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潮湿气息还未完全散去,白炽灯的电流声“滋滋”地缠在耳边,像有只细小的飞虫在耳廓里不停振翅。苏眠刚将青铜镜贴在掌心平复气息,一道冰冷的机械音突然毫无征兆地炸响——不是从天花板的通风口,也不是从电话听筒里,而是像直接钻进了她的脑海,每个音节都带着金属摩擦的涩感,还裹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戏谑。
“恭喜暂时化解一次诅咒。”
苏眠的身体猛地一僵,指尖瞬间发凉,连掌心青铜镜的温热都没能驱散这股寒意。她下意识地抬头扫过病房:铁架病床的床单还在微微晃动,像是刚被人碰过;水池里的锈迹在灯光下泛着暗褐色,残留的水渍早已干涸;床头柜上的黑色座机依旧安静地躺着,听筒牢牢扣在机身上,连一丝震动的迹象都没有。可那机械音却真实地回荡在脑海里,比之前任何一次警告都要清晰,甚至能感觉到那股“戏谑”的情绪——像是有人在暗处看着她,看着她费尽力气化解一道怨念,又等着看她掉进下一个陷阱。
“但‘午夜凶铃’的诅咒不止一个,下一个接电话的人,已经出现了。”
机械音的后半句像块冰,狠狠砸在苏眠的心上。她攥紧青铜镜,指腹用力到泛白,镜面上暗金色的彼岸花图案被指尖压得微微发亮。“下一个接电话的人”——这意味着,她刚化解的粗布嫁衣新娘怨念,不过是诅咒链条里的一环,还有更多像李雪、像新娘这样的人,正在被这通“午夜凶铃”缠上,走向“活不过七天”的结局。
病房里的空气似乎又冷了几分,苏眠下意识地裹了裹睡衣领口,肩膀处残留的灼痛感突然又清晰起来——那是之前红影留下的印记,虽然已经消散,却像刻在皮肤上的记忆,提醒着她怨念的顽固。她走到床头柜前,目光落在那部老旧座机上:黑色塑料机身的划痕里还嵌着灰尘,“0”键凹陷的地方积着一层薄薄的污垢,侧面“请勿接”的铅笔字已经淡得快要看不见。她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听筒的塑料外壳,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上来,和之前通话时那股潮湿的腥气截然不同,像是一件早已失去“活性”的旧物。
可机械音说“下一个接电话的人已经出现了”,这通电话显然还在继续传递诅咒。苏眠的脑海里突然闪过李雪病历本里的内容,那些关于“幻听”的记录像潮水般涌上来——
“7月16日:患者称凌晨三点听到走廊传来电话铃声,起身查看却空无一人,铃声在她回到病床时突然消失。”
“7月18日:患者用餐时说听到水杯里有铃声,将水泼在地上后,铃声从地板缝里传来,持续了十分钟才停止。”
“7月20日:患者蜷缩在床角,双手捂住耳朵,大喊‘铃声在脑子里响’,注射镇静剂后才平静。”
之前她只当这些是李雪因恐惧产生的幻觉,可现在结合机械音的警告,一个可怕的猜想在她心里成型:或许每个被诅咒者听到的“电话铃声”,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声音,而是怨念附着在“声音”上的载体——它可以藏在走廊的回声里,可以混在水流的滴答声里,甚至能钻进人的脑海,变成挥之不去的幻听。就像粗布嫁衣新娘的怨念能附着在红影里,“午夜凶铃”的诅咒,是把“铃声”变成了怨念的容器,只要听到铃声,就等于被诅咒“标记”。
苏眠走到水池边,蹲下身看着池底的锈迹。之前被血水浸泡过的地方,锈迹显得格外深,像是被染过色一样,几道细小的抓痕还清晰可见——那是李雪失踪前留下的痕迹,或许当时的李雪,就是在这里听到了“藏在水里的铃声”,才会用指甲疯狂抓挠池壁,试图逃离那挥之不去的声音。
她伸出手指,轻轻拂过一道抓痕,指尖触到粗糙的锈迹,突然想起刚才机械音里的“戏谑”——那股情绪不像是程序设定的冰冷警告,反而像有“人”在操控,在欣赏她挣扎的模样。这个念头让苏眠的后背一阵发凉,她猛地回头看向病房门口,门缝里透进的走廊灯光依旧细长,没有任何异动,可总觉得有双眼睛在门外盯着她,盯着她的每一个动作。
苏眠走到门边,将耳朵贴在冰冷的木门上。走廊里静得可怕,连消毒水的味道都淡了许多,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滴水声,“滴答、滴答”,节奏缓慢得让人心慌。她屏住呼吸听了许久,没有听到机械音说的“新铃声”,也没有听到脚步声,可心里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越是安静,越说明危险在悄悄靠近。
