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何为“道”?一场大辩论-《朕的江山,画风不对》

  黑煞宗臣服的余波未平,周玄已将目光投向修仙界的思想根基。当“万修来朝”的盛况证明大周模式的现实吸引力后,他深知,唯有在意识形态上瓦解传统观念,才能让新秩序真正扎根。一场由《大周日报》牵头、席卷仙凡两界的“道之辩论”,就此拉开序幕。

  首期报纸的修仙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署名“灵务总局修士陈玄”的文章——《论“入世修行”与“功德成道”》。文章开篇便掷地有声:“世人皆谓修仙需避世苦修,清心寡欲,然天道无形,大道万千,岂独此一条路径?”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讲述自己曾是宗门弃徒,在山林中苦修十年毫无寸进,加入灵务总局后,参与治理水患、清剿妖兽,为民造福的过程中,不仅资源稳定、修为稳步提升,更在见证万民安居乐业时,感悟到前所未有的心境通透,直言“功德加身,道心自稳,此乃另一条成道之途”。文章进一步论证,周玄推行新政,调和仙凡矛盾,建立公平秩序,此乃“大功德”,顺应此道者,皆能在红尘炼心中积累力量,直指传统避世修行的局限性。

  紧随其后,儒家大儒张敬之撰写的《格物致知:另一条求真之路》横空出世。文章跳出修仙者的固有视角,提出“天道藏于万物,探究其理亦是悟道”的观点:“奇技院工匠钻研符文机理,使弩箭蕴含灵光,此乃格物;修士与凡人合作布设水利法阵,使万顷旱地变良田,此乃致知。格物致知,穷究万物之理,最终方能通晓天道,与打坐练气、感悟自然,同为求真之道,无分高下。”文章以灵石炮、符文武甲等技术成果为证,说明凡人智慧与修仙力量结合,通过“格物”同样能触摸大道本质。

  两篇文章如同巨石投入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大周日报》开设“道之辩”专栏,刊登各方观点,一场跨越仙凡的思想论战就此展开。

  传统宗门的卫道士们率先发难。青云宗一位资深长老撰文怒斥:“入世修行?功德成道?简直是歪理邪说!仙凡有别,红尘多欲,沉溺俗务只会污染道心,阻碍超脱之路。修行者当斩断尘缘,潜心感悟天地,方能突破桎梏,此乃千古不变之真理!”百草谷、丹霞派等宗门也纷纷响应,指责大周“以凡俗之道亵渎仙道”,呼吁修士“远离红尘诱惑,坚守正统修行”。

  然而,反驳之声并未压制新思想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低阶修士和中立派开始发声。一位在灵务总局任职的炼气修士写道:“在宗门时,我为半块灵米奔波,道心惶惶;加入大周后,每月灵石足额发放,还能参与任务积累功德,心境愈发平和,修为反而比以往精进更快。何为道?能让修士安心修行、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便是正道!”还有散修留言:“避世苦修,或许适合天赋异禀者;但对我们这些资质平庸之辈,大周的‘入世修行’,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这场大辩论,如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搅乱了修仙界数千年来的固有认知。“修仙必须避世”的传统观念首次受到大规模冲击,越来越多的修士开始反思:修行的终极意义,究竟是个体的超脱,还是在天地间留下自己的价值?

  周玄看着报纸上唇枪舌剑的论战,嘴角勾起一抹深意的笑容:“思想的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我们就是要告诉所有修士,当公务员、做实事,同样能得道,甚至能走得更稳、更远。先把水搅浑,才能在混乱中确立我们的规则。”

  辩论仍在继续,但风向已然改变。大周模式的合理性,在一次次论战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更多对传统修行道路不满的修士,开始主动向大周靠拢。这场思想层面的总攻,正在为新秩序的巩固,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