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殿内暗流涌动之际,门口传报太监一声接一声悠长的通传,打破了尚宁殿内原有的氛围。
“新城长公主到!”
这声通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无论是正在寒暄的朝臣,还是低声交谈的命妇,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话语,将视线投向殿门处。
这位在宫中沉寂多年、如今却要肩负和亲使命的长公主,此刻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
夏挽也随之抬眼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杏黄色宫装、头戴九翚四凤冠的年轻女子,在两名宫人的簇拥下缓步走入殿内。
她身姿挺拔,步履从容,面容清秀端庄,虽不似临安长公主那般明艳夺目,却也自有一番沉静气质,并无半分畏缩之态。
夏挽凝视着这位几乎是被突然推至风口浪尖的公主,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这位公主此前在宫中仿佛透明人般的存在,若非需要有人代替临安长公主远嫁羌族,恐怕她的一生都将无声无息地湮没在这深宫重闱之中。
夏父察觉到女儿专注的目光,以及她眼中那难以掩饰的怜悯与沉重,不由得在心中暗叹。
他微微侧身,靠近夏挽,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语气中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却也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
“和亲的日程已经定下了。开春之后,便由礼部选派官员,护送新城长公主前往羌族王庭。”
这句话像一块冰冷的石头,重重砸在夏挽的心上。感到一阵窒息般的难受,胸口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攥住。
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早已将“人人平等”的观念刻入骨髓。
然而在这个时代,她亲眼见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贵为公主的女子,其命运却被轻描淡写地当作政治筹码,为了所谓的“大局”而被轻易牺牲。
她越是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规则,就越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与悲凉。
她曾以为自己提出的通商之策,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朝廷的损失,甚至避免和亲,可最终,一个女子的终身幸福,依然被毫不留情地摆上了谈判桌。
她努力过,争取过,却发现自己在这庞大的时代洪流面前,渺小得如同蝼蚁,所有的抗争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挽娘。”夏父敏锐地捕捉到女儿瞬间苍白的脸色和眼中闪过的一丝痛楚。
他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提醒,也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
“为父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此事已成定局,关乎国策,绝非你我可以动摇。收起那些无谓的情绪,莫要让人看出端倪。”
夏挽的目光依旧追随着那位已然落座、神情平静得近乎漠然的新城长公主,喉头有些发紧,声音轻得像是一声叹息。
“女儿知道···大局为重。我只是···只是心里有些堵,想不通为何非要如此。”
她想不通,为什么巩固和平的代价,总要由女子柔弱的肩膀来承担。
夏父闻言,目光也从新城长公主身上收回,转而投向那高高在上、尚且空置的蟠龙金椅。
他的眼神变得幽深,里面翻涌着属于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冷静与近乎残酷的现实考量。
“因为我们暂时还打不起下一场战争。”
夏父的声音很小而清晰,每一个字都敲在夏挽的心上。
“比起需要真金白银去填充的军费,比起可能战死沙场的万千将士,一个公主的头衔与她的远嫁···在朝廷诸公眼中,便显得无足轻重了。这是代价最小的一种选择。”
这赤裸裸的现实,让夏挽感到一阵心寒。
她忍不住转过头,直视着夏父那双洞察世情却也不乏疲惫的眼睛,问出了一个她一直想问的问题。
“父亲,那您呢?抛开这些冰冷的算计,您内心深处···想打这一仗吗?您愿意看到我大宴的公主,如此被迫远嫁吗?”
夏父沉默了,殿内喧嚣与人声仿佛在这一刻远去。
过了许久,久到夏挽以为他不会回答时,他才缓缓开口。
夏父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沉重而遥远的向往,一个臣子对国力强盛的期盼,也是一个读书人内心深处不愿磨灭的理想。
“为父所想···是看到大宴国力昌盛,兵强马壮,府库充盈。是想看到四方夷狄,望我旌旗而胆寒,再不敢轻启战端。”
这并非直接的回答,却比任何回答都更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一个官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父女二人一时相顾无言,一种沉重的静默笼罩在他们之间。
就在这时,张氏端着酒杯走了过来,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巧妙地打破了这略显凝滞的气氛。
“老爷,挽娘,有什么体己话,留着回府再说也不迟。今日是喜庆的宫宴,莫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才是。”
她的话语将二人从沉重的家国思绪中拉回,重新投入到眼前这场繁华似锦、却又暗藏机锋的宫廷盛宴之中。
方才因新城长公主到来而稍稍平息的骚动,尚未完全沉寂,门口传报太监那特有的、拖长了调子的通传声便再次响彻殿宇,其声调甚至比先前更为高昂清晰:
“临安长公主到!”