她回到床头柜前,翻开李雪的病历本,重新仔细查看那些“幻听”记录。在7月21日的护理记录下面,有一行用铅笔写的小字,字迹潦草得几乎要和纸页的褶皱混在一起,之前她匆忙翻看时根本没注意到:“铃声里有女人说话,说‘下一个是你’,和上次听到的一样。”
“下一个是你”——这句话和刚才机械音的警告,还有之前镜中听到的声音完美重合。苏眠的心脏猛地一缩,她终于明白,这诅咒不是随机挑选目标,而是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第一个被诅咒者听到铃声,然后“传递”给下一个,每个被诅咒者听到的“下一个是你”,都是在为下一个目标“标记”。李雪听到的“下一个是你”,标记的是粗布嫁衣新娘附身的对象;而她现在听到的警告,标记的是新的受害者。
“以怨念为链,以铃声为引,环环相扣,永不停歇。”父亲笔记里的这句话突然在脑海里浮现,苏眠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午夜凶铃”的诅咒根本不是单一的“接电话死亡”,而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怨念网络,每个被诅咒者都会成为“节点”,通过“铃声”将怨念传递给下一个人,直到整个网络被彻底净化,或者所有被标记的人都沦为怨念的容器。
她握紧青铜镜,镜面突然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她的想法。她低头看向镜面,映出的自己脸色苍白,眼底带着淡淡的疲惫,可眼神里却没有了之前的恐惧,反而多了一丝坚定。她知道,现在不是退缩的时候——如果她放任下一个被诅咒者被怨念吞噬,这个链条只会越来越长,最后连她自己都可能被困在里面,永远走不出这个副本。
苏眠将病历本放回抽屉,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病房:窗户已经关紧,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留了一条缝隙透气;门锁是老式的插销锁,她伸手将插销插上,金属碰撞的“咔哒”声在寂静的病房里格外清晰;电话的听筒被她轻轻挪了挪,确保没有任何“自动抬起”的迹象。做完这一切,她才走到床边坐下,将青铜镜放在腿上,双手轻轻按了按太阳穴。
可刚闭上眼,脑海里就响起了一阵模糊的铃声——不是机械音警告的那种,而是像李雪描述的“藏在水里的铃声”,带着潮湿的腥气,断断续续地钻进耳朵。苏眠猛地睁开眼,心脏狂跳,她迅速看向水池,水池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水迹;又看向电话,电话依旧安静地躺着。
“是幻听吗?”她轻声自语,指尖有些发颤。难道她也开始像李雪一样,出现“幻听”症状了?还是说,诅咒已经开始对她产生影响,“铃声”已经钻进了她的脑海?
苏眠拿起青铜镜,对准自己的耳朵。镜面上的彼岸花图案微微亮起,在耳边映出一道淡金色的光。那模糊的铃声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轻微的“嗡嗡”声——像是青铜镜在抵消某种“声音污染”。她松了口气,看来这面镜子不仅能照出真相,还能暂时抵御诅咒的“幻听”攻击,这让她稍微安心了些。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偶尔有一阵风吹过,吹得窗帘轻轻晃动,在地上投下扭曲的影子。苏眠靠在床头,握着青铜镜,眼神警惕地扫过病房的每个角落。她知道,机械音的警告不是玩笑,下一个被诅咒的人已经出现,而那通“午夜凶铃”,随时可能再次响起,这次的目标,或许就在离她不远的地方。
她想起之前在走廊里看到的那个穿护士服的身影,想起她惊慌失措的表情,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那个护士,会不会就是“下一个接电话的人”?她当时那么害怕,是不是已经听到了“铃声”,被诅咒标记了?
