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又把两人拉回了现实。许长生皱着眉,手指在分析板上刘志的名字上反复划着:“是啊,这又是一个矛盾点。如果白骨是刘志,那所有的线索都能串起来 —— 嫌疑人知道李春华害死了刘志,挖出刘志的尸骨埋在她院子里,既报复又恐吓。可现在白骨不是刘志,这就推翻了这个假设。”
办公室里又安静了下来,只有挂钟的 “滴答” 声越来越清晰。许长生和孙怡都盯着案情分析板,脑子里乱糟糟的 —— 一会儿是李春华和林睿的私情,一会儿是王亮和毛小青的嫌疑,一会儿是刘志的失踪,一会儿又是白骨的来源,所有的线索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
过了好一会儿,许长生才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默:“不管怎么说,咱们现在有两个重点要查:
第一,继续核实王亮 1 月 3 日到 1 月 8 日之间的行踪,特别是有没有偷偷回八家庄村的痕迹 —— 可以跟他跑货的货主联系,查他的货车 GPS 轨迹,看看有没有异常。
第二,调查毛小青在 1 月 3 日到 1 月 4 日期间,有没有跟什么可疑人员接触,特别是力气大、有前科的人 —— 可以走访她的亲戚朋友,查她的通话记录和转账记录,看看有没有异常。”
孙怡赶紧拿出笔记本,把这两个重点记下来:“好,我明天一早就去办。对了,那白骨的来源怎么办?还继续让马卫国他们查吗?”
“当然要查。” 许长生点点头,“让马卫国扩大排查范围,别只盯着八家庄村附近的山坡,把周边几个村子的土墓也查一查,另外再跟周边县市的殡仪馆、医院联系,看看最近有没有丢失的人骨标本,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嗯,我明白了。” 孙怡合上笔记本,站起身,“那我今天就先整理一下资料,明天一早开始行动。”
许长生点点头,又看向案情分析板。窗外的风更大了,吹得窗户 “呜呜” 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1月10日上午,孙怡带着年轻警员小郑,开着警车直奔金海货运公司。
这家公司在城郊的物流园区里,门口停着好几辆大货车,车身上印着 “金海货运” 的蓝色字样,院子里传来装卸货物的 “哐当” 声,一派忙碌景象。
孙怡和小郑走进办公楼,找到老板曹晶华的办公室。曹晶华四十多岁,身材微胖,穿着件灰色的夹克,正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核对单据。看到两个警察进来,他赶紧起身,脸上堆起笑:“警官同志,找我有事?”
“曹老板,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想跟你了解一下王亮最近的跑单情况。” 孙怡掏出警官证,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王亮?” 曹晶华愣了一下,赶紧让他们坐下,又倒了两杯热水,“王亮是我们公司的老司机了,跑河南线的。你们想了解他啥情况?”
“他最近一个月跑的是哪几趟货?具体的行程流程是怎样的?” 孙怡接过水杯,放在桌上,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曹晶华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手指敲着桌面,回忆道:“这一个月啊,他主要跑河南商丘,拉的是建材检材 —— 就是盖房子用的水泥、钢筋样本,客户是商丘那边的一家建筑公司。
具体流程嘛,一般是这样:每月月初,他从金海这边的建材厂装货,建材厂会先把检材打包好,贴上标签,他清点数量没错后,就开车往商丘送。正常情况下,金海到商丘大概有六百多公里,走高速的话,八九个小时能到,他一般是早上装货,下午就能到商丘,把货交给客户后,会让客户签收货单,拍照发给我。”
“那他送完货后,是直接空车回来吗?” 小郑在一旁问道。
“哪能空车回来啊,空车跑不划算。” 曹晶华摆摆手,“我们做货运的,都讲究‘往返带货’。他在商丘送完检材后,会联系当地的粮食收购站,装一车小麦回来 —— 商丘那边产小麦,我们金海的码头有粮食批发商要,他就把小麦拉回金海码头,交给批发商,批发商验收没问题后,再结运费。这样一来一回都有货,能多赚点,他自己也愿意跑。”
孙怡点点头,又问:“那他这一个月的行程,跟以前比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哪趟跑单花的时间特别多,或者途中出了什么问题耽搁了送货?”
