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总带着一股子钻心的凉,刮过皇宫的宫墙时,卷起地上的枯叶,打着旋儿落在冷宫外的石板路上。凌燕裹紧了身上的貂裘,那貂裘是萧景珩特意让人用北境的玄狐皮缝制的,毛厚而软,却依旧挡不住这冷宫里透骨的寒意。
引路的内侍是个约莫二十岁的年轻人,名叫小禄子,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宫服,袖口磨出了毛边。他走在前面,脚步放得极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偶尔回头看凌燕时,眼神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慌乱,连说话都带着颤音:“娘娘,前面就是冷宫的正殿了,太后娘娘……这几日脾气不大好,您待会儿多担待些。”
凌燕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小禄子的手上——他的右手食指上有一道新鲜的划痕,还泛着红,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划到的;更奇怪的是,他腰间挂着的香囊,绣的是寻常的兰草纹样,却在香囊的角落,用深色的线绣了一个极小的“辰”字。
“你这香囊倒是别致。”凌燕状似无意地开口,目光落在那“辰”字上,“兰草绣得清雅,只是这角落的小字,倒像是后来添上去的。”
小禄子的身子猛地一僵,下意识地将香囊往身后藏了藏,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娘娘说笑了,这是奴才家里人给绣的,许是家里的妹妹手笨,绣错了地方。”
凌燕没再追问,心中却多了几分疑虑。“辰”字是前朝的国号,寻常宫女太监绝不敢在香囊上绣这个字,除非……小禄子与前朝余孽有关。她不动声色地跟上小禄子的脚步,指尖轻轻攥紧了袖口——那里藏着一枚小巧的银簪,是萧景珩特意让工匠打造的,簪头锋利,既能防身,也能用来做简单的检测,就像上次查毒粮时那样。
冷宫的正殿比凌燕想象的还要破败。朱红的殿门掉了漆,露出里面深色的木头,门上的铜环生了锈,轻轻一碰就发出“吱呀”的声响。殿内光线昏暗,只有几扇小窗透进微弱的天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还夹杂着一丝霉味,显然是殿内的被褥许久没有晾晒了。
太后歪在榻上,身上盖着一床洗得发白的米黄色锦被,锦被的边角已经磨破,露出里面的棉絮。她的头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绾着,脸上没有施粉,脸色苍白得像纸,只是那双眼睛,依旧带着往日的锐利,见凌燕进来,先是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被冷漠覆盖:“皇后倒是有闲心,不去坤宁宫享清福,跑到这冷宫里来看哀家的笑话。”
“太后说笑了。”凌燕在榻边的梨花木椅上坐下,那椅子上蒙着一层薄灰,她坐下时,灰尘轻轻扬起,呛得她微微咳嗽了一声。青黛连忙上前,想拿帕子擦椅子,却被凌燕用眼神制止了——她想看看,太后看到这破败的景象,会有什么反应。
可太后只是冷冷地看着,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仿佛早已习惯了这冷宫里的艰苦。只是她的右手,始终按在袖口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锦袍的褶皱,那褶皱异常得很,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倒像是里面藏了什么东西,把布料撑出来的。
“太医说您心口疼,怎么不见您躺着休息?”凌燕的目光落在太后的手上,语气带着几分关切,“我让人炖了些燕窝,待会儿让青黛给您送来,补补身子。”
“不必了。”太后避开她的目光,伸手去拿榻边的茶盏,那茶盏是粗瓷的,边缘还有一道裂痕,里面的茶水早已凉透,“哀家贱命一条,用不着皇后费心。再说,这冷宫里的人,吃的是馊饭,喝的是凉水,哪配得上皇后娘娘的燕窝?”
她说话时,气息平稳,声音虽然带着几分虚弱,却没有丝毫病态的颤抖,一点都不像是心口疼的模样。凌燕心中的疑虑更深了,她接过青黛递来的药碗,那药碗是太医今早送来的,里面盛着治心口疼的汤药,此刻已经凉透了,碗壁上还沾着一些药渣。
“太医开的药,您怎么没喝?”凌燕指尖触到碗壁,冰凉的触感传来,“就算心口疼得不严重,也该按时服药,免得落下病根。”
“苦。”太后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不耐烦,“哀家这辈子最怕吃苦药,再说,喝了也没用,不如不喝。”
凌燕看着她,忽然笑了:“太后若是嫌药苦,我让人在药里加些蜜饯如何?宫里新进来了些江南的桂花蜜,甜而不腻,加在药里正好能中和苦味。”
她说着,起身假意要去唤青黛,经过太后身边时,故意脚下一绊,身体微微倾斜,手“不小心”碰到了太后的袖口。只听“咔嗒”一声轻响,像是木质物件落地的声音,一块巴掌大小的木牌从太后的袖口滑落,掉在地上,滚到了凌燕的脚边。
凌燕眼疾手快,弯腰将木牌捡起,入手冰凉,是一块深色的桃木牌,质地坚硬,上面刻着复杂的纹路,只是边缘残缺,像是被人硬生生掰断的,只剩下半块。她仔细一看,那纹路竟是龙纹,只是这龙纹与大靖的龙纹截然不同——大靖的龙纹是五爪,象征着皇权,而这木牌上的龙纹是四爪,龙首还朝着左侧,这在大靖的礼制中,是前朝皇室的专属纹样!
她穿越到永宁侯府后,为了尽快适应这个时代,特意研读了大靖的史料,其中《大靖礼制考》里就明确记载:“前朝辰氏,以四爪龙为尊,龙首左向,示‘左承天命’之意。”眼前这半块木牌,分明就是前朝皇室的东西!
“这是什么?”凌燕举起木牌,语气平静,目光却紧紧盯着太后,不肯放过她脸上任何一丝表情。
太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血色,她猛地坐起身,伸手想去抢木牌,动作急切得甚至忘了掩饰自己的“心口疼”:“这是哀家的旧物!皇后还给哀家!”
她的指甲很长,抓向凌燕的手时,带着几分狠劲,凌燕下意识地后退一步,避开了她的手。太后没抢到木牌,身体晃了晃,差点从榻上摔下来,小禄子不知何时出现在殿门口,见状连忙上前扶住她,眼神里满是慌乱,却不敢多说一句话。
“旧物?”凌燕看着小禄子扶着太后的手,那手上的划痕正好对着太后的袖口,像是之前帮太后藏木牌时不小心划到的,“太后的旧物,怎么会藏在袖口?还偏偏是半块?难道这半块木牌,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太后紧紧咬着嘴唇,嘴唇都被咬得发白,却依旧不肯说一句话。小禄子扶着她的手,微微颤抖着,眼神时不时地瞟向殿外,像是在等什么人。
凌燕心中一动,忽然明白了——太后装病,根本不是为了博同情,而是为了等送密信的人!这半块木牌,就是她与送密信的人接头的信物!而小禄子,很可能就是那个传递消息的人!
