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庸医-《短篇快穿合集,每篇只写一章》

  贾丽穿入自已开办的小诊所庸医常海里身上,改写常海里因为给患者开感冒药,误食3天感冒药而病死,他却被家属打死的结局。

  1.

  "常海里!你这个庸医!还我爹命来!"

  一声怒吼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将贾丽从混沌中惊醒。她勉强睁开肿胀的眼睛,模糊的视线里是一个满脸愤怒的中年男子,正揪着她的衣领,拳头高高举起。

  "等等!"贾丽本能地抬手阻挡,却发现自己穿着白大褂,胸前还别着"常海里医生"的名牌。

  这是怎么回事?她明明记得自己正在医院加班整理病历,怎么一眨眼就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还没等她想明白,又一记重拳落在她腹部,疼得她弯下腰去。

  "我爹就是吃了你开的感冒药,三天就没了!今天你必须偿命!"男子咆哮着,周围还有几个同样愤怒的人附和。

  贾丽的大脑飞速运转,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浮现——她穿越了!而且穿成了一个因为医疗事故即将被打死的庸医身上!

  "系统激活中...绑定宿主:贾丽。当前身份:常海里。职业:乡村诊所医生。系统名称:仁心医疗救助系统。"

  一道机械音在贾丽脑海中响起,她眼前浮现出一个半透明的界面,上面显示着几行数据:

  【诊所声誉:-20(声名狼藉)】

  【医疗技能:15(勉强入门)】

  【待完成任务:化解当前危机(奖励:基础医疗知识包)】

  贾丽顾不上思考这个突然出现的系统是什么来头,当务之急是保住性命。她强忍疼痛,大声喊道:"请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如果真是我的责任,我绝不逃避!"

  或许是她的语气太过坚定,与"常海里"平日唯唯诺诺的形象截然不同,愤怒的人群竟然真的暂时安静下来。

  "王大哥,我能看看您父亲的病历和用药记录吗?"贾丽趁机问道,同时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在一个简陋的诊所里,医疗设备落后得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还看什么病历?就是你开的药害死了我爹!"王铁柱怒吼道,但旁边一位年长的妇女拉住了他。

  "铁柱,让他看看也好,咱们得弄明白你爹到底是怎么没的。"

  贾丽接过皱巴巴的病历本,快速浏览起来。病历写得极其简单:"王大山,男,68岁,主诉:咳嗽、发热三天。诊断:感冒。处方:感冒灵颗粒,每日三次,连服三天。"

  "王大哥,您父亲除了感冒症状,还有其他不适吗?比如胸闷、呼吸困难?"贾丽专业地问道。

  王铁柱愣了一下,皱眉回忆:"爹那几天确实说胸口闷,我们还以为是年纪大了...等等,你怎么知道?"

  贾丽心中一凛,这根本不是普通感冒!很可能是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初期表现,却被原主误诊为普通感冒开了药。感冒药中的伪麻黄碱会加重心脏负担,对心功能不全的老人可能是致命的!

  "王大哥,您父亲很可能不是单纯的感冒,而是心脏问题。感冒药加重了心脏负担,导致..."贾丽斟酌着用词,"导致病情恶化。"

  "什么?"王铁柱瞪大眼睛,"常医生,你上次可不是这么说的!"

  贾丽深吸一口气,知道必须为自己的"前身"收拾烂摊子:"王大哥,这件事我有责任,我愿意承担。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真相,给您父亲一个交代。"

  她转向其他围观者:"各位乡亲,我是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之前因为我的疏忽造成了悲剧,我深感愧疚。从今天起,我会重新整顿诊所,提升医术,绝不让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贾丽的话掷地有声,与常海里平日畏畏缩缩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村民们面面相觑,怒气似乎消减了些。

  "系统提示:危机初步化解,奖励基础医疗知识包已发放。诊所声誉提升至-10。"

  机械音再次响起,贾丽感觉大量医学知识涌入脑海,从基础诊断到急救措施,瞬间掌握了许多常海里原本不会的技能。

  "王大哥,"贾丽诚恳地说,"如果您允许,我愿意免费为村里所有老人做一次基础体检,筛查潜在的健康问题,作为我对您父亲的一点补偿。"

  王铁柱将信将疑,但贾丽真诚的态度最终打动了他:"好,我就再信你一次。但如果你再出什么差错..."

  "我任凭处置。"贾丽斩钉截铁地说。

  人群渐渐散去,贾丽长舒一口气,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这个她即将接手的烂摊子——常海里的"海星诊所"。

  ## 第二章:整顿小诊所

  诊所不过三十平米,墙面发黄,角落里堆着杂物。所谓的诊疗设备只有一台老式血压计、一个听诊器和几瓶常用药。病历本随意堆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分类和归档系统。

  "这也叫诊所?简直是草菅人命!"贾丽忍不住吐槽。

  她走到洗手间,在镜子前看清了常海里的模样——四十岁左右的男性,面容憔悴,眼睛浮肿,白大褂皱巴巴的,整个人散发着颓废的气息。

  "系统,我为什么会穿越到这个庸医身上?"贾丽忍不住问道。

  "宿主在原世界因过度劳累猝死,本系统检测到宿主具备优秀医疗素养和强烈救死扶伤意愿,故选择您来改变常海里的命运轨迹。"系统平静地回答,"您有三个月时间将诊所声誉提升至80分以上,否则将永远滞留在这个世界。"

  "什么?"贾丽瞪大眼睛,"三个月?就凭这个破诊所?"