这一声,包括那些尚且流连在新城长公主身上的目光,都齐刷刷地吸引了过去。
与新城长公主入场时众人带着审视、怜悯与好奇的静默观望不同,临安长公主的现身,仿佛自带一股无形的引力。
她身着流光溢彩的蹙金绣凤纹宫装,云髻高耸,步摇轻颤,眉宇间是与生俱来的皇家威仪与一抹恰到好处的疏离。
她踏入殿门,尚未移步,周遭便已自发地让出一条通道。
随即不少心思活络的命妇已按捺不住,脸上堆起最得体的笑容,步履轻盈地迎上前去,口中说着吉祥的贺词,试图在这位最得圣心的长公主面前留下些许印象。
这也难怪众人如此热切。
临安长公主乃贤太后嫡出,是当今圣上唯一的同母妹妹,其身份之尊贵,地位之超然,在皇室中仅次于太后与帝后。
更紧要的是,这位长公主至今尚未婚配,虽则驸马按制不得手握实权,但若能攀上这门亲事,其家族所能获得的隐形权势与皇恩眷顾,足以让任何世家大族心动不已。
这是一条通往权力核心的捷径,无人愿意错过。
临安长公主对周遭的奉承与热情早已习以为常,她神色淡然,目光在殿内徐徐扫过,最终与安静坐在一旁的新城长公主视线相遇。
她步履未停,径直走向新城长公主,两人依照宫规见了平礼,低声交谈了数语。
随后让所有人,包括夏挽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临安长公主竟调转方向,无视了那些仍在殷切期盼她垂青的命妇,目标明确地朝着夏挽所在的位置款款走来。
这一刻,尚宁殿内仿佛有瞬间的凝滞。
窃窃私语声戛然而止,无数道好奇的、探究的、惊讶的、乃至带着一丝嫉妒的目光,骤然聚焦在夏挽以及她身旁的夏父身上。
夏挽甚至能感觉到,连父亲夏务恁原本沉稳的呼吸,都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窒。
“臣,夏务恁,参见长公主殿下。”
夏父迅速收敛心神,率先躬身,行了一个标准而恭敬的臣子之礼。
“妾身夏挽,参见长公主殿下。”
夏挽紧随父亲之后,依礼敛衽,垂首问安,姿态恭谨,不敢有丝毫怠慢。
“夏大人不必多礼,请起。”
临安长公主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皇室特有的雍容。
然而,她接下来的举动却让在场众人,心中掀起了波澜。
临安长公主亲自伸出手,稳稳地托住了夏挽的手臂,将她扶起,语气亲昵中带着一丝不容错辩的回护。
“挽娘与本宫之间,何须行此大礼?未免太过生分了。”
夏父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致的惊讶与深思。
他虽知女儿因丽人坊等事与临安长公主有所往来,关系似乎很好。
却万万没想到,长公主竟会在如此重大的场合,当着满朝文武及家眷的面,对夏挽表现出这般超乎寻常的亲近与看重!
这绝非寻常的客套,更像是一种姿态鲜明的抬举。
夏挽借着长公主搀扶的力道站直身体,心中却没有半分受宠若惊的喜悦,反而像是被投入温水的寒冰,表面平静,内里却骤然紧绷。
她清晰地感受到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仿佛要将她穿透。
“殿下厚爱,妾身感激不尽。”
夏挽微微垂眸,声音平稳,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只是礼不可废,殿下身份尊贵,臣妇不敢失仪。”
她深知,临安长公主此举是在为她“做脸”,意在提升她在众人眼中的分量。
然而,这份“殊荣”来得太过突然与高调,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无异于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
恐怕此刻,无数人心中已在揣测,她夏挽与临安长公主之间的关系。
临安长公主仿佛并未察觉夏挽内心的波澜,或者说,她并不在意。
她转而看向一旁的夏父,唇角含着浅淡却不容置疑的笑意。
“夏大人,本宫与挽娘甚是投缘,有些体己话想与她聊聊,想必夏大人不会介意吧?”
夏父立刻收敛所有外露的情绪,微微躬身,语气恭敬而沉稳。
“长公主殿下言重了。殿下能与小女叙话,是小女的福气。臣,岂有异议?殿下请便。”
夏挽在父亲隐含深意的目光注视下,以及全场无声的瞩目中,只能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温顺地应了一声“是”。
随即在临安长公主身侧稍后半步的位置,随着她一同走向殿内专属于临安长公主的位置。
“新城长公主到!”
