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终于艰难地撕破了厚重的云层,将惨白的光线投进破窝棚。
陈默几乎是数着秒熬过了后半夜。每一丝风声,每一片雪落,都让他心惊肉跳,紧攥着符书和秃笔的手心全是冷汗。直到看清门口积雪反射出的灰白光线,他才长长吁出一口浊气,僵硬冰冷的身体稍稍放松。
活着,又熬过了一夜。
他挣扎着爬起来,四肢百骸像是散了架,又冷又饿,喉咙干得冒烟。他扒开掩埋的雪层,那摊腥臭的黑水已经冻结,三枚彻底废掉的铜钱嵌在冰里,毫无光泽。他没去挖,只是看了一眼,便背起那小得可怜的包袱,踉跄着钻出了窝棚。
风雪小了些,但依旧寒冷刺骨。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几乎辨不清方向。
往南。
师父的话是唯一的指南针。他辨认了一下太阳模糊的方位,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始跋涉。积雪没到大腿,每走一步都耗费巨大的力气。冰冷的空气吸入肺里,刀割一样疼。
肚子饿得咕咕叫,怀里那几块硬饼子他不敢多吃,只能小口啃一点,再抓几把雪咽下去,勉强压住那股磨人的虚火。
一路上,寂静得可怕。只有脚踩积雪的咯吱声,和自己的喘息声。偶尔有被惊起的寒鸦,扑棱着翅膀飞远,留下几声凄凉的呱噪。
他不敢停。停下来就可能冻僵,也可能被夜里可能存在的什么东西追上。他这根“人形蜡烛”,对黑暗里的玩意儿吸引力太大了。
走了不知道多久,太阳升到了头顶,又渐渐西斜。他的体力消耗殆尽,眼前阵阵发黑,全靠一股狠劲撑着。
终于,在太阳快要落山前,他爬上一道缓坡,视野豁然开朗。
坡下,不再是连绵的雪山和林子。一片相对开阔的谷地里,散落着几十户人家,炊烟袅袅升起。虽然同样破败,但比靠山屯似乎多了些人气。一条冻得硬邦邦的土路,从村子中间穿过,延伸向远方。
靠山镇。他听师父提过这个名字,是老牛岭这一带山下最大的一个聚居点,偶尔会有供销社的卡车过来。
希望。
这个词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撞进他心里。有人烟,就意味着可能有食物,可能有信息,可能……有办法继续往南走。
他加快脚步,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下缓坡。
越靠近镇子,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穿着臃肿棉袄、面色黝黑的农民,扛着农具,或赶着空车,看到这个突然从山上下来的、衣衫褴褛、满脸冻疮的陌生孩子,都投来诧异和警惕的目光。
陈默低着头,尽量不去看那些目光。他知道自己现在这副样子很惹眼,很可疑。但他顾不上了,他需要找到一个能落脚、能换点吃食的地方。
镇子口有个歪歪扭扭的木牌,写着“靠山镇”。房子比靠山屯的规整些,多是土坯或砖石结构,偶尔还能看到一两栋红砖房。街上零星有几个穿着褪色军绿棉袄的人走动。
他的目光扫过街边。一个挂着“供销社”牌子的门脸开着门,里面似乎有人。旁边还有个幌子,写着“工农兵旅社”。
旅社?他不敢想。供销社……或许能问问?
他攥了攥怀里那点可怜的家当——几毛皱巴巴的毛票,是师父生前最后一点积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先朝着供销社走去。
刚走到门口,里面一个围着厚围巾、揣着袖笼的中年售货员就瞥见了他,眉头立刻皱了起来,眼神里满是嫌弃和驱赶的意味。
“去去去!哪来的小叫花子?这里没吃的给你!别挡着门!”声音尖利,毫不客气。
陈默的脚步顿住了,像被一盆冷水浇在头上。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一个字也吐不出来。那售货员厌恶的表情,和靠山屯那些人的目光,重叠在了一起。
他默默低下头,转身离开。那点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被踩灭了几分。
不能去旅社,肯定会被赶出来。
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寒冷和饥饿更加猛烈地侵袭着他。天快黑了,夜晚的靠山镇,对他而言,同样危险。
拐过一个街角,他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食物熟透的香气。是烤红薯!
