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府今日一派喜气,朱红大门内的喧闹声隔着院墙都能听见,府里的下人也喜气洋洋的。
夏颐秋闱刚毕,虽未放榜,但上下都已认定他必中举人。
夏挽特意从夫家南昌侯府赶回来,裙裾拂过熟悉的石阶,脸上带着浅淡笑意。
夏父将夏颐叫进书房,看着玉树临风,颇有自己的风度的儿子,夏父心里很是欣慰。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夏父甚是关心喜爱,亲自带到身边教养。
“把你文章再默写一遍。”
夏父抚着胡须,眼底是按捺不住的期待。
夏颐应声展纸研墨,笔走龙蛇。
夏挽静立一旁,看着弟弟挥毫的侧影,日光透过窗棂,将少年专注的轮廓镀上一层淡金。
夏父拿起墨迹未干的文章,逐字逐句地看,指尖微微发颤。
良久,他长长舒出一口气,皱纹里都漾开笑意:“好,好!这般见识文字,中举绝无问题!”
而后一家人聚在一处,笑声不断,连庭院里那株老桂树都仿佛比往日更精神了些。
午后,喧嚣渐歇。
夏挽被父亲单独唤回书房。
方才的喜气已荡然无存,夏父眉宇紧锁,挥手屏退左右。
“挽儿,”他压低了声音,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紫檀桌面,“近日圣上······已两次问起迎儿。”
夏挽心头一紧。
“头一回只问家中子女境况,我以为只是寻常关怀。可前日,圣上竟再次提起,事不过三!”
夏父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圣上言语间,似有深意啊。”
父女二人对视一眼,均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夏迎是他们夏家的幺女,自幼被娇宠着长大,心思单纯如一张白纸,喜怒皆形于色。那样的性子,若入了那见不得人的去处,怕是······
夏挽眼前仿佛已看见妹妹在重重宫墙内黯然神伤的模样,而夏父想得更深,一入宫门,荣辱便系于君王一念。
夏迎的性子,不得宠是寂寞终身,若万一······得了宠,只怕会招来更大的灾祸,届时整个夏家都可能被拖累。
“父亲,”夏挽沉吟片刻,“眼下圣意未明,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迎儿年岁尚小,还可再等一两年议亲,或许圣上只是一时兴起,过些时日便忘了。”
夏父长叹一声,揉了揉眉心:“也只能如此了。”
他怎会想到,龙椅上那位心思深沉的帝王,几次三番提及的“夏卿之女”,根本不是他们此刻忧心忡忡谈论的夏迎,而是早已嫁作人妇、此刻正站在他面前的夏挽。
那位圣上,自从被夏挽一番“威胁”顶撞后,暗中恨得牙痒,却又因着她如今的身份和背后的牵扯,动她不得。
一腔邪火无处发泄,便只能偶尔在朝堂之上,借着无关紧要的小错,对夏父这个臣子敲打几句,聊以泄愤。
雷霆雨露,莫非君恩。
夏父虽莫名其妙挨了几回训斥,心中忐忑,却也只得生生受着,加倍谨慎。
直到皇帝开始隐晦地提起他的“女儿”,他才惊出一身冷汗,自以为窥得了“真相”,忙不迭地在御前将自己那“不懂事”、“性子顽劣”、“不堪教化”的二女儿抹黑一番,只求断了君王这“可怕”的念头。
夏父甩甩头,似乎想将这些烦忧暂且抛开,又提起另一桩紧要事:“还有,羌族使者再有五日便要抵达京郊了。
此番我大宴战败,边境局势堪忧,只怕他们此番前来,会狮子大开口。
朝堂之上为此争论不休,尚无定论。此事······关乎国体,亦牵连我等家族前程,不得不慎重啊。”
他望向窗外,天际有乌云缓缓汇聚,方才的晴好仿佛只是一瞬的幻象。山雨欲来,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这夏家一隅,都已被无形的暗流紧紧裹挟。
“父亲,事在人为,窦氏之祸不得不除了。圣上一日不掌权,大宴朝内乱不断,外邦虎视眈眈,羌族就是最好的例子。”
夏挽站在夏父的身旁,一起看着窗外的景象,“父亲,这次羌族入京,也是一个好机会。”
夏父转头看向夏挽,眼中闪过一丝遗憾,“哎,我有些后悔,将你嫁的早了些,也疏忽了对你的关心。”
听到夏父的话,夏挽低下头,心中则是有些嗤笑,【要是原主听到这句话,恐怕会伤心死,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如果不是自己向夏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得到夏父的认可,恐怕夏父不会如此想,这世间终究逃不过一个‘利’字之争。】
“父亲多虑了,承父亲庇护,女儿自当为父分忧。”
夏挽将心里的思绪掩盖,她现在还需要夏父这棵大树。
夏颐秋闱刚毕,虽未放榜,但上下都已认定他必中举人。
夏挽特意从夫家南昌侯府赶回来,裙裾拂过熟悉的石阶,脸上带着浅淡笑意。
夏父将夏颐叫进书房,看着玉树临风,颇有自己的风度的儿子,夏父心里很是欣慰。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夏父甚是关心喜爱,亲自带到身边教养。
“把你文章再默写一遍。”
夏父抚着胡须,眼底是按捺不住的期待。
夏颐应声展纸研墨,笔走龙蛇。
夏挽静立一旁,看着弟弟挥毫的侧影,日光透过窗棂,将少年专注的轮廓镀上一层淡金。
夏父拿起墨迹未干的文章,逐字逐句地看,指尖微微发颤。
良久,他长长舒出一口气,皱纹里都漾开笑意:“好,好!这般见识文字,中举绝无问题!”
