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

  \"刘备用火攻破了江东铁索阵,已夺取皖口。\"

  \"如今刘备六万大军正顺江东进,直指建业!\"

  太史慈猛地一颤,脸色剧变。

  他恍然大悟。

  孙策之所以放过他,竟是因为皖口陷落,建业告急。那位江东小霸王不得不仓促撤军,赶回去救援大本营。

  \"短短三十日,先取柴桑,再夺皖口,逼得孙策仓皇逃窜!\"

  \"眼前这个刘玄德,还是当年北海相遇时的刘备吗?\"

  太史慈怔怔望着皖口方向,眼前浮现出初遇刘备的场景。

  那时的刘备,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平原县令。

  留给他最深的印象,仅有\"重情重义\"四字。

  至于文韬武略,实在 ** 无奇。

  可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县令!

  如今竟能斩杀张济,消灭刘表,大败曹操!

  更将江东小霸王打得损兵折将,连连败退。

  拿下荆州后,更有席卷江东之势!

  昔日的小县令,如今已成一方雄主。

  \"难道真如传言所说,刘玄德得遇秦姓奇人相助,从此平步青云?\"

  \"莫非当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太史慈低声自语,心潮起伏,陷入深深思索。

  ......

  当年盛夏,吕蒙、孙策两路兵马水陆并进,全线退守建业城。

  刘备亲率六万大军自皖口东进,直指建业。

  沿途虎林、春谷、南陵等长江两岸城池皆闻风而降。

  六万大军已进抵建业城西面的牛渚要塞。

  夜色降临,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刘备召集众将商议攻取建业之策。

  帐中摆放着庞统精心制作的建业城周边三十里沙盘。

  \"建业城乃孙策在秣陵旧址上扩建的坚城,依江而建,易守难攻。\"

  \"此城乃江东命脉所在,主公若能攻破,江东可定。\"

  【

  “若要攻破建业,必先夺取上游七里处的牛渚渡。”

  庞统目光掠过沙盘,继续分析:“孙策残余的水陆兵力,极可能集结于牛渚死守。”

  “因此,我军下一步当全力攻克牛渚。”

  他对江东地形的熟悉远超旁人——这两年游历江东,不仅结交名士,更将山川险要尽数勘透。

  刘备颔首,转向秦牧:“子璟,士元之策以为如何?”

  秦牧从容回应:“正合破建业之要。此战唯以兵力压制,水陆并进强攻牛渚。”

  见二人意见一致,刘备不再犹豫,正欲与众将敲定作战细节,鲁肃突然出声:“主公,攻牛渚前尚需清除一患。”

  他指向地图西南:“泾县太史慈骁勇善战,孙策屡攻不克。若孙策与之联手,其部西进豫章,恐断我军退路。”

  刘备神色微凝。

  太史慈……昔日共患难的故人。

  当年自己不过一介小小县令,谁识刘玄德之名?

  (

  青州黄巾军围攻北海,孔融无力抵抗,被困于都昌城内,形势岌岌可危。

  危急时刻,太史慈孤身突围,奔赴平原求援。

  此后,他领兵与太史慈会合,共赴北海,联手击溃黄巾军,解了孔融之围。

  经此一役,太史慈的悍勇善战令他印象深刻。

  “子敬所言极是。”

  “太史子义乃当世猛将,勇猛绝伦,切不可轻视。”

  老刘顿时警觉,言语间对太史慈颇为忌惮。

  黄忠却斗志昂扬,傲然道:

  “区区太史慈,何足挂齿?”

  “请主公拨我一万精兵,末将即刻挥师泾县,生擒那厮献予主公!”

  刘备捻须沉吟,暗自思忖:以黄忠之能,对付太史慈确实最为合适。

  纵观麾下诸将,除关张二人外,陆上交锋恐怕唯有黄忠能压制太史慈。

  “军师以为如何?”

