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

  9

  袁术端坐堂上,面带疑惑地打量着陈登。

  他与陶谦素无往来,不过转念一想,如今双方领土已然接壤。袁术暗自盘算:或许这是个拿下徐州的好机会?

  以现有疆域对抗陆风尚显不足。

  \"传令纪灵进军徐州!听闻此地富庶异常,若能夺取徐州,便可与陆风一较高下。甚至可以从徐州直捣陆风的老巢青州,将其一并吞并!\"

  袁术深知,陆风势力的核心尽在青州,尤以东莱郡为最。往来商贾皆言,其繁华程度更胜昔日洛阳。虽不敢尽信,但至少确信陆风将那边经营得极好。

  不错,他惦记上了。

  \"禀后将军,\"陈登拱手道,\"我主特遣在下前来,欲与将军共商结盟之事。\"

  \"结盟?\"

  袁术听完只觉得荒谬可笑,陶谦凭什么来和他谈结盟?

  那陶谦算什么东西,配跟他平起平坐?

  老老实实投靠过来才是正理。

  若是结盟了,日后还怎么名正言顺夺取徐州?

  \"说得好!\"

  此刻陈登完全没察觉袁术的心思,继续说道:\"后将军想必也清楚那陆风的威胁!\"

  \"此人在青兖二州推行新政,专与我士族作对,实乃心腹大患!\"

  \"更兼此人包藏祸心,分明是要改天换日!\"

  \"以他的狼子野心,岂会满足于区区两州之地?\"

  \"早前就有迹象表明他要对徐州用兵。\"

  \"而后将军的豫州与兖州接壤,更将陆风的庐江郡拦腰截断。此人日后必会图谋豫州!\"

  \"此贼正是陶使君与后将军共同的敌人。\"

  \"何不趁他在兖州立足未稳,两家联手共击之?\"

  \"即便后将军无意攻打兖州,那近在咫尺的庐江、九江二郡呢?\"

  \"此二郡本该归后将军所有,却被那陆风强占,实在可恨!\"

  陈登这番话分明是在煽风 ** 。

  但偏偏句句都戳中了袁术的心思。

  袁术不禁拍案道:\"元龙此言甚合我意!那庐江、九江本就该是本将的!\"

  \"陆康早已卸任庐江太守,陆风却擅自任命太史慈接任,简直无法无天!\"

  这不仅仅关乎一郡之地。

  更关系到整个扬州的布局。若不能拿下九江、庐江,他日后如何掌控扬州?

  况且豫州后方驻扎着陆风的军队,这算怎么回事?

  难道日后讨伐陆风时,还要两面作战?

  所以九江、庐江必须拿下。

  \"后将军明鉴!那这结盟之事......\"

  陈登见火候已到,立刻趁热打铁。

  \"这个......\"

  袁术沉吟片刻,

  内心纠结不已——

  庐江九江固然重要,

  可徐州才是真正的心头好!

  若与陶谦结盟,

  日后如何对徐州下手?

  背弃盟约之事...

  虽说他并不太在意颜面,

  但终究要顾及些体面。

  阎象察觉主公的迟疑,

  适时向陈登提议:

  \"元龙先生,结盟之事主公已有考量,

  不如先行休息,

  明日再作答复?\"

  陈登抬眼望去,

  见袁术竟点头应允,

  心中顿生不祥预感。

  面上仍保持礼节:

  \"如此,有劳后将军与阎先生了。\"

  待陈登离去,

  阎象直言相询:

  \"主公明明心动,

  为何又生犹豫?

  结盟确是应对陆风的上策。\"

  他暗自思忖——

  若主公能与袁绍、曹操等人联合,

  组成第二支讨董联军...

  可惜兄弟阋墙,

  此事断无可能。

  \"知我者阎象也!\"

  袁术扶额叹道:

  \"陆风固然要除,

  可徐州...

  你曾说此地对我至关重要。\"

  “结盟之后,再想打徐州岂不是师出无名?到时候名声也会受损!”

  “正因如此,我才举棋不定!”

  他眼神微动,转向阎象试探道:“不如我们先取徐州如何?”

  “眼下陆风刚定兖州,无力分兵徐州,机不可失!”

  “若拖上一年半载,等陆风缓过气来,再取徐州就难了!”

  袁术这番话确有道理,阎象也不禁沉吟起来。

  攻取徐州确实利大于弊。

  唯有拿下徐州,袁术日后才有与陆风抗衡的资本。

  若只结盟不取地,既灭不了陆风,又不能对盟友徐州动手,岂不是作茧自缚?

  阎象沉思片刻,拱手献策:“主公,结盟未尝不可,但须限定为短期之盟。”

  “哦?细说!”袁术目光灼灼,似有所悟。

  阎象从容道:“可与陶谦、刘表约定共击庐江、九江二郡,速战速决。城池归属,各凭本事。”

  “事成之后,盟约即刻废止。”

  “如此既能借刘表、陶谦之力取地,又不至受盟约钳制。主公以为如何?”

  昔日讨董联盟亦是短暂结盟,阎象不过效仿旧例。

  只不过讨伐对象从董卓换成了陆风的庐江郡。

  若能将曹操、袁绍也拉进来,连兖州、青州一并攻取自然更妙。

  但阎象心知袁术必不答应,索性按下不提。

  袁术拍案叫绝:“妙计!本将军当真慧眼如炬!”

  (

  曹操那边大概率不会出兵。

  据他所知,陆风和曹操私交甚笃。

  虽说涉及势力争斗时,这种交情未必可靠,但总归会有些影响。

  “咦?”