而后一家人聚在一处,笑声不断,连庭院里那株老桂树都仿佛比往日更精神了些。
午后,喧嚣渐歇。
夏挽被父亲单独唤回书房。
方才的喜气已荡然无存,夏父眉宇紧锁,挥手屏退左右。
“挽儿,”他压低了声音,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紫檀桌面,“近日圣上······已两次问起迎儿。”
夏挽心头一紧。
“头一回只问家中子女境况,我以为只是寻常关怀。可前日,圣上竟再次提起,事不过三!”
夏父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圣上言语间,似有深意啊。”
父女二人对视一眼,均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夏迎是他们夏家的幺女,自幼被娇宠着长大,心思单纯如一张白纸,喜怒皆形于色。那样的性子,若入了那见不得人的去处,怕是······
夏挽眼前仿佛已看见妹妹在重重宫墙内黯然神伤的模样,而夏父想得更深,一入宫门,荣辱便系于君王一念。
夏迎的性子,不得宠是寂寞终身,若万一······得了宠,只怕会招来更大的灾祸,届时整个夏家都可能被拖累。
“父亲,”夏挽沉吟片刻,“眼下圣意未明,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迎儿年岁尚小,还可再等一两年议亲,或许圣上只是一时兴起,过些时日便忘了。”
夏父长叹一声,揉了揉眉心:“也只能如此了。”
他怎会想到,龙椅上那位心思深沉的帝王,几次三番提及的“夏卿之女”,根本不是他们此刻忧心忡忡谈论的夏迎,而是早已嫁作人妇、此刻正站在他面前的夏挽。
那位圣上,自从被夏挽一番“威胁”顶撞后,暗中恨得牙痒,却又因着她如今的身份和背后的牵扯,动她不得。
一腔邪火无处发泄,便只能偶尔在朝堂之上,借着无关紧要的小错,对夏父这个臣子敲打几句,聊以泄愤。
雷霆雨露,莫非君恩。
夏父虽莫名其妙挨了几回训斥,心中忐忑,却也只得生生受着,加倍谨慎。
直到皇帝开始隐晦地提起他的“女儿”,他才惊出一身冷汗,自以为窥得了“真相”,忙不迭地在御前将自己那“不懂事”、“性子顽劣”、“不堪教化”的二女儿抹黑一番,只求断了君王这“可怕”的念头。
夏父甩甩头,似乎想将这些烦忧暂且抛开,又提起另一桩紧要事:“还有,羌族使者再有五日便要抵达京郊了。
此番我大宴战败,边境局势堪忧,只怕他们此番前来,会狮子大开口。
朝堂之上为此争论不休,尚无定论。此事······关乎国体,亦牵连我等家族前程,不得不慎重啊。”
他望向窗外,天际有乌云缓缓汇聚,方才的晴好仿佛只是一瞬的幻象。山雨欲来,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这夏家一隅,都已被无形的暗流紧紧裹挟。
“父亲,事在人为,窦氏之祸不得不除了。圣上一日不掌权,大宴朝内乱不断,外邦虎视眈眈,羌族就是最好的例子。”
夏挽站在夏父的身旁,一起看着窗外的景象,“父亲,这次羌族入京,也是一个好机会。”
夏父转头看向夏挽,眼中闪过一丝遗憾,“哎,我有些后悔,将你嫁的早了些,也疏忽了对你的关心。”
听到夏父的话,夏挽低下头,心中则是有些嗤笑,【要是原主听到这句话,恐怕会伤心死,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如果不是自己向夏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得到夏父的认可,恐怕夏父不会如此想,这世间终究逃不过一个‘利’字之争。】
“父亲多虑了,承父亲庇护,女儿自当为父分忧。”
夏挽将心里的思绪掩盖,她现在还需要夏父这棵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