他循着味道看去,只见街边背风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蹲在那里,面前摆着个小泥炉,炉子里闪着暗红的炭火,边上放着几个烤得焦黑、冒着热气的红薯。
老头的穿着也很破旧,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神却不像其他人那样充满警惕和排斥,只是有些麻木和疲惫。
陈默咽了口唾沫,肚子里那股饿劲被这香气勾得翻江倒海。他犹豫再三,还是慢慢走了过去。
他没说话,只是从怀里掏出那所有毛票,摊开手心,递到老头面前,眼睛却死死盯着炉子上那个最小的红薯。
老头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手里那点可怜的毛票,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
“娃子,这钱不够嘞。”老头的声音沙哑,“这年头,红薯也金贵哩。”
陈默的手僵在半空,心一点点沉下去。
老头看了看他冻得发紫的脸和裂口的手,又叹了口气,犹豫了一下,用火钳夹起那个最小的、甚至有些烤焦了的红薯,飞快地塞到他手里,然后摆摆手:“拿去吧拿去吧,快走,别让人看见……”
滚烫的红薯烫得陈默手一哆嗦,他却死死抓住,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对着老头鞠了一躬,转身飞快地跑开,躲到一个僻静的墙角。
红薯的温热透过冰冷的皮肤传来,香气直往鼻子里钻。他狼吞虎咽地啃着,烫得直吸冷气,却觉得这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几口下肚,一股暖流升起,驱散了些许寒意。
吃完最后一口,连皮上的焦黑都舔干净了,他才感觉活过来一点。
夜幕缓缓降临,靠山镇的灯火零星亮起。街上行人渐少。
他必须找个过夜的地方。露宿街头,会冻死的。
他沿着镇子边缘摸索,最终在镇子最西头,找到一个废弃的砖窑。窑口塌了半边,里面黑黢黢的,堆着些烂砖头和杂物,但好歹能挡风。
他钻了进去,找了个背风的角落蜷缩起来。
外面传来零星的狗叫和人声,镇上夜晚的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却与他无关。
他抱着膝盖,听着自己肚子里因为一个红薯而暂时平息下去的咕噜声,看着窑口外那片陌生的、被灯火勾勒出轮廓的夜空。
南方……还在更南的地方。
师叔葛道陵……到底在哪里?
他摸了摸胸口那道沉默的符咒,又摸了摸怀里那本符书和秃笔。
路,还得继续走。
只是不知道,这个陌生的靠山镇,等待他的又是什么。
        陈默几乎是数着秒熬过了后半夜。每一丝风声,每一片雪落,都让他心惊肉跳,紧攥着符书和秃笔的手心全是冷汗。直到看清门口积雪反射出的灰白光线,他才长长吁出一口浊气,僵硬冰冷的身体稍稍放松。
活着,又熬过了一夜。
他挣扎着爬起来,四肢百骸像是散了架,又冷又饿,喉咙干得冒烟。他扒开掩埋的雪层,那摊腥臭的黑水已经冻结,三枚彻底废掉的铜钱嵌在冰里,毫无光泽。他没去挖,只是看了一眼,便背起那小得可怜的包袱,踉跄着钻出了窝棚。
风雪小了些,但依旧寒冷刺骨。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几乎辨不清方向。
往南。
师父的话是唯一的指南针。他辨认了一下太阳模糊的方位,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始跋涉。积雪没到大腿,每走一步都耗费巨大的力气。冰冷的空气吸入肺里,刀割一样疼。
肚子饿得咕咕叫,怀里那几块硬饼子他不敢多吃,只能小口啃一点,再抓几把雪咽下去,勉强压住那股磨人的虚火。
一路上,寂静得可怕。只有脚踩积雪的咯吱声,和自己的喘息声。偶尔有被惊起的寒鸦,扑棱着翅膀飞远,留下几声凄凉的呱噪。
他不敢停。停下来就可能冻僵,也可能被夜里可能存在的什么东西追上。他这根“人形蜡烛”,对黑暗里的玩意儿吸引力太大了。
走了不知道多久,太阳升到了头顶,又渐渐西斜。他的体力消耗殆尽,眼前阵阵发黑,全靠一股狠劲撑着。
终于,在太阳快要落山前,他爬上一道缓坡,视野豁然开朗。
坡下,不再是连绵的雪山和林子。一片相对开阔的谷地里,散落着几十户人家,炊烟袅袅升起。虽然同样破败,但比靠山屯似乎多了些人气。一条冻得硬邦邦的土路,从村子中间穿过,延伸向远方。
靠山镇。他听师父提过这个名字,是老牛岭这一带山下最大的一个聚居点,偶尔会有供销社的卡车过来。
希望。
这个词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撞进他心里。有人烟,就意味着可能有食物,可能有信息,可能……有办法继续往南走。
他加快脚步,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下缓坡。
越靠近镇子,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穿着臃肿棉袄、面色黝黑的农民,扛着农具,或赶着空车,看到这个突然从山上下来的、衣衫褴褛、满脸冻疮的陌生孩子,都投来诧异和警惕的目光。
陈默低着头,尽量不去看那些目光。他知道自己现在这副样子很惹眼,很可疑。但他顾不上了,他需要找到一个能落脚、能换点吃食的地方。
镇子口有个歪歪扭扭的木牌,写着“靠山镇”。房子比靠山屯的规整些,多是土坯或砖石结构,偶尔还能看到一两栋红砖房。街上零星有几个穿着褪色军绿棉袄的人走动。
他的目光扫过街边。一个挂着“供销社”牌子的门脸开着门,里面似乎有人。旁边还有个幌子,写着“工农兵旅社”。
旅社?他不敢想。供销社……或许能问问?
