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夏挽那一番透彻却又不失分寸的剖析,临安长公主罕见地陷入了沉默。
殿内只闻炭火偶尔的荜拨声,以及窗外愈发密集的雪落簌簌。夏挽的话语,像冰锥,刺破了她惯常以为的、只需稍加庇护便可高枕无忧的幻想。
她说得没错,自己与皇兄越是表现出对夏挽的维护,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涟漪扩散,只会引来更多探究与猜测的目光。
然而,要她们对夏挽腹中的孩子视若无睹?那更是不可能。那是她的亲侄儿,是皇兄目前可能唯一的血脉,是牵扯着皇室未来的重要一环。
权衡片刻,那丝沉默被打破。临安长公主抬起眼,目光看向夏挽,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想安排的人,是谁?”
这话问出口,便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默许,至少,临安长公主愿意听听这个名字。
夏挽心中悄然一松,知道自己这番冒险的坦诚,总算叩开了一丝缝隙。但她也明白,最终拍板的,还是那位。
“六里坡县丞,章槐。”她低下头,声音平稳地报出这个名字,姿态恭顺。
“章槐?”临安长公主眉梢微挑,随即几不可闻地舒了口气。
她还以为是何等人物,原来只是个小小的县丞。这等微末官职,调动起来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甚至无需皇兄亲自过问,她都能轻易办妥。
只是···她心中亦有一丝疑惑,如此一个小人物,即便调入京城,放在藏龙卧虎的帝都,又能掀起多大风浪?夏挽倚重他,能得多少助力?
心中虽疑,面上却不露分毫。她只淡淡应道:“嗯,此事,本宫知道了。”
“妾身,多谢长公主殿下成全。”
夏挽再次垂首致谢。她选择章槐,本就是一次精心的试探。职位不高,不会触及临安长公主和皇帝的敏感神经,容易成功。
只要他们点头,就为她打开了一道口子,证明她这条“借势培植己力”的路是可行的。日后,她才能以此为例,一点点地,如同蚂蚁筑巢般,悄然构建属于自己的屏障。
窗外的雪,下得愈发紧了,漫天飞舞,将庭院染成一片素白。
临安长公主望着这突如其来的大雪,眼底掠过一丝满意。这场雪,来得正是时候。
“今冬这头一场雪,看来是不打算停了。”
她转回目光,看向夏挽,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安排。
“雪天路滑,你身子又重,今晚便留在府中歇下吧,不必来回奔波。本宫会派人去南昌侯府知会一声。”
夏挽抬眸,飞快地看了长公主一眼,触及对方那笃定的眼神,便知这并非商量,而是决定。她顺从地低下头:“是,多谢长公主殿下体恤。”
临安长公主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唤来顺公公,吩咐他带夏挽去之前住过的那间厢房休息。
回到那间陈设精致、温暖如春的厢房,夏挽紧绷的神经才真正松弛下来。
与临安长公主这等天潢贵胄打交道,每一句话都需在心中掂量再三,生怕行差踏错,引得对方不悦。她轻轻抚上自己隆起的腹部,掌心感受到里面生命的悸动,心中百味杂陈。
夏挽比谁都清楚,今日能说动长公主,倚仗的全是这腹中的孩子。若无这块“护身符”,以她一个无根无基的寡妇,不借用夏父的名义,想要将一个县丞运作进京,简直是痴人说梦。
夜色渐深,雪却未停。长公主府后门处,两骑快马踏雪而来,马蹄裹了布,落地无声。
马上的两人皆身披厚重的墨色斗篷,风帽遮住了大半面容。
“咚咚咚···” 三声轻叩,在寂静的雪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门几乎是应声而开,顺公公早已躬身候在门内,仿佛一直等待着这一刻。
“人来了么?”
