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朕的江山,画风不对》

  灵科院的新实验室刚搭好骨架,墨衡就带着新组建的核心团队关进了议事厅——这是周玄特意叮嘱的“规划先行”,要他们参考治理魔教、开发北疆时的系统性思路,别上来就闷头搞研发。议事厅里堆着从各州府调来的符文典籍、矿脉报告,还有北疆工坊的生产数据,连吃饭都让杂役送到门口,整整半个月没怎么见天日。

  等这份《大周灵气科技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送到周玄面前时,厚厚的一摞纸用丝线装订得整整齐齐,封面上还盖着灵科院的新印玺。周玄翻开第一页,就被清晰的框架吸引住了——没有空泛的口号,全是分阶段、可落地的具体目标,连每个阶段要投入多少人力、需要哪些部门配合都写得明明白白。

  首要目标定在第一年到第二年,核心是“基础理论标准化”。墨衡在计划里写得很实在:以前的符文传承全靠师徒口授,同一个“火符文”,不同修士画出来的威力、耗能天差地别,根本没法批量生产。所以这两年要集中力量编《基础符文库》,把常用的三百六十个符文按形状、属性、能耗分类,每个符文都标注出精确的画法参数,甚至连用什么材质的笔、蘸多少灵气都要定标准。周玄看到这里,忍不住点头——这就像盖房子先打地基,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后面的工业化就是空谈。

  到了第二年至第四年,重点转向“灵能动力突破”,还起了个代号叫“心脏计划”。计划里说,现在的法器要么靠修士实时注入灵气,要么靠灵石驱动,前者没法规模化,后者成本太高还不持久。所以要研发“灵能动力核心”,目标是做出口径不超过一尺、能稳定供能十二个时辰以上的原型机,以后不管是灵能火铳还是符文傀儡,都能靠这个“心脏”运转。周玄在这段文字旁画了个圈,批注道:“此为关键,需倾尽全力。”

  最后第三年到第五年,是“应用牵引”阶段。计划明确要围绕“心脏计划”的成果,开发能大规模生产的制式法器。军事上优先搞符文箭、灵能火铳的量产工艺,让凡人士兵也能用上;民生方面重点研发灵耕机,用灵能驱动犁地、播种,比牛耕快十倍还省力。甚至连产业链配套都考虑到了——要在江南建符文纸工坊,在西域开灵石精炼厂,确保原材料供应跟得上。

  保障措施部分更是细致,不仅提到要在灵科院下设“灵气科技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还首次提出“知识产权保护”——谁研发出新技术,就能获得十年的专利保护,期间别人用这项技术得交专利费。周玄看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这老墨还真把前世搞项目管理的思路学去了,连“专利”这种超前概念都用上了。

  等周玄把计划书从头到尾翻完,朱笔一挥,在最后一页写下“准!照此执行!朕要每季度听取进展汇报!”几个大字,又让人把墨衡召进皇宫。

  见到墨衡时,老院长眼里满是红血丝,却难掩兴奋。周玄把计划书递还给他,笑着说:“规划先行!没有计划的蛮干,那是小作坊的做法,我们要搞的是国家系统工程,就得这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墨衡赶紧拱手:“臣也是参考了陛下治理北疆时的经验,知道凡事得有章法,不能瞎折腾。”

  “说得好!”周玄点点头,语气愈发郑重,“科技发展最忌漫无目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你这份计划,有目标、有路径、有节点,还考虑到了人才和产业链,这就对了!就像行军打仗,得先有作战地图,才能步步为营,打胜仗!”

  他顿了顿,又指着“心脏计划”那部分:“这五年,灵科院的重心就围着这份计划转。缺钱了找户部,缺人了从全国调,朕给你当后盾。每季度朕都要听汇报,要是哪个阶段出了岔子,可别跟朕找借口。”

  墨衡胸脯一挺,大声道:“臣定不辱使命!五年之内,定让陛下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看着墨衡捧着计划书干劲十足地离开,周玄走到窗边,望着灵科院的方向。他知道,这份五年计划,不仅是灵科院的研发指南,更是大周灵气工业化的“施工图”。只要照着这个计划一步步走下去,用不了多久,灵能火铳、符文傀儡、浮空战舰就不再是空想,一个靠科技驱动的新时代,正在慢慢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