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 2-《每日一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在这纷繁尘世中,我总觉心被琐事填满,如困于樊笼的飞鸟,渴望着那一方能让自己心灵栖息的净土。听闻西山之巅有位隐者,远离尘嚣,逍遥自在,我便心生向往,决定前往拜访,盼能从他那里寻得一份内心的宁静。

  一个清晨,我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西山的路。山路崎岖,荆棘丛生,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心中对那隐者的期待,如同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我不断前行。越往山上走,空气越发清新,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路旁的野花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山间的故事。

  不知走了多久,我终于来到了西山的绝顶。抬眼望去,一座简陋的茅屋出现在眼前,它静静地伫立在山巅,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仿佛是这天地间最和谐的存在。我心中一阵欣喜,加快脚步走向茅屋。

  来到茅屋前,我轻轻扣响柴门,然而,回应我的只有山间的寂静。我又加大了力气,再次扣门,依旧无人应答。我有些疑惑,透过门缝向屋内窥视。只见屋内布置极为简单,一张破旧的案几摆在中央,上面放着几卷古籍和一套茶具,旁边还有一张简易的床铺,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我心中暗想,这隐者莫非不在家中?

  我站在茅屋前,极目远眺,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我想象着隐者的生活,他或许驾着柴车,穿梭在山林之间,去寻访那隐匿在深处的奇花异草;又或许带着钓竿,来到那清澈的秋水边,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享受着那份宁静与自在。想到此处,我不禁有些失落,自己千里迢迢赶来,却未能与隐者相见,实在是有些遗憾。

  但我又不愿就此离去,决定在这山间漫步一番,好好感受一下这清幽的环境。此时,天空中忽然飘起了细雨。雨丝如牛毛般细密,轻轻地洒落在我的脸上,带来丝丝凉意。我漫步在雨中,欣赏着山间的景色。新雨过后,草色变得更加翠绿欲滴,仿佛被大自然重新描绘过一般。每一片叶子都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我来到了茅屋的后窗,听到晚风拂过松林,发出阵阵松涛声。那声音时而低沉,如老者深沉的叹息;时而高亢,似壮士激昂的呐喊。我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这松声,心中的烦恼和疲惫仿佛都被这声音一点点地驱散。

  我忽然觉得,虽然没有见到隐者,但这一路的经历,却让我收获颇丰。在这清幽的山间,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体会到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在。就像此刻,草色在新雨中愈发清新,松声在晚窗里悠悠回荡,我与这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荡涤。

  虽然没有与隐者进行宾主之间的交谈,但我却在这山间的景色中领悟到了清净无为的道理。尘世中的功名利禄、尔虞我诈,在这片宁静的山林中显得如此渺小和可笑。我不再执着于与隐者的相见,因为我已经在这山间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兴尽之后,我转身准备下山。此时,山间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我送行。我沿着来时的路缓缓而下,心中充满了宁静和满足。我不再为寻隐不遇而遗憾,反而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修行。

  回到家中,我时常回忆起在西山的经历。那清幽的茅屋、翠绿的草地、悠扬的松声,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知道,那片山林已经成为了我心灵的归宿,每当我感到疲惫和迷茫时,我都会想起那里,想起那份宁静与自在。而我也明白了,真正的隐逸,不在于身处何地,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只要心中有山,何处不是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