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仙游观(韩翃)-《每日一诗》

  《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同题仙游观:寻迹仙游,体悟玄真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韩翃怀着对仙游观的好奇与向往,踏上了前往仙游观的路途。一路上,微风轻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引领着他走向一个神秘而超凡的世界。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远远望去,仙游观宛如一座神秘的仙台,那巍峨的五城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从仙境中飘落人间的琼楼玉宇。韩翃的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加快了脚步。昨夜的一场宿雨刚刚停歇,观中的风物显得格外清新而又带着一丝凄冷。地面上的积水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湿漉漉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滴下晶莹的水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混合着淡淡的香火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韩翃缓缓走进仙游观,抬眼望向远方,连绵的山色与远处的秦地树木相接,在夕阳的余晖中,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那山峦起伏,如同一幅雄浑的画卷,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而近处,传来阵阵砧声。那是妇女们在为家人赶制寒衣,用木棒捶打着衣物的声音。这砧声在寂静的秋日里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在这仙游观中,一边是宁静高远的山色,一边是人间烟火的砧声,让人在这仙境与尘世之间,感受到了一种微妙的融合。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步入仙游观的庭院,韩翃看到几株稀疏的松树,枝叶伸展,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那影子随着微风轻轻晃动,仿佛在与这宁静的空坛嬉戏。空坛之上,曾经或许举行过盛大的祭祀仪式,如今却只剩下一片寂静,唯有那松影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在坛边的角落里,细嫩的青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生长得悠闲自在。旁边的小洞,隐藏在草丛之中,显得格外幽深。韩翃走近小洞,一股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将尘世的烦恼都一并带走。这洞中的幽静与外面的宁静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韩翃在仙游观中漫步,心中感慨万千。他原本以为,那超凡脱俗的仙境只存在于遥远的方外之地,需要历经千辛万苦去寻觅。然而,此刻置身于这仙游观中,他却发现,人间其实也有像这样的 “丹丘”—— 仙境般的地方。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纷争与烦恼,有的只是宁静、清幽和神秘。在这里,人们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可以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沉淀自己的心灵,思考人生的真谛。仙游观,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让人在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韩翃站在仙游观的庭院中,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对这仙游观的喜爱和对道家仙境的向往。他意识到,真正的仙境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这仙游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道家的智慧,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哲理。

  韩翃的这首《同题仙游观》,不仅仅是对仙游观景色的描绘,更是他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思考。他用细腻的笔触,将仙游观的清幽、宁静和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这首诗,如同仙游观本身一样,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后人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去探寻那隐藏在人间的 “丹丘”—— 心灵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