  袁术闻言眼睛一亮,击掌赞道:“妙计!咱们正好借刘表和陶谦之力拿下庐江、九江!”

  “这两郡离我最近,本就该归我所有。”

  “说不定还能借机让他们三方两败俱伤,削弱他们的实力!”

  “到时候咱们不仅能轻松夺取庐江、九江,甚至还能顺势吞并徐州!”

  他越说越兴奋,觉得自己简直是天才。

  这计划实在太绝了!

  “这个……”

  阎象听完却愣住了,迟疑道:“理论上可行,但未免太理想化了。如今庐江只有太史慈的两万水军和陆康训练的三万 ** 。”

  “就算我们三方只派部分兵力,总数也轻松超过十万。主公真觉得能让他们三败俱伤?”

  这不太现实。

  就算己方放水,陶谦和刘表也不是傻子。

  “除非陆风现在增兵庐江!”

  阎象又补充了一句。

  “这……”

  袁术皱起眉头,刚要开口——

  “报!!!”

  一名传令兵匆匆跑来,抱拳禀报:“主公!庐江急报!吴侯陆风派甘宁的水师运送五万大军抵达庐江,现已安顿完毕!”

  “?”

  袁术猛地站起身:“援军?这么巧?”

  他眼神古怪地看向阎象,心想:你该不会能未卜先知吧?

  这可真是天助我也!全齐活了!

  阎象略显茫然,随即向探马追问:\"可知吴侯派来的是哪支精锐?\"

  五万雄师,必是陆风帐下虎狼之师。

  此时调主力驰援庐江,莫非吴侯已料定我等会联盟攻伐?还是仅为防患未然?

  无论何种缘由,皆显吴侯之卓识远见。

  这般未雨绸缪的谋略,当真令人叹服。若自家主公能有其十分之一的远见,阎象怕是要欣喜若狂了。

  更骇人的是吴侯水军运兵之能,竟可一次投送五万甲士?此等实力,难怪他敢死守庐江。

  \"禀报主公、先生,吴军旗号属黄,乃中年将领统率,探明系黄忠及其朱雀营。\"

  \"黄忠?\"阎象神色顿肃。

  袁术却嗤之以鼻:\"何方鼠辈?闻所未闻!陆风竟派此等无名之将增援,莫非轻我太甚?\"

  他正幻想着陶谦、刘表两军惨败,自己坐收渔利鲸吞庐江、九江乃至整个徐州的美梦。

  \"主公谬矣!\"阎象正色道,\"黄忠绝非庸碌之辈!\"

  阎象正色道:\"主公!此人虽名声不显,但常年执掌朱雀营,助吴侯平定青州黄巾。讨董之战时,更与其子黄叙等一举扫平青州叛军,旬日间收复全境!\"

  \"日前泰山一役,他率朱雀营半日破城;其子黄叙更协同甘宁、许褚大败袁绍与公孙瓒联军!\"

  \"这对父子绝非等闲之辈!\"

  袁术却不以为然:\"青州黄巾早被陆风收服,算什么功绩?黄叙或许有些本事,但与黄忠何干?\"

  \"这般年纪尚无名望,能有多大能耐?\"

  阎象急切道:\"主公有所不知!黄忠乃南阳人士,少时便有'南阳第一高手'之称!后来因其妻难产身亡,独子黄叙先天不足,他为求医问药四处奔波,才渐渐声名不显。\"

  袁术突然打断:\"这么说黄叙是他长子?\"

  阎象强压怒火:\"黄忠仅此一子!幸得陆风医治方才痊愈。\"

  \"哦?\"袁术讶异,\"陆风竟有如此医术?\"

  “不如日后击败他时暂且留其一命,囚禁起来为我所用,也好让他替我医治伤病!”

  谁会没有个头疼脑热?

  身边若有位神医常伴,方能延年益寿!

  阎象无言以对。

  主公您这美梦做得未免太早了些?

  生擒陆风?

  这得等到何年何月?

  况且以袁术当下的谋略,阎象实在忧虑日后能否战胜陆风。

  至少眼下是绝无可能的。

  “主公!那黄忠亦非等闲之辈!万望主公慎重对待!”

  阎象再次郑重提醒。

  “知道了!知道了!不简单岂不更好?”

  袁术烦躁地挥了挥手:“原本还担心陆风留守庐江的兵力太弱,无法与陶谦、刘表两败俱伤,如今岂不正合我意?”

  “明日便答应陈登,与陶谦暂结同盟共取庐江、九江二郡。事成之后,大家各走各路,如何?”

  阎象颔首道:“主公英明。只是刘表那边未必应允。”

  心里却暗自叹息:但愿一切顺利。

  “就这么定了!”

  袁术毫不在意地拍板:“明 ** 代我告知陈登,我就不见他了!”

  “这......”

  阎象欲言又止,终究还是领命:“遵命。”

  翌日清晨,陈登求见袁术未果。阎象代传袁术决议:

  “元龙先生,我主愿与陶使君、刘荆州暂结同盟,共伐庐江、九江二郡......”

  详述方案后,阎象问道:“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对了——”

  阎象见陈登尚未答话,继续道:\"元龙先生恐怕还不知道,吴侯陆风近日又命甘宁统领水军,向庐江增派五万精锐,正是攻破泰山郡的黄忠及其麾下朱雀营!不知阁下可曾听闻?\"

  陈登闻言面色骤变:\"吴侯竟将黄忠与朱雀营调至庐江?他究竟有何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