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综武:盘点太监高手,江湖炸了》

  “虽崇拜苏云,但我觉得他不可能知道此事。”

  “他终究是凡人,虽在江湖中地位颇高,诸多武林高手都不是其对手,但天命之事,谁能左右?”

  北凉世子徐凤年已有数位娘子,却始终未有子嗣,此事一直让北凉世子徐凤年心有挂碍。

  听闻吕祖第三世即将转世,北凉世子徐凤年顿感机遇降临,竟妄图让吕祖第三世姓徐。

  “老黄,你说第三世的吕祖,会不会姓徐?”

  老黄一听,便知徐凤年心思,忍不住冷笑。

  “你们老徐家,何时有这等福气?”

  “你问我作甚,要问便问苏云。”

  “啪!”

  台上,苏云猛地将醒木拍在桌上。

  白玉楼上,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此次吕祖转世,成了武当山骑牛的洪喜象。”

  “他如齐玄真一般,出道后并未立即修道。”

  “而是每日放牛为生。”

  “不愧是吕祖转世,待王重楼离世,他便一朝悟道,踏入天象境。”

  “但并未如诸位所想那般。”

  “此次转世,吕祖最大收获,或许是遇见了红衣,两人年少时便已相见。”

  “初次相见,便心生情愫。”

  “但苏云此时一心想成天下第一,且曾答应师傅要如此。”

  “故而,当有机会与徐脂虎一同下山时,洪喜象竟拒绝了徐脂虎。”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惊,若非苏云所言,或许无人知晓。

  邀月与怜星亦未料到,吕祖第三次转世时,竟有如此孽缘。

  这与她们心中想象的吕祖,大不相同。

  苏云每次讲江湖传闻,都是众人从未听闻的秘事。

  因此,每次说书时,听众皆惊愕不已。

  最终,洪洗象不负众望,成为武当掌教。

  徐凤年闻言,心中百感交集,他苦练刀法多年,却仍未能达到此境。

  而吕祖转世后,竟一步登天。

  “可惜此时吕祖尚未成为天下第一,故未下山。”

  “吕祖颇为迷信,每日在山上解签,直到某日解得一支上上签,才决定骑鹤下江南。”

  “他一步踏入陆地天人境,让王仙芝稳坐天下第二之位。”

  吕祖转世后,确实非凡,一步登天,已达陆地神仙之境。

  众人虽羡慕,却也好奇洪洗象与红云结局如何。

  邀月与怜星听得认真,徐凤年也希望从苏云之言中,学到对练刀有益之处。

  “那洪洗象与红云,最终是否在一起了?”

  “既然已到陆地神仙之境,应能与心爱女子共度余生吧?”

  苏云觉得这些儿女情长之事,在白玉楼这个盘点陆地神仙十大高手的地方,根本不值一提。

  但既然众人感兴趣,且徐凤年主动提问,苏云便说了说。

  “他们曾在一起,也将永远在一起。”

  “江湖之事,身不由己,又有几人能全身而退?”

  “洪洗象带着徐脂虎游历天下。”

  “任何想对徐脂虎不利或靠近她的人,都再难如愿。”

  “他斩断六国仅存的气运柱,一剑让龙虎山九朵气运莲花尽枯。”

  “红云将散之时,洪洗象兵解法剑开天门,送徐脂虎飞升。”

  这些江湖人不知的吕祖转世秘辛,皆从苏云口中得知,众人也听闻诸多传奇。

  “吕祖,堪称开山鼻祖,天道剑道双绝的扛鼎人物。”

  “为等红衣,转世三世。”

  “即便后来残破之身,亦能击败铁人师祖。”

  在场江湖人皆陷入沉思,此时,苏云又语出惊人,一番总结,令老黄与徐凤年深感钦佩。

  邀月亦若有所思,似已被吕祖故事所打动。

  苏云之言,让更多江湖人知晓陆地神仙之境的排名,也对苏云极为倾慕。

  悦悦与怜星原以为移花宫藏书阁乃江湖信息最多之地。

  但听苏云多次讲述后,二人想法大变。

  陆小凤与花家大少看似淡定听书,实则在座武林高手中,他俩目标最明确。

  花满楼见苏云无所不知,已迫不及待欲问心中疑问。

  花满楼冲动站起,苏云见状,知其有事相询。

  白玉楼本就是畅所欲言之地。

  在场武林高手皆因苏云无所不知、对江湖冷门之事有问必答而来。

  前几次在白玉楼听苏云所说,皆闻所未闻,足以震惊江湖。

  故而来白玉楼之人日益增多,皆慕名而来。

  “这位少爷,可是有事相询?吕祖之事,今日便讲到这里,还有何事欲知?”

  花满楼每次站起,陆小凤便知其欲问大通宝钞案。

  但陆小凤觉得时机未到,虽苏云无所不知,却不知其人品如何。

  一旦苏云将大通宝钞案之事透露给他人,便将一无所获。

  且白玉楼人员复杂,上下左右皆非寻常之人,陆小凤时刻警惕。

  就在花满楼欲问大通宝钞案时,陆小凤立刻阻拦。

  “你欲何为?速速坐下,此事尚需从长计议。”

  “你能保证苏云不将大通宝钞案之事透露给他人?”

  “你莫忘了他是何人!”

  “他一个说书的,你让他为你保守秘密?”

