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唐代 李白 着)-《每日一诗》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那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青翠山峦宛如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它静静地横卧在高耸坚固的城墙北面,散发着磅礴大气的气势。远远望去,那山峦层峦叠嶂,翠色欲流,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一幅壮丽画卷,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其雄伟壮观之景,让人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而在城墙的东边,有一条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河流缓缓流淌而过。阳光洒落在河面上,泛起层层金色的涟漪,就像是无数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其中,闪耀夺目。河水潺潺地流动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大地母亲温柔的低语,轻轻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条河流犹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环绕着这座古老的城池,为其增添了几分灵动和秀美。

  就在这片山清水秀的美丽之地,我们却不得不面临分别的时刻。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身影,我的目光久久不能移开,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不舍与深深的牵挂。你独自一人前行,背影显得如此孤单落寞,就如同那随风漂泊的孤独蓬草一般,身不由己地被风儿带着四处游荡。前方等待你的,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要跨越万水千山,去往那遥远的地方。我不知道此去一别,何时才能再次相见,但我会默默地为你祈祷,愿你一路平安顺遂。

  天空中那一朵朵浮云,宛如一群漂泊在外的游子,它们的行踪如同风一般飘忽不定,令人难以捉摸其确切的轨迹。就在这一刹那,那一轮如鲜血般殷红的夕阳,正缓慢而又坚定地朝着西山徐徐沉落下去。然而,尽管它已渐渐西斜,但那余晖却依旧恋恋不舍地洒落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仿佛它对于这片熟悉的土地仍然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久久不愿彻底隐匿于遥远的天际尽头。

  我站在原地,双手不断地用力挥舞着,试图让你能够清楚地看到我的动作,希望能将我内心深处那份真挚的情谊传递到你的心间。每一次挥动手臂,都饱含着我对你最诚挚的祝福以及无穷无尽的思念。此时此刻,就连身旁那匹一直陪伴着我的骏马,似乎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离别之苦,它时不时地仰起头来,发出一声声低沉而又悲戚的嘶鸣,那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传得很远很远,仿佛是在为我们这场无奈的别离而哀怨叹息。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送别图景。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卧在城墙的北面,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场离别铺设的背景;而波光粼粼的流水则环绕着东城潺潺流淌,为这离别的时刻增添了几分柔情与不舍。诗人巧妙地运用青山、白水、北郭、东城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深沉而感人的基调。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直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诗人与友人即将在此地分别,友人的身影将如孤蓬一般,随风飘荡,远行万里。这里的“孤蓬”不仅是对友人漂泊生涯的生动比喻,更蕴含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踏上漫长旅程的深深关切与不舍之情。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进一步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浮云随风飘荡,象征着游子的行踪不定;而落日余晖则仿佛诉说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愁别绪。

  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则将送别的场景推向高潮。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似乎也能感受到主人的离愁,临别时萧萧长鸣,声声入耳,更添几分伤感。这里通过马的嘶鸣声来烘托出离别的氛围,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真切动人。

  至于诗歌的主旨,则是通过描绘送别时的环境、气氛以及友人的漂泊生涯,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之情。全诗感情真挚热诚,既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又展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诗人将自然美与人情美巧妙交织,使得离别的画面气韵生动,感人至深。

  这首诗意境开阔,以青山、白水、落日、浮云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送别时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对仗工整自然,展现出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送友人》无疑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优秀送别诗,它以其真挚的情感、开阔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