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坏得明明白白-《四合院:公审秦淮如搞破鞋,游街》

  看电影本就是全村期盼的乐事,

  没想到今天竟能碰上这等好事——连看两场不说,还有打仗的片子。

  这可比文绉绉的剧情片有意思多了。

  消息要是传开,十里八乡的人走再远的路都会赶过来。

  公社的人脸上也有光。

  王队长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激动地说:

  “中,中!许放映员,这太中了!俺们当然感兴趣,太感兴趣了!”

  “您看……您需要点什么?”

  许大茂扫了眼四周,没有接话。

  王队长立刻会意:“您放心,不急。王寡妇已经在家里准备了,等吃晚饭时再细说。您想要什么,只要俺们公社有,都好商量。”

  王寡妇?

  许大茂思量片刻,算是认可了这个安排。

  这年代的放映员,位列八**之中,受欢迎程度更是靠前。

  不是没有道理的。

  放电影确实是门技术活。

  如今放电影还用着胶片,数字技术得等到下个世纪才出现。

  想看场电影,得面对三大难题。头一难就是申请难——哪个大队不想看电影?哪个公社不着急?凭什么先轮到你们公社?

  大队里有点门路的,能和轧钢厂搭上关系,就能一个月甚至更短时间看上一场。要是没门路?那就慢慢等着吧。

  就算费尽周折约上了放映时间,放映员进了村,事情也还没完。

  第二难,考验的就是放映员的技术。放电影工序繁杂:开机、倒片、检片、修片,银幕上出现雪花怎么调、人物变形怎么处理,全是学问。

  技术好的放映员,能让你一口气看完电影。要是碰上半吊子……

  两个小时的电影,他能给你放上四个钟头。

  就算你们大队运气特别好,遇上了技术高超的放映员,也别高兴太早。

  第三难还在后面等着呢。

  放映员愿不愿意给你好好放?放的又是什么片子?

  这全看放映员的心情。

  赶上他心情好,放点大人小孩都爱看的战争片;要是赶上他不高兴,那就只能老老实实看教育片。

  所以放映员到哪个公社,都是好吃好喝招待着。

  没有哪个大队长敢摆架子。

  你要是让人家不高兴,人家就让整个公社都不高兴。

  你还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想告状都没地方告——人家说是机器故障或者天气原因,你能怎么办?

  要是敢争辩,以后就别想再放电影了。

  非得被全公社的人恨死不可。

  原剧里许大茂第一次出场,大包小包往家带东西,是有原因的。

  别说土特产,就是下蛋的老母鸡,都有大队长咬着牙送。

  故事始于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灾荒连年的岁月。

  说这些,无非是想点明:许大茂在院里看似谁都能欺负,可出了城,他倒真有几分本事。

  幕布挂好,机器调妥,留下民兵看守,许大茂跟着王队长来到小寡妇家。

  小寡妇正弯腰在院里搅着锅,肉香飘散。

  许大茂没太在意肉,目光却黏在她**的臀上,悄悄咽了咽口水。

  “呵呵,许放映员,今晚放完电影,还得委屈您住在王寡妇这儿。没办法,别人家都没空房了,您多担待。”

  许大茂一脸正气地摆手:“没事,一切听公社安排,千万别为难。睡哪儿不是睡?我又不是讲究排场的资本家老爷。”

  王寡妇听了,心里暗喜。

  许大茂这人她了解,以前也打过交道。

  他不是个小气的人,住这一晚,少说也得留下一块钱住宿费,算是帮衬她家。更何况大队还有额外补贴,就连晚上吃剩的肉也归她——

  真是赚大了。

  饭菜上桌,大队干部陪许大茂喝了几杯,气氛热络起来。许大茂却摆下杯子:

  “王队长,真不能喝了,一会儿还得放电影,不能耽误正事。”

  “嘿嘿,是是,许放映员,您刚才说……能放两场?”

  许大茂夹了口菜,像是随口一提:“王队长,有件事想问问——卧虎山山腰上那块地,是你们公社的吧?”