“小禄子,”凌燕的目光转向门口的内侍,语气带着一丝威严,“你刚才说,这几日太后脾气不好,那你说说,太后除了心口疼,还有什么别的症状?比如,有没有在夜里偷偷出去过?有没有见过什么外人?”
小禄子的脸瞬间变得通红,像是被人戳中了心事,他支支吾吾地说:“没……没有……太后娘娘一直在殿里待着,没出去过,也没见过外人……”
“是吗?”凌燕走近他,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香囊上,“那你香囊上的‘辰’字,是怎么回事?‘辰’是前朝的国号,你一个大靖的内侍,为什么要在香囊上绣前朝的国号?”
小禄子的身子猛地一软,差点跪在地上,他慌乱地想把香囊扯下来,却被凌燕一把抓住了手腕:“你慌什么?难道我说错了?你不仅绣了前朝的国号,还帮太后传递消息,对不对?太后袖口的木牌,就是你帮她藏的,你手上的划痕,就是藏木牌时不小心划到的,对不对?”
一连串的追问,让小禄子再也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娘娘饶命!娘娘饶命!奴才不是故意的!是太后逼奴才的!她要是不逼奴才,奴才不敢帮她传递消息啊!”
“哦?太后逼你?”凌燕看向榻上的太后,她的脸色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眼神里满是绝望,“太后,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太后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冷漠:“是又如何?哀家就是要帮前朝余孽传递消息!萧景珩夺了辰氏的江山,害了哀家的儿子,哀家就是要让他不得安宁!就是要让他的新政毁于一旦!”
凌燕心中一沉,果然如此!太后不仅是前朝余孽的内应,还对萧景珩恨之入骨,想借余孽的手,毁掉萧景珩辛苦推行的新政!
“你以为,凭前朝余孽那些人,就能毁掉新政,推翻大靖?”凌燕的语气带着一丝冷意,“太后,你太天真了。萧景珩推行新政,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顺应民心的事,就算没有前朝余孽,你的阴谋也不会得逞!”
太后冷笑一声,不再说话,只是冷冷地看着凌燕,像是在看一个不自量力的人。
凌燕不再与她争辩,转身走出殿门,对等候在外的秦风说:“秦风,立刻派人把小禄子抓起来,严加审问,问出他与前朝余孽的联络方式,还有他们下一步的计划。另外,派人盯着冷宫的所有出入口,尤其是送饭的宫女和看守的侍卫,只要有异常接触,立刻拿下!再去查一下近一个月进出冷宫的人,重点查与前朝旧臣、江湖势力有往来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是,属下遵命!”秦风躬身行礼,立刻让人把小禄子押了下去,又安排人手监视冷宫,动作迅速而利落。
凌燕站在冷宫外的宫道上,寒风拂过她的发梢,她却丝毫感觉不到冷。太后的话还在她耳边回响,“让他的新政毁于一旦”,这说明,前朝余孽的计划,绝不仅仅是传递消息那么简单,他们很可能在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一场足以毁掉新政、动摇大靖根基的阴谋!
她想起之前的毒粮案,刘三背后也有前朝余孽的影子,他们在粮食里下毒,想制造恐慌,阻挠盐税改革。现在,他们又通过太后传递消息,难道是想在别的地方动手?比如……朝堂?
凌燕不敢再想下去,她快步走向坤宁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把这件事告诉萧景珩,让他做好准备,绝不能让前朝余孽的阴谋得逞!
回到坤宁宫时,已是午时,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殿内,暖融融的,与冷宫里的阴冷截然不同。萧景珩正在批阅奏折,案上堆着厚厚的奏折,旁边放着一杯温热的茶水,他看到凌燕进来,连忙放下朱笔,起身迎了上去:“怎么去了这么久?脸色怎么这么差?是不是在冷宫里受了委屈?”
他伸手握住凌燕的手,她的手冰凉,他连忙把她的手放进自己的掌心,用体温温暖着她:“冷宫里风大,下次再去,一定要多穿件衣服,别冻着了。”
凌燕看着他关切的眼神,心中的慌乱渐渐平息了些,她从袖中取出那半块龙纹木牌,递给萧景珩:“太后是装病,她在给前朝余孽传递消息,这半块木牌,就是她与余孽接头的信物,是前朝皇室的东西。还有冷宫里的内侍小禄子,也是余孽的人,帮太后传递消息。”
萧景珩接过木牌,指尖摩挲着上面的龙纹,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前朝余孽?他们还没死心?竟敢在皇宫里安插眼线,传递消息!”
“不仅没死心,他们还想毁掉你的新政。”凌燕走到案边,铺开一张白纸,用炭笔在纸上画了两个圆圈,分别标注“前朝余孽”“江湖势力”,中间用线连接,“太后说,她要让你的新政毁于一旦。毒粮案中的刘三,背后也有余孽的影子,他们很可能在联合江湖势力,想趁新政未稳,制造混乱。”
萧景珩看着纸上的“关系图”,眉头紧锁:“若是他们在皇宫中安插了不止小禄子一个眼线,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们知晓。必须尽快找出所有眼线,切断他们的联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有个办法。”凌燕想起现代刑侦中的“分类排查法”,这种方法在排查嫌疑人时最有效,既能缩小范围,又能提高效率,“后宫的宫女太监加起来有上千人,若是逐个审问,不仅耗时,还容易打草惊蛇。不如按‘入宫时间’和‘与太后关联度’分组:入宫不足半年的为一组,这些人刚入宫,对宫里的情况不熟悉,不太可能是余孽安插的眼线;与太后有旧怨的为一组,这些人对太后恨之入骨,也不太可能帮她传递消息;曾在慈宁宫当差的为一组,这些人在太后身边待过,最有可能被太后收买,成为她的眼线。尤其是曾在慈宁宫当差、且入宫超过三年的人,他们对太后忠心,又熟悉宫里的情况,是余孽安插眼线的最佳人选。”
萧景珩眼前一亮,他从未想过,排查眼线还能这样分组:“这个法子好!按组别排查,既能缩小范围,又能提高效率。我立刻让秦风按这个法子去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所有眼线!”