他攥了攥怀里那点可怜的家当——几毛皱巴巴的毛票,是师父生前最后一点积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先朝着供销社走去。
刚走到门口,里面一个围着厚围巾、揣着袖笼的中年售货员就瞥见了他,眉头立刻皱了起来,眼神里满是嫌弃和驱赶的意味。
“去去去!哪来的小叫花子?这里没吃的给你!别挡着门!”声音尖利,毫不客气。
陈默的脚步顿住了,像被一盆冷水浇在头上。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喉咙干涩,一个字也吐不出来。那售货员厌恶的表情,和靠山屯那些人的目光,重叠在了一起。
他默默低下头,转身离开。那点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被踩灭了几分。
不能去旅社,肯定会被赶出来。
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寒冷和饥饿更加猛烈地侵袭着他。天快黑了,夜晚的靠山镇,对他而言,同样危险。
拐过一个街角,他忽然闻到一股淡淡的、食物熟透的香气。是烤红薯!
他循着味道看去,只见街边背风处,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蹲在那里,面前摆着个小泥炉,炉子里闪着暗红的炭火,边上放着几个烤得焦黑、冒着热气的红薯。
老头的穿着也很破旧,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神却不像其他人那样充满警惕和排斥,只是有些麻木和疲惫。
陈默咽了口唾沫,肚子里那股饿劲被这香气勾得翻江倒海。他犹豫再三,还是慢慢走了过去。
他没说话,只是从怀里掏出那所有毛票,摊开手心,递到老头面前,眼睛却死死盯着炉子上那个最小的红薯。
老头抬起头,浑浊的眼睛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手里那点可怜的毛票,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
“娃子,这钱不够嘞。”老头的声音沙哑,“这年头,红薯也金贵哩。”
陈默的手僵在半空,心一点点沉下去。
老头看了看他冻得发紫的脸和裂口的手,又叹了口气,犹豫了一下,用火钳夹起那个最小的、甚至有些烤焦了的红薯,飞快地塞到他手里,然后摆摆手:“拿去吧拿去吧,快走,别让人看见……”
滚烫的红薯烫得陈默手一哆嗦,他却死死抓住,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对着老头鞠了一躬,转身飞快地跑开,躲到一个僻静的墙角。
红薯的温热透过冰冷的皮肤传来,香气直往鼻子里钻。他狼吞虎咽地啃着,烫得直吸冷气,却觉得这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几口下肚,一股暖流升起,驱散了些许寒意。
吃完最后一口,连皮上的焦黑都舔干净了,他才感觉活过来一点。
夜幕缓缓降临,靠山镇的灯火零星亮起。街上行人渐少。
他必须找个过夜的地方。露宿街头,会冻死的。
他沿着镇子边缘摸索,最终在镇子最西头,找到一个废弃的砖窑。窑口塌了半边,里面黑黢黢的,堆着些烂砖头和杂物,但好歹能挡风。
他钻了进去,找了个背风的角落蜷缩起来。
外面传来零星的狗叫和人声,镇上夜晚的生活似乎才刚刚开始,却与他无关。
他抱着膝盖,听着自己肚子里因为一个红薯而暂时平息下去的咕噜声,看着窑口外那片陌生的、被灯火勾勒出轮廓的夜空。
南方……还在更南的地方。
师叔葛道陵……到底在哪里?
他摸了摸胸口那道沉默的符咒,又摸了摸怀里那本符书和秃笔。
路,还得继续走。
只是不知道,这个陌生的靠山镇,等待他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