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岑参)-《每日一诗》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大唐的秋日,长安城内,繁华依旧。高适、薛据与我相邀同游,最终停驻于慈恩寺前。抬眼望去,那慈恩寺浮图宛如从大地涌出一般,拔地而起,孤高的身姿直耸入天宫。它气势磅礴,仿佛要冲破云霄,引得行人纷纷驻足仰望,我们三人也不禁为这宏伟之景所震撼,迫不及待地迈向塔门。

  踏入塔内,沿着陡峭的磴道盘旋而上。每一步,都似在挣脱尘世的束缚。磴道仿若盘绕在虚空之中,随着我们不断攀登,周围的世界逐渐变小。“登临出世界”,当终于到达塔顶,那种超脱之感愈发强烈,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心灵也随之变得空灵。

  站在塔顶极目四望,塔身之雄伟令人惊叹。它突兀地矗立,似要将整个神州大地都压于脚下,那峥嵘的气势,宛如鬼斧神工雕琢而成。塔的四角,仿佛能阻碍白日的光芒,七层之高,几乎与苍穹相摩。高适站在一旁,望着这壮丽之景,不禁感慨:“如此雄伟之塔,真乃我大唐之瑰宝。” 薛据亦点头称是,眼中满是赞叹。

  向下俯瞰,高鸟在我们的指点下显得如此渺小,风声在耳畔呼啸,似在诉说着天地的奥秘。连绵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涌着朝东方汇聚而去。那景象,仿佛大地的脉搏在跳动,充满了无尽的生机与力量。“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眼前的壮阔之景,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雄浑与伟大。

  目光收回,长安城的景象尽收眼底。青槐夹道的驰道,平坦而宽阔,通向远方。道路两旁,宫馆错落有致,玲珑精巧,尽显大唐的繁华与威严。此时,秋日的气息从西方悄然蔓延而来,苍苍茫茫,笼罩了整个关中大地。“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那一抹秋色,带着几分沧桑与凝重,为这繁华的都城增添了一份深沉的韵味。

  再往北望去,五陵北原上,万古的青蒙蒙之色,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历史的兴衰与变迁。那里埋葬着无数的帝王将相,他们曾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然而如今,一切都归于尘土,唯有那青山依旧,见证着岁月的流转。面对此景,高适神色凝重,缓缓说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人生短暂,我们当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薛据也感慨道:“是啊,功名利禄虽如过眼云烟,但也不可虚度此生。”

  此情此景,让我心中涌起万千思绪。在这宏伟的天地间,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个人是如此渺小。平日里追逐的功名利禄,在此时看来,似乎变得微不足道。而这眼前的自然之景、历史之变,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真理。“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我似乎领悟到了佛家所说的清净之理,这或许才是人生真正应该追求的。

  望着远方,我暗暗下定决心,“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尘世的纷扰已让我疲惫不堪,我愿抛开世俗的枷锁,追寻那无尽的觉悟之道。在这喧嚣的世间,寻一方净土,让心灵得到真正的安宁与滋养。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为这慈恩寺浮图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我们三人静静地站在塔顶,沉浸在这壮阔的美景与深刻的感悟之中,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