他说着,立刻让人去传秦风,将凌燕的“分类排查法”详细告知,并叮嘱秦风,一定要秘密排查,不能打草惊蛇。
接下来的两日,秦风按照凌燕的方法,对后宫的宫女太监进行了秘密排查。他们先将宫女太监按“入宫时间”和“与太后关联度”分成三组,然后对曾在慈宁宫当差、且入宫超过三年的人进行重点排查。这些人共有五十多个,秦风将他们分成五组,每组安排两名侍卫,暗中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记录他们的行踪。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三个异常人物——这三个宫女都是曾在慈宁宫当差的,入宫都超过了五年,她们每月都会以“给太后送衣物”为由,去冷宫见太后,且每次从冷宫回来后,都会偷偷去御花园的假山下停留片刻,停留的时间不长,只有一炷香左右,然后就匆匆离开,像是在传递什么东西。
“假山下?”凌燕听到秦风的汇报,心中一动,“御花园的假山在哪里?离太和殿近吗?”
“回娘娘,御花园的假山在太和殿的东侧,距离太和殿只有百余步的距离。”秦风连忙回答,“那假山周围有几个废弃的杂物间和亭子,平时很少有人去。”
凌燕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她想起现代“火灾隐患排查逻辑”——火灾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易燃物、火源、氧气,而偏僻、通风差的地方,不仅容易藏匿易燃物,还能让火势快速蔓延。御花园的假山靠近太和殿,若是在那里藏易燃物,趁朝会时纵火,很可能烧毁太和殿,制造混乱!
“不好!”凌燕猛地站起身,“他们很可能想在朝会时纵火,烧毁太和殿!立刻去御花园假山附近排查!尤其是杂物间、废弃的亭子这些地方,一定要仔细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秦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带领侍卫,跟着凌燕赶往御花园。
御花园的假山很大,由许多巨大的青石堆砌而成,假山周围种着一些松柏,枝叶茂密,将假山遮挡得严严实实。假山脚下有三个废弃的杂物间,都上了锁,锁上生了锈,看起来像是很久没有人打开过了。
“先查最里面的那个杂物间!”凌燕指着最靠近太和殿的那个杂物间,“那个杂物间离太和殿最近,若是在里面藏易燃物,纵火后,火势最容易蔓延到太和殿。”
侍卫立刻上前,从腰间抽出佩刀,对准锈迹斑斑的铁锁狠狠劈下。“哐当”一声脆响,铁锁应声而断,门板被轻轻一推,便“吱呀”着向内敞开。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混杂着煤油的腥气扑面而来,呛得人忍不住咳嗽——杂物间里堆满了干燥的干草,捆成一人高的草垛整齐地靠在墙边,草垛旁还放着十几罐密封的煤油,罐口的木塞已经松动,隐约能看到里面深色的液体。更令人心惊的是,墙角还堆着几捆用油脂浸泡过的麻绳,麻绳的一端缠着易燃的硫磺纸,显然是用来引火的。
“果然有易燃物!”凌燕捂住口鼻,目光扫过满室的危险品,心中寒意更甚,“这些干草和煤油,足够把整个太和殿烧个精光!他们选在假山杂物间藏这些东西,就是看中这里偏僻,平时没人来,而且离太和殿近,一旦纵火,火势能在短时间内蔓延过去!”
秦风走到草垛旁,用佩刀挑开干草,发现干草下面还藏着十几根火把,火把的顶端裹着浸油的棉布,只要点燃,就能快速引燃周围的干草。“娘娘,这些东西应该是最近才藏进来的,您看这煤油罐上的封泥,还没完全干透。”他指着煤油罐的封口处,那里残留着新鲜的红泥痕迹,显然是刚封不久。
凌燕点头,蹲下身仔细观察地面。杂物间的地面积着一层薄灰,灰层上留着几串清晰的脚印,脚印的尺寸不大,看起来像是女子的鞋印,而且脚印的方向一致,都是从门口走向墙角的易燃物堆放处,再从原路返回。“这些脚印应该是那三个宫女留下的,她们每次来假山下,都是为了检查这些易燃物,确保在纵火前不会出意外。”她站起身,对秦风说,“立刻让人把这些易燃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换上普通的干草和空罐,别让她们发现异常。另外,在杂物间周围安排暗卫,密切监视那三个宫女的动向,看看她们什么时候会来联络接头人。”
“是,属下遵命!”秦风立刻安排侍卫行动,一部分人小心翼翼地将易燃物搬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送往皇宫外的安全地点封存;另一部分人则换上便服,潜伏在假山周围的松柏丛中,屏住呼吸,紧盯杂物间的入口。
凌燕站在假山旁,看着侍卫们有条不紊地行动,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她知道,找到易燃物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前朝余孽到底会在什么时候纵火?除了这三个宫女和小禄子,皇宫里还有多少他们的眼线?这些问题若是不查清,就算转移了易燃物,也无法彻底消除隐患。
“燕儿。”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凌燕回头,只见萧景珩快步走来,他身着常服,却依旧难掩周身的威严,“秦风已经把情况告诉我了,辛苦你了。”
“你怎么来了?”凌燕迎上去,伸手握住他的手,他的手心带着温热的温度,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
“听说你在御花园发现了易燃物,我放心不下,就过来看看。”萧景珩的目光扫过杂物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前朝余孽倒是胆大,竟敢在皇宫里藏这些东西,还想烧毁太和殿,真是自不量力!”
“他们不是自不量力,是想趁朝会时制造混乱。”凌燕轻声说,“朝会时百官齐聚太和殿,若是突然纵火,定会引起恐慌,他们说不定会趁机发动叛乱,劫持百官,甚至对你不利。”
萧景珩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有你在,有禁军在,他们的阴谋绝不会得逞。对了,秦风说,那三个宫女每次从冷宫回来后,都会来假山下停留片刻,你觉得她们下一步会怎么做?”