  刘备难以决断,自然要征求秦牧的意见。

  秦牧并未直接回答,反问道:

  “主公既知太史慈乃当世虎将,当年北海解围后,为何不将其招揽至帐下?”

  “呃……这个……”

  老刘面露窘色,一时语塞。

  秦牧心知,这一问着实戳中了刘备的痛处。

  以刘备当年的处境,遇上太史慈这般仅次于“五虎上将”的猛将,岂会不动招揽之心?

  不是不想,而是力有不逮。

  究其根本——

  彼时的刘备,不过一介平原县令,实力微薄,声名不显,放眼天下诸侯,恐怕得倒着数才能找到他的名字。

  太史慈又非未卜先知,怎会料到老刘日后能飞黄腾达?

  北海之战后,太史慈便应刘繇之邀,转投江东去了。

  【

  刘繇身为当世名流,血统纯正的皇族后裔,更是朝廷钦封的扬州牧,其显赫地位远非刘备可比。

  刘备倒也自知斤两,未敢贸然招揽太史慈这员悍将,只得目送其奔赴江东。

  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扼腕...

  \"或许,我与子义将军本无君臣之缘。\"

  刘备轻叹一声,给自己寻了个体面的台阶。

  秦牧闻言会心一笑,顺着话锋道:\"缘分本就玄妙,聚散无常。昔日主公与太史将军缘悭一面,如今同在江东,岂非再续前缘的良机?\"

  刘备神色骤变,急问道:\"子璟此话何意?\"

  秦牧从容答道:\"若主公有心,牧倒有良策可使太史子义投效帐下。\"

  此言甫出,刘备顿时喜出望外,几乎跃地而起。

  事实上刘备何尝不想招纳太史慈。

  这位东莱猛将胆识过人,武艺超群。据刘备所知,太史慈不仅步战无双,统领骑兵亦是能手。因其常渡海往来辽东与东莱,更谙水性。

  归附刘繇后,经战场磨砺,竟又练就水师统帅之能。如此精通步战、骑战、水战的全才,放眼天下实属罕见。

  若非当年自惭形秽,刘备早欲将其收入麾下。此刻听闻秦牧有招揽妙计,怎不叫他欣喜若狂?

  \"子璟果真能助我收服子义?\"刘备急切追问。

  秦牧依旧从容,反问道...

  主公您想要招揽太史慈的话,得先了解他的为人。

  还记得当年您与他一起在北海救援孔融的事吗?想必您最清楚他的脾性,可否与我们说说?

  刘备刚要开口。

  秦牧又补充道:

  太史慈的勇武过人,我们都晓得。

  主公不妨说说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秦牧的引导下,刘备收起雀跃的心情,努力回忆着多年前的往事。

  与太史慈相处的点点滴滴渐渐清晰起来。

  说到太史子义这个人,就像他的字一样,首先突出的就是一个\"义\"字。

  他本是东莱人,当时被围的是北海国,本可以置身事外。

  只因孔北海得知太史慈远赴辽东后,多次派人照顾其母范老夫人。

  这位范老夫人也是明事理之人,感念孔北海的礼遇,得知他被黄巾围困,便让子义前去相救。

  这才有了单骑救北海的佳话。

  再有一个就是\"孝\"字。

  子义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一句话就能让他以身犯险去救孔北海,足见一斑。

  孝义双全,这就是我认识的太史子义。

  刘备用充满敬意的语气道出了对太史慈的评价。

  众将领听着这番描述,渐渐对太史慈肃然起敬。

  就连刚才还喊着要带兵讨伐太史慈的黄忠,此刻脸上也露出了钦佩之色。

  秦军师,这太史慈的为人的确令人敬佩。

  只是您问主公这些,与招降他有何关联?

  黄忠敬佩之余,仍有些不解。

  刘备也看向秦牧,显然这也是他的疑问。

  秦牧依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主公最近可曾听说青州的局势?

  老刘一时语塞。

  青州战局与招降太史慈有何关联?

