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每日一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捷报:狂喜背后的家国情怀

  大唐动荡的岁月里,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杜甫,这位饱经沧桑、心系家国的诗人,也在这乱世中辗转漂泊,历经无数的苦难。长期以来,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百姓的流离失所,心中满是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一天,杜甫如往常一样,在那简陋的居所中,怀着沉重的心情,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黯然神伤。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友人带着满脸的兴奋与激动,冲进屋子,大声喊道:“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啦!”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瞬间在杜甫的心中炸开。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在原地,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关外,这个一直远离战火中心的地方,此刻却传来了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 —— 官军收复了蓟北。那片沦陷已久的土地,终于重回大唐的怀抱。杜甫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湿透了衣裳。这泪水,是多年来积压在心中的痛苦与悲愤的宣泄,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后的释然,更是对来之不易的胜利的激动与喜悦。他想起了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百姓,想起了流离失所的亲人,想起了无数个为国家命运而辗转难眠的夜晚。如今,这胜利的消息,让他多年的阴霾一扫而空。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转过身,望向妻子和儿女。他们的脸上,同样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曾经笼罩在家人脸上的忧愁,此刻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妻子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孩子们则在一旁欢快地蹦跳着。杜甫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随后,他胡乱地将诗书收拾起来,平日里视为珍宝、精心整理的诗书,此刻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快回家,回到那阔别已久的故乡。这种喜悦,如同决堤的洪水,让他欣喜若狂,无法自已。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这欢庆的时刻,杜甫觉得应该放声高歌,尽情饮酒,来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明媚的阳光洒在身上,仿佛也在为这胜利而欢呼。他想象着,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与家人一同踏上返乡的旅程。一路上,青山绿水相伴,鸟语花香相随,那将是多么惬意的情景啊!这一路的风景,不再是他漂泊途中的孤独陪伴,而是回家的喜悦见证。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故乡的山水田园,看到了熟悉的亲人和朋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迫不及待地规划起返乡的路线。他要从巴峡出发,穿越那雄伟险峻的巫峡,一路顺流而下。然后经过襄阳,最终回到朝思暮想的洛阳。这条路线,在他的心中已经勾勒了无数次,如今终于可以成行。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沿途的风光和故乡的模样。那熟悉的街道,那古老的房屋,那亲切的乡音,都让他归心似箭。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回故乡,去感受那久违的温暖与安宁。

  在这狂喜的背后,是杜甫对国家深深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多年的战乱,让他饱尝了人间的疾苦,也让他对国家的统一和安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不仅仅是他个人喜悦心情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无数百姓心声的写照。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历经苦难后,人们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如同一束光,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