“她们应该在等接头人的指令,确定纵火的具体时间。”凌燕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灵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一个圈套,引出她们的接头人,顺藤摸瓜,找出所有潜伏在皇宫里的眼线。”
“哦?你有什么主意?”萧景珩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知道凌燕总能想出一些出人意料却又十分有效的办法。
“我们可以让青黛伪装成新入宫的宫女,故意在那三个宫女面前提及‘三日后朝会’的事,再装作不小心把‘杂物间钥匙’掉在她们能看到的地方。”凌燕解释道,“那三个宫女肯定会以为这是接头的信号,会在朝会前夕去杂物间查看,到时候我们的暗卫就能趁机跟踪她们,找到接头人。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杂物间里放一张假的‘纵火时间表’,上面写着‘朝会辰时三刻纵火’,引诱她们按这个时间行动,我们也好提前做好布防。”
萧景珩眼前一亮,这个计划既周密又隐蔽,既能引出接头人,又能掌握纵火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我立刻让青黛去准备,再让秦风加强暗卫的部署,确保万无一失。”
接下来的两日,皇宫里看似平静如常,实则暗流涌动。青黛按照凌燕的吩咐,伪装成新入宫的宫女,在御花园里打扫卫生时,故意在那三个宫女面前抱怨:“听说三日后要举行朝会,到时候太和殿肯定特别热闹,就是不知道我们这些做杂役的,能不能远远看一眼。”她说着,还“不小心”把一串铜钥匙掉在地上,钥匙串上挂着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杂物间”三个字。
那三个宫女果然上钩,其中一个名叫春桃的宫女,趁青黛不注意,偷偷捡起钥匙,又快速放回原处,眼神里却闪过一丝窃喜。当天夜里,春桃便独自来到御花园的假山旁,悄悄溜进杂物间,在里面翻找了许久,看到凌燕提前放在草垛上的“纵火时间表”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将时间表藏进袖中,然后悄悄离开了杂物间。
潜伏在周围的暗卫立刻跟上春桃,一路跟踪她到了后宫的偏僻角落。只见春桃在一棵老槐树下停了下来,对着空气低声说道:“东西拿到了,按计划行事。”片刻后,一个身穿黑色夜行衣的男子从树后走了出来,接过春桃递来的时间表,低声叮嘱道:“记住,朝会辰时三刻,准时纵火,别出任何差错。事成之后,自然有你的好处。”
暗卫见状,立刻围了上去,将春桃和黑衣男子团团围住。黑衣男子大惊失色,拔出腰间的匕首想反抗,却被暗卫三下五除二制服。春桃吓得瘫倒在地,浑身发抖,嘴里不停念叨着:“我不是故意的……我是被逼的……”
暗卫将两人押到萧景珩和凌燕面前。经过审讯,黑衣男子承认自己是前朝太子的贴身侍卫,名叫赵武,负责联络皇宫里的眼线,传递消息;春桃则供出,另外两个宫女也是前朝余孽安插的眼线,她们三人的任务就是在朝会时纵火,配合宫外的江湖势力攻打宫门,里应外合,制造混乱,为前朝余孽的叛乱创造机会。
“原来如此。”萧景珩看着审讯记录,眼中满是怒火,“他们不仅想在皇宫里纵火,还想联合江湖势力攻打宫门,真是好大的胆子!秦风,立刻调派三万禁军,一部分埋伏在太和殿周围,负责保护百官和皇宫的安全;另一部分驻守在宫门处,严密监视进出皇宫的人,一旦发现江湖势力的踪迹,立刻拿下!另外,把那两个宫女也抓起来,严加审问,看看她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前朝余孽的秘密!”
“是,属下遵命!”秦风躬身行礼,转身匆匆离去,安排禁军布防。
凌燕走到萧景珩身边,看着他紧绷的侧脸,轻声说:“别太担心,我们已经掌握了他们的计划,还抓住了他们的联络人,只要做好布防,他们的叛乱就不会成功。”
萧景珩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一丝温柔:“我不是担心叛乱,我是担心你。朝会那天肯定会很危险,我不想让你置身险境。”
“我们是夫妻,本就该一起面对。”凌燕看着他的眼睛,眼中满是坚定,“朝会那天,我要和你一起站在太和殿上,看着那些前朝余孽被绳之以法,看着你的新政能顺利推行下去。”
萧景珩心中一暖,他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凌燕都会站在他身边,支持他,陪伴他。他轻轻将凌燕拥入怀中,在她耳边轻声说:“好,我们一起面对。等这件事结束后,我带你去江南,看看你一直想看的海棠花。”
凌燕靠在他的怀里,感受着他温暖的怀抱,心中满是安定。她知道,三日后的朝会,将会是一场硬仗,但只要有萧景珩在身边,有禁军的保护,有百官的支持,他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彻底清除前朝余孽,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新政与安宁。
夜色渐深,皇宫里一片寂静,只有巡逻侍卫的脚步声在宫道上回荡。太和殿的灯火依旧亮着,萧景珩和凌燕还在殿内,与秦风一起研究朝会的布防细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出现差错。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身上,映着他们眼中的坚定与默契,仿佛在预示着三日后的胜利。
三日后的朝会如期而至。清晨,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手持朝笏,整齐地排列在太和殿前,等待着萧景珩的到来。太和殿周围埋伏着大量禁军,他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宫门处也驻守着重兵,严密检查每一个进出皇宫的人,防止江湖势力混入。
凌燕身着皇后朝服,站在萧景珩身边,她的手心微微出汗,却依旧保持着镇定的神色。她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开始,而胜利,就在眼前。
辰时三刻,就在前朝余孽约定纵火的时间,太和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就听到禁军的呐喊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江湖势力果然按计划攻打宫门了!
萧景珩神色不变,对着身边的内侍沉声说道:“传朕旨意,让宫门处的禁军全力抵抗,绝不能让江湖势力进入皇宫!另外,通知太和殿周围的禁军,做好准备,防止有人趁机纵火!”
内侍领命而去,很快,宫门处的呐喊声就小了下去——江湖势力虽然来势汹汹,但在禁军的顽强抵抗下,根本无法突破宫门的防线。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突然从百官中冲了出来,手持火把,朝着太和殿的柱子跑去,嘴里大喊着:“为了前朝!烧死萧景珩!”
凌燕一眼就认出,这个人是之前被抓的两个宫女中的一个,她竟然混在百官的侍从里,想趁机纵火!
“拦住她!”凌燕大喊一声,禁军立刻冲了上去,在火把即将碰到柱子的瞬间,将那个宫女制服。
宫女被押到萧景珩面前,她看着萧景珩,眼中满是仇恨:“萧景珩!你夺了我们辰氏的江山,我就算是死,也要拉着你一起陪葬!”
萧景珩冷冷地看着她,语气带着一丝威严:“前朝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你们的皇帝昏庸无道,鱼肉百姓,失去了民心。朕登基后,推行新政,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顺应民心之举。你们这些前朝余孽,妄图复辟,只会让百姓再次陷入苦难,是绝不会得逞的!”
百官听后,纷纷附和:“陛下说得对!前朝余孽妄图叛乱,天理难容!请陛下严惩!”
