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远远地送别你从这个地方即将踏上归乡的路途,我们之间的分别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就连那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青山似乎也因为这场别离而感到无比惆怅,它们静静地伫立着,沉默不语,然而这种无言却使得离别的哀愁愈发深沉浓烈起来。
我的内心深处不停地暗自思忖着:到底还要等待多长时间,我们才能够再度重逢呢?到那个时候,我们又可以重新举起手中的酒杯,畅快地畅饮那香醇可口的美酒,一同细细品味曾经那些充满欢乐与温馨的美好时光。回想起昨夜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在那皎洁明亮的月光下,我们肩并着肩,缓缓地前行,一路上有说有笑,好不惬意。彼时的欢声笑语犹在耳畔萦绕回响,久久不散,然而此刻却已面临分别,让人不禁心生感慨和不舍。
你身为这一方土地的父母官,深受各郡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他们对你的赞誉之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连绵不绝。街头巷尾,人们传颂着你的种种善举,深深讴歌着你的卓着功绩和高尚德行。
从玄宗时期开始,历经肃宗,再到如今的代宗,你在这三个朝代皆担任要职。每一个任期内,你都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为地方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殚精竭虑。无论是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还是推行教育、整顿吏治,你的一系列举措都使得当地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经济繁荣昌盛,社会秩序井然有序。正因如此,你的名声如日中天,备受世人敬仰。你的光辉事迹早已不胫而走,传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此时此刻,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渐渐远去的身影。望着你渐行渐远,我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不舍与惆怅。泪水模糊了视线,但我仍强忍着不让它落下,只为能多看你一眼。
送别了你之后,我独自一人踏上归程。那通往江村的道路显得格外冷清和孤寂,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一人。没有了你的陪伴,未来的日子将会变得异常难熬。漫漫长夜,我只能守着一盏孤灯,回忆起我们曾经共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一起漫步于田间地头,畅谈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一同坐在县衙里,商讨着治理之道……那些温馨的画面如同电影一般在眼前不断闪现。
往后余生,或许我都将在这份寂寞中度过。但我深知,你的离去并非终结,而是另一段辉煌征程的起点。我会默默地在心底为你祝福,愿你一路顺遂,继续造福更多的黎民百姓。而我,也会带着对你的思念和敬意,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与挑战。
诗歌开篇即点出“远送”二字,深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绵长的思绪。他陪伴着友人走过一程又一程,一站又一站,直至二百里外的奉济驿,心中满溢着说不尽的知心话语。在这一路上,“青山空复情”一句,更是富含深意。那青翠的山峰仿佛也懂得人间的情感,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同含情脉脉的送客之人。随着路途的辗转,那山峦依旧不舍地凝视着,目送着行人的背影渐行渐远。然而,即便是送君千里,也终将迎来分别的那一刻。诗人巧妙地借山喻人,情感表达得婉转而深沉,充分展现了那种内心虽不愿离别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哀愁。
在伤感的离别之余,诗人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回到了“昨夜”的送别场景:那轮皎洁的明月曾与他们一同“同行”,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们举杯共饮,畅谈人生,行吟抒怀,情感交融。然而,离别之后,再会的日子却变得遥遥无期。此刻,诗人内心的情感如潮水般汹涌,再也难以抑制。于是,他发出了深情的发问:“几时杯重把?”这句问语,不仅将诗人对重逢的深切期盼形象地勾勒出来,同时也蕴含着对未知未来的深深忧虑。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的询问,也是对友人的关切。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生死未卜,能否再次相聚,实在难以预料。诗人送别时的复杂情感,都凝聚在这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问语之中。
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前人说得好:“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首联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会显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颔联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
上述四句诗采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为整首诗增添了独特的情趣与韵味。正如前人所言:“诗歌运用倒装手法,方能展现出曲折之美。”如果将首联中的“青山”一句提前,那么情感的表达就会显得过于突兀,令人感到困惑不解;同样,如果颔联中的“昨夜”一句置于句首,则会显得直白无奇,缺乏应有的情致。而现在,通过巧妙的倒装,诗句的次序变得新奇而富有趣味,这正是此诗在平淡中展现出独特魅力的地方。
诗人深知,像严武这样深知的官员,未来恐怕难以再遇,因此,在离愁之中又增添了一层凄楚之情。对于严武,诗人并未直接颂扬其政绩,而是巧妙地写道:“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这句话意味着严武在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期间,无论是出守外郡还是入朝为官,都备受尊崇,荣居高位。当他离任时,东西两川的百姓都对他讴歌不已,表达着深深的依恋与不舍。这样的表述既简洁又深刻,既庄重又得体。
杜甫创作这首诗以送别挚友严武,诗中不仅饱含对严武的由衷赞美,也深刻流露出自己“寂寞养残生”的无奈叹息。此诗的主旨在于送别严武奉旨还朝。杜甫曾身为严武的幕僚,深受严武的关怀与照顾,因此,当面临分别之时,他内心那种难以割舍的别离之情,已无需过多言语去赘述,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章法结构严谨有序,平直之中蕴含着别样的奇妙韵味,浅易的字句背后透露出深沉的忧郁。杜甫以真挚的情感和凄楚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与严武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离别时的无限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凄楚动人,令人读来感慨万千。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远远地送别你从这个地方即将踏上归乡的路途,我们之间的分别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就连那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青山似乎也因为这场别离而感到无比惆怅,它们静静地伫立着,沉默不语,然而这种无言却使得离别的哀愁愈发深沉浓烈起来。
