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三方会谈-《从鬼灭开始执掌万界》

  第二天上午,刘宇开着一辆沉稳的黑色轿车,准时来到了海城大学家属区门口。

  程墨和何景文已经等在那里。

  “何教授,墨仔!”

  刘宇下车,热情地打招呼,动作间比平时多了几分慎重。

  他先为何景文拉开后座车门。

  “何教授,您请。”

  车上,刘宇一改平日跳脱的模样,难得地正经介绍着:“何教授,墨仔,咱们现在去的是我们家集团旗下自己经营的一个私人会所,一般不对外,胜在安静,绝对保密。”

  他一边开车,一边通过后视镜观察着何景文的表情。

  “我爸特意交代了,今天务必招待好何教授您。”

  何景文坐在后座,微微颔首,目光欣赏地看着窗外的绿植:“有心了,小刘总年轻有为,家里企业也经营得风生水起,不错。”

  “哎哟,何教授您可是学术大家,又是程墨的老师,叫我小宇或者刘宇就行。”

  刘宇连忙摆手,语气恭敬。

  “我就是给我爸跑跑腿,我们家那点产业,跟您这样的大学问家比起来,不值一提。主要是做点矿产贸易和物流,这几年我爸想着转型,也投了些别的项目,但核心还是靠实干和信誉吃饭。”

  程墨坐在副驾,安静地听着,偶尔附和一两句。

  他能感觉到刘宇今天的紧张和刻意表现,也知道何景文在看似随意的寒暄中,其实也在评估着刘家的底蕴和态度。

  与此同时,在星海集团旗下那家位于市中心顶级地段的私人会所里,刘亚文正坐在静谧的会议室主位上,再次翻阅着何景文的资料。

  越看,他心头越是肃然。

  海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国家神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院士有效候选人……

  这一连串的头衔,代表的不仅是极高的学术地位,更是一个庞大而顶尖的资源网络。

  他意识到,这次合作的意义,可能远不止于商业回报。

  当刘宇引着程墨和何景文走进会议室时,刘亚文立刻起身,热情地迎了上去。

  他双手握住何景文的手:“何教授,百忙之中打扰您,真是太感谢了!一直听小宇和小墨提起您,说您是难得的良师,今天终于见面了!”

  “刘总太客气了。”何景文微笑着回应。

  落座后,侍者奉上香茗。

  刘亚文没有过多寒暄,开局便真诚地说道:“何教授,首先真的要感谢您对程墨的培养。小墨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您的悉心指导。”

  这话说得情真意切。

  何景文笑道:“程墨这孩子是自己争气,倒是贵企业在商界的成就,令人钦佩。”

  简单的茶叙后,刘亚文切入正题。

  他通过投影,简要展示了星海集团的业务版图、资产规模和几个成功的产业化案例,重点强调了集团在项目运营、市场渠道和政府关系方面的深厚积累。

  “何教授……”

  刘亚文语气诚恳。

  “程墨掌握的技术,毫无疑问是颗能改变行业的金种子。但金种子需要最肥沃的土壤和最专业的园丁,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惠及更多人。”

  “我们星海集团,有信心、也有能力提供这一切,确保技术顺利转化,实现最大价值。”

  何景文静静听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缓缓开口:“刘总的企业实力和诚意,我看到了。不过,高科技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前沿基础研究的转化,有其特殊性。”

  “它往往需要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持续投入,忍受漫长研发周期的不确定性,需要的是有远见、耐得住寂寞的战略投资者,而非追求短期快速回报的财务投资者。”

  他看似随意地提起了几个曾经轰动一时,却因资本急功近利、过度干预研发而最终失败的知名生物技术项目案例,敲打的意味不言而喻。

  最后,他目光转向程墨:“程墨啊,技术的深度、边界和未来的研发路径,你最清楚。我们需要确保的是一个纯粹、稳定、不受非技术因素干扰的研发环境。这一点,至关重要。”

  程墨一直静观其变,此刻才迎向导师的目光,言简意赅地确认:“何老师说的是。技术壁垒确实极高,后续研发路径我有清晰规划,但这需要长期的、专注的投入作为保障。”

  他既支持了何景文的观点,也向刘亚文明确了核心要求。

  刘亚文是老江湖,自然听懂了弦外之音。

  他沉吟片刻,基于常规的商业逻辑提出了方案:

  “何教授,小墨,我理解技术的重要性。这样如何?按照风险投资的惯例,资方承担主要资金风险,我们星海出资占大头,目标51%以上。”

  “程墨以技术入股,占30%左右,何教授您以荣誉和资源入股,占15%到20%。

  这样既能保障资金,也能体现二位的价值。”

  他提出这个方案,并非想占程墨便宜。

  而是出于对程墨年轻、缺乏商业经验的本能担忧,以及一种微妙的考量。

  他担心程墨迫于师生情面,未来可能驾驭不住何景文这样的学术权威。

  刘亚文想着,反正自己儿子和程墨关系铁,先把主导权握在手里,后期再通过其他方式向程墨让利也行。

  “绝对不行!”

  何景文几乎立刻反对,语气斩钉截铁。

  “技术型公司,尤其是我们这种以前沿突破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必须由技术主导!程墨必须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否则,我无法以我的学术声誉和未来可能调用的国家实验室资源为此背书!”

  他的动机纯粹而坚定,首要目的是推动科学进步,确保研发不被资本绑架,商业利益还在其次。

  他坚持程墨必须控股,或者至少对核心技术拥有绝对的一票否决权。

  刘亚文则强调巨额资本投入的风险和企业管理需要专业经验,认为资方主导更利于公司稳健发展。

  何景文则寸步不让,坚持学术原则和技术主权。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变得有些紧张,两位长辈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谁。

  负责端茶递水的刘宇看得冷汗涔涔。

  就在这时,程墨平静地开口了。

  “我出资五千万,加上相关的专利技术,占股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