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游船斗诗-《警界噬罪系统》

  山庄的游船分三种:

  最便宜的是孤舟,只配一个船夫,一小时一千元;中等的是能坐六七人的小舟,一小时两千元;最气派的是电视里常见的花魁坐的大船,雕梁画栋,还配着丝竹乐器,一小时五千元。

  五个少年为了“撑场面”,咬咬牙租了一艘中等小舟,刚好能坐下他们六个,就连雪墨都有专属的小垫子。

  今日斗诗大会的题目是“明月”,规则很简单:只要是咏月的诗词,或者诗句中含有“明月”二字即可。

  为了保证公平,所有确认参赛的船上,在宣布题目之前就会开启信号屏蔽器,想靠手机查诗词作弊根本行不通。

  今日共有七艘船参赛,三艘大船,四艘中等小舟。能来逍遥山庄的大多不缺钱,租大船的多是为了玩乐消遣;而挤在小舟上的,多半是冲着十万元大奖来的——几人AA分摊租金,还能多个人出主意,性价比更高。

  每个船上都配了大喇叭,大船上有专门的船工负责传话喊诗,小舟则需要自己动手。而且规则严格,只要说错一个字,就算淘汰。

  沈韶光和许松是几人中诗词积累最多的,两人带头坐在船头,不用旁人帮忙,自己拿着喇叭轮流喊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一句句诗词从喇叭里传出去,配上他们意气风发的模样,惹得岸上围观的游客阵阵叫好。

  比赛一轮轮进行,时间过得飞快,一个多小时后,各船接龙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按照规定,每轮思考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五分钟,超时就会被淘汰。

  眼看比赛快到第三个小时,有两艘小舟上的人明显撑不住了,选择了弃权——毕竟再续租一小时,要是还赢不了,就真的“赔本”了。

  剩下的两艘小舟还在坚持,显然觉得自己有机会夺冠。

  大船上的参赛队伍也只剩沈韶光他们这一艘了,另外两艘大船上的游客索性跑到船头,对着他们的小舟喊“加油”——大概是觉得“有钱人”该团结起来,沈韶光他们赢了,也能证明“有钱人不光有 money,还有脑子”。

  比赛逐渐进入白热化,沈韶光五个人也有些抓狂了,毕竟他们最近学的诗词虽多,但考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底,越到后面越吃力。

  这时,对面小舟上传来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胡杨瞬间懵了——这首苏轼的《江城子》韶华刚给他们划过重点,是考试必背篇目!他下意识跟着默念:“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对方紧接着喊出了下半阙:“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明月夜”!五个少年纷纷恨得咬牙切齿,拍着大腿懊恼不已——这首词他们明明会背,可思维全被开头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困住了,怎么就没想起来后半阙里有“明月”二字呢!

  另一艘小舟上的人显然被这句诗带偏了思路,满脑子都是苏轼的词,急得直拍船沿,嘴里念叨着“明月……明月……”,可越急越想不起来,最后眼睁睁看着五分钟时间到了,被迫出局。

  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岸上的游客们伸长脖子,扯着嗓子大喊起哄,“加油”“快想啊”的喊声此起彼伏。

  费源和胡杨本就不是有耐心的性子,早就靠在船舷上自我放弃了,此刻更是不停地催促着沈韶光、许松和程鑫:“你们倒是快点啊!时间要到了!”

  “别磨蹭了,随便想一句也行啊!”

  许松被催得额头冒汗,本就紧绷的神经瞬间断了,当场就火了,转头对着两人低吼:“催什么催!有本事你们来想啊!站着说话不腰疼!”

  沈韶光夹在中间劝架:“别吵了,赶紧想诗词要紧!”

  眼看着时间快到了,自己人反倒要先打起来,小机灵鬼程鑫眼珠一转,突然转身冲进船舱。

  他“扑通”一声扑在韶华脚边,一把抱住她的小腿,脑袋在她裤腿上蹭来蹭去,捏着嗓子佯装哭喊:“姐姐,救命啊!我方伤亡惨重,快要被对面的苏轼给团灭了!嘤嘤嘤~~~~~~~”

  他这模样平时看还挺搞笑,可此刻穿着那身“反派”古装,小眼睛挤成一条缝,怎么看都像个蛊惑昏君的大太监,滑稽得不行。

  韶华被他逗笑,无奈地摇摇头,站起身走出船舱。此时计时器显示还剩一分半钟,对面小舟上的人已经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她接过沈韶光递来的大喇叭,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喇叭传遍湖面:“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诗句刚落,岸上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气氛比刚才更热烈了。

  【宿主真是作弊高手,过目不忘的人还好意思来欺负普通人】系统在脑海里默默吐槽。

  韶华选择性忽略系统的碎碎念,双手抱胸等着山庄工作人员确认。

  山庄的主持人按照流程问道:“请说出这首诗的名字和作者。”

  斗诗大会的难度不仅在于背全诗,更要准确报出诗名和作者,不少选手都栽在了这一步。

  韶华声音清晰:“《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轰”的一声,岸上传来阵阵爆笑声,议论声此起彼伏:“苏味道?这名字也太有意思了吧,怎么会有人叫这个名?”

  “‘火树银花’这句我好像在哪听过,但后面的怎么没印象?不会是编的吧?”

  “看着不像啊,人家背得那么流利……”

  “回答正确!请下一组选手作答。”

  山庄主持人的声音打断了议论。

  这时,一艘大船上的中年地中海大叔来了兴致,一把夺过儿子手里的大喇叭,对着韶华喊道:“美女,你给叔解释解释呗!叔文化程度不高,这苏味道到底是谁啊?跟刚才那苏轼有关系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