  "系统会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提供相应奖励。当前任务:完善诊所基础设备。奖励:基础急救设备一套。"

  贾丽叹了口气,知道抱怨无济于事。她卷起袖子,开始收拾这个乱七八糟的诊所。首先把所有药品分类整理,过期的全部扔掉;然后清理环境,至少让诊所看起来干净整洁;最后开始建立简单的病历管理系统。

  正当她忙得满头大汗时,诊所门被推开,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传来:"常...常医生在吗?"

  贾丽抬头,看到一个面色苍白的年轻妇女抱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门口。

  "请进,我就是常医生。"贾丽放下手中的活,换上专业的微笑。

  妇女犹豫地走进来:"我听说您免费给老人体检...我婆婆腿脚不便,能不能请您..."

  "当然可以。"贾丽点头,"不过今天诊所还在整理,明天开始正式接待体检。您婆婆有什么症状吗?"

  "她总是说胸口疼,喘不上气..."妇女低声说,"村里人都说您...不太靠谱,但我实在没钱带她去县医院。"

  贾丽心中一酸,这就是基层医疗的现状——百姓因病致贫,因贫不敢看病,最后小病拖成大病。

  "您放心,明天我一定去看看。"贾丽承诺道,然后注意到妇女怀里的小男孩一直在咳嗽,"孩子怎么了?"

  "小虎感冒好几天了,吃了药也不见好..."

  贾丽示意妇女坐下,拿出新获得的听诊器检查孩子。肺部有明显的湿啰音,这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支气管炎!

  "孩子需要抗生素治疗。"贾丽严肃地说,"普通感冒药对他没用。"

  "抗...抗生素?那很贵吧?"妇女面露难色。

  贾丽想起常海里的抽屉里还有些钱,应该是他平时攒下的。她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先给孩子治病要紧。"

  妇女感激涕零,连连道谢。贾丽按照标准剂量开了药,详细嘱咐用法用量,并叮嘱明天再来复诊。

  送走母子俩后,系统提示音响起:"完成一次正确诊疗,医疗技能 5。获得村民初步信任,诊所声誉 5。"

  贾丽露出一丝微笑,看来改变已经开始。但她也清楚,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常海里留下的烂摊子,不是一天两天能收拾完的。

  ## 第三章:初显身手

  第二天一早,贾丽就带着简易医疗箱前往那位妇女家。简陋的土房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人躺在床上,呼吸急促,嘴唇发绀。

  贾丽立即检查,发现老人心率不齐,血压偏高,双下肢轻度水肿——典型的心力衰竭表现,和王铁柱父亲的情况类似!

  "大娘,您这病不是一天两天了,必须系统治疗。"贾丽一边说一边给老人服用了利尿剂和降压药(从系统奖励的基础药品中取出)。

  "医生,我娘这病...能治好吗?"年轻妇女担忧地问。

  "控制得好可以正常生活,但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检查。"贾丽实话实说,"我会帮您申请慢性病补助,减轻药费负担。"

  贾丽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慢性病补助政策,但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帮助这家人。

  回到诊所后,贾丽挂出了"免费老年体检"的告示。起初村民们都持观望态度,但看到王铁柱竟然带着老母亲来体检后,陆续有人上门。

  "常医生,我娘说您诊断得准,开的药也管用。"王铁柱别扭地说,"之前的事...是我太冲动了。"

  贾丽摇摇头:"王大哥,您反应很正常。作为医生,我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之前确实做得不够好。"

  她认真地为王母检查,发现老人有轻度糖尿病,耐心地讲解了饮食控制和日常注意事项。

  就这样,贾丽凭借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真诚的态度,逐渐赢得了部分村民的信任。系统不断提示声誉值在缓慢上升。

  然而好景不长。一周后的傍晚,贾丽正在整理病历,突然听到外面一阵骚动。

  "快来人啊!小虎被糖卡住了!"一个妇女惊恐的喊声传来。

  贾丽冲出门,看到之前那位年轻妇女抱着面色青紫的小虎,孩子已经失去意识,周围围着一群慌乱的村民。

  "让开!我是医生!"贾丽大喊着冲过去。

  她迅速检查孩子,确认是气道异物梗阻导致的窒息。时间就是生命!贾丽立刻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从背后抱住孩子,一手握拳,拇指侧抵住孩子腹部,另一手握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

  一下、两下、三下...终于,一块硬糖从小虎嘴里喷出,孩子随即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

  "好了,没事了。"贾丽松了口气,检查孩子情况,"不过还是要去医院做个详细检查,防止有并发症。"

  年轻妇女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常医生,您是我家的大恩人啊!"

  围观的村民也纷纷赞叹:"常医生真神了!这手法从没见过,太厉害了!"

  "系统提示:成功实施急救,医疗技能 10。获得村民广泛认可,诊所声誉 20。当前声誉:35。奖励:基础急救设备已发放,请注意查收。"

  贾丽疲惫但欣慰地笑了,看来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然而,她没有注意到人群外围,一个满脸横肉的中年男子正阴冷地盯着她。

  "常海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男子低声对身旁的人说,"刘三爷交代的事,看来得从长计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