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行业峰会——陆砚辞定义“文娱新生态”-《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

  深秋的全球文娱行业峰会会场,像一座浓缩了世界文化的殿堂。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主会场内,来自32个国家的近千名行业从业者齐聚一堂——前排坐着Netflix亚太区副总裁马克·陈、BBC内容总监艾米丽、日本NHK制作局局长佐藤健,后排则是各国中小内容团队的代表,手里攥着笔记本,眼神里满是对“行业未来”的期待。舞台背景板以“全球文娱新生态:从流量狂欢到内容共生”为主题,左侧是《侠影篇》草原实景的巨幅画面,右侧则排列着韩国韩屋、日本和纸、印度纱丽等各国文化符号,中间用一道流动的光带连接,象征着“文化互通、内容共生”的核心。

  下午四点半,随着主持人“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本次峰会压轴嘉宾——云栖文创创始人、国际真诚创作联盟主席陆砚辞先生”的话音落下,全场灯光骤然聚焦在舞台入口。陆砚辞身着一身深灰色定制西装,袖口别着一枚小巧的竹编徽章(那是张师傅特意为他编的“云栖纹”),手里没有拿厚重的演讲稿,只托着一个掌心大小的宋代步人甲模型——这是道具组为他准备的“演讲道具”,轻轻放在讲台上,便迎着掌声走到了话筒前。

  聚光灯下,他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先环视了一圈会场,目光掠过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面孔,嘴角露出温和而坚定的笑意:“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全球的同行们聊聊‘我们该做什么样的内容’。过去几年,我们都经历过‘流量狂欢’的时代——用绿幕抠图代替实景,用AI生成代替原创,用数据刷量代替真实口碑。可当狂欢落幕,我们发现,留下的只有破碎的泡沫:观众不再买账,新人无处立足,文化被简化成‘异国情调’的标签。”

  他伸手拿起讲台上的步人甲模型,指尖拂过甲片的纹路:“去年拍《侠影篇》时,我们的道具组用三个月时间,复刻了这副宋代步人甲,1825片甲片,每一片都用传统冷锻工艺打造,重量和形制与历史记载分毫不差。有人问我,‘观众看不到甲片的细节,何必这么较真?’我想说,我们对内容的‘较真’,不是为了‘完美’,是为了‘真诚’——真诚地对待历史,真诚地对待观众,真诚地对待创作本身。这,就是我想提出的‘文娱新生态’的第一个核心:内容为王,真诚为基。”

  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台下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陆砚辞继续说道:“‘内容为王’不是一句口号,是要彻底告别套路化、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我们拒绝‘三天拍一集’的快节奏,愿意花三年时间跑遍十大实景;我们拒绝‘特效炫技’的诱惑,让掌风的颜色、泥土的裂纹都服务于‘真实的江湖’;我们更拒绝‘工业糖精’的剧情,让郭靖的‘侠’不是脸谱化的英雄,而是有愧疚、有挣扎的普通人。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真实、有温度、有文化底蕴的内容,才能跨越语言和地域的隔阂,让印度观众看懂郭靖的‘守护’,让巴西观众共情黄蓉的‘坚韧’。”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后排的新人创作者代表:“而支撑这份‘真诚内容’的,是行业里的‘新人’。这就引出了新生态的第二个核心:新人为本,尊重规律。”他抬手示意会场大屏幕,上面出现了李岩在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研修的画面,王珂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写稿的场景,陈曦在日本乐器工坊学习的片段,“这是我们的‘新人海外培养计划’——没有强制性KPI,不要求他们‘三个月出爆款’,只希望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思考回来创作。我们承担所有费用,为他们搭建交流平台,因为我们知道,创作不是‘拧螺丝’,不能用资本压榨速度;新人不是‘工具人’,是行业未来的生命力。”

  他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沉重,却更显真诚:“我见过太多有才华的新人,被‘流量KPI’逼得放弃原创,被‘霸王合约’捆得无法呼吸。但在我们的新生态里,新人可以花半年时间打磨一个短篇,可以去草原采风而不用考虑‘数据转化’,可以像陈曦那样,为了改良陶埙去日本学习,而不用怕‘浪费时间’。因为我们相信,只有让新人安心创作,行业才能有持续的、新鲜的血液。”

  此时,台下一位来自印度的制片人举手提问,声音透过话筒传来:“陆先生,您提到‘文化为魂’,可很多时候,本土文化在国际市场会被误解,我们该如何平衡‘文化深度’和‘市场接受度’?”