那个宫女看着百官的反应,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彻底失败,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很快,宫门处传来捷报——江湖势力被禁军彻底击溃,首领被擒,其余的人要么投降,要么被当场斩杀。潜伏在皇宫里的前朝余孽也被一一抓获,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朝会结束后,萧景珩看着凌燕,脸上露出了笑容:“燕儿,我们成功了。”
凌燕也笑了,她看着萧景珩,眼中满是欣慰:“是啊,我们成功了。前朝余孽被清除,新政就能顺利推行下去,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引路的内侍是个约莫二十岁的年轻人,名叫小禄子,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宫服,袖口磨出了毛边。他走在前面,脚步放得极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偶尔回头看凌燕时,眼神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慌乱,连说话都带着颤音:“娘娘,前面就是冷宫的正殿了,太后娘娘……这几日脾气不大好,您待会儿多担待些。”
凌燕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小禄子的手上——他的右手食指上有一道新鲜的划痕,还泛着红,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划到的;更奇怪的是,他腰间挂着的香囊,绣的是寻常的兰草纹样,却在香囊的角落,用深色的线绣了一个极小的“辰”字。
“你这香囊倒是别致。”凌燕状似无意地开口,目光落在那“辰”字上,“兰草绣得清雅,只是这角落的小字,倒像是后来添上去的。”
小禄子的身子猛地一僵,下意识地将香囊往身后藏了藏,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娘娘说笑了,这是奴才家里人给绣的,许是家里的妹妹手笨,绣错了地方。”
凌燕没再追问,心中却多了几分疑虑。“辰”字是前朝的国号,寻常宫女太监绝不敢在香囊上绣这个字,除非……小禄子与前朝余孽有关。她不动声色地跟上小禄子的脚步,指尖轻轻攥紧了袖口——那里藏着一枚小巧的银簪,是萧景珩特意让工匠打造的,簪头锋利,既能防身,也能用来做简单的检测,就像上次查毒粮时那样。
冷宫的正殿比凌燕想象的还要破败。朱红的殿门掉了漆,露出里面深色的木头,门上的铜环生了锈,轻轻一碰就发出“吱呀”的声响。殿内光线昏暗,只有几扇小窗透进微弱的天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味,还夹杂着一丝霉味,显然是殿内的被褥许久没有晾晒了。
太后歪在榻上,身上盖着一床洗得发白的米黄色锦被,锦被的边角已经磨破,露出里面的棉絮。她的头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绾着,脸上没有施粉,脸色苍白得像纸,只是那双眼睛,依旧带着往日的锐利,见凌燕进来,先是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被冷漠覆盖:“皇后倒是有闲心,不去坤宁宫享清福,跑到这冷宫里来看哀家的笑话。”
“太后说笑了。”凌燕在榻边的梨花木椅上坐下,那椅子上蒙着一层薄灰,她坐下时,灰尘轻轻扬起,呛得她微微咳嗽了一声。青黛连忙上前,想拿帕子擦椅子,却被凌燕用眼神制止了——她想看看,太后看到这破败的景象,会有什么反应。
可太后只是冷冷地看着,连眉头都没皱一下,仿佛早已习惯了这冷宫里的艰苦。只是她的右手,始终按在袖口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锦袍的褶皱,那褶皱异常得很,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倒像是里面藏了什么东西,把布料撑出来的。
“太医说您心口疼,怎么不见您躺着休息?”凌燕的目光落在太后的手上,语气带着几分关切,“我让人炖了些燕窝,待会儿让青黛给您送来,补补身子。”
“不必了。”太后避开她的目光,伸手去拿榻边的茶盏,那茶盏是粗瓷的,边缘还有一道裂痕,里面的茶水早已凉透,“哀家贱命一条,用不着皇后费心。再说,这冷宫里的人,吃的是馊饭,喝的是凉水,哪配得上皇后娘娘的燕窝?”
她说话时,气息平稳,声音虽然带着几分虚弱,却没有丝毫病态的颤抖,一点都不像是心口疼的模样。凌燕心中的疑虑更深了,她接过青黛递来的药碗,那药碗是太医今早送来的,里面盛着治心口疼的汤药,此刻已经凉透了,碗壁上还沾着一些药渣。
“太医开的药,您怎么没喝?”凌燕指尖触到碗壁,冰凉的触感传来,“就算心口疼得不严重,也该按时服药,免得落下病根。”
“苦。”太后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丝不耐烦,“哀家这辈子最怕吃苦药,再说,喝了也没用,不如不喝。”
凌燕看着她,忽然笑了:“太后若是嫌药苦,我让人在药里加些蜜饯如何?宫里新进来了些江南的桂花蜜,甜而不腻,加在药里正好能中和苦味。”
她说着,起身假意要去唤青黛,经过太后身边时,故意脚下一绊,身体微微倾斜,手“不小心”碰到了太后的袖口。只听“咔嗒”一声轻响,像是木质物件落地的声音,一块巴掌大小的木牌从太后的袖口滑落,掉在地上,滚到了凌燕的脚边。
凌燕眼疾手快,弯腰将木牌捡起,入手冰凉,是一块深色的桃木牌,质地坚硬,上面刻着复杂的纹路,只是边缘残缺,像是被人硬生生掰断的,只剩下半块。她仔细一看,那纹路竟是龙纹,只是这龙纹与大靖的龙纹截然不同——大靖的龙纹是五爪,象征着皇权,而这木牌上的龙纹是四爪,龙首还朝着左侧,这在大靖的礼制中,是前朝皇室的专属纹样!
她穿越到永宁侯府后,为了尽快适应这个时代,特意研读了大靖的史料,其中《大靖礼制考》里就明确记载:“前朝辰氏,以四爪龙为尊,龙首左向,示‘左承天命’之意。”眼前这半块木牌,分明就是前朝皇室的东西!
“这是什么?”凌燕举起木牌,语气平静,目光却紧紧盯着太后,不肯放过她脸上任何一丝表情。
太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血色,她猛地坐起身,伸手想去抢木牌,动作急切得甚至忘了掩饰自己的“心口疼”:“这是哀家的旧物!皇后还给哀家!”
她的指甲很长,抓向凌燕的手时,带着几分狠劲,凌燕下意识地后退一步,避开了她的手。太后没抢到木牌,身体晃了晃,差点从榻上摔下来,小禄子不知何时出现在殿门口,见状连忙上前扶住她,眼神里满是慌乱,却不敢多说一句话。
“旧物?”凌燕看着小禄子扶着太后的手,那手上的划痕正好对着太后的袖口,像是之前帮太后藏木牌时不小心划到的,“太后的旧物,怎么会藏在袖口?还偏偏是半块?难道这半块木牌,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太后紧紧咬着嘴唇,嘴唇都被咬得发白,却依旧不肯说一句话。小禄子扶着她的手,微微颤抖着,眼神时不时地瞟向殿外,像是在等什么人。
凌燕心中一动,忽然明白了——太后装病,根本不是为了博同情,而是为了等送密信的人!这半块木牌,就是她与送密信的人接头的信物!而小禄子,很可能就是那个传递消息的人!
