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壁画里的低语-《惊悚副本:我的求生实录》

  晨雾随着苏眠的脚步缓缓流动,像是有生命般缠绕在她的脚踝周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她沿着青石板继续往前走,离寺门越来越近,木鱼声的节奏依旧稳定,却在“笃”声落下后的余韵里,多了一丝极淡的震颤,像是木鱼的裂缝在共鸣。

  脚下的青石板比想象中更滑。青苔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在石板的缝隙处堆积得更厚,深绿色里泛着点黑,像是吸饱了晨露的潮气。偶尔有几片干枯的柏叶卡在缝隙里,被她的鞋底碾过,发出“咔嚓”的细碎声响,在寂静的晨雾中格外清晰。走到离寺门还有三步远时,苏眠的鞋底突然在青苔上滑了一下,她下意识地伸手扶住身旁的一棵老柏树——树干上的树皮粗糙得硌手,裂缝里嵌着的枯草带着点韧性,刚好帮她稳住了身形。

  她低头看了看鞋底,浅粉色的睡衣裤脚已经沾了不少青苔的绿渍,裤边还挂着一根细小的柏树枝,枝尖带着点刺,轻轻蹭过皮肤时有点发痒。苏眠把树枝摘下来扔在地上,目光重新落在寺门上——这扇老松木山门比镜中看到的更有质感,木材的纹理是自然的螺旋纹,深褐色的木头上布满了细小的裂纹,有的裂纹里塞着干枯的茅草,茅草的颜色已经变成了浅灰,显然是多年前修补时塞进去的,此刻还带着点晨雾的潮气,用指尖一碰,能感觉到细微的湿润。

  山门两侧的铜环锈迹斑斑,绿锈像苔藓一样覆盖在铜面上,有的地方锈片已经剥落,露出下面暗沉的铜色。左边的铜环上有一道明显的划痕,像是被什么坚硬的东西划过,划痕的边缘还沾着一点暗红色的痕迹,不像是锈迹,反而有点像干涸的血。苏眠伸手碰了碰铜环,指尖触到的锈片很脆,轻轻一碰就掉了一小块,落在青石板上,发出“嗒”的轻响。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被山门两侧的壁画吸引了。

  壁画绘制在山门内侧的木墙上,每侧壁画的大小差不多,都是一米高、半米宽,用的是矿物颜料,虽然经过多年的风化,颜色却依旧鲜艳,只是边缘有些剥落,露出下面的白色灰底。左侧的壁画题为“僧人敲钟图”,右侧则是“信徒跪拜图”,两幅画的风格古朴,线条流畅,能看出绘制者的功底。

  苏眠先走到左侧的“僧人敲钟图”前,仔细观察。画中的僧人是中年模样,穿着深褐色的僧袍,僧袍的袖口和下摆都有补丁,补丁的颜色比僧袍浅一些,是浅褐色的,针脚细密,显然是手工缝补的。僧人的头发剃得很干净,头皮泛着淡淡的青色,眼角有几道明显的皱纹,眼神专注地看着手中的钟槌,正准备敲向身前的铜钟。铜钟画得很细致,钟身上刻着模糊的梵文,钟口边缘挂着几个小小的钟铃,风吹过时似乎能听到铃声。

  最让苏眠在意的,是僧人袈裟的下摆。僧袍的主体是深褐色,可在袈裟下摆的内侧,却藏着一抹极淡的红色——不是颜料自然的颜色,而是像被什么液体染上去的,颜色不均匀,边缘有晕开的痕迹,像是刚染上去时被风吹过。这抹红色藏得很隐蔽,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只有站在离壁画半米远的位置,顺着晨光的角度才能看清。苏眠伸出指尖,轻轻靠近那抹红色,没有碰到壁画,却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凉意,像是从颜料里渗出来的,与周围的晨雾温度截然不同。

  她又走到右侧的“信徒跪拜图”前,这幅画比左侧的更热闹些。画中有十几位信徒,男女老少都有,整齐地跪在寺庙的蒲团上,朝着前方的佛像方向跪拜。前排的信徒大多低着头,双手合十,表情虔诚;后排的信徒有的抬头看向佛像,有的互相小声交谈,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苏眠的目光很快落在了前排最左侧的一个小女孩身上。

  小女孩看起来只有五六岁,扎着两个羊角辫,头绳是红色的,已经有些褪色,发尾还沾着一点泥土,像是从乡下赶来的。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布裙,裙摆上有两个明显的补丁,补丁的颜色是白色的,与浅蓝色的布裙形成鲜明对比,袖口还沾着一点草屑。小女孩没有像其他信徒那样低头跪拜,而是微微侧着身,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壁画外的方向,像是在看苏眠,又像是在看更远的地方。她的表情很紧张,嘴唇抿成一条直线,双手紧紧攥在身前,手里还拿着半块小小的木鱼碎片。

  那半块碎片是浅褐色的,木纹清晰可见,边缘有明显的磨损,像是被人攥了很久。碎片的正面有一个模糊的刻痕,像是用小刀刻上去的,只留下了一个“远”字的下半部分——“辶”的弯钩清晰可见,上面的“元”字却被碎片的边缘切掉了,只能看到一点模糊的笔画。苏眠的心跳微微加快,这碎片的材质和颜色,与寺门前石台上的木鱼一模一样,显然就是从那只裂了缝的木鱼上掉下来的。

  “这孩子……是在求救吗?”苏眠轻声自语,小女孩的眼神太直白了,里面充满了恐惧和期待,像是在等待有人发现她,等待有人帮她传递消息。她想起之前在雾隐林里,阿木的日记里也有过类似的求助——用隐晦的方式留下线索,等待后来者发现。