  陆砚辞笑着点头,拿起模型放回讲台,走到舞台边缘,语气亲切却不失专业:“这正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核心:文化为魂,创新表达。我们说‘文化为魂’,不是把传统文化‘封存在博物馆里’,而是用当代的、创新的艺术语言,让它‘活’起来。比如《侠影篇》里的宋代文化,我们没有生硬地‘讲解’步人甲的历史,而是让郭靖穿着它在草原战斗,让观众通过‘他的坚守’,感受宋代军人的风骨;我们没有刻意‘展示’竹编工艺,而是让黄蓉的打狗棒刻着宋代缠枝纹,让观众通过‘她的珍视’,体会传统手艺的温度。”

  他看向佐藤健和韩国KBS的金敏雅,语气里满是对“文化共生”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文化为魂’不是‘单向输出’,是‘双向交流’。我们即将启动的‘东方武侠全球计划’,把《侠影篇》的改编权无偿授予韩国和日本的新人团队,不是让他们‘复制中国武侠’,而是希望他们结合自己的文化——韩国团队可以加入儒家‘家国伦理’,日本团队可以探讨‘侠义与武士道’的异同。当不同文化视角碰撞时,文化不仅不会被误解,反而会生出更丰富的内涵。就像印度的宝莱坞电影,没有迎合西方,却用本土的歌舞和情感,打动了全球观众——因为最真实的本土文化,恰恰是最能引发人类共情的‘世界语言’。”

  演讲结束时,会场爆发了长达五分钟的掌声,不少嘉宾站起身,手里举着手机记录这一时刻。艾米丽快步走到台前,握着陆砚辞的手,语气激动:“陆先生,您描绘的‘新生态’,不仅适用于中国市场,更给全球文娱行业指明了方向。我们BBC一直在寻找‘跨越文化的优质内容’,却总在‘流量数据’和‘深度创作’间摇摆。您让我们明白,摆脱短期流量依赖,回归真诚创作,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佐藤健也走上前,手里拿着陆砚辞演讲的速记稿:“我要把您的演讲带回NHK,作为新人培训的教材。日本的传统文化也面临‘传承难’的问题,您的‘新人培养 文化创新’模式,给了我们太多启发。”

  会后的茶歇区,各国嘉宾围绕着陆砚辞热烈讨论——马克·陈提出要联合云栖开发“全球非遗内容库”,印度制片人希望加入“国际真诚创作联盟”,国内的青禾工作室负责人则激动地说:“以前我们怕做非遗纪录片没人看,现在有了‘内容为王’的生态,我们终于敢放手去拍了!”

  陆砚辞站在人群中,看着不同国家的从业者用不同语言讨论“如何做真诚的内容”,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场演讲不是“定义”,而是“唤醒”——唤醒行业对“真诚”的坚守,唤醒对“新人”的尊重,唤醒对“文化”的敬畏。而他所期待的“文娱新生态”,正在这些热烈的讨论中,在这些坚定的眼神里,慢慢从蓝图变成现实。

  当夕阳透过会场的玻璃幕墙,洒在陆砚辞袖口的竹编徽章上时,他想起了云栖村的老槐树——三年前,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如今却亭亭如盖,庇护着树下的新人与故事。而这个由“真诚”浇灌的“文娱新生态”,终将像这棵老槐树一样,扎根于文化的土壤,沐浴着创作的阳光,为全球文娱行业,撑起一片充满生机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