“小禄子,”凌燕的目光转向门口的内侍,语气带着一丝威严,“你刚才说,这几日太后脾气不好,那你说说,太后除了心口疼,还有什么别的症状?比如,有没有在夜里偷偷出去过?有没有见过什么外人?”
小禄子的脸瞬间变得通红,像是被人戳中了心事,他支支吾吾地说:“没……没有……太后娘娘一直在殿里待着,没出去过,也没见过外人……”
“是吗?”凌燕走近他,目光落在他腰间的香囊上,“那你香囊上的‘辰’字,是怎么回事?‘辰’是前朝的国号,你一个大靖的内侍,为什么要在香囊上绣前朝的国号?”
小禄子的身子猛地一软,差点跪在地上,他慌乱地想把香囊扯下来,却被凌燕一把抓住了手腕:“你慌什么?难道我说错了?你不仅绣了前朝的国号,还帮太后传递消息,对不对?太后袖口的木牌,就是你帮她藏的,你手上的划痕,就是藏木牌时不小心划到的,对不对?”
一连串的追问,让小禄子再也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娘娘饶命!娘娘饶命!奴才不是故意的!是太后逼奴才的!她要是不逼奴才,奴才不敢帮她传递消息啊!”
“哦?太后逼你?”凌燕看向榻上的太后,她的脸色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眼神里满是绝望,“太后,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太后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冷漠:“是又如何?哀家就是要帮前朝余孽传递消息!萧景珩夺了辰氏的江山,害了哀家的儿子,哀家就是要让他不得安宁!就是要让他的新政毁于一旦!”
凌燕心中一沉,果然如此!太后不仅是前朝余孽的内应,还对萧景珩恨之入骨,想借余孽的手,毁掉萧景珩辛苦推行的新政!
“你以为,凭前朝余孽那些人,就能毁掉新政,推翻大靖?”凌燕的语气带着一丝冷意,“太后,你太天真了。萧景珩推行新政,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顺应民心的事,就算没有前朝余孽,你的阴谋也不会得逞!”
太后冷笑一声,不再说话,只是冷冷地看着凌燕,像是在看一个不自量力的人。
凌燕不再与她争辩,转身走出殿门,对等候在外的秦风说:“秦风,立刻派人把小禄子抓起来,严加审问,问出他与前朝余孽的联络方式,还有他们下一步的计划。另外,派人盯着冷宫的所有出入口,尤其是送饭的宫女和看守的侍卫,只要有异常接触,立刻拿下!再去查一下近一个月进出冷宫的人,重点查与前朝旧臣、江湖势力有往来的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是,属下遵命!”秦风躬身行礼,立刻让人把小禄子押了下去,又安排人手监视冷宫,动作迅速而利落。
凌燕站在冷宫外的宫道上,寒风拂过她的发梢,她却丝毫感觉不到冷。太后的话还在她耳边回响,“让他的新政毁于一旦”,这说明,前朝余孽的计划,绝不仅仅是传递消息那么简单,他们很可能在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一场足以毁掉新政、动摇大靖根基的阴谋!
她想起之前的毒粮案,刘三背后也有前朝余孽的影子,他们在粮食里下毒,想制造恐慌,阻挠盐税改革。现在,他们又通过太后传递消息,难道是想在别的地方动手?比如……朝堂?
凌燕不敢再想下去,她快步走向坤宁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尽快把这件事告诉萧景珩,让他做好准备,绝不能让前朝余孽的阴谋得逞!
回到坤宁宫时,已是午时,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殿内,暖融融的,与冷宫里的阴冷截然不同。萧景珩正在批阅奏折,案上堆着厚厚的奏折,旁边放着一杯温热的茶水,他看到凌燕进来,连忙放下朱笔,起身迎了上去:“怎么去了这么久?脸色怎么这么差?是不是在冷宫里受了委屈?”
他伸手握住凌燕的手,她的手冰凉,他连忙把她的手放进自己的掌心,用体温温暖着她:“冷宫里风大,下次再去,一定要多穿件衣服,别冻着了。”
凌燕看着他关切的眼神,心中的慌乱渐渐平息了些,她从袖中取出那半块龙纹木牌,递给萧景珩:“太后是装病,她在给前朝余孽传递消息,这半块木牌,就是她与余孽接头的信物,是前朝皇室的东西。还有冷宫里的内侍小禄子,也是余孽的人,帮太后传递消息。”
萧景珩接过木牌,指尖摩挲着上面的龙纹,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前朝余孽?他们还没死心?竟敢在皇宫里安插眼线,传递消息!”
“不仅没死心,他们还想毁掉你的新政。”凌燕走到案边,铺开一张白纸,用炭笔在纸上画了两个圆圈,分别标注“前朝余孽”“江湖势力”,中间用线连接,“太后说,她要让你的新政毁于一旦。毒粮案中的刘三,背后也有余孽的影子,他们很可能在联合江湖势力,想趁新政未稳,制造混乱。”
萧景珩看着纸上的“关系图”,眉头紧锁:“若是他们在皇宫中安插了不止小禄子一个眼线,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他们知晓。必须尽快找出所有眼线,切断他们的联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有个办法。”凌燕想起现代刑侦中的“分类排查法”,这种方法在排查嫌疑人时最有效,既能缩小范围,又能提高效率,“后宫的宫女太监加起来有上千人,若是逐个审问,不仅耗时,还容易打草惊蛇。不如按‘入宫时间’和‘与太后关联度’分组:入宫不足半年的为一组,这些人刚入宫,对宫里的情况不熟悉,不太可能是余孽安插的眼线;与太后有旧怨的为一组,这些人对太后恨之入骨,也不太可能帮她传递消息;曾在慈宁宫当差的为一组,这些人在太后身边待过,最有可能被太后收买,成为她的眼线。尤其是曾在慈宁宫当差、且入宫超过三年的人,他们对太后忠心,又熟悉宫里的情况,是余孽安插眼线的最佳人选。”
萧景珩眼前一亮,他从未想过,排查眼线还能这样分组:“这个法子好!按组别排查,既能缩小范围,又能提高效率。我立刻让秦风按这个法子去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所有眼线!”