  花满楼确未思及此,闻陆小凤之言,立刻坐下。

  苏云知道白玉楼中各界人士皆有,也不乏五岳之人。

  如今大明、大宋、大秦,各国明争暗斗。

  云海城白雨楼虽小,却乃整个江湖之缩影。

  苏云能掌白玉楼之事,绝非简单之辈。

  花满楼心存担忧,也见陆小凤之小动作。

  既然花满楼不愿言,苏云亦无逼迫之意,此处不仅畅所欲言,且一切随缘。

  其实在众人眼中之大事,于苏云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诸位还有何疑问?若无,便明日白玉楼再聚。”

  白玉楼三楼,每日皆是客满。

  众人皆有目的而来,闻苏云欲走,江湖众人皆出言挽留。

  老黄平日鲜少起身,此刻见苏云似已无话可说,心中不服,料定苏云定有不知之事。

  苏云起身之际,徐凤年颇感意外,未曾想沉稳老练的老黄,此次竟如此不镇定。

  徐凤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似在询问老黄有何要问,然老黄心中所想,徐凤年自是难以揣测。

  “不知苏云你是否知晓江湖中的方正大师?”

  江湖之中,人人皆有倾慕之人,皆有敬仰之士。

  故每提及一人,苏云皆不觉奇怪。

  尤其是这位颇具争议的方正大师。

  在苏云心中,正魔两道皆非善类。

  双方之争,非仅立场之异,方正大师身为少林方丈,正道之首。

  世人对此类人物,皆有定见,认为其不仅独断专行,且常挂慈悲之名。

  方正大师之独特个性,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其形象。

  老黄以此人为题,欲难苏云,实非明智之举。

  不仅老黄欲知方正大师之事及悬空寺之战详情,徐凤年、楚万心等人亦好奇不已。

  “确实,此乃极具代表性之人。”

  “闻黑木崖之战,方正大师阴谋诡计,令人憎恨,然亦有可怜之处,你如何看待方生大师?”此问一出,无疑将苏云卷入矛盾之中,方正大师身为少林掌门,乃江湖一大势力。

  此事上,方正大师足可代表少林,若苏云言其阴谋算尽,诋毁方正大师,则必得罪整个少林。

  此乃老黄初问苏云之重要原因,得楚万鑫与徐凤年支持,苏云说也得说,不说也得说。

  终将苏云卷入矛盾,老黄心中暗喜。

  然老黄与徐凤年非唯一智者,苏云博古通今,心思敏锐,他人心思,岂能逃过其眼。

  苏云自然洞悉老黄与徐凤年之意图,然其并不在意。

  敢在白玉楼指点江山者,绝非等闲之辈。

  江湖之中,无论华山、嵩山、衡山还是天门山,武林还是少林,皆不在苏云话下。

  在白玉楼,只要你听书,遵苏云之意,想知道什么,苏云自会满足。

  “好,既然诸位兴致盎然,如此积极。”

  “那我们此次便谈谈少林掌门方证大师。”

  老黄敢提,却未料苏云真敢说。

  “啪!”

  台上惊堂木一响,苏云正襟危坐,扇子置于一旁,娓娓道来。

  这已成了苏云的标志性举动,苏云只需一个动作,台下众人便默契地静下来,仰头凝视。

  此刻的苏云依旧身着白衫,看似平凡,却已成了“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代名词。

  众人被吸引的,不仅是苏云的说书内容。苏云解锁说书人系统后,江湖之事无所不知,且每讲一事,必精彩纷呈。

  此外,苏云的形象也深深吸引了众多女听客。

  苏云妙语连珠,将江湖风云尽收口中。

  对苏云来说,说书才是正事,每次说书都让他心胸开阔,精神焕发。既然说到方正大师,就不得不提与他关系密切的令狐冲。

  “令狐冲因真气发作,性命垂危,被莹莹背至少林寺。”

  方生大师为令狐冲疗伤,两个多月后,他的病情才逐渐稳定。但方生大师清楚,终究无法彻底救他。虽然病情缓和,但若久拖不治,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方生带令狐冲去若水小说群中转群见师兄方正大师。

  “因为方正大师手中有易筋经。”

  易筋经之名,江湖无人不知,其来历与威力令人敬畏。它能让人筋脉尽通,强健筋骨。

  但易筋经只传有缘人,此事非易,尤其方正大师,更讲究机缘,对无缘或看不惯之人,从不理睬。

  但这只是江湖中的传言。

  据苏云所知,令狐冲最终康复,并离开少林后,感觉浑身经脉尽通。

  “或许在座各位都认为方正大师当时未将易筋经传授给令狐冲吧?”

  “其实当时方正大师觉得与令狐冲非常有缘,且探究令狐冲内力后,发现其内力深不可测。”

  “而且当时的令狐冲已身怀桃谷六仙、不戒大师、方生大师及八大高手的内功。”

  “所以,即使不能将易筋经传授给他,方正大师也不想得罪这样的高手,也想卖个人情。”

  “日后也好与华山派搞好关系,于是便利用自身能力治好了令狐冲。”

  此事冷门,众人皆不知,就连老黄也不知情。

  听苏云这番话,老黄与徐凤年皆难以置信,真假难辨间,心中生出几分疑虑。

  “方正大师向来忌惮他派超越少林,怎会如此好心?”

  “再者,从令狐冲与少林寺日后的交集,也看不出会有此事发生。”

  “苏云,你莫不是不敢得罪少林,才这般说吧。”

  陆小凤与花满楼始终沉默,对苏云的话未加质疑。

  毕竟,日后若想查清大通宝钞案,恐怕还需苏云相助。

  不过,他们乐于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