这个猜想让苏眠坐不住了,她站起身,走到门边,手放在插销上犹豫着——如果那个护士真的是下一个受害者,她现在可能正处于危险中,需要帮助;可如果她贸然出去,不仅可能找不到护士,还会把自己暴露在未知的危险里,毕竟她现在还不清楚“铃声”会从哪个方向传来,也不知道新的怨念会以什么形态出现。
就在她犹豫不决时,脑海里的机械音再次响起,这次却只有短短一句话,依旧带着戏谑:“找到她,或者等着被她找到——诅咒可不会等人。”
机械音消失的瞬间,苏眠的手猛地拉下插销,推开了房门。走廊里的灯光依旧昏暗,消毒水的味道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铃声,从走廊尽头飘来——这次不是幻听,是真实的铃声,沙哑而断断续续,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正慢慢靠近。
“恭喜暂时化解一次诅咒。”
苏眠的身体猛地一僵,指尖瞬间发凉,连掌心青铜镜的温热都没能驱散这股寒意。她下意识地抬头扫过病房:铁架病床的床单还在微微晃动,像是刚被人碰过;水池里的锈迹在灯光下泛着暗褐色,残留的水渍早已干涸;床头柜上的黑色座机依旧安静地躺着,听筒牢牢扣在机身上,连一丝震动的迹象都没有。可那机械音却真实地回荡在脑海里,比之前任何一次警告都要清晰,甚至能感觉到那股“戏谑”的情绪——像是有人在暗处看着她,看着她费尽力气化解一道怨念,又等着看她掉进下一个陷阱。
“但‘午夜凶铃’的诅咒不止一个,下一个接电话的人,已经出现了。”
机械音的后半句像块冰,狠狠砸在苏眠的心上。她攥紧青铜镜,指腹用力到泛白,镜面上暗金色的彼岸花图案被指尖压得微微发亮。“下一个接电话的人”——这意味着,她刚化解的粗布嫁衣新娘怨念,不过是诅咒链条里的一环,还有更多像李雪、像新娘这样的人,正在被这通“午夜凶铃”缠上,走向“活不过七天”的结局。
病房里的空气似乎又冷了几分,苏眠下意识地裹了裹睡衣领口,肩膀处残留的灼痛感突然又清晰起来——那是之前红影留下的印记,虽然已经消散,却像刻在皮肤上的记忆,提醒着她怨念的顽固。她走到床头柜前,目光落在那部老旧座机上:黑色塑料机身的划痕里还嵌着灰尘,“0”键凹陷的地方积着一层薄薄的污垢,侧面“请勿接”的铅笔字已经淡得快要看不见。她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听筒的塑料外壳,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上来,和之前通话时那股潮湿的腥气截然不同,像是一件早已失去“活性”的旧物。
可机械音说“下一个接电话的人已经出现了”,这通电话显然还在继续传递诅咒。苏眠的脑海里突然闪过李雪病历本里的内容,那些关于“幻听”的记录像潮水般涌上来——
“7月16日:患者称凌晨三点听到走廊传来电话铃声,起身查看却空无一人,铃声在她回到病床时突然消失。”
“7月18日:患者用餐时说听到水杯里有铃声,将水泼在地上后,铃声从地板缝里传来,持续了十分钟才停止。”
“7月20日:患者蜷缩在床角,双手捂住耳朵,大喊‘铃声在脑子里响’,注射镇静剂后才平静。”
之前她只当这些是李雪因恐惧产生的幻觉,可现在结合机械音的警告,一个可怕的猜想在她心里成型:或许每个被诅咒者听到的“电话铃声”,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声音,而是怨念附着在“声音”上的载体——它可以藏在走廊的回声里,可以混在水流的滴答声里,甚至能钻进人的脑海,变成挥之不去的幻听。就像粗布嫁衣新娘的怨念能附着在红影里,“午夜凶铃”的诅咒,是把“铃声”变成了怨念的容器,只要听到铃声,就等于被诅咒“标记”。
苏眠走到水池边,蹲下身看着池底的锈迹。之前被血水浸泡过的地方,锈迹显得格外深,像是被染过色一样,几道细小的抓痕还清晰可见——那是李雪失踪前留下的痕迹,或许当时的李雪,就是在这里听到了“藏在水里的铃声”,才会用指甲疯狂抓挠池壁,试图逃离那挥之不去的声音。
她伸出手指,轻轻拂过一道抓痕,指尖触到粗糙的锈迹,突然想起刚才机械音里的“戏谑”——那股情绪不像是程序设定的冰冷警告,反而像有“人”在操控,在欣赏她挣扎的模样。这个念头让苏眠的后背一阵发凉,她猛地回头看向病房门口,门缝里透进的走廊灯光依旧细长,没有任何异动,可总觉得有双眼睛在门外盯着她,盯着她的每一个动作。
苏眠走到门边,将耳朵贴在冰冷的木门上。走廊里静得可怕,连消毒水的味道都淡了许多,只有远处隐约传来的滴水声,“滴答、滴答”,节奏缓慢得让人心慌。她屏住呼吸听了许久,没有听到机械音说的“新铃声”,也没有听到脚步声,可心里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越是安静,越说明危险在悄悄靠近。
她回到床头柜前,翻开李雪的病历本,重新仔细查看那些“幻听”记录。在7月21日的护理记录下面,有一行用铅笔写的小字,字迹潦草得几乎要和纸页的褶皱混在一起,之前她匆忙翻看时根本没注意到:“铃声里有女人说话,说‘下一个是你’,和上次听到的一样。”