他说着,立刻让人去传秦风,将凌燕的“分类排查法”详细告知,并叮嘱秦风,一定要秘密排查,不能打草惊蛇。
接下来的两日,秦风按照凌燕的方法,对后宫的宫女太监进行了秘密排查。他们先将宫女太监按“入宫时间”和“与太后关联度”分成三组,然后对曾在慈宁宫当差、且入宫超过三年的人进行重点排查。这些人共有五十多个,秦风将他们分成五组,每组安排两名侍卫,暗中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记录他们的行踪。
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三个异常人物——这三个宫女都是曾在慈宁宫当差的,入宫都超过了五年,她们每月都会以“给太后送衣物”为由,去冷宫见太后,且每次从冷宫回来后,都会偷偷去御花园的假山下停留片刻,停留的时间不长,只有一炷香左右,然后就匆匆离开,像是在传递什么东西。
“假山下?”凌燕听到秦风的汇报,心中一动,“御花园的假山在哪里?离太和殿近吗?”
“回娘娘,御花园的假山在太和殿的东侧,距离太和殿只有百余步的距离。”秦风连忙回答,“那假山周围有几个废弃的杂物间和亭子,平时很少有人去。”
凌燕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她想起现代“火灾隐患排查逻辑”——火灾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易燃物、火源、氧气,而偏僻、通风差的地方,不仅容易藏匿易燃物,还能让火势快速蔓延。御花园的假山靠近太和殿,若是在那里藏易燃物,趁朝会时纵火,很可能烧毁太和殿,制造混乱!
“不好!”凌燕猛地站起身,“他们很可能想在朝会时纵火,烧毁太和殿!立刻去御花园假山附近排查!尤其是杂物间、废弃的亭子这些地方,一定要仔细查,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秦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带领侍卫,跟着凌燕赶往御花园。
御花园的假山很大,由许多巨大的青石堆砌而成,假山周围种着一些松柏,枝叶茂密,将假山遮挡得严严实实。假山脚下有三个废弃的杂物间,都上了锁,锁上生了锈,看起来像是很久没有人打开过了。
“先查最里面的那个杂物间!”凌燕指着最靠近太和殿的那个杂物间,“那个杂物间离太和殿最近,若是在里面藏易燃物,纵火后,火势最容易蔓延到太和殿。”
侍卫立刻上前,从腰间抽出佩刀,对准锈迹斑斑的铁锁狠狠劈下。“哐当”一声脆响,铁锁应声而断,门板被轻轻一推,便“吱呀”着向内敞开。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混杂着煤油的腥气扑面而来,呛得人忍不住咳嗽——杂物间里堆满了干燥的干草,捆成一人高的草垛整齐地靠在墙边,草垛旁还放着十几罐密封的煤油,罐口的木塞已经松动,隐约能看到里面深色的液体。更令人心惊的是,墙角还堆着几捆用油脂浸泡过的麻绳,麻绳的一端缠着易燃的硫磺纸,显然是用来引火的。
“果然有易燃物!”凌燕捂住口鼻,目光扫过满室的危险品,心中寒意更甚,“这些干草和煤油,足够把整个太和殿烧个精光!他们选在假山杂物间藏这些东西,就是看中这里偏僻,平时没人来,而且离太和殿近,一旦纵火,火势能在短时间内蔓延过去!”
秦风走到草垛旁,用佩刀挑开干草,发现干草下面还藏着十几根火把,火把的顶端裹着浸油的棉布,只要点燃,就能快速引燃周围的干草。“娘娘,这些东西应该是最近才藏进来的,您看这煤油罐上的封泥,还没完全干透。”他指着煤油罐的封口处,那里残留着新鲜的红泥痕迹,显然是刚封不久。
凌燕点头,蹲下身仔细观察地面。杂物间的地面积着一层薄灰,灰层上留着几串清晰的脚印,脚印的尺寸不大,看起来像是女子的鞋印,而且脚印的方向一致,都是从门口走向墙角的易燃物堆放处,再从原路返回。“这些脚印应该是那三个宫女留下的,她们每次来假山下,都是为了检查这些易燃物,确保在纵火前不会出意外。”她站起身,对秦风说,“立刻让人把这些易燃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换上普通的干草和空罐,别让她们发现异常。另外,在杂物间周围安排暗卫,密切监视那三个宫女的动向,看看她们什么时候会来联络接头人。”
“是,属下遵命!”秦风立刻安排侍卫行动,一部分人小心翼翼地将易燃物搬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送往皇宫外的安全地点封存;另一部分人则换上便服,潜伏在假山周围的松柏丛中,屏住呼吸,紧盯杂物间的入口。
凌燕站在假山旁,看着侍卫们有条不紊地行动,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她知道,找到易燃物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前朝余孽到底会在什么时候纵火?除了这三个宫女和小禄子,皇宫里还有多少他们的眼线?这些问题若是不查清,就算转移了易燃物,也无法彻底消除隐患。
“燕儿。”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凌燕回头,只见萧景珩快步走来,他身着常服,却依旧难掩周身的威严,“秦风已经把情况告诉我了,辛苦你了。”
“你怎么来了?”凌燕迎上去,伸手握住他的手,他的手心带着温热的温度,让她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
“听说你在御花园发现了易燃物,我放心不下,就过来看看。”萧景珩的目光扫过杂物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前朝余孽倒是胆大,竟敢在皇宫里藏这些东西,还想烧毁太和殿,真是自不量力!”
“他们不是自不量力,是想趁朝会时制造混乱。”凌燕轻声说,“朝会时百官齐聚太和殿,若是突然纵火,定会引起恐慌,他们说不定会趁机发动叛乱,劫持百官,甚至对你不利。”
萧景珩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有你在,有禁军在,他们的阴谋绝不会得逞。对了,秦风说,那三个宫女每次从冷宫回来后,都会来假山下停留片刻,你觉得她们下一步会怎么做?”