这声通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无论是正在寒暄的朝臣,还是低声交谈的命妇,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话语,将视线投向殿门处。
这位在宫中沉寂多年、如今却要肩负和亲使命的长公主,此刻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
夏挽也随之抬眼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杏黄色宫装、头戴九翚四凤冠的年轻女子,在两名宫人的簇拥下缓步走入殿内。
她身姿挺拔,步履从容,面容清秀端庄,虽不似临安长公主那般明艳夺目,却也自有一番沉静气质,并无半分畏缩之态。
夏挽凝视着这位几乎是被突然推至风口浪尖的公主,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这位公主此前在宫中仿佛透明人般的存在,若非需要有人代替临安长公主远嫁羌族,恐怕她的一生都将无声无息地湮没在这深宫重闱之中。
夏父察觉到女儿专注的目光,以及她眼中那难以掩饰的怜悯与沉重,不由得在心中暗叹。
他微微侧身,靠近夏挽,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语气中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却也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
“和亲的日程已经定下了。开春之后,便由礼部选派官员,护送新城长公主前往羌族王庭。”
这句话像一块冰冷的石头,重重砸在夏挽的心上。感到一阵窒息般的难受,胸口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攥住。
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早已将“人人平等”的观念刻入骨髓。
然而在这个时代,她亲眼见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贵为公主的女子,其命运却被轻描淡写地当作政治筹码,为了所谓的“大局”而被轻易牺牲。
她越是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规则,就越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与悲凉。
她曾以为自己提出的通商之策,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朝廷的损失,甚至避免和亲,可最终,一个女子的终身幸福,依然被毫不留情地摆上了谈判桌。
她努力过,争取过,却发现自己在这庞大的时代洪流面前,渺小得如同蝼蚁,所有的抗争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挽娘。”夏父敏锐地捕捉到女儿瞬间苍白的脸色和眼中闪过的一丝痛楚。
他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提醒,也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
“为父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此事已成定局,关乎国策,绝非你我可以动摇。收起那些无谓的情绪,莫要让人看出端倪。”
夏挽的目光依旧追随着那位已然落座、神情平静得近乎漠然的新城长公主,喉头有些发紧,声音轻得像是一声叹息。
“女儿知道···大局为重。我只是···只是心里有些堵,想不通为何非要如此。”
她想不通,为什么巩固和平的代价,总要由女子柔弱的肩膀来承担。
夏父闻言,目光也从新城长公主身上收回,转而投向那高高在上、尚且空置的蟠龙金椅。
他的眼神变得幽深,里面翻涌着属于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冷静与近乎残酷的现实考量。
“因为我们暂时还打不起下一场战争。”
夏父的声音很小而清晰,每一个字都敲在夏挽的心上。
“比起需要真金白银去填充的军费,比起可能战死沙场的万千将士,一个公主的头衔与她的远嫁···在朝廷诸公眼中,便显得无足轻重了。这是代价最小的一种选择。”
这赤裸裸的现实,让夏挽感到一阵心寒。
她忍不住转过头,直视着夏父那双洞察世情却也不乏疲惫的眼睛,问出了一个她一直想问的问题。
“父亲,那您呢?抛开这些冰冷的算计,您内心深处···想打这一仗吗?您愿意看到我大宴的公主,如此被迫远嫁吗?”
夏父沉默了,殿内喧嚣与人声仿佛在这一刻远去。
过了许久,久到夏挽以为他不会回答时,他才缓缓开口。
夏父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沉重而遥远的向往,一个臣子对国力强盛的期盼,也是一个读书人内心深处不愿磨灭的理想。
“为父所想···是看到大宴国力昌盛,兵强马壮,府库充盈。是想看到四方夷狄,望我旌旗而胆寒,再不敢轻启战端。”
这并非直接的回答,却比任何回答都更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一个官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父女二人一时相顾无言,一种沉重的静默笼罩在他们之间。
就在这时,张氏端着酒杯走了过来,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巧妙地打破了这略显凝滞的气氛。
“老爷,挽娘,有什么体己话,留着回府再说也不迟。今日是喜庆的宫宴,莫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才是。”
她的话语将二人从沉重的家国思绪中拉回,重新投入到眼前这场繁华似锦、却又暗藏机锋的宫廷盛宴之中。
方才因新城长公主到来而稍稍平息的骚动,尚未完全沉寂,门口传报太监那特有的、拖长了调子的通传声便再次响彻殿宇,其声调甚至比先前更为高昂清晰:
“临安长公主到!”
