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唐代 刘长卿 着)-《每日一诗》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路上所经过之处,皆是风景如画。那湿润的青苔小道蜿蜒曲折,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铺陈于大地之上。旅人匆匆而过,脚下的鞋子不经意间在这柔软的青苔上留下了或深或浅、形态各异的痕迹。这些鞋痕仿佛是岁月的印记,默默地诉说着旅人的行迹以及时光的悄然流转。

  抬头望去,天空中的白云悠悠飘荡。它们洁白如雪,轻盈似羽,温柔地依偎着那片宁静的沙洲。云朵与沙洲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对热恋中的恋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微风拂过,云影摇曳,更给这片景色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再看四周,春草萋萋,一片生机勃勃之景。那些绿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宛如绿色的海洋一般将那道院的闲门紧紧环绕。草丛中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红的像火,粉的如霞,白的胜雪,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芬芳。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只有大自然最纯粹的声音和气息,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与美好。

  新雨刚刚停歇下来,那清新宜人的气息便迫不及待地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深深吸一口气,鼻腔里满是泥土和花草混合在一起所散发出来的独特芬芳,这种味道犹如大自然精心调制而成的香水一般,令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远处的松树林也因这场及时雨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松树枝叶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愈发青翠欲滴,宛如被赋予了新生般光彩夺目。仔细看去,每一根细长的针叶似乎都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它们微微颤动着,像是在向世人展示自己顽强不屈的意志。

  我沿着那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缓缓前行,脚下的石板路因为潮湿而略显湿滑,但这并没有影响我的步伐。一步又一步,我离水源越来越近,内心对于即将展现在眼前的美景更是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终于,当潺潺流水声传入耳中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已经抵达目的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出现在眼前。溪水欢快地流淌着,水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无数颗细碎的钻石在闪耀光芒。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溪边那些绚丽多彩的花朵们,它们或红得似火,或粉若云霞,或白如雪花……一朵朵争奇斗艳地盛开着,在微风轻拂下轻轻摇曳身姿,仿佛正在吟唱着一曲曲关于生命的赞歌。

  我静静地伫立在溪边,目光凝视着这些美丽动人的溪花,心境不由自主地变得澄澈而平静。此时此刻,周围的世界仿佛只剩下了我和这片山水以及这充满禅意的景致。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的喧嚣和纷扰都渐渐远去,只留下内心深处那份最纯粹的宁静与满足。面对如此美妙的画面,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且多余,唯有将这份美好深深地烙印在心底,让它成为永恒的记忆。

  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韵味和隐逸氛围的场景:青苔小道、白云沙洲、春草闲门、雨后青松、溪边繁花,每一处都透露着自然的纯净与生机。诗人沿着这条小道,一步步深入这隐逸的世界,仿佛在与自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青苔小道留下鞋痕”,这不仅是对诗人行迹的描写,更是对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隐喻。他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而这青苔小道正是他通往理想的道路。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这两句诗将自然与隐逸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白云、沙洲、春草、闲门,每一个元素都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这两句诗则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雨后的青松更显青翠欲滴,山路蜿蜒曲折,引领着诗人向着水源的方向前行。这一路上,诗人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更体会到了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韵律。

  最后,“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诗人在这溪花盛开的瞬间,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他与这溪花、这山水、这禅意凝神相对,仿佛一切言语都已多余,只有内心的澄明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这首诗所反映的意境是一种超脱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澄明。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律动,也让我们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的真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