  苏眠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手,指尖轻轻触碰壁画中小女孩的衣角。壁画上的颜料有点粗糙,是矿物颜料特有的颗粒感,浅蓝色的颜料下面,能看到白色的灰底,灰底上有细小的裂纹,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她的指尖刚碰到衣角,还没来得及收回,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清晰的声音——

  “小远师兄,木鱼碎了,钟不能敲……火要来了……”

  那是一个稚嫩的小女孩声音,带着明显的哭腔,像是刚哭过一场,声音里还带着哽咽,每一个字都断断续续的,却异常清晰地钻进苏眠的耳朵里,仿佛小女孩就贴在她的耳边说话。声音的来源很明确,就是从壁画的方向传来的,不是晨雾里的杂音,也不是幻觉。

  苏眠的身体瞬间僵住,指尖还停留在壁画上,心脏“咚咚”地跳得飞快。这是“回音倾听”技能被触发了!之前在雾隐林里,她也是通过触碰木牌触发了这个技能,听到了阿木的声音,而这次,触碰壁画听到的小女孩声音,显然也是某个被困执念的“回音”。

  “小远师兄……”苏眠在心里默念这四个字。“小远”应该是一个小沙弥的名字,从“师兄”这个称呼来看,小女孩和他的关系应该很亲近,可能是寺庙附近的居民,经常来寺庙里玩。而“木鱼碎了,钟不能敲”,正好对应了寺门前那只裂了缝的木鱼,还有镜中看到的钟楼——看来木鱼和钟都是古寺的“镇物”,木鱼碎了,钟就失去了作用,而“火要来了”,很可能就是古寺怨念的源头,比如一场火灾?

  声音还在继续,小女孩的哭腔更浓了:“我把碎片藏起来了……他们说小远师兄是坏人……可他不是……火是别人弄的……”后面的话变得模糊起来,像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只能听到零星的词语:“钟声……藏起来……古槐下……”然后声音就彻底消失了,像是被晨雾吞没。

  苏眠慢慢收回手,指尖还残留着壁画颜料的粗糙感,耳边却还回荡着小女孩的哭腔。她闭上眼睛,努力回忆刚才听到的每一个字——“藏起来的碎片”“火是别人弄的”“古槐下”,这些都是关键线索。藏起来的碎片,可能就是小女孩手里攥着的那半块,也可能还有其他碎片;“火是别人弄的”,说明小远是被冤枉的,他不是火灾的肇事者;“古槐下”,则指向了某个藏着线索的地点,可能就是镜中看到的寺庙后院的古槐。

  就在这时,口袋里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发烫——是陈老师的校徽。苏眠赶紧伸手摸了摸,校徽的金属表面比之前更热了些,温度不算灼热,却比普通的温热更明显,像是在提醒她“执念已经靠近”。这种发烫的程度,比之前在雾隐林里遇到雾祟时的预警要轻得多,说明靠近的执念没有强烈的敌意,更像是一种“提醒”或“求助”,就像刚才小女孩的声音一样。

  苏眠睁开眼睛,再次看向壁画中的小女孩。她的眼神依旧直勾勾地盯着壁画外,手里的木鱼碎片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是在确认苏眠是否听到了她的声音。苏眠对着壁画轻轻点了点头,轻声说:“我听到了,我会找到小远师兄,会查明真相的,你放心。”

  话音刚落,壁画上的颜料似乎微微亮了一下,小女孩的表情也像是放松了一点,嘴角不再抿得那么紧,眼神里的恐惧少了些,多了一丝期待。苏眠知道,这是执念感受到了她的回应,暂时平静了下来。

  她的目光重新扫过两幅壁画,左侧“僧人敲钟图”里僧人的袈裟下摆,那抹红色的痕迹似乎更清晰了些,像是在呼应“火”的线索——那抹红色,会不会就是火灾留下的痕迹?比如僧袍被火星烧到,留下的焦痕,或者是被烟熏染的颜色?右侧“信徒跪拜图”里的其他信徒,苏眠也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后排的一个少年,眼神正看向小女孩,表情带着担忧,少年的衣服上也沾着一点泥土,像是和小女孩一起从乡下赶来的,或许他也知道些什么,只是他的“回音”还没有被触发。

  苏眠后退一步,看向寺门后方的前院。晨雾中的木鱼声还在继续,“笃、笃”的节奏里,那丝“咔”的杂音似乎更明显了,像是在催促她尽快进入前院,找到更多线索。她摸了摸胸口的阿婆刻刀,刀柄的温润传来,给了她更多的勇气;又摸了摸口袋里的青铜镜,镜面没有发烫,却也没有变暗,像是在等待她的下一步行动。

  “小远、木鱼碎片、火、古槐下……”苏眠在心里梳理着线索,这些线索像散落的珠子,需要找到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而现在,最关键的线索就在前院的木鱼和佛珠上——木鱼的裂缝里藏着什么?佛珠串中的深色珠子为什么会泛银光?只有先拿到这些线索,才能继续解开“木鱼自鸣”的秘密,找到小远,查明火灾的真相。

  她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推开虚掩的山门,走进了静心寺的前院。晨雾随着她的脚步涌进前院,带着更浓的檀香,木鱼声也变得更近了,那只裂了缝的木鱼,终于完整地出现在她眼前——前院的石台上,木鱼静静地放在蒲团上,裂缝里的黑色痕迹在晨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是在等待她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