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楼寄情:羁旅愁思与同袍深情
在大唐那风云变幻的岁月里,政治的漩涡无情地将一群有志之士卷入其中,柳宗元便是这众多不幸者中的一员。他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谪到偏远的柳州。这一日,阴霾密布,秋风瑟瑟,柳宗元怀着满心的愁绪,缓缓登上柳州城楼。极目远眺,山川寂寥,思绪如潮,一首饱含深情与悲愤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在这压抑的氛围中诞生。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州城楼高耸入云,站在这城楼之上,极目四望,眼前是一片荒僻辽阔的景象。广袤的荒野向远方无尽延伸,仿佛与那茫茫的海天融为一体。秋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带着丝丝寒意,也撩动着柳宗元的心弦。他的愁思,如同这无边无际的荒野和茫茫的海天,深邃而又浩瀚,难以排遣。这被贬谪的痛苦,远离故土的孤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他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无助。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城下,江水悠悠流淌,水面上的芙蓉在狂风的肆虐下,剧烈地摇曳着。那娇艳的花朵,在风中显得如此脆弱,仿佛随时都会被狂风折断。密集的雨点斜斜地打在爬满薜荔的墙壁上,薜荔那翠绿的枝叶被打得七零八落。芙蓉和薜荔,本是高洁美好的象征,却在这狂风密雨的侵袭下,饱受摧残。柳宗元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愤之情。他觉得自己就如同这芙蓉和薜荔,本怀着一腔报国之志,却在政治的风雨中,被无情地打压和迫害。这狂风密雨,不正是那黑暗的政治势力的象征吗?它们不择手段地想要摧毁一切美好的事物,让人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奈。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他的目光越过层层山岭,试图望向远方的漳、汀、封、连四州,那里有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同样是被贬谪的难友。然而,连绵的山岭树木重重叠叠,挡住了他的视线,让他无法看到朋友们的所在。那蜿蜒曲折的江流,如同他此刻纠结的内心,九曲回肠。他思念着远方的朋友,不知道他们在那偏远的地方过得如何,是否也像他一样,在孤独和痛苦中挣扎。这份对朋友的牵挂,如同这曲折的江水,在他的心中不断地流淌,永不停息。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他们一同被贬谪到这偏远的百越之地,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人们身上有着独特的文身习俗。在这远离中原的荒蛮之地,生活条件艰苦,文化差异巨大,他们本就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然而,更让柳宗元感到痛苦的是,即便他们身处同样的困境,彼此之间的音信却依然阻隔不通。他渴望能与朋友们互通书信,了解他们的近况,互相倾诉心中的苦闷和无奈。可是,这简单的愿望在这偏远的地方却难以实现。那滞留在各地的书信,就如同他们无法相聚的命运,让人感到无比的惆怅和失落。
在这高高的城楼上,柳宗元久久伫立,任凭秋风拂过他的脸庞,吹乱他的发丝。他的心中,既有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悲愤,也有对朋友深深的牵挂和思念。这首诗,不仅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政治的压迫下,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这跨越时空的情感,至今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柳宗元和他的朋友们的遭遇而叹息,也为他们那坚贞不屈的精神而感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感人的故事。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楼寄情:羁旅愁思与同袍深情
在大唐那风云变幻的岁月里,政治的漩涡无情地将一群有志之士卷入其中,柳宗元便是这众多不幸者中的一员。他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谪到偏远的柳州。这一日,阴霾密布,秋风瑟瑟,柳宗元怀着满心的愁绪,缓缓登上柳州城楼。极目远眺,山川寂寥,思绪如潮,一首饱含深情与悲愤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在这压抑的氛围中诞生。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柳州城楼高耸入云,站在这城楼之上,极目四望,眼前是一片荒僻辽阔的景象。广袤的荒野向远方无尽延伸,仿佛与那茫茫的海天融为一体。秋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带着丝丝寒意,也撩动着柳宗元的心弦。他的愁思,如同这无边无际的荒野和茫茫的海天,深邃而又浩瀚,难以排遣。这被贬谪的痛苦,远离故土的孤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他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无助。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城下,江水悠悠流淌,水面上的芙蓉在狂风的肆虐下,剧烈地摇曳着。那娇艳的花朵,在风中显得如此脆弱,仿佛随时都会被狂风折断。密集的雨点斜斜地打在爬满薜荔的墙壁上,薜荔那翠绿的枝叶被打得七零八落。芙蓉和薜荔,本是高洁美好的象征,却在这狂风密雨的侵袭下,饱受摧残。柳宗元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愤之情。他觉得自己就如同这芙蓉和薜荔,本怀着一腔报国之志,却在政治的风雨中,被无情地打压和迫害。这狂风密雨,不正是那黑暗的政治势力的象征吗?它们不择手段地想要摧毁一切美好的事物,让人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奈。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他的目光越过层层山岭,试图望向远方的漳、汀、封、连四州,那里有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同样是被贬谪的难友。然而,连绵的山岭树木重重叠叠,挡住了他的视线,让他无法看到朋友们的所在。那蜿蜒曲折的江流,如同他此刻纠结的内心,九曲回肠。他思念着远方的朋友,不知道他们在那偏远的地方过得如何,是否也像他一样,在孤独和痛苦中挣扎。这份对朋友的牵挂,如同这曲折的江水,在他的心中不断地流淌,永不停息。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他们一同被贬谪到这偏远的百越之地,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人们身上有着独特的文身习俗。在这远离中原的荒蛮之地,生活条件艰苦,文化差异巨大,他们本就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然而,更让柳宗元感到痛苦的是,即便他们身处同样的困境,彼此之间的音信却依然阻隔不通。他渴望能与朋友们互通书信,了解他们的近况,互相倾诉心中的苦闷和无奈。可是,这简单的愿望在这偏远的地方却难以实现。那滞留在各地的书信,就如同他们无法相聚的命运,让人感到无比的惆怅和失落。
在这高高的城楼上,柳宗元久久伫立,任凭秋风拂过他的脸庞,吹乱他的发丝。他的心中,既有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悲愤,也有对朋友深深的牵挂和思念。这首诗,不仅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真实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政治的压迫下,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这跨越时空的情感,至今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柳宗元和他的朋友们的遭遇而叹息,也为他们那坚贞不屈的精神而感动。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