“下一个是你”——这句话和刚才机械音的警告,还有之前镜中听到的声音完美重合。苏眠的心脏猛地一缩,她终于明白,这诅咒不是随机挑选目标,而是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第一个被诅咒者听到铃声,然后“传递”给下一个,每个被诅咒者听到的“下一个是你”,都是在为下一个目标“标记”。李雪听到的“下一个是你”,标记的是粗布嫁衣新娘附身的对象;而她现在听到的警告,标记的是新的受害者。
“以怨念为链,以铃声为引,环环相扣,永不停歇。”父亲笔记里的这句话突然在脑海里浮现,苏眠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午夜凶铃”的诅咒根本不是单一的“接电话死亡”,而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怨念网络,每个被诅咒者都会成为“节点”,通过“铃声”将怨念传递给下一个人,直到整个网络被彻底净化,或者所有被标记的人都沦为怨念的容器。
她握紧青铜镜,镜面突然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她的想法。她低头看向镜面,映出的自己脸色苍白,眼底带着淡淡的疲惫,可眼神里却没有了之前的恐惧,反而多了一丝坚定。她知道,现在不是退缩的时候——如果她放任下一个被诅咒者被怨念吞噬,这个链条只会越来越长,最后连她自己都可能被困在里面,永远走不出这个副本。
苏眠将病历本放回抽屉,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病房:窗户已经关紧,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留了一条缝隙透气;门锁是老式的插销锁,她伸手将插销插上,金属碰撞的“咔哒”声在寂静的病房里格外清晰;电话的听筒被她轻轻挪了挪,确保没有任何“自动抬起”的迹象。做完这一切,她才走到床边坐下,将青铜镜放在腿上,双手轻轻按了按太阳穴。
可刚闭上眼,脑海里就响起了一阵模糊的铃声——不是机械音警告的那种,而是像李雪描述的“藏在水里的铃声”,带着潮湿的腥气,断断续续地钻进耳朵。苏眠猛地睁开眼,心脏狂跳,她迅速看向水池,水池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水迹;又看向电话,电话依旧安静地躺着。
“是幻听吗?”她轻声自语,指尖有些发颤。难道她也开始像李雪一样,出现“幻听”症状了?还是说,诅咒已经开始对她产生影响,“铃声”已经钻进了她的脑海?
苏眠拿起青铜镜,对准自己的耳朵。镜面上的彼岸花图案微微亮起,在耳边映出一道淡金色的光。那模糊的铃声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轻微的“嗡嗡”声——像是青铜镜在抵消某种“声音污染”。她松了口气,看来这面镜子不仅能照出真相,还能暂时抵御诅咒的“幻听”攻击,这让她稍微安心了些。
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偶尔有一阵风吹过,吹得窗帘轻轻晃动,在地上投下扭曲的影子。苏眠靠在床头,握着青铜镜,眼神警惕地扫过病房的每个角落。她知道,机械音的警告不是玩笑,下一个被诅咒的人已经出现,而那通“午夜凶铃”,随时可能再次响起,这次的目标,或许就在离她不远的地方。
她想起之前在走廊里看到的那个穿护士服的身影,想起她惊慌失措的表情,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那个护士,会不会就是“下一个接电话的人”?她当时那么害怕,是不是已经听到了“铃声”,被诅咒标记了?
这个猜想让苏眠坐不住了,她站起身,走到门边,手放在插销上犹豫着——如果那个护士真的是下一个受害者,她现在可能正处于危险中,需要帮助;可如果她贸然出去,不仅可能找不到护士,还会把自己暴露在未知的危险里,毕竟她现在还不清楚“铃声”会从哪个方向传来,也不知道新的怨念会以什么形态出现。
就在她犹豫不决时,脑海里的机械音再次响起,这次却只有短短一句话,依旧带着戏谑:“找到她,或者等着被她找到——诅咒可不会等人。”
机械音消失的瞬间,苏眠的手猛地拉下插销,推开了房门。走廊里的灯光依旧昏暗,消毒水的味道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铃声,从走廊尽头飘来——这次不是幻听,是真实的铃声,沙哑而断断续续,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正慢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