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KPI的魔力-《朕的江山,画风不对》

  毒蠡门的丹房刚飘出第一缕驱虫散的清香,王大人就揣着一叠写满字迹的宣纸,笑眯眯地走进了议事厅——这是他连夜赶出来的KPI绩效考核制度,堪称驯服魔修的“第二件法宝”。

  “诸位,”王大人把宣纸贴在石壁上,用朱砂笔圈出重点,“现在产量上来了,得立个规矩,让大家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区别。这就是‘绩效考核制度’,简称KPI。”

  他指着条款逐条解释:“筑基期弟子,每月保底炼五十罐驱虫散,合格率达标给十块灵石;超额完成一斤加一块,合格率超九成额外给五块补贴;要是能改良配方、搞出新产品,直接奖五十块,还能上报灵务总局评‘技术能手’!”

  “炼气期弟子也别慌,”王大人又指向另一栏,“每月三十罐保底,超额奖励一样,只要肯出力,灵石少不了!”

  魔修们盯着石壁上的条款,眼睛越睁越大。蝎刺凑在最前面,手指点着“超额奖金”那栏,嘴里念念有词:“要是我每月炼一百罐,合格率再超九成,岂不是能拿三十多块灵石?比以前卖毒赚得还多两倍!”

  “还有新配方奖励!”旁边一个戴眼镜的瘦小学弟眼睛发亮,他平时就爱琢磨毒方,这下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制度公布的第二天,毒蠡门就彻底变了天。

  以前的练功场,天快中午还躺着一群睡懒觉的弟子,现在天刚蒙蒙亮,丹房的门就全被推开了。蝎刺光着膀子,把袖子撸到肩膀,正对着药鼎猛输灵力,额头上的汗珠往下掉都顾不上擦——他给自己定了每月一百二十罐的目标,比保底翻了两倍还多。

  “哎,你这青蛇草切得太厚了,药效出不来!”隔壁石案的弟子凑过来指点,以前两人为了抢药鼎差点打起来,现在为了提高合格率,反倒成了互相帮忙的“战友”。

  更让人意外的是,以前对采集毒草避之不及的弟子,现在主动组队去后山险地——毕竟优质原材料能提高成品率,合格率上去了,补贴就到手了。有个小组为了采到品相最好的“断肠花”,居然硬生生把后山的毒蛇窝给端了,回来还乐呵呵地说:“顺便给丹药加了点蛇胆,药效说不定更好!”

  就连最马马虎虎的弟子,现在都变得精细起来。以前炼药全凭感觉,火候大了小了全看天意,现在手里捏着尺子计量毒草分量,眼睛盯着沙漏把控时间,连药鼎的温度都用测温玉片时刻监测,生怕出一点差错影响合格率。

  议事厅旁边的空房,被弟子们改成了“技术交流室”。每天晚上,里面都挤满了人,有人分享控火技巧,有人研究新的配比方案,连门主胡蝎子都搬着小板凳凑在里面听,时不时还插两句嘴:“我当年炼‘腐心散’的时候,用这个火候能让药效翻倍,你们试试用在驱虫散上?”

  这天下午,王大人正在巡查丹房,胡蝎子突然拉着他的手,眼眶都红了:“仙师啊,老夫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弟子们这么拼命!以前我用鞭子抽,用毒刑吓,甚至把偷懒的弟子关柴房,都逼不出他们半分干劲,现在不用我管,一个个比打了鸡血还积极!”

  他指着热火朝天的丹房,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您这‘开屁爱’到底是何仙法?竟有如此魔力?比我们宗门的禁术还管用!”

  王大人憋笑憋得肩膀发抖,拍了拍他的手:“门主,这叫KPI,不是仙法。说白了,就是让大家干多少活,拿多少好处,明明白白,看得见摸得着。”

  消息传到皇宫,周玄正拿着毒蠡门的月度报告,笑得直拍桌子。报告上的数据堪称惊艳:驱虫散产量比上月翻了三倍,合格率从七成提升到九成五,还新研发出了“强效除草丹”,刚上市就被农庄抢空了。

  “看到没?这就是KPI的魔力!”周玄把报告扔给岳山,笑得眉眼弯弯,“什么宗门情怀,什么道统尊严,在实实在在的灵石面前,全是浮云!清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看得见的收益,这才是驱动人干活的第一生产力!”

  岳山看着报告上的数字,也忍不住赞叹:“陛下英明!现在毒蠡门的弟子,比咱们灵务总局的官员还积极,上个月的税收都快赶上一个中等县城了!”

  此时的毒蠡门,早已没了昔日魔教小派的死气沉沉。丹房里烟雾缭绕,弟子们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库房里堆满了炼好的丹药,等着灵务总局的人来拉走;就连山门都重新修缮了一遍,门口挂起了“大周西域驱虫药研发基地”的牌子,来往的商户络绎不绝。

  有路过的修士看到这景象,都忍不住纳闷:“这毒蠡门以前不是打家劫舍的魔教吗?怎么现在改成炼农药的了?还这么热闹?”

  旁边的商户笑着解释:“你不知道啊?现在毒蠡门的驱虫散可火了,效果好还便宜,咱们都来进货的!听说他们弟子每月能拿不少灵石,比当修士还舒坦呢!”

  夕阳西下,丹房的烟囱还在冒着烟,弟子们的笑声和药鼎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这个曾经人人喊打的魔道小派,在KPI的魔力加持下,俨然成了大周西部边境一颗冉冉升起的“乡镇企业新星”,连远处幽冥教的探子看到这景象,都忍不住悄悄记下:“毒蠡门转型成功,弟子收入翻倍,疑似……比我教待遇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