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 唐代 白居易 着-《每日一诗》

  《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乱离望月,思乡念亲

  大唐,曾经辉煌的盛世,在岁月的侵蚀与世事的无常中,渐渐陷入了动荡与不安。河南之地,战火纷飞,叛乱的硝烟弥漫在每一寸土地之上,百姓们在战火中苦苦挣扎,生命与家园皆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关中地区,亦未能幸免,灾荒肆虐,粮食颗粒无收,饥饿如同恶魔的利爪,紧紧地揪住了每一个人的咽喉。

  在这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乱世之中,就连才华横溢的白居易一家也难以幸免,无法摆脱那残酷命运无情的摆布。遥想昔日,他们家可是门庭若市、富贵荣华,整个家族的事业蓬勃发展、如日中天。然而,好景不长,战争的烽火和天灾的肆虐接踵而至,给这个原本兴旺发达的世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那曾经一望无际、广袤无垠且土地肥沃的田园,此刻已然面目全非。昔日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芜与凄凉。田间地头,杂草肆意疯长,宛如狂魔一般侵占了每一寸土地。那些曾经茁壮生长、颗粒饱满的庄稼,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满地枯黄的秸秆,在萧瑟的秋风中瑟瑟发抖。

  再看那一座座农舍,如今也都变成了断壁残垣,破败不堪。墙壁摇摇欲坠,屋顶塌陷,门窗破碎,仿佛被一场巨大的灾难狠狠蹂躏过。这些残存的建筑在狂风中孤独地伫立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似乎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这里往昔的辉煌以及当下令人心碎的惨状。

  白居易与他的兄弟姐妹们,也被迫背井离乡,各自踏上了漂泊的旅途。他们如无根的浮萍,在风雨中四处飘零,散落在天涯海角。有的兄弟向着西方的远方前行,那里或许有他们心中的一丝希望与安宁;有的则向着东方流浪,在未知的道路上寻找着生存的可能。而白居易自己,也在这乱世的洪流中,孤独地徘徊,不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宿。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他在旅途中,常常回想起故乡的田园,那是他们家族的根基,是他们童年的欢乐源泉。如今,一切都已消逝,只剩下无尽的思念与痛苦。他思念着远方的兄弟姐妹们,不知道他们在这乱世中是否安好,是否也在思念着自己。每一个夜晚,当他独自仰望天空中的那轮明月时,心中的思念之情便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孤独的大雁,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却找不到同伴的身影。兄弟姐妹们相隔千里,只能各自顾影自怜,就如同那在秋风中被吹散的蓬草,离开了自己的根基,漂泊在陌生的世界里。“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这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对这乱世中骨肉分离的最沉痛的哀叹。

  在这同一轮明月之下,白居易知道,他的兄弟姐妹们或许也在仰望着它。那明亮的月光,洒在他们各自的身上,却无法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他们的思乡之心,在这一夜,如同被点燃的火焰,熊熊燃烧,永不熄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无论他们身处何方,无论距离有多远,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都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这明月的见证下,他们的心灵跨越了千山万水,共同感受着这乱世中的离乱之苦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