  大王庄公社背靠一座小山,山不算高,但形状奇特,像一只卧着的老虎,因此得名卧虎山。

  可惜这山没给公社带来什么好处:石头多、树少、猎物稀,土地也贫瘠。就算费力挑水上山,庄稼也长不好。

  山腰唯一平整的那块地,常年积水,种不了麦子,只能撒点稻种,还因为路远地瘠,几乎没人愿意去打理。

  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到秋收的时候一看,收的粮食怕是连种子都抵不上。

  日子久了,那片地也就渐渐荒了。

  王队长回忆了好一阵,才想起公社里确实有那么一块地。

  “是咱们公社的,许放映员,你的意思是……”

  “咱先说好,就算您放八场电影,俺也不敢把那地给您,那可是全公社的。”

  “用不上归用不上,但哪能随便送人呢。”

  许大茂赶紧摆摆手让他别紧张,笑着说:“我要地有啥用?您就算真给我,我也带不走。”

  “是这样,我有个兄弟,碰巧弄到些特别的水稻种子,不多,大概就够种三亩地。想找块地试种一下,当试验田,看看跟咱们平常种的麦子有啥不一样。”

  “听说这种种子不挑地,产量还高,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没错,许大茂口中的兄弟,就是李进阳。

  这回坑了贾张氏和傻柱之后,系统给了他一个大惊喜——杂交水稻的技术和种子。

  要说下个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杂交水稻绝对算一个。

  民以食为天,这可是能喂饱十几亿人的技术。

  更何况,系统还贴心地直接给了种子,省得李进阳自己去找母株培育。

  本来他还在犹豫要不要现在拿出来。眼下拿出来,确实有点风险,别的不说,光种子的来历就不好解释。

  到时候恐怕得编不少话才能圆过去。

  李进阳琢磨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决定:用。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粮食充足,才是一个国家的底气。他实在不想白白浪费十年时间。

  地里的东西,跟工业技术不一样。早种下去十年,意义重大。

  越是贫穷的人,受益越大。

  杂交水稻口感虽然一般,但比起连棒子一起磨的棒子面、吃多了容易胀肚发虚的红薯,优势可太明显了。

  听完许大茂的话,王队长一拍大腿笑道:“俺还当是啥事呢,不就是找块地试试新种子嘛,这算啥事儿!”

  庄稼人有的是力气,趁着不上工的时候,安排几个人早点起来,花不了几天就能种好。许放映员放心,这事交给我老王,准没问题。

  “太好了!王队长,太感谢了。您放心,不会让您白忙活。这五十块钱您拿着,是我那兄弟出的,请您多费心,千万别大意,更不能让麻雀糟蹋了。”

  许大茂掏出钱,认真嘱咐道:“我稍微透个底,我那兄弟是个重要干部,对这事特别上心。要是办好了,你们大王庄公社说不定能上报纸!”

  “还是……《人民公报》!”

  一听这话,王队长心头一震,立刻重视起来,不再把这当成讨好放映员的小事。

  “我明白了,您放心。我亲自挑几个种地好手去打理,绝不会耽误。五十块钱比他们一年工分还多,他们肯定会上心。”

  接下来的几天,一切如常。

  李进阳除了日常工作,常和王秋白一起学英语,气氛融洽。

  当然,他只是逗她玩。李进阳脑子清醒,绝不会在单位犯作风错误。

  不过日常逗逗趣,也挺开心。

  王秋白对他的仰慕毫不掩饰,常带着崇拜的眼神望着李科长。

  二十岁的十八级干部,精通两门外语,年轻有为,谈吐风趣,前途光明……

  全是优点。

  不止王秋白,李媛看他的眼神也差不多。

  这还是人少的翻译科。听说女同志多的宣传科,喜欢李进阳的能从厂办大楼排到保卫科门口。

  这天,李进阳正和王秋白日常学习,气氛正好。

  李媛敲门进来,说许放映员来了。

  “好,请他进来。你们先出去,我们谈点事,别让人打扰。”

  许大茂刚进门,恰巧看到王秋白,眼睛都看直了。

  真漂亮。

  他妻子娄晓娥虽说是富贵人家出身,自小备受宠爱,但跟王秋白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至于村里那些年轻寡妇,常年经受风吹日晒,更是没法相提并论。

  \"许放映员您好,我们科长已经在办公室等候了。\"

  \"好的好的,您忙您的,不用招呼我。\"

  走进办公室后,许大茂仍不住回头张望,直到那人影消失在视线里,才羡慕地对李进阳说道:

  \"好家伙,进阳,你这是从哪儿找来的人?长得也太标致了,叫什么名字?\"

  他心里直泛酸水。

  许同志素有\"头彩高手\"之称,本质上就是个贪恋美色的主儿。

  李进阳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看着他:\"大茂,怎么?需要我帮你引见引见?\"

  许大茂立刻回过神来,轻轻拍了拍自己的嘴巴,讨好地笑道:\"您瞧我这张破嘴,说话总没个遮拦,刚才说错话了,进阳您可别往心里去。\"