曹晶华皱着眉想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应该没啥不一样的。我对下面的司机管得严,每辆车都装了 GPS,我每天都会查他们的位置,看看是不是按原定路线走,有没有超时。
王亮这几趟跑下来,GPS 轨迹都正常,收货单也都是按时交的,客户那边也没反馈说晚到货。直到前天王亮给我打电话,说家里出了怪事,警察都介入了,他得赶紧回家,我才让他把最后那批小麦送完金海码头后,直接开车回八家庄村,不用再回公司报到。”
孙怡心里暗暗盘算:按曹晶华说的,王亮这一个月都在按正常流程跑货,GPS 实时监控,还有收货单、客户反馈作证,看样子是真没偷偷回过家,那埋尸骨的嫌疑人,应该可以排除王亮了。
“谢谢您,曹老板,给我们提供了这么详细的信息。” 孙怡站起身,合上笔记本,“要是您想起什么别的,再跟我们联系。”
“好嘞,没问题。” 曹晶华也跟着站起来,送他们到门口。
孙怡刚拉开办公室的门,就撞见一个男人正贴着门站着,身子佝偻着,耳朵凑在门缝上,看样子是在偷听。那男人三十多岁,穿着件沾满油污的蓝色工装,头发乱糟糟的,看到门突然打开,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往后退了一步,转身就要往走廊尽头跑。
办公室里又安静了下来,只有挂钟的 “滴答” 声越来越清晰。许长生和孙怡都盯着案情分析板,脑子里乱糟糟的 —— 一会儿是李春华和林睿的私情,一会儿是王亮和毛小青的嫌疑,一会儿是刘志的失踪,一会儿又是白骨的来源,所有的线索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
过了好一会儿,许长生才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默:“不管怎么说,咱们现在有两个重点要查:
第一,继续核实王亮 1 月 3 日到 1 月 8 日之间的行踪,特别是有没有偷偷回八家庄村的痕迹 —— 可以跟他跑货的货主联系,查他的货车 GPS 轨迹,看看有没有异常。
第二,调查毛小青在 1 月 3 日到 1 月 4 日期间,有没有跟什么可疑人员接触,特别是力气大、有前科的人 —— 可以走访她的亲戚朋友,查她的通话记录和转账记录,看看有没有异常。”
孙怡赶紧拿出笔记本,把这两个重点记下来:“好,我明天一早就去办。对了,那白骨的来源怎么办?还继续让马卫国他们查吗?”
“当然要查。” 许长生点点头,“让马卫国扩大排查范围,别只盯着八家庄村附近的山坡,把周边几个村子的土墓也查一查,另外再跟周边县市的殡仪馆、医院联系,看看最近有没有丢失的人骨标本,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嗯,我明白了。” 孙怡合上笔记本,站起身,“那我今天就先整理一下资料,明天一早开始行动。”
许长生点点头,又看向案情分析板。窗外的风更大了,吹得窗户 “呜呜” 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1月10日上午,孙怡带着年轻警员小郑,开着警车直奔金海货运公司。
这家公司在城郊的物流园区里,门口停着好几辆大货车,车身上印着 “金海货运” 的蓝色字样,院子里传来装卸货物的 “哐当” 声,一派忙碌景象。
孙怡和小郑走进办公楼,找到老板曹晶华的办公室。曹晶华四十多岁,身材微胖,穿着件灰色的夹克,正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核对单据。看到两个警察进来,他赶紧起身,脸上堆起笑:“警官同志,找我有事?”
“曹老板,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想跟你了解一下王亮最近的跑单情况。” 孙怡掏出警官证,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王亮?” 曹晶华愣了一下,赶紧让他们坐下,又倒了两杯热水,“王亮是我们公司的老司机了,跑河南线的。你们想了解他啥情况?”
“他最近一个月跑的是哪几趟货?具体的行程流程是怎样的?” 孙怡接过水杯,放在桌上,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曹晶华坐到对面的椅子上,手指敲着桌面,回忆道:“这一个月啊,他主要跑河南商丘,拉的是建材检材 —— 就是盖房子用的水泥、钢筋样本,客户是商丘那边的一家建筑公司。
具体流程嘛,一般是这样:每月月初,他从金海这边的建材厂装货,建材厂会先把检材打包好,贴上标签,他清点数量没错后,就开车往商丘送。正常情况下,金海到商丘大概有六百多公里,走高速的话,八九个小时能到,他一般是早上装货,下午就能到商丘,把货交给客户后,会让客户签收货单,拍照发给我。”
“那他送完货后,是直接空车回来吗?” 小郑在一旁问道。
“哪能空车回来啊,空车跑不划算。” 曹晶华摆摆手,“我们做货运的,都讲究‘往返带货’。他在商丘送完检材后,会联系当地的粮食收购站,装一车小麦回来 —— 商丘那边产小麦,我们金海的码头有粮食批发商要,他就把小麦拉回金海码头,交给批发商,批发商验收没问题后,再结运费。这样一来一回都有货,能多赚点,他自己也愿意跑。”
孙怡点点头,又问:“那他这一个月的行程,跟以前比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哪趟跑单花的时间特别多,或者途中出了什么问题耽搁了送货?”
曹晶华皱着眉想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应该没啥不一样的。我对下面的司机管得严,每辆车都装了 GPS,我每天都会查他们的位置,看看是不是按原定路线走,有没有超时。
王亮这几趟跑下来,GPS 轨迹都正常,收货单也都是按时交的,客户那边也没反馈说晚到货。直到前天王亮给我打电话,说家里出了怪事,警察都介入了,他得赶紧回家,我才让他把最后那批小麦送完金海码头后,直接开车回八家庄村,不用再回公司报到。”
孙怡心里暗暗盘算:按曹晶华说的,王亮这一个月都在按正常流程跑货,GPS 实时监控,还有收货单、客户反馈作证,看样子是真没偷偷回过家,那埋尸骨的嫌疑人,应该可以排除王亮了。
“谢谢您,曹老板,给我们提供了这么详细的信息。” 孙怡站起身,合上笔记本,“要是您想起什么别的,再跟我们联系。”
“好嘞,没问题。” 曹晶华也跟着站起来,送他们到门口。
孙怡刚拉开办公室的门,就撞见一个男人正贴着门站着,身子佝偻着,耳朵凑在门缝上,看样子是在偷听。那男人三十多岁,穿着件沾满油污的蓝色工装,头发乱糟糟的,看到门突然打开,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往后退了一步,转身就要往走廊尽头跑。