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每日一诗》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千秋遗韵,忠义悲歌

  在那悠悠岁月的长河中,历史的风云变幻如同惊涛骇浪,无数英雄豪杰在这舞台上演绎着他们的传奇人生。杜甫,这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圣,在饱经沧桑的旅途中,来到了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迹 —— 永安宫。在这里,一段关于蜀汉兴衰的往事涌上心头,他满怀感慨,挥笔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其四》,为我们揭开了那段尘封历史的神秘面纱。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往昔,蜀汉的君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更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宏图大志,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吴国进发。那一路,军旗猎猎,战鼓声声,蜀军的气势如虹。他们沿着三峡顺流而下,仿佛要将那无尽的悲愤与壮志都融入这奔腾的江水之中。然而,命运却对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在夷陵之战中,刘备遭遇了惨败,他的理想和抱负瞬间破碎。那一场大火,烧尽了蜀军的营帐,也烧灭了他心中的希望。兵败之后,刘备身心俱疲,无奈之下,只能退居永安宫。在这里,他的生命逐渐走到了尽头,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杜甫站在这永安宫的遗址前,思绪飘飞。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刘备出征时的盛大场景,那华丽的翠盖,在山间闪耀着光芒,犹如星辰般璀璨。仪仗队威风凛凛,士兵们士气高昂,一路浩浩荡荡地前行。可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曾经辉煌壮丽的玉殿,如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片荒芜。在这片废墟之上,唯有一座野寺,孤独地矗立着,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寺中的钟声,在寂静的山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杜甫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悲凉。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曾经的繁华终究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只留下这一片荒芜的遗迹,供后人凭吊。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永安宫虽已不复存在,但附近的武侯祠却依然香火旺盛。祠中的杉松,高大挺拔,直插云霄。岁月的风雨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也让它们更加坚韧。在那茂密的枝叶间,水鹤筑巢而居,它们在这宁静的山林中繁衍生息,仿佛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每逢岁时伏腊,村里的老人们便会纷纷赶来,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祭品,来到武侯祠祭拜。他们的身影,在这古老的庙宇间穿梭,那虔诚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对诸葛亮的无尽敬仰。在他们心中,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位智慧超群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忠义的化身,是他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刘备与诸葛亮,这一对君臣,他们的关系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感其知遇之恩,出山相助。从此,君臣二人齐心协力,为兴复汉室的大业而努力奋斗。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汉得以在乱世中立足,成为一方霸主。他们之间的信任与默契,犹如鱼水,令人赞叹。如今,尽管岁月已经流逝,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武侯祠与永安宫遗址相邻,人们在祭祀诸葛亮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刘备这位曾经的君主。他们将这一对君臣视为一体,共同祭祀,表达着对他们的崇敬与怀念。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让杜甫深深感动。在这偏僻的山村里,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忠义的传承,如同这山间的清泉,源源不断,永不干涸。

  杜甫站在这永安宫的遗址上,望着那破败的宫殿和热闹的武侯祠,心中感慨万千。他从这一段历史中,看到了兴衰荣辱,看到了忠义与背叛。他用自己的诗歌,为这段历史写下了深情的注脚,也让后人在这千年之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