这一声,包括那些尚且流连在新城长公主身上的目光,都齐刷刷地吸引了过去。
与新城长公主入场时众人带着审视、怜悯与好奇的静默观望不同,临安长公主的现身,仿佛自带一股无形的引力。
她身着流光溢彩的蹙金绣凤纹宫装,云髻高耸,步摇轻颤,眉宇间是与生俱来的皇家威仪与一抹恰到好处的疏离。
她踏入殿门,尚未移步,周遭便已自发地让出一条通道。
随即不少心思活络的命妇已按捺不住,脸上堆起最得体的笑容,步履轻盈地迎上前去,口中说着吉祥的贺词,试图在这位最得圣心的长公主面前留下些许印象。
这也难怪众人如此热切。
临安长公主乃贤太后嫡出,是当今圣上唯一的同母妹妹,其身份之尊贵,地位之超然,在皇室中仅次于太后与帝后。
更紧要的是,这位长公主至今尚未婚配,虽则驸马按制不得手握实权,但若能攀上这门亲事,其家族所能获得的隐形权势与皇恩眷顾,足以让任何世家大族心动不已。
这是一条通往权力核心的捷径,无人愿意错过。
临安长公主对周遭的奉承与热情早已习以为常,她神色淡然,目光在殿内徐徐扫过,最终与安静坐在一旁的新城长公主视线相遇。
她步履未停,径直走向新城长公主,两人依照宫规见了平礼,低声交谈了数语。
随后让所有人,包括夏挽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临安长公主竟调转方向,无视了那些仍在殷切期盼她垂青的命妇,目标明确地朝着夏挽所在的位置款款走来。
这一刻,尚宁殿内仿佛有瞬间的凝滞。
窃窃私语声戛然而止,无数道好奇的、探究的、惊讶的、乃至带着一丝嫉妒的目光,骤然聚焦在夏挽以及她身旁的夏父身上。
夏挽甚至能感觉到,连父亲夏务恁原本沉稳的呼吸,都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窒。
“臣,夏务恁,参见长公主殿下。”
夏父迅速收敛心神,率先躬身,行了一个标准而恭敬的臣子之礼。
“妾身夏挽,参见长公主殿下。”
夏挽紧随父亲之后,依礼敛衽,垂首问安,姿态恭谨,不敢有丝毫怠慢。
“夏大人不必多礼,请起。”
临安长公主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皇室特有的雍容。
然而,她接下来的举动却让在场众人,心中掀起了波澜。
临安长公主亲自伸出手,稳稳地托住了夏挽的手臂,将她扶起,语气亲昵中带着一丝不容错辩的回护。
“挽娘与本宫之间,何须行此大礼?未免太过生分了。”
夏父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致的惊讶与深思。
他虽知女儿因丽人坊等事与临安长公主有所往来,关系似乎很好。
却万万没想到,长公主竟会在如此重大的场合,当着满朝文武及家眷的面,对夏挽表现出这般超乎寻常的亲近与看重!
这绝非寻常的客套,更像是一种姿态鲜明的抬举。
夏挽借着长公主搀扶的力道站直身体,心中却没有半分受宠若惊的喜悦,反而像是被投入温水的寒冰,表面平静,内里却骤然紧绷。
她清晰地感受到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仿佛要将她穿透。
“殿下厚爱,妾身感激不尽。”
夏挽微微垂眸,声音平稳,带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只是礼不可废,殿下身份尊贵,臣妇不敢失仪。”
她深知,临安长公主此举是在为她“做脸”,意在提升她在众人眼中的分量。
然而,这份“殊荣”来得太过突然与高调,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无异于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
恐怕此刻,无数人心中已在揣测,她夏挽与临安长公主之间的关系。
临安长公主仿佛并未察觉夏挽内心的波澜,或者说,她并不在意。
她转而看向一旁的夏父,唇角含着浅淡却不容置疑的笑意。
“夏大人,本宫与挽娘甚是投缘,有些体己话想与她聊聊,想必夏大人不会介意吧?”
夏父立刻收敛所有外露的情绪,微微躬身,语气恭敬而沉稳。
“长公主殿下言重了。殿下能与小女叙话,是小女的福气。臣,岂有异议?殿下请便。”
夏挽在父亲隐含深意的目光注视下,以及全场无声的瞩目中,只能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温顺地应了一声“是”。
随即在临安长公主身侧稍后半步的位置,随着她一同走向殿内专属于临安长公主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