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每日一诗》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在大唐的盛世华章中,诗韵如潺潺溪流,润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田。常建,一位心怀逸致的诗人,听闻好友王昌龄于山林深处觅得一方隐居之地,仿若尘世之外的桃源仙境,引得常建满心向往,终是踏上了这探寻之旅。

  当常建沿着蜿蜒小径,踏入这片隐匿之境,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一条清溪如灵动的玉带,蜿蜒于山谷之间,溪水清澈见底,却又深邃莫测,似藏着岁月的无尽奥秘。水流潺潺,轻吻着岸边的青石,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在低吟着古老的歌谣。溪边山峦叠翠,云雾缭绕,在那缥缈的云雾之间,一朵孤云悠然飘荡,遗世独立,恰似这片隐居之地的孤寂守望者。

  不知不觉,夜幕如一块轻柔的黑纱,悄然笼罩了大地。月亮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从松林的枝叶间缓缓探出头来。那丝丝缕缕的清光,穿过斑驳的枝叶,温柔地洒落,仿佛专为这隐居的主人而来。月光洒落在溪面上,波光闪烁,似万千碎银在水中舞动,又似点点星辰落入凡间。

  常建顺着溪流前行,不多时,一座茅草亭映入眼帘。亭子在月光下,静谧而质朴,仿佛一位历经岁月的智者,静静伫立。亭子四周,繁花簇拥,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影便如梦幻般投射在亭内的地面上,交织成一幅绮丽的图案。常建踏入亭中,仿佛能看见好友王昌龄曾在此处,或抚琴弄弦,让悠扬的琴音在山谷间回荡;或铺纸研磨,挥毫泼墨,将心中的诗意倾洒于笔端;又或是静坐冥想,与天地自然对话,感悟生命的真谛。

  离茅草亭不远处,是一座药院。药院里,各种草药散发着独特的芬芳,交织成一曲馥郁的乐章。然而,时光仿佛格外眷恋这片土地,地面上已悄然滋生出层层苔纹,如岁月留下的细密足迹。想来王昌龄平日里,定是在这药院悉心照料着这些草药,观察它们的生长,等待它们的成熟。在采药制药的过程中,他与自然亲密接触,领悟着生命的轮回与不息。

  夜愈发深沉,万籁俱寂,唯有虫鸣声在草丛间时隐时现。常建决定留宿在这茅草亭中。他躺在亭内,望着那如梦如幻的花影,思绪如脱缰之马,在这静谧的夜空中肆意驰骋。他不禁思索,好友王昌龄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境,毅然决然地告别尘世的繁华,投身到这山林的怀抱?是对功名利禄的厌倦,还是对内心宁静的执着追寻?

  在这远离尘世的隐居之地,常建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自由。没有了尘世的喧嚣纷扰,没有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唯有自然的天籁之音与内心的平和宁静相伴。此刻,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如同澎湃的潮水,难以抑制。“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他渴望像好友一样,斩断与尘世的羁绊,告别那充满纷争与诱惑的世界,来到这清幽的山林,与西山的鸾鸟仙鹤为群。在这片纯净的天地间,以山水为友,与日月相伴,让心灵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真正的休憩与滋养。

  或许,明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这片山林之时,常建就会做出决定,开启这全新的人生篇章。他将与好友一同,在这隐居之地,聆听鸟儿的欢歌,欣赏花朵的绽放,感受四季的更迭。他们会在溪边垂钓,在林间漫步,在亭中对饮,在月下吟诗。在这山水之间,书写属于他们的诗意人生,让心灵在这世外桃源中,寻得永恒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