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挽轻轻摇头,晃动了一下身体,找个更舒服的姿势靠着,“窦家不会坐视名声受损。”
“小姐料事如神。”凌花点头,“窦家为了挽回名声,就想安抚明驸马及明将军家。可明家态度强硬,坚持要让明呈文和长公主和离。”
这件事最终闹到了御前。皇帝见事情已经人尽皆知,只得准了和离。
“而长公主那边,不知被灌了什么迷魂汤,竟坚持说与王渠是真心相爱,非要嫁给他不可。”
凌花说到这里,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那王渠也不知怎的,竟真就写了休书,把结发妻子给休了,非要娶长公主。”
夏挽终于转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王首辅就由着他胡来?”
“王首辅自是反对的,可窦国公想借此笼络王首辅,暗中施了压。”凌花道,“最后,王渠和长公主还是成了亲。她们二人成亲那天,窦太后还特地送了贺礼呢。”
窗外的风忽然大了些,卷起满地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那明驸马呢?”夏挽放下药碗,看似随意地问。
明呈文,那个看似温吞、实则骨子里藏着烈性的男人,才是这盘棋里,最不确定,也最重要的一步活棋。
“明驸马······哦不,明大公子,自那事后,自觉颜面尽失,终日借酒浇愁。听说前几日在酒楼,又被几个不开眼的提起这事,激得他当场发作,带着一帮朋友,提了刀就直奔王首辅府上去了,口口声声要砍了王渠那个奸夫。”
夏挽的指尖在腹部轻轻停顿。来了,这才是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一环。
王首辅为人谨慎,通敌羌族的证据藏得极深,寻常探查根本难以触及,除了龙椅上的那位。
既然通敌之罪的证据有了,接下来就是让这件事暴露在众人之下。
制造一场绝对的混乱,一场能让外人合理闯入其最私密、最核心之地的混乱。
而一个被戴了绿帽子、羞愤欲狂的男人,他的疯狂行为,是最不会引人怀疑的。
“王家的仆役见明大公子手持长刀,状若疯虎,谁也不敢真拦。那王渠吓得魂飞魄散,一路逃窜,竟直直跑进了王首辅的外书房。明大公子追了进去,盛怒之下,一刀······就劈开了书房里那面多宝阁隔断!”
凌花的声音带着戏剧性的停顿,她看向夏挽,眼中闪着光:“小姐您猜怎么着?那隔断后面,竟是一间密室!王首辅与羌族往来密信、地图,还有一些来不及销毁的账本,就那样明晃晃地暴露在冲进书房密室的明大公子和他那帮朋友眼前!”
平澜院里寂静无声,只有秋风拂过竹叶的沙沙轻响。夏挽缓缓闭上眼,她能想象到当时的场景:混乱,惊愕,然后是无法抑制的哗然。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恰好”赶到,将王家围得水泄不通。铁证如山,王首辅通敌叛国之罪,再无转圜余地。
这一切,看似由一桩风流韵事引发,步步巧合,环环相扣。从长公主与王渠的私情暴露,到流言四起,窦家被拖下水,再到明呈文怒而杀人,意外发现密室······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偶然。
但只有执棋之人才知道,这偶然之下,是何等精密的算计与推动。
夏挽重新睁开眼,眸中一片清明沉静,深不见底,仿佛刚才那一瞬的波动从未发生。
“后来呢?”她轻声问,语气平淡得像在问今日的天气。
凌花忙道:“刑部和大理寺已经接手,王首辅下了诏狱,王家被抄检封门。窦家那边,虽然极力撇清,但王渠毕竟是他们新招的女婿,加上之前的流言,陛下已下旨申饬窦国公治家不严、约束族人不力,令其在府中闭门思过。窦太后在宫中,听闻也气得病了一场。”
夏挽微微颔首,目的达到了,王首辅倒台,窦家声势受挫,皇帝借机收回部分权柄。
但是这些还不够,想要扳倒窦家,这些远远不够,还得再推窦家一把。
窗外,天色渐渐暗淡下去,暮色如一块巨大的幕布,缓缓笼罩住平澜院,也笼罩住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风波的帝都。
而夏挽坐在渐浓的夜色里,身影模糊,唯有那双眼睛,亮得惊人,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障。
这盘大棋,她还要继续下下去。
······分割线······
大殿里静得可怕,连青铜仙鹤熏炉里吐出的缕缕青烟,都仿佛凝滞在了空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死寂。
窦太后倚在凤座里,那张保养得宜、威严肃穆的脸上,此刻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下方,小太监战战兢兢地回完了话,几乎将头埋进了砖缝里。
掌事嬷嬷挥了挥手,那小太监如蒙大赦,几乎是手脚并用地退了出去,轻轻合上了沉重的殿门。
“太后。”
嬷嬷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件事······似乎不太对,太巧了。”
【是啊,太巧了。长安那个丫头,怎么会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与那王渠的私情暴露得如此彻底?王家通敌叛国的证据,又怎会递得这般恰到好处,顺藤摸瓜,眼看就要摸到窦家这棵盘根错节的参天巨树······】
电光石火间,一个念头如同惊雷,劈开了窦太后脑中盘踞的迷雾。
她猛地坐直了身体,凤眸圆睁,里面先是难以置信,随即是滔天的怒火,最后沉淀为一片冰封的杀意。
“呵······呵呵······”低沉的笑声从她喉间溢出,带着无尽的嘲讽与寒意,“好,好一个皇帝!好一个闻治!”
