策的周公瑾已彻底跌落神坛。

  战报未提及烽火台失守细节,但这已足够判定——周瑜的防御体系形同虚设。

  夏口折损三万精锐尚可归咎天意。

  如今连世代镇守的韩当都...

  孙策攥碎案角,指缝间渗出木屑。

  连小乔都赠予你了...

  江风卷着君主最后的信任沉入水底。

  “我竟瞎了眼,竟会倚重于你!”

  孙策怒火冲烧,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满心都是懊悔怨愤。

  吕蒙见状深吸一口气,抱拳劝道:

  “主公,此刻追责周都督已无济于事。”

  “若柴桑陷落,江东屏障尽失,刘备水师顺流东进,我等江北之军便成孤旅。”

  “届时纵使主公夺得淮南,江东基业亦将倾覆。”

  “当务之急,唯有尽起精锐回援,不计代价解柴桑之危!”

  这番话如冰水浇头,令孙策猛然惊醒。

  满腔怒火瞬间化作刺骨寒意。

  “子明所言极是,柴桑乃江东命脉。”

  “淮南得失尚在其次,江东根基断不容有失!”

  孙策攥紧双拳,眼底翻涌着深深的不甘。

  寿春城已近在咫尺。

  这唾手可得的肥肉,如今却要生生舍弃,叫他如何甘心?

  沉默良久,终是狠狠甩袖:

  “传令三军,即刻转道南下,驰援柴桑!”

  见主公决断已定,吕蒙赶忙前去部署。

  孙策最后望了眼寿春方向,目光转向南面。

  “公瑾,这次别再让我失望!”

  “若连柴桑都守不住,你也不必来见我了!”

  ......

  柴桑城内,更深露重。

  军府大堂却是烛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