当先一人掀开风帽,露出一张俊朗却带着些许疲惫的面容,正是微服出宫的圣上闻治。他的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扫过顺公公。
顺公公将腰弯得更低,声音压得极轻,带着十足的恭敬。
“回主子,来了,正在厢房歇着,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听到夏挽已在府中安顿,闻治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那弧度驱散了些许他眉宇间的沉郁。
“走,先去见临安。”
闻治沉声道,步履匆匆地向内行去。
花厅内,炭火烧得正旺。闻治解下沾染了雪粒的斗篷,随手递给身后的福德公公,露出一身玄色常服。
临安长公主早已起身相迎,脸上带着与面对夏挽时截然不同的、真心实意的笑容。
“皇兄。”她上前一步,语气亲昵中带着恭敬。
“辛苦皇妹了。”
闻治接过她递来的热茶,一股暖意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骑马带来的寒意。
今日安排夏挽过府并留宿,表面上是闲话、关怀孕妇,实则有二:一是让伪装成府医的心腹太医,亲自为夏挽诊脉,确认龙胎安好。
二便是为了此刻,他能有机会,避开所有耳目,亲眼见一见那个让他心思纷乱、又恨又怜的女子。
兄妹二人在花厅坐下,临安长公主将白日里夏挽那番关于“寻求自保”、“培植势力”的言论,细细地复述了一遍。
闻治静静听着,指节无意识地在光滑的紫檀木椅扶手上轻轻敲击,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直到长公主说完,他才淡淡地应了一句:“朕,知道了。”
仅仅三个字,却让临安长公主敏锐地察觉到皇兄情绪似乎有些不对,她识趣地不再深入这个话题,转而道:“皇兄,雪夜寒冷,不如早些歇息。夏安人那边,想必还未安寝,我让顺公公送您过去?”
闻治闻言,眸色深沉,点了点头:“好。”
他起身,随着顺公公的引领,走向夏挽所在的厢房。
临安长公主站在花厅门口,望着皇兄消失在风雪回廊中的挺拔背影,心中那份隐约的疑虑再次浮现。
她总觉得,皇兄对夏挽的关注,似乎并不仅仅源于她腹中的孩子。那眼神深处一闪而过的复杂情愫,是她从未在皇兄看待其他妃嫔甚至子嗣时见到过的,这让临安长公主对于夏挽更加好奇和谨慎起来。
        殿内只闻炭火偶尔的荜拨声,以及窗外愈发密集的雪落簌簌。夏挽的话语,像冰锥,刺破了她惯常以为的、只需稍加庇护便可高枕无忧的幻想。
她说得没错,自己与皇兄越是表现出对夏挽的维护,便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涟漪扩散,只会引来更多探究与猜测的目光。
然而,要她们对夏挽腹中的孩子视若无睹?那更是不可能。那是她的亲侄儿,是皇兄目前可能唯一的血脉,是牵扯着皇室未来的重要一环。
权衡片刻,那丝沉默被打破。临安长公主抬起眼,目光看向夏挽,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想安排的人,是谁?”
这话问出口,便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默许,至少,临安长公主愿意听听这个名字。
夏挽心中悄然一松,知道自己这番冒险的坦诚,总算叩开了一丝缝隙。但她也明白,最终拍板的,还是那位。
“六里坡县丞,章槐。”她低下头,声音平稳地报出这个名字,姿态恭顺。
“章槐?”临安长公主眉梢微挑,随即几不可闻地舒了口气。
她还以为是何等人物,原来只是个小小的县丞。这等微末官职,调动起来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甚至无需皇兄亲自过问,她都能轻易办妥。
只是···她心中亦有一丝疑惑,如此一个小人物,即便调入京城,放在藏龙卧虎的帝都,又能掀起多大风浪?夏挽倚重他,能得多少助力?