嬷嬷心头一跳,不解地望去。
“还不明白吗?”
窦太后声音冷得像冰,“他早就知道了!早就知道长安与王渠那点见不得人的勾当!他放任不管,甚至可能暗中推波助澜,就是要将王家与我窦家绑在一起!通敌叛国?好大一顶帽子!他这是要借着王家的由头,将我窦家连根拔起!”
她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这是翅膀硬了,容不下哀家了!觉得哀家碍着他独掌乾坤了!”
嬷嬷倒吸一口冷气,脸色瞬间煞白。她侍奉太后多年,深知窦家权势于太后而言意味着什么,那是比性命更重的东西。皇帝此举,无异于剜心剔骨。
然而,太后接下来的话,才真正让她如坠冰窟,浑身血液都冻僵了。
“既然他忘了,忘了是谁把他扶上这九五至尊的位子,忘了他的帝位是用谁家的权势鲜血垫稳的······”
窦太后的声音平静得可怕,那是一种权欲被彻底侵犯、地位受到致命威胁后,反而超脱出来的诡异平静,“那哀家,也不介意······换一个皇帝。”
“太后!”嬷嬷失声惊呼,腿一软,几乎跪倒在地。
窦太后却已不再看她,目光投向殿外那方被宫墙圈限的天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和一种近乎疯狂的执拗。
她掌控朝堂大半生,从垂帘听政到还政于帝,何曾真正放开过权柄?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早已浸入她的骨髓,成为她存活于世的养分。放手?失败?不,她窦氏的人生里,从来没有这两个词!
“去。”
她冷冷吩咐,声音里不带一丝情感,“暗中联系窦国公,告诉他,皇帝身边佞臣当道,蒙蔽圣听,意图动摇国本。我们······要清君侧。”
她微微停顿,唇角勾起一抹冷酷至极的弧度,补充道:“顺便,送圣上······安然归天。”
“天狼军,”她轻轻吐出这三个字,如同吐出一种诅咒,“也该动一动了。”
殿内烛火跳跃,将窦太后的身影拉得长长,投在冰冷的墙壁上。
“小姐料事如神。”凌花点头,“窦家为了挽回名声,就想安抚明驸马及明将军家。可明家态度强硬,坚持要让明呈文和长公主和离。”
这件事最终闹到了御前。皇帝见事情已经人尽皆知,只得准了和离。
“而长公主那边,不知被灌了什么迷魂汤,竟坚持说与王渠是真心相爱,非要嫁给他不可。”
凌花说到这里,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那王渠也不知怎的,竟真就写了休书,把结发妻子给休了,非要娶长公主。”
夏挽终于转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王首辅就由着他胡来?”
“王首辅自是反对的,可窦国公想借此笼络王首辅,暗中施了压。”凌花道,“最后,王渠和长公主还是成了亲。她们二人成亲那天,窦太后还特地送了贺礼呢。”
窗外的风忽然大了些,卷起满地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那明驸马呢?”夏挽放下药碗,看似随意地问。
明呈文,那个看似温吞、实则骨子里藏着烈性的男人,才是这盘棋里,最不确定,也最重要的一步活棋。
“明驸马······哦不,明大公子,自那事后,自觉颜面尽失,终日借酒浇愁。听说前几日在酒楼,又被几个不开眼的提起这事,激得他当场发作,带着一帮朋友,提了刀就直奔王首辅府上去了,口口声声要砍了王渠那个奸夫。”
夏挽的指尖在腹部轻轻停顿。来了,这才是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一环。
王首辅为人谨慎,通敌羌族的证据藏得极深,寻常探查根本难以触及,除了龙椅上的那位。
既然通敌之罪的证据有了,接下来就是让这件事暴露在众人之下。
制造一场绝对的混乱,一场能让外人合理闯入其最私密、最核心之地的混乱。
而一个被戴了绿帽子、羞愤欲狂的男人,他的疯狂行为,是最不会引人怀疑的。
“王家的仆役见明大公子手持长刀,状若疯虎,谁也不敢真拦。那王渠吓得魂飞魄散,一路逃窜,竟直直跑进了王首辅的外书房。明大公子追了进去,盛怒之下,一刀······就劈开了书房里那面多宝阁隔断!”
凌花的声音带着戏剧性的停顿,她看向夏挽,眼中闪着光:“小姐您猜怎么着?那隔断后面,竟是一间密室!王首辅与羌族往来密信、地图,还有一些来不及销毁的账本,就那样明晃晃地暴露在冲进书房密室的明大公子和他那帮朋友眼前!”
