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领导接见-《NBA,女明星终结者》

  羊城的七月,潮湿的风裹着熟悉的粤语叫卖声,从车窗缝隙钻进来时,林若风和正看着窗外的老房子。

  这里的老房子早就卖了,梦超坚持要来看看林若风曾经住过的地方。

  青灰色的瓦檐、斑驳的墙面,还有挂在阳台的绿萝。

  “若风,你就出生在这里呀?”

  梦超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嗯,有什么奇怪的吗?”

  李天不解的问道。

  “这也太普通了吧。”

  梦超不可思议的说道。

  “我也是一个普通人呀!”

  ......

  梦超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拿着一份行程表,指尖划过“市长接见”几个字,轻声提醒:

  “还有半小时到市政府,刚才工作人员说,市长特意推了两个会,就为了见你。”

  林若风“嗯”了一声,并没有什么感觉。

  这是他成名后第一次以“篮球巨星”的身份回到出生地,心里说不出的复杂。

  既有对故土的亲近,又有对官场应酬的疏离。

  车子驶进市政府大院时,门口已经站着几位穿着正装的工作人员,为首的中年男人笑容温和,正是羊城的父母官。

  “若风,欢迎回家!”

  市长主动伸出手,掌心宽厚有力,

  “你的比赛我每场都看,去年总决赛那个绝杀三分,我在办公室都忍不住拍了桌子!”

  林若风笑着回握,语气谦逊:

  “谢谢市长支持,都是团队的功劳。”

  他知道官场的规矩,顺着对方的话往下接,既不张扬,也不显得敷衍。

  两人并肩走进会议室,桌上早已摆好了茶水和水果。

  工作人员递来一份厚厚的文件,是羊城体育局关于“青少年篮球推广计划”的草案,希望他能担任形象大使。

  “若风,你是羊城走出去的骄傲,”

  市长翻开文件,指着其中一页,

  “现在很多孩子都以你为榜样,如果你能牵头,肯定能让更多孩子爱上篮球。”

  林若风快速扫过文件,目光停在“资金保障”和“场地建设”两个章节,没有立刻答应:

  “市长,推广青少年篮球是好事,我肯定支持。不过具体的合作细节,我想让我的团队和体育局对接,您看可以吗?”

  他不想直接拒绝,也不想贸然点头。

  官场的事比商业合作复杂,他更习惯让专业的人处理这些流程。

  市长显然也明白他的顾虑,笑着点头:

  “当然可以,你放心,我们肯定会给出最诚意的方案。

  你现在是国际球星,能想着家乡的篮球事业,就已经很难得了。”

  接下来的半小时,两人大多聊些官样文章。

  从羊城的城市建设,到篮球场馆的规划,偶尔穿插几句关于比赛的闲聊。

  林若风始终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回答得滴水不漏,直到工作人员提醒时间,才起身告辞。

  走出市政府大门时,梦超小声说:

  “你刚才应对得挺好,既没驳了市长的面子,也没把自己绑死。”

  “都是场面话,”

  林若风松了口气,拉了拉领口,

  “比起这些,我更想早点去老街吃碗云吞面。”

  梦超笑着拿出手机,点开地图:

  “早帮你查好了,你小时候常去的那家‘阿婆云吞面’还在,就在上下九步行街,咱们现在就去?”

  车子拐进狭窄的老街时,熟悉的香气扑面而来。

  竹蔗水的清甜、烧腊的油香,还有云吞面汤的鲜味,一下子把林若风拉回了少年时代。

  他戴着口罩和帽子,跟着梦超走进那家不足十平米的小店,阿婆正坐在收银台算账,抬头看到他们,愣了一下:

  “你们是……”

  “阿婆,我是若风啊,”

  林若风摘下口罩,声音放轻,

  “小时候总来你这儿吃云吞面。”

  阿婆仔细打量他,突然眼睛一亮:

  “哎呀!是若风!都长这么高了!”

  她连忙起身,拉着林若风的手,絮絮叨叨地说:

  “以前你总背着书包来,每次都要双份云吞,说要长个子打篮球,现在真的成大球星了!”

  梦超在旁边笑着点单:

  “两碗云吞面,要双份云吞,多放汤。”

  阿婆亲自下厨,煮面时特意多加了一勺猪油,又撒了把葱花,端上来时,热气腾腾的汤里,云吞鼓鼓囊囊,皮薄馅足。

  林若风拿起筷子,咬了一口云吞,鲜虾的鲜甜和猪肉的醇香在嘴里散开。

  普普通通却赛过任何山珍海味。

  “阿婆,您身体还好吗?”

  林若风一边吃,一边问。

  “好着呢!每天煮面,活动活动筋骨,”

  阿婆笑着说,

  “现在电视上总播你的比赛,街坊邻居都知道我这儿有个‘球星顾客’,好多人都来打卡呢!”

  两人吃完面,林若风想多付些钱,阿婆却执意不肯:

  “你能回来吃我的面,我就开心了,要钱干什么?下次回来,阿婆还给你煮。”

  林若风拗不过她,只好留下一件签名球衣:

  “阿婆,这是我的球衣,您挂在店里,就当给您的小店添点人气。”

  离开老街时,夕阳正斜斜地照在骑楼上,梦超看着林若风嘴角的笑意,轻声说:

  “看来还是家乡的味道最能让你放松。”

  林若风点头,心里却突然想起高中时的日子。

  那是他最不愿触碰的回忆,也是他拒绝回高中母校的原因。

  第二天上午,央视体育的专访在羊城体育馆的贵宾室进行。

  主持人是央视的老牌体育记者,开场就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若风,很多球迷都好奇,你这次回羊城,为什么拒绝了高中母校的邀请?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林若风握着话筒的手顿了顿,沉默几秒后,坦然开口:

  “我高中时学习不好,不是老师喜欢的学生......”

  他的声音很轻,却格外清晰,

  现场一片安静,主持人也没想到他会如此坦诚。

  林若风继续说:

  “我不是记仇,只是觉得没必要回去。

  现在我能站在这里,靠的不是高中母校的培养,而是我自己没放弃篮球,还有那些在我低谷时支持我的人。”

  他的坦诚反而赢得了更多尊重,主持人连忙转移话题:

  “那聊聊你的篮球之路吧,从羊城的街头球场,到NbA的总决赛舞台,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时候?”

  “是刚去美国的时候,”

  林若风笑了笑,眼里带着回忆,

  “语言不通,文化差异,还有人说‘中国人打不好篮球’。我经常在训练馆练到凌晨,对着镜子练英语,告诉自己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

  ......

  专访持续了一个小时,从篮球梦想聊到对中国篮球的期待。

  林若风没有说空话,而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我希望能在每个学校都修建更多的篮球场,让更多孩子有地方打球;

  也希望能和学校合作,让篮球成为体育课的必修课,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活动。”

  专访结束后,央视记者私下对梦超说:

  “若风太真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