  \"我绝对没有非分之想,就是一时看呆了。\"

  \"我再怎么不着调,也不敢打您手下人的主意。\"

  在公社里总是趾高气扬的许放映员,到了李进阳面前,腰杆就从来没挺直过。

  如果说易忠海是个伪君子,那许大茂就是个真小人。

  他坏得坦率,坏得彻底,坏得明明白白。

  从不遮遮掩掩。

  李进阳也清楚他没这个胆量,笑着请他坐下:\"那是王成的妹妹,刚分配到我们翻译科的文员,确实挺不错的。\"

  \"我正在和她相处了解,如果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合适的话,我们可能会考虑结婚。\"

  \"?进展这么快?\"许大茂惊讶地张大了嘴。

  他一直以为李进阳在婚姻问题上颇为慎重,住在南锣鼓巷的媒人前前后后介绍了不少姑娘。

  但李进阳一个都没相中。

  就连秦京如费心费力照顾了他大半年,最后还是被毫不留情地送走了。

  怎么突然之间,就打算结婚了呢?

  \"嗯,我择偶的标准和你们不太一样,能遇到合适的很不容易。\"

  “秋白这姑娘很机灵,我托人打听过她家的情况,背景都清楚。她对我没什么意见,我也愿意娶个漂亮媳妇,这事差不多定下了。”

  闲聊几句后,李进阳将话头转向正事。

  “交代你办的事情进展如何?”

  许大茂信心满满地答道:“你放心,我知道这事重要,特意多待了一天,亲眼看着种子下土才离开。地点就在上次提到的大王庄公社卧虎山。”

  “为了防止野兔刨出种子,还叫人用栅栏把整片地围了起来。”

  “临走时我多留了一百块钱,请王队长帮忙扎了不少稻草人驱赶鸟雀,他们每天也会派人看守。”

  “王队长还答应在那边搭个茅草棚,安排民兵轮流值守。”

  “进阳,这事绝对稳妥,你那些种子一颗都不会少。钱给到位了,他们比伺候公社的地还用心……”

  许大茂详细汇报了各项安排。

  许多细节连李进阳都未曾想到,听得他连连称赞。

  手下有个精明人,果然省心。

  “大茂,客套话就不多说了。晚上回院里,你把开销报给我,该结的账一分不会少。能考虑得这么周全,我很满意。”

  “虽然絮叨,但我还得再叮嘱一句:这事必须盯紧。”

  “等几个月后粮食丰收,少不了你的功劳。别的不敢保证,但宣传科副科长的位置,我一定帮你争取到。”

  宣传科副科长?

  许大茂喜得合不拢嘴。他日夜期盼的升迁机会,竟来得如此突然。

  放映员再风光终究是服务岗,若能当上宣传科副科长,便是实打实的干部编制。

  更何况还能当个小领导。

  “进阳,太感谢了!晚上来我家吧,我弄了只大鹅,正好炖一锅。”

  “方便的话,把王秋白同志和王成也带来,她也该认认门了。”

  许大茂挤着眼睛笑道。

  李进阳略作思索,点头应下了这个邀请。

  跟王秋白相识已有数日,带她回家看看也无妨。

  况且有兄长在场,不必担心招来闲言碎语。

  “那正好叫上虎子、王成和秋白,再加上你们两口子,咱们一起歇会儿。你跟小虎多熟悉熟悉,往后总有好处。”

  “成!”

  约定之后,许大茂离开了翻译科。

  他兴奋地攥紧拳头。

  以往也想请保卫科的人吃饭,但李进阳不在,他单独请不动。这次看来是帮李进阳办了件大事,对方要把一些人脉关系介绍给他。

  想到有望升职,又能踏入保卫科的圈子,往后在轧钢厂里也算站稳脚跟了。

  虽然不能像李进阳那样与上层领导谈笑风生,但在工人阶层里,也能算个人物了。

  “痛快!”

  若不是在厂里,他恨不得放声大叫。

  李进阳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可惜,许大茂高兴得太早了。

  还没走出厂区,就见一个老家伙耷拉着死鱼眼迎面走来,明显是专程等他的。

  正是何大清。

  “何师傅,您有事?”

  因为傻柱那件事,许大茂心里有些发虚,陪着笑问道。

  何大清叼着烟凑近,压低声音:

  “大茂,你废了傻柱的命根子,真以为没人看见?”

  “呵呵,我找到目击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