平澜院里寂静无声,只有秋风拂过竹叶的沙沙轻响。夏挽缓缓闭上眼,她能想象到当时的场景:混乱,惊愕,然后是无法抑制的哗然。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恰好”赶到,将王家围得水泄不通。铁证如山,王首辅通敌叛国之罪,再无转圜余地。
这一切,看似由一桩风流韵事引发,步步巧合,环环相扣。从长公主与王渠的私情暴露,到流言四起,窦家被拖下水,再到明呈文怒而杀人,意外发现密室······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偶然。
但只有执棋之人才知道,这偶然之下,是何等精密的算计与推动。
夏挽重新睁开眼,眸中一片清明沉静,深不见底,仿佛刚才那一瞬的波动从未发生。
“后来呢?”她轻声问,语气平淡得像在问今日的天气。
凌花忙道:“刑部和大理寺已经接手,王首辅下了诏狱,王家被抄检封门。窦家那边,虽然极力撇清,但王渠毕竟是他们新招的女婿,加上之前的流言,陛下已下旨申饬窦国公治家不严、约束族人不力,令其在府中闭门思过。窦太后在宫中,听闻也气得病了一场。”
夏挽微微颔首,目的达到了,王首辅倒台,窦家声势受挫,皇帝借机收回部分权柄。
但是这些还不够,想要扳倒窦家,这些远远不够,还得再推窦家一把。
窗外,天色渐渐暗淡下去,暮色如一块巨大的幕布,缓缓笼罩住平澜院,也笼罩住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风波的帝都。
而夏挽坐在渐浓的夜色里,身影模糊,唯有那双眼睛,亮得惊人,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障。
这盘大棋,她还要继续下下去。
······分割线······
大殿里静得可怕,连青铜仙鹤熏炉里吐出的缕缕青烟,都仿佛凝滞在了空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死寂。
窦太后倚在凤座里,那张保养得宜、威严肃穆的脸上,此刻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下方,小太监战战兢兢地回完了话,几乎将头埋进了砖缝里。
掌事嬷嬷挥了挥手,那小太监如蒙大赦,几乎是手脚并用地退了出去,轻轻合上了沉重的殿门。
“太后。”
嬷嬷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件事······似乎不太对,太巧了。”
【是啊,太巧了。长安那个丫头,怎么会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与那王渠的私情暴露得如此彻底?王家通敌叛国的证据,又怎会递得这般恰到好处,顺藤摸瓜,眼看就要摸到窦家这棵盘根错节的参天巨树······】
电光石火间,一个念头如同惊雷,劈开了窦太后脑中盘踞的迷雾。
她猛地坐直了身体,凤眸圆睁,里面先是难以置信,随即是滔天的怒火,最后沉淀为一片冰封的杀意。
“呵······呵呵······”低沉的笑声从她喉间溢出,带着无尽的嘲讽与寒意,“好,好一个皇帝!好一个闻治!”
嬷嬷心头一跳,不解地望去。
“还不明白吗?”
窦太后声音冷得像冰,“他早就知道了!早就知道长安与王渠那点见不得人的勾当!他放任不管,甚至可能暗中推波助澜,就是要将王家与我窦家绑在一起!通敌叛国?好大一顶帽子!他这是要借着王家的由头,将我窦家连根拔起!”
她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这是翅膀硬了,容不下哀家了!觉得哀家碍着他独掌乾坤了!”
嬷嬷倒吸一口冷气,脸色瞬间煞白。她侍奉太后多年,深知窦家权势于太后而言意味着什么,那是比性命更重的东西。皇帝此举,无异于剜心剔骨。
然而,太后接下来的话,才真正让她如坠冰窟,浑身血液都冻僵了。
“既然他忘了,忘了是谁把他扶上这九五至尊的位子,忘了他的帝位是用谁家的权势鲜血垫稳的······”
窦太后的声音平静得可怕,那是一种权欲被彻底侵犯、地位受到致命威胁后,反而超脱出来的诡异平静,“那哀家,也不介意······换一个皇帝。”
“太后!”嬷嬷失声惊呼,腿一软,几乎跪倒在地。
窦太后却已不再看她,目光投向殿外那方被宫墙圈限的天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和一种近乎疯狂的执拗。
她掌控朝堂大半生,从垂帘听政到还政于帝,何曾真正放开过权柄?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早已浸入她的骨髓,成为她存活于世的养分。放手?失败?不,她窦氏的人生里,从来没有这两个词!
“去。”
她冷冷吩咐,声音里不带一丝情感,“暗中联系窦国公,告诉他,皇帝身边佞臣当道,蒙蔽圣听,意图动摇国本。我们······要清君侧。”
她微微停顿,唇角勾起一抹冷酷至极的弧度,补充道:“顺便,送圣上······安然归天。”
“天狼军,”她轻轻吐出这三个字,如同吐出一种诅咒,“也该动一动了。”
殿内烛火跳跃,将窦太后的身影拉得长长,投在冰冷的墙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