“她们应该在等接头人的指令,确定纵火的具体时间。”凌燕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灵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一个圈套,引出她们的接头人,顺藤摸瓜,找出所有潜伏在皇宫里的眼线。”
“哦?你有什么主意?”萧景珩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知道凌燕总能想出一些出人意料却又十分有效的办法。
“我们可以让青黛伪装成新入宫的宫女,故意在那三个宫女面前提及‘三日后朝会’的事,再装作不小心把‘杂物间钥匙’掉在她们能看到的地方。”凌燕解释道,“那三个宫女肯定会以为这是接头的信号,会在朝会前夕去杂物间查看,到时候我们的暗卫就能趁机跟踪她们,找到接头人。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杂物间里放一张假的‘纵火时间表’,上面写着‘朝会辰时三刻纵火’,引诱她们按这个时间行动,我们也好提前做好布防。”
萧景珩眼前一亮,这个计划既周密又隐蔽,既能引出接头人,又能掌握纵火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我立刻让青黛去准备,再让秦风加强暗卫的部署,确保万无一失。”
接下来的两日,皇宫里看似平静如常,实则暗流涌动。青黛按照凌燕的吩咐,伪装成新入宫的宫女,在御花园里打扫卫生时,故意在那三个宫女面前抱怨:“听说三日后要举行朝会,到时候太和殿肯定特别热闹,就是不知道我们这些做杂役的,能不能远远看一眼。”她说着,还“不小心”把一串铜钥匙掉在地上,钥匙串上挂着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杂物间”三个字。
那三个宫女果然上钩,其中一个名叫春桃的宫女,趁青黛不注意,偷偷捡起钥匙,又快速放回原处,眼神里却闪过一丝窃喜。当天夜里,春桃便独自来到御花园的假山旁,悄悄溜进杂物间,在里面翻找了许久,看到凌燕提前放在草垛上的“纵火时间表”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将时间表藏进袖中,然后悄悄离开了杂物间。
潜伏在周围的暗卫立刻跟上春桃,一路跟踪她到了后宫的偏僻角落。只见春桃在一棵老槐树下停了下来,对着空气低声说道:“东西拿到了,按计划行事。”片刻后,一个身穿黑色夜行衣的男子从树后走了出来,接过春桃递来的时间表,低声叮嘱道:“记住,朝会辰时三刻,准时纵火,别出任何差错。事成之后,自然有你的好处。”
暗卫见状,立刻围了上去,将春桃和黑衣男子团团围住。黑衣男子大惊失色,拔出腰间的匕首想反抗,却被暗卫三下五除二制服。春桃吓得瘫倒在地,浑身发抖,嘴里不停念叨着:“我不是故意的……我是被逼的……”
暗卫将两人押到萧景珩和凌燕面前。经过审讯,黑衣男子承认自己是前朝太子的贴身侍卫,名叫赵武,负责联络皇宫里的眼线,传递消息;春桃则供出,另外两个宫女也是前朝余孽安插的眼线,她们三人的任务就是在朝会时纵火,配合宫外的江湖势力攻打宫门,里应外合,制造混乱,为前朝余孽的叛乱创造机会。
“原来如此。”萧景珩看着审讯记录,眼中满是怒火,“他们不仅想在皇宫里纵火,还想联合江湖势力攻打宫门,真是好大的胆子!秦风,立刻调派三万禁军,一部分埋伏在太和殿周围,负责保护百官和皇宫的安全;另一部分驻守在宫门处,严密监视进出皇宫的人,一旦发现江湖势力的踪迹,立刻拿下!另外,把那两个宫女也抓起来,严加审问,看看她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前朝余孽的秘密!”
“是,属下遵命!”秦风躬身行礼,转身匆匆离去,安排禁军布防。
凌燕走到萧景珩身边,看着他紧绷的侧脸,轻声说:“别太担心,我们已经掌握了他们的计划,还抓住了他们的联络人,只要做好布防,他们的叛乱就不会成功。”
萧景珩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一丝温柔:“我不是担心叛乱,我是担心你。朝会那天肯定会很危险,我不想让你置身险境。”
“我们是夫妻,本就该一起面对。”凌燕看着他的眼睛,眼中满是坚定,“朝会那天,我要和你一起站在太和殿上,看着那些前朝余孽被绳之以法,看着你的新政能顺利推行下去。”
萧景珩心中一暖,他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凌燕都会站在他身边,支持他,陪伴他。他轻轻将凌燕拥入怀中,在她耳边轻声说:“好,我们一起面对。等这件事结束后,我带你去江南,看看你一直想看的海棠花。”
凌燕靠在他的怀里,感受着他温暖的怀抱,心中满是安定。她知道,三日后的朝会,将会是一场硬仗,但只要有萧景珩在身边,有禁军的保护,有百官的支持,他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彻底清除前朝余孽,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新政与安宁。
夜色渐深,皇宫里一片寂静,只有巡逻侍卫的脚步声在宫道上回荡。太和殿的灯火依旧亮着,萧景珩和凌燕还在殿内,与秦风一起研究朝会的布防细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出现差错。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身上,映着他们眼中的坚定与默契,仿佛在预示着三日后的胜利。
三日后的朝会如期而至。清晨,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手持朝笏,整齐地排列在太和殿前,等待着萧景珩的到来。太和殿周围埋伏着大量禁军,他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宫门处也驻守着重兵,严密检查每一个进出皇宫的人,防止江湖势力混入。
凌燕身着皇后朝服,站在萧景珩身边,她的手心微微出汗,却依旧保持着镇定的神色。她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开始,而胜利,就在眼前。
辰时三刻,就在前朝余孽约定纵火的时间,太和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就听到禁军的呐喊声和兵器碰撞的声音——江湖势力果然按计划攻打宫门了!
萧景珩神色不变,对着身边的内侍沉声说道:“传朕旨意,让宫门处的禁军全力抵抗,绝不能让江湖势力进入皇宫!另外,通知太和殿周围的禁军,做好准备,防止有人趁机纵火!”
内侍领命而去,很快,宫门处的呐喊声就小了下去——江湖势力虽然来势汹汹,但在禁军的顽强抵抗下,根本无法突破宫门的防线。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突然从百官中冲了出来,手持火把,朝着太和殿的柱子跑去,嘴里大喊着:“为了前朝!烧死萧景珩!”
凌燕一眼就认出,这个人是之前被抓的两个宫女中的一个,她竟然混在百官的侍从里,想趁机纵火!
“拦住她!”凌燕大喊一声,禁军立刻冲了上去,在火把即将碰到柱子的瞬间,将那个宫女制服。
宫女被押到萧景珩面前,她看着萧景珩,眼中满是仇恨:“萧景珩!你夺了我们辰氏的江山,我就算是死,也要拉着你一起陪葬!”
萧景珩冷冷地看着她,语气带着一丝威严:“前朝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你们的皇帝昏庸无道,鱼肉百姓,失去了民心。朕登基后,推行新政,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顺应民心之举。你们这些前朝余孽,妄图复辟,只会让百姓再次陷入苦难,是绝不会得逞的!”
百官听后,纷纷附和:“陛下说得对!前朝余孽妄图叛乱,天理难容!请陛下严惩!”
那个宫女看着百官的反应,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彻底失败,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很快,宫门处传来捷报——江湖势力被禁军彻底击溃,首领被擒,其余的人要么投降,要么被当场斩杀。潜伏在皇宫里的前朝余孽也被一一抓获,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朝会结束后,萧景珩看着凌燕,脸上露出了笑容:“燕儿,我们成功了。”
凌燕也笑了,她看着萧景珩,眼中满是欣慰:“是啊,我们成功了。前朝余孽被清除,新政就能顺利推行下去,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