心中虽疑,面上却不露分毫。她只淡淡应道:“嗯,此事,本宫知道了。”
“妾身,多谢长公主殿下成全。”
夏挽再次垂首致谢。她选择章槐,本就是一次精心的试探。职位不高,不会触及临安长公主和皇帝的敏感神经,容易成功。
只要他们点头,就为她打开了一道口子,证明她这条“借势培植己力”的路是可行的。日后,她才能以此为例,一点点地,如同蚂蚁筑巢般,悄然构建属于自己的屏障。
窗外的雪,下得愈发紧了,漫天飞舞,将庭院染成一片素白。
临安长公主望着这突如其来的大雪,眼底掠过一丝满意。这场雪,来得正是时候。
“今冬这头一场雪,看来是不打算停了。”
她转回目光,看向夏挽,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安排。
“雪天路滑,你身子又重,今晚便留在府中歇下吧,不必来回奔波。本宫会派人去南昌侯府知会一声。”
夏挽抬眸,飞快地看了长公主一眼,触及对方那笃定的眼神,便知这并非商量,而是决定。她顺从地低下头:“是,多谢长公主殿下体恤。”
临安长公主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唤来顺公公,吩咐他带夏挽去之前住过的那间厢房休息。
回到那间陈设精致、温暖如春的厢房,夏挽紧绷的神经才真正松弛下来。
与临安长公主这等天潢贵胄打交道,每一句话都需在心中掂量再三,生怕行差踏错,引得对方不悦。她轻轻抚上自己隆起的腹部,掌心感受到里面生命的悸动,心中百味杂陈。
夏挽比谁都清楚,今日能说动长公主,倚仗的全是这腹中的孩子。若无这块“护身符”,以她一个无根无基的寡妇,不借用夏父的名义,想要将一个县丞运作进京,简直是痴人说梦。
夜色渐深,雪却未停。长公主府后门处,两骑快马踏雪而来,马蹄裹了布,落地无声。
马上的两人皆身披厚重的墨色斗篷,风帽遮住了大半面容。
“咚咚咚···” 三声轻叩,在寂静的雪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门几乎是应声而开,顺公公早已躬身候在门内,仿佛一直等待着这一刻。
“人来了么?”
当先一人掀开风帽,露出一张俊朗却带着些许疲惫的面容,正是微服出宫的圣上闻治。他的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扫过顺公公。
顺公公将腰弯得更低,声音压得极轻,带着十足的恭敬。
“回主子,来了,正在厢房歇着,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听到夏挽已在府中安顿,闻治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那弧度驱散了些许他眉宇间的沉郁。
“走,先去见临安。”
闻治沉声道,步履匆匆地向内行去。
花厅内,炭火烧得正旺。闻治解下沾染了雪粒的斗篷,随手递给身后的福德公公,露出一身玄色常服。
临安长公主早已起身相迎,脸上带着与面对夏挽时截然不同的、真心实意的笑容。
“皇兄。”她上前一步,语气亲昵中带着恭敬。
“辛苦皇妹了。”
闻治接过她递来的热茶,一股暖意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骑马带来的寒意。
今日安排夏挽过府并留宿,表面上是闲话、关怀孕妇,实则有二:一是让伪装成府医的心腹太医,亲自为夏挽诊脉,确认龙胎安好。
二便是为了此刻,他能有机会,避开所有耳目,亲眼见一见那个让他心思纷乱、又恨又怜的女子。
兄妹二人在花厅坐下,临安长公主将白日里夏挽那番关于“寻求自保”、“培植势力”的言论,细细地复述了一遍。
闻治静静听着,指节无意识地在光滑的紫檀木椅扶手上轻轻敲击,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直到长公主说完,他才淡淡地应了一句:“朕,知道了。”
仅仅三个字,却让临安长公主敏锐地察觉到皇兄情绪似乎有些不对,她识趣地不再深入这个话题,转而道:“皇兄,雪夜寒冷,不如早些歇息。夏安人那边,想必还未安寝,我让顺公公送您过去?”
闻治闻言,眸色深沉,点了点头:“好。”
他起身,随着顺公公的引领,走向夏挽所在的厢房。
临安长公主站在花厅门口,望着皇兄消失在风雪回廊中的挺拔背影,心中那份隐约的疑虑再次浮现。
她总觉得,皇兄对夏挽的关注,似乎并不仅仅源于她腹中的孩子。那眼神深处一闪而过的复杂情愫,是她从未在皇兄看待其他妃嫔甚至子嗣时见到过的,这让临安长公主对于夏挽更加好奇和谨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