  \"探子曾报,袁绍进兵易京时,派其子袁谭攻取青州。\"

  \"这袁谭确有才能,横扫青州各郡。\"

  \"听闻孔融不敌,已放弃北海,前往许都任职。\"

  刘备压下疑惑,将青州形势道来。

  随后目光灼灼望向秦牧,期待其解答。

  \"袁氏染指青州,北海既失,东莱郡必遭兵祸。\"

  \"范夫人身居东莱,已陷险境。\"

  \"两月前,我托糜竺借徐商路,以主公之名将范夫人接至荆州。\"

  \"料想此时,她应已抵达襄阳。\"

  \"主公深知范夫人秉性,最是明理重义。\"

  \"主公千里相救,她岂能不感恩戴德?\"

  \"依其性情,必会主动修书劝太史慈归顺。\"

  \"以主公声望,加之故交情谊,太史慈定会率军来投。\"

  秦牧不再绕弯,道出全盘计划。

  \"范夫人?\"

  \"军师竟将范夫人接至襄阳?\"

  刘备恍然大悟,愈发惊讶。

  秦牧拱手致歉:

  \"当时夏口战事吃紧,此等小事,未敢惊动主公。\"

  \"军师本有专断之权,备岂会怪罪。\"

  刘备连连摆手,仍觉难以置信:

  \"那时正与周瑜对峙,柴桑未下,与太史慈素无往来。\"

  \"不想军师早在那时,就已布下招揽之局?\"

  刘备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两个多月前,刘备与太史慈毫无瓜葛。

  当时能否击退孙策入侵、守住夏口尚未可知。

  难道秦牧那时就已预见今日兵临建业、招降太史慈之势?

  \"秦军师竟能神机妙算至此?\"

  \"这等谋略实在骇人,我自愧不如!\"

  \"叔父要我拜水镜先生为师,我看秦军师胜过他十倍!\"

  \"若能拜他为师,定能获益匪浅,谋略精进,前途无量...\"

  庞统暗自赞叹不已,已生出拜师之念。

  \"神机妙算乃谋士本分。\"

  \"天下虎将本就稀少,若不能未雨绸缪,为明主延揽人才,我这军师岂非徒有其名?\"

  秦牧谈笑自若。

  \"好个神机妙算!\"

  刘备赞叹之余又感慨:

  \"这对军师易如反掌,却非所有谋士皆能做到。\"

  \"军师对谋士的要求,未免过高了。\"

  正说话间,

  周仓匆匆进帐,呈上书信。

  秦牧阅后笑道:

  \"主公,范老夫人来信了。\"

  \"请速遣人送往泾县,招揽太史子义这员虎将。\"

  刘备大喜,当即亲笔修书,命孙乾携两封书信星夜赶往泾县。

  待孙乾离去,

  刘备令大军就地休整,一面等候粮草,一面静候太史慈来投。

  ...

  五日光阴悄然流逝。

  江畔军营旌旗招展,堆积如山的粮车将营地围得水泄不通。三十万斛军粮的辎重车队沿着江岸蜿蜒十里,士卒们正忙着将最后几车粟米搬入临时搭建的粮仓。

  中军大帐内,牛皮地图铺展在柏木案几上。庞统指尖划过建业城郭的轮廓,鲁肃则指着沙盘上几处关隘解说防守要点。刘备凝神细听,不时轻轻颔首。

  \"报——\"

  亲兵队长陈到掀帐而入,甲叶碰撞声惊起案头烛火。这位向来沉稳的将领此刻眉梢带喜:\"东南方向尘烟大作,约五千人马正向我营而来。旗号分明是'太史'二字!\"

  刘备霍然起身,案上茶盏被袖风带得叮当作响:\"可是子义将军?范老夫人那封家书果然奏效!\"他转向端坐如松的秦牧,却见这位谋士只是捻须浅笑,仿佛早已知晓这天降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