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每日一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诗歌原文如下: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大唐盛世,有一人,心怀不羁,笑傲尘世,他便是李白。彼时,李白历经世事沧桑,心中对尘世的纷扰渐生厌倦,对那缥缈仙境的向往却愈发浓烈。

  一日,李白手持绿玉杖,宛如仙人下凡。清晨,他毅然告别那雄伟壮丽的黄鹤楼,就此踏上寻仙问道之旅。他心中怀着坚定的信念,五岳寻仙不辞路途遥远,一生就喜好深入那奇秀名山畅游。在他看来,名山大川中,定藏着尘世所无的玄机与真意。

  终于,李白来到了庐山脚下。抬眼望去,庐山雄伟秀丽,仿佛与南斗星相邻。那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屏风般展开,又似五彩云锦铺张,绚烂夺目。庐山的影子,清晰地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青黛色的光芒如梦如幻。金阙岩前,两座山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而那银河般的瀑布,从三石梁上倒挂而下,气势磅礴,仿若九天银河倾泻人间。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四周回环的山崖、层叠的峰峦,直插云霄,凌越苍茫。翠绿的山色与红霞相互辉映,在朝阳的照耀下,如梦如幻。鸟儿在这辽阔的天地间飞翔,却似乎难以穿越这无尽的吴天。

  李白迫不及待地登山而上。当他登上高处,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撼不已。天地壮阔,一览无余。那滚滚东流的大江,气势磅礴,奔腾而去,一去不返,仿佛带走了世间的一切烦恼与忧愁。天空中,万里黄云随风飘动,变幻着奇异的风色。大江之上,九条支流奔腾而下,白色的波涛如同流动的雪山,气势恢宏。面对此景,李白诗兴大发,心中涌起无限豪情,庐山的奇景,就是他创作的源泉。

  在庐山的游历中,李白偶然窥见那传说中的石镜。石镜光洁清澈,仿佛能照见人的内心。他凝视着石镜,心中的杂念仿佛被一一洗净,变得澄澈清明。他想起了谢灵运,那位曾经在庐山留下足迹的先贤,如今,谢公走过的地方,早已被苍苔淹没。岁月流转,世间万物皆在变化,唯有这庐山的美景,依旧如此。

  此时的李白,心中对尘世的眷恋愈发淡薄。他渴望早日服下还丹,摆脱世间的俗情,达到那“琴心三叠”的境界,使道心初成。在他的想象中,仿佛已遥见仙人在彩云之中,手持芙蓉,朝着玉京而去。他幻想着自己也能如仙人般,超脱尘世,遨游于太清之境。

  李白深知,自己的好友卢侍御虚舟,同样有着超凡的情怀与对道的追求。他希望能与卢虚舟一同,在那浩渺无垠的九天之上,与仙人相约,共游太清仙境。他想象着与卢虚舟携手漫步在云端,与仙人畅聊天地玄机,感悟宇宙的奥秘。

  在庐山的这段日子里,李白白天沉醉于庐山的美景,夜晚则在静谧的山林中,仰望星空,思索着人生与道的真谛。他的心中,渐渐勾勒出一幅与好友同游仙境的美妙画卷。他盼望着卢虚舟能早日到来,与他一同开启这场梦幻般的仙游之旅。

  当他最终决定离开庐山时,心中虽有不舍,但那对仙境的向往和与好友共游的期待,让他充满了力量。他带着庐山赋予他的灵感与对道的领悟,踏上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