我的内心深处不停地暗自思忖着:到底还要等待多长时间,我们才能够再度重逢呢?到那个时候,我们又可以重新举起手中的酒杯,畅快地畅饮那香醇可口的美酒,一同细细品味曾经那些充满欢乐与温馨的美好时光。回想起昨夜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在那皎洁明亮的月光下,我们肩并着肩,缓缓地前行,一路上有说有笑,好不惬意。彼时的欢声笑语犹在耳畔萦绕回响,久久不散,然而此刻却已面临分别,让人不禁心生感慨和不舍。
你身为这一方土地的父母官,深受各郡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他们对你的赞誉之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连绵不绝。街头巷尾,人们传颂着你的种种善举,深深讴歌着你的卓着功绩和高尚德行。
从玄宗时期开始,历经肃宗,再到如今的代宗,你在这三个朝代皆担任要职。每一个任期内,你都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为地方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殚精竭虑。无论是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还是推行教育、整顿吏治,你的一系列举措都使得当地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经济繁荣昌盛,社会秩序井然有序。正因如此,你的名声如日中天,备受世人敬仰。你的光辉事迹早已不胫而走,传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此时此刻,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渐渐远去的身影。望着你渐行渐远,我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不舍与惆怅。泪水模糊了视线,但我仍强忍着不让它落下,只为能多看你一眼。
送别了你之后,我独自一人踏上归程。那通往江村的道路显得格外冷清和孤寂,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一人。没有了你的陪伴,未来的日子将会变得异常难熬。漫漫长夜,我只能守着一盏孤灯,回忆起我们曾经共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一起漫步于田间地头,畅谈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一同坐在县衙里,商讨着治理之道……那些温馨的画面如同电影一般在眼前不断闪现。
往后余生,或许我都将在这份寂寞中度过。但我深知,你的离去并非终结,而是另一段辉煌征程的起点。我会默默地在心底为你祝福,愿你一路顺遂,继续造福更多的黎民百姓。而我,也会带着对你的思念和敬意,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与挑战。
诗歌开篇即点出“远送”二字,深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绵长的思绪。他陪伴着友人走过一程又一程,一站又一站,直至二百里外的奉济驿,心中满溢着说不尽的知心话语。在这一路上,“青山空复情”一句,更是富含深意。那青翠的山峰仿佛也懂得人间的情感,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如同含情脉脉的送客之人。随着路途的辗转,那山峦依旧不舍地凝视着,目送着行人的背影渐行渐远。然而,即便是送君千里,也终将迎来分别的那一刻。诗人巧妙地借山喻人,情感表达得婉转而深沉,充分展现了那种内心虽不愿离别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哀愁。
在伤感的离别之余,诗人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回到了“昨夜”的送别场景:那轮皎洁的明月曾与他们一同“同行”,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们举杯共饮,畅谈人生,行吟抒怀,情感交融。然而,离别之后,再会的日子却变得遥遥无期。此刻,诗人内心的情感如潮水般汹涌,再也难以抑制。于是,他发出了深情的发问:“几时杯重把?”这句问语,不仅将诗人对重逢的深切期盼形象地勾勒出来,同时也蕴含着对未知未来的深深忧虑。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的询问,也是对友人的关切。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生死未卜,能否再次相聚,实在难以预料。诗人送别时的复杂情感,都凝聚在这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问语之中。
以上这四句倒装,增添了诗的情趣韵致。前人说得好:“诗用倒挽,方见曲折。”首联如果把“青山”一句提到前面,就会显得感情唐突,使人不知所云;颔联如果把“昨夜”一句放在前面,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现在次序一倒,就奇曲多趣了。这正是此诗平中见奇的地方。
上述四句诗采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为整首诗增添了独特的情趣与韵味。正如前人所言:“诗歌运用倒装手法,方能展现出曲折之美。”如果将首联中的“青山”一句提前,那么情感的表达就会显得过于突兀,令人感到困惑不解;同样,如果颔联中的“昨夜”一句置于句首,则会显得直白无奇,缺乏应有的情致。而现在,通过巧妙的倒装,诗句的次序变得新奇而富有趣味,这正是此诗在平淡中展现出独特魅力的地方。
诗人深知,像严武这样深知的官员,未来恐怕难以再遇,因此,在离愁之中又增添了一层凄楚之情。对于严武,诗人并未直接颂扬其政绩,而是巧妙地写道:“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这句话意味着严武在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期间,无论是出守外郡还是入朝为官,都备受尊崇,荣居高位。当他离任时,东西两川的百姓都对他讴歌不已,表达着深深的依恋与不舍。这样的表述既简洁又深刻,既庄重又得体。
杜甫创作这首诗以送别挚友严武,诗中不仅饱含对严武的由衷赞美,也深刻流露出自己“寂寞养残生”的无奈叹息。此诗的主旨在于送别严武奉旨还朝。杜甫曾身为严武的幕僚,深受严武的关怀与照顾,因此,当面临分别之时,他内心那种难以割舍的别离之情,已无需过多言语去赘述,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章法结构严谨有序,平直之中蕴含着别样的奇妙韵味,浅易的字句背后透露出深沉的忧郁。杜甫以真挚的情感和凄楚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与严武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离